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146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docx

兴发煤矿地灾评估说明书119

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矿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说明书

(三级评估)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二○○八年一月

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矿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说明书

(三级评估)

 

资质证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

证书号: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24003)号

发证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编制:

杨蕾

审核:

赵兴华

项目负责:

陈寿稀

总工程师:

罗吉高

总经理:

袁星箭

 

说明书编制单位: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提交说明书单位:

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

说明书提交时间:

2008年1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一、任务的由来1

二、矿区范围1

三、矿山工程及平面布置概况3

四、评估目的和任务3

五.评估依据4

六、以往工作程度5

七、评估工作投入的工作量5

八.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6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6

一、气象水文6

二、地形地貌7

三、地层岩性7

四、地质构造及地震9

五、水文地质条件9

六、岩土工程地质特征10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1

八、社会环境条件11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2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2

一、矿区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12

二、村寨及工业场地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评估14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防治措施15

一、分区原则及量化指标15

二、危险性分区及分区特征15

三、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16

四、防治措施16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17

一、结论17

二、建议18

 

附图:

1.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矿区环境地质图

1:

5000

2.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图1:

5000

3.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

5000

 

附件:

1.委托书

2.资质证书

3.专家名单

4.专家意见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受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业主的委托,由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该矿矿区范围的地质灾害及开采中或开采后可能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并为矿山今后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提出建议,以达到控制和减少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产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维护良好的地质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矿区范围

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以下简称兴发煤矿),位于织金县城关镇,行政区划隶属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所辖。

矿区距离县城直线约13公里,位于织(金)-普(定)公路东侧,有矿山公路与之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1)

地理坐标:

东经:

105°41′33″~105°42′48″

北纬:

26°38′24″~26°39′23″

该矿山为本次资源整合技改保留矿山,由原兴发煤矿和原河边煤矿整合而成,2007年9月新办采矿证,证号:

5200000711700,有效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

其采矿权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面积2.4051km2,开采标高由1605m至1350m,整合后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

其法定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

表1矿山法定矿界拐点坐标

拐点号

X

Y

0

2947424

35568031

1

2948541

35569111

2

2949443

35570020

3

2948972

35570700

4

2946937

35568780

矿区面积:

2.4051km2准采标高:

1605~1350m

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厚度大于330m。

矿区范围内该套地层含可采煤层两层,即M16、M23煤层,煤层产状稳定,全区可采。

现简述如下:

M16煤层:

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直接顶板为浅灰、灰黑色薄层粘土岩,直接底板为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

煤层厚1.70~2.20m,平均厚1.82m。

煤层结构较复杂,中上部夹矸0.25~0.90m,一般为0.45~0.50m,其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薄层粉砂质粘土岩及粘土岩,中含星点状黄铁矿及黄铁矿结核,顺层理产出。

总体倾向北西,倾角5°~12°,平均6°。

该煤层在区域内属稳定可采煤层。

M23煤层:

距M16煤层40m,以粉粒状结构为主,含夹矸0.15~0.30m,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灰黑色,粉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

倾角5~12°,平均6°。

平均厚1.85m,直接顶板为浅灰、灰黑色薄层粘土岩,直接底板为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

上述两煤层厚度在区内较稳定,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

表2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层稳定性

厚度(m)

层间距(m)

倾角(°)

结构

顶底板岩性

M16

稳定

(1.70~2.20)/1.82

40m

6

简单

夹矸薄

顶、底板粘土岩

M23

稳定

(1.10~2.15)/1.85

6

简单

夹矸薄

顶板泥岩

底板粘土岩

三、矿山工程及平面布置概况

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

老窑遍布煤层露头。

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

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

主要开采M16、M23煤层。

一般开采垂深30m。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

经近几年的清理、整顿,关停了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情况有所好转。

整合前本区内共有生产矿井2个,整合后生产矿井有1个,兴发煤矿年产量为30万t/a,开拓方式主要为斜井开拓,现主采M16煤层。

开采方式为炮采,矿井主要通风机通风,矿灯照明,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

矿山工业广场利用原已建成使用多年的场地,故本次不对其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评估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为了预测和防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建设场地或邻近地域发生地质灾害,及已有地质灾害对工程项目的威胁和危害,避免矿山工作人员及周边群众遭受生命财产损失,使矿山建设及生产顺利进行。

根据地质灾害的特征、特点,为矿山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二)任务

1、基本查明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特征、成因、稳定状况及危害对象,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根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预测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估矿山开采引发、加剧和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受灾的范围、危害程度。

3、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地质危险性分级、分区,对矿山建设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五.评估依据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

4、《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5、《地方煤矿实用手册》。

六、以往工作程度

1、《1:

20万毕节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2、《1;10万织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3、《1:

20万毕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4、《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河边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

2006,3;

5、《贵州省织金县兴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五地质大队。

2006,8;

6、《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2007,12;

以上成果为评估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资料。

七、评估工作投入的工作量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接受委托后,组成项目组在利用2007年12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提交的《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相关图件等资料的基础上,于2008年1月赴建设场地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

根据评估区地形地貌及煤矿分布特征,矿区地灾评估范围以矿界范围为标准,适当向外扩大周边可能影响地带,完成1:

5000环境地质调查3.60km2,测量勘探线3条,全长5500m。

通过实地地质调查,经室内资料整理综合分析,绘制图件,并编制评估说明书。

八.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拟建矿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山工程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灾害评估范围是在预计矿区地表变形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向外扩至矿山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矿区形状呈四边形,南北长约1530m,东西宽约1500m,矿区面积2.4051km2,评估面积约3.6km2。

本次圈定的评估区范围包括了矿区范围并根据评估技术要求向四周作了合理延展(见评估图)。

该建设项目为小型矿山,规划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项目类型属一般建设项目。

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较复杂,地质构造较简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中等,人类采煤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确定该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评估。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一)气象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南北气流和高原地貌的双重制约,季节交替不分明,气温变化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本上属温和气候。

区内雨量充沛,据历年气象资料:

最高气温为34.1℃,最低气温为-9.6℃,年平均气温13.6℃,无霜期265d。

年平均降雨量1243.5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时间的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

平均风速为2.3m/s,最大风速20.0m/s,风向多为东风。

(二)水文

兴发煤矿所在区域位于黔中高原西北部。

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三岔河支流。

区内分布有季节性溪沟,雨季流量大,枯季流量小或出现干枯,严格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南侧河流处约1470m。

二、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形以中山为主,多沟谷和缓坡,区内南东侧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地形切割较强烈,高差悬殊,一般海拔标高1800~1400m,最高点海拔标高1910.47m(白岩),最低点海拔标高1425.2m,相对高差485.27m。

地形总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矿区内主要第四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形成较陡的斜坡,植被较发育。

三、地层岩性

评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二叠统龙潭组及中二叠统茅口组。

现对其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为残坡积粘土、亚粘土、含砾粘土及人工填土等,零星分布区内缓坡地带,不整合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厚0—10m。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个岩性段,矿区内三段皆出露。

(1)第三段(P3l3):

岩性主要由灰、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灰岩、煤和粘土岩组成,含煤3层,均不可采。

该段厚110m左右。

(2)第二段(P3l2):

下部为灰、灰绿、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粘土岩夹钙质粉砂岩及煤层(线),含煤10~20余层,多以薄层煤为主,单层厚0.15~2.00m,可采煤1层,为M16煤层,煤质较好、厚度稳定,赋层于该段下部,该段厚约150m。

(3)第一段:

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及煤线组成的韵律层,含煤20余层,单层厚0.25~2.50m,可采煤4~7层,可采煤层为M23,煤质较好、厚度稳定,赋层于该段中、下部。

该段厚约110m。

3、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上部为浅灰、灰色块状灰岩,顶纯、性脆。

中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含白云岩灰岩团块;下部为灰白色块状致密灰岩。

厚度大于140m,矿区未出露。

四、地质构造及地震

(一)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阿弓向斜南东翼。

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北西,倾角7—12º;区域构造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无断裂构造分布。

总体上,区内地质构造较简单。

(二)地震

根据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的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五、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三类。

2)含水岩层(组)及富水性

按岩性组合特征和含水性可分为:

1、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物中。

由于第四系厚度薄,一般不超过10m,而未发现井、泉水点,含水贫乏。

2、基岩裂隙水

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砂岩、粉砂岩、泥页岩,由于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赋存于基岩构造和风化裂隙中,含水微弱。

3、岩溶裂隙水

赋存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岩溶裂隙中,含水丰富。

3)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大气降水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通过第四系地层孔隙、基岩构造和风化裂隙及岩溶裂隙渗入地下,沿岩溶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溶蚀裂隙赋存和运移,向地势低洼的沟谷以泉的形式排泄。

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①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一般沿基岩裂隙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

②老窑水:

在煤层露头带上分布有一定的废弃煤窑,主要是在浅部开采M16煤层、M23煤层时遗留,由于为斜井易产生积水。

在靠近老窑采空区时,更应加强防水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③地表水:

矿区无地表水系矿区内的冲沟仅为季节性溪沟,仅在雨季时有水,溪沟水对矿井涌水影响较小。

④地下水:

茅口组地层位于煤系地层底板,由于富水性强,如开采标高低于茅口灰岩地下水位标高时,存在矿井充水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属裂隙充水型矿井。

六、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及外围碎屑岩皆有出露,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零星分布。

根据岩土的坚硬程度、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质,将本区岩石分为硬质岩组、软质岩组及松散岩组三类岩类。

现简述如下:

硬质岩组:

主要包括茅口灰岩及龙潭组的砂岩,岩石整体性好,力学强度高。

软质岩组:

主要包括龙潭组的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泥质砂岩次之,岩体抗风化能力弱,力学强度较低。

松散岩组:

主要包括第四系粘土、亚粘土、砂砾石堆积层,局部有淤泥层,力学强度低。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内沿煤层露头有原民采煤硐5个,现已封闭垮塌。

由于本矿地处偏僻,不通电,老硐(煤窖)规模都较小,井下有积水,帮壁有垮塌现象。

评估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八、社会环境条件

矿区范围内有长坡、白岩公社、窝窝头村分布,评估区内有岩口、别巫分布。

长坡在矿区的西南部,14户,总人口56人;白岩公社在矿区的东南部,23户,总人口93人;岩口在矿区的南部,16户,总人口66人;窝窝头村在矿区的东北部,12户,总人口50人。

矿区内工业落后,地方经济欠发达,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当地人民主要从事传统劳力耕作,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为水果类。

主要建构筑物民房,有乡村道路相通,无铁路等其它重大构筑物。

沟谷中和缓坡地带中有耕作活动,井口至村寨有矿山公路相通。

综上所述:

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貌较复杂、地质构造较简单、岩性较复杂、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总体较差、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沟谷较发育,坡体自然坡度15°~40°左右。

据实地调查,评估区未发现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矿山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矿区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1、矿区煤层安全开采深度的确定

城关镇兴发煤矿区工程主要为地下巷道的掘进及煤层的开采。

根据《地方煤矿实用手册》的有关规定,计算M16、M23煤层安全深度。

计算公式如下:

Hδ=KMn

式中:

Hδ——安全深度(m)

Mn——煤层开采高度或综合作用厚度(m)

K——安全系数。

查《地方煤矿实用手册》取K=150

综合作用厚度计算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

(m)

采用厚度

(m)

煤层间距(h)

(m)

h/m

C

综合作用厚度

Mn(m)

安全开采深度(Hδ)

(m)

M16

1.70~2.20

2.20

40

2.20

330

M23

1.10~2.15

2.20

18.18

0.88

4.14

621

注:

当煤层最大厚度小于2.2m时,以正规煤巷开拓高度2.2m计算,当煤层厚度大于2.2m,煤层采高以煤层最大厚度计,系数C根据h/m值查表确定。

经计算,兴发煤矿M23煤层的安全深度为:

Hδ=MnK=150*4.14=621m。

2、移动角及采空区影响范围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简称《三下采煤规程》)中按山区软弱覆岩类型,其矿体走向移动角δ(δ=65°),上山方向移动角γ(γ=65°)以及下山方向移动角β,按下式计算:

β=δ-0.5a=65-(0.5×6)=62°

式中:

δ—走向移动角β—下山方向移动角

a—岩层倾角,取a=6°

由于该矿山属于多煤层重复采动,且位于山区根据《三下采煤规程》,移动角应相应减小5—10°(取5°)。

因此,本次评估,矿体走向移动角、上山移动角取δ=γ=60°,下山方向移动角取β=57°。

采空区影响范围的确定:

根据上山走向和下山方向移动角与地面的交点范围,即为采空区影响范围。

3、矿区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矿区煤层安全深度为621m,矿区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深度,矿区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塌陷必然影响到地表,在上述移动角影响范围内,煤矿开采引发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二、村寨及工业场地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评估

因开采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深度,处于矿山开采及斜坡下开采煤层引发矿山地质灾害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内的工业广场及长坡、岩口、白岩公社、窝窝头、别巫等村寨遭受矿山采煤引发的滑塌、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小结

矿山开采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采深,煤矿开采引发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山地面建设场地和矿区村寨的危害程度大;矿区和开采影响范围内的长坡、岩口、白岩公社、窝窝头等村寨及工业场地遭受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防治措施

一、分区原则及量化指标

(一)、分区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内相似、区异相异”及“从大不从小”的原则。

(二)、量化指标

1、矿区

(1)安全采深;H=621m

(2)上山、走向及下山移动角,即δ=γ=60°,β=57°,将开采煤层上覆岩厚度小于安全开采深度,处于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及处于斜坡下采煤可能影响和危害的区域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2、禁采区

(1)围护宽度:

村寨取50m,工业场地取20m;

(2)移动角(同上),按移动角下延至开采煤层至地面的投影范围划为禁采区。

二、危险性分区及分区特征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以及确定的量化指标结合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分区原则,将矿区及采矿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全部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并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为保护工业广场和集中村寨分别划定了工业广场禁采区(JC1)和村寨禁采区(JC2)。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

本次评估将整个矿区及其影响范围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并相应划定了工业广场禁采区和村寨禁采区。

该范围内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采深,矿山开采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处于开采影响范围内的长坡、岩口、白岩公社、窝窝头和矿山工业场区及矿山公路的危害程度大。

因此,为保护工业场地安全将矿山工业广场和长坡、岩口、白岩公社、窝窝头集中村寨划为禁采区。

三、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

矿区及其影响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矿山建设的适宜性差,必须确保工业广场禁采区永久性禁采,村寨禁采区禁采或将禁采区内保护村民及未受禁采保护的零星居民住户全部搬迁至安全地带,并对工业广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前提下,矿山方适宜开采和建设。

四、防治措施

1、确保禁采区禁采及受危害村民的搬迁措施。

2、井巷工程硐口和近地表部位,岩石顶板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冒顶,须进行及时支护,严格控制井巷宽度,不宜超过4m,需留足保安矿柱,不得形成较大范围采空区,避免崩顶冒落导致地表发生塌陷等地质灾害。

3、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硐口附近河谷中和斜坡地带中,严禁随坡乱堆放废石、煤矸石,应堆积在所选堆积场中,以避免形成滑坡或泥石流的物质源。

小结:

该煤矿矿区及其影响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其建设的适宜性差。

必须确保工业广场禁采区永久性禁采,村寨禁采区禁采或将禁采区内保护村民及未受禁采保护的零星居民住户全部搬迁至安全地带,并对工业广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前提下,矿山方适宜开采和建设。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该煤矿年产30万吨/年,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拟建工程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

2、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较复杂,地质构造较简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3、评估区内现状条件下,无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工业广场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

4、矿区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采深,地下开采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矿区及影响范围的工业场地及长坡、岩口、白岩公社、冲头、窝窝头等村民住户、矿山公路遭受其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5、将矿区及其影响和危害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I区),并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为保护工业广场和长坡、岩口、白岩公社、窝窝头等集中村寨分别划定了工业广场禁采区(JC1)和村寨禁采区(JC2)。

6、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矿山建设适宜性差。

必须确保工业广场禁采区永久性禁采,村寨禁采区禁采或将禁采区内保护村民及未受禁采保护的零星居民住户全部搬迁至安全地带,并对工业广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前提下,矿山方适宜开采和建设。

二、建议

1、确保工业广场禁采区禁采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受威胁村民的搬迁避让。

2、井下工程施工中,对软弱及破碎岩体应进行及时支护,采掘中严格控制井巷宽度,保留足够的保安矿柱,不得形成较大采空区。

3、本次评估仅针对现矿界范围及准采标高范围内M16、M23煤层进行的,若今后扩大矿区范围、降低开采标高或发现、开采新的可采煤层时,必须另行评估。

4、对矿山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必须及时治理并实施变形动态监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表

编号:

建设项目

或规划区

名称

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兴发煤矿矿区

评估级别

三级评估

用地范围

及面积

2.4051km2

地理位置

东经

105°41′33″~105°42′48″

北纬

26°38′24″~26°39′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