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221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木炭:

红光B.硫:

淡蓝色火焰C.铁丝:

火星四射D.氢气:

白光

2.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量筒B.集气瓶C.试管D.烧杯

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4.下表中所采取的措施能有效解决相应实验问题的是()

选项

实验问题

采取的措施

A

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物像较模糊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B

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先测铁块质量为m1,再测一枚大头针和铁块的总质量为m2,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m2﹣m1

C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先往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D

验证植物呼吸消耗02时,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口瓶中密封,无法观察瓶内02含量降低

将该装置放置24小时后,打开瓶塞,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5.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6.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Na2SO4、H2SO4、AlC13、BaCl2B.MgSO4、NaOH、HCl、Ba(NO3)2

C.MgCl2、NaOH、H2SO4、Ba(NO3)2D.Na2CO3、HCl、K2SO4、KNO3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FeCl2

CuCl2

铁粉

B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C

NaCl

Na2CO3

稀硫酸

D

CuO粉

Cu

稀盐酸

A.AB.BC.CD.D

8.只用石蕊试液就能将下列各组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A.NaCl NaOH NaNO3B.NaOH H2SO4 KNO3

C.HCl NaCl Na2SO4D.Na2SO4 H2SO4 K2SO4

二、填空题

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将___________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若用装置A、C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见图Ⅱ),选用容积为3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实验现象为:

实验开始时__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I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若上述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后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最终活塞停在___________ml刻度处。

(5)对照图I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

11.据有关资料介绍:

将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灼热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热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A中含有__________。

(2)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溶液变红色,证明A中还含有氢氧化钙。

(3)结合

(1)

(2)固体A成分的确定,可以推断溶液B的成分有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可制得较纯净的氢氧化钾。

三、实验题

12.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髙锰酸钾、火柴、木块、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空白。

(1)若补充一种仪器①_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________________.上述标号④仪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③________________。

(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①__________________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之后的操作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图制取氧气过程中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1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给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D、F装置制取氧气,D装置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用F装置收集O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当实验结束时,小明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导管之前,他可采取的补救措施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可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气体二氧化氮气体(化学式NO2,密度大于空气,有毒),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从A-F中选填装置编号);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其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装置可以用来测量反应中生成的氧气体积,在读数时发现管中出现水面左低右高的现象,应将水准管______________(选填“上移”“下移”“不动”);

14.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欲分离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还可用________收集氧气,其中_______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4)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SO4,则应选择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来作发生装置。

(5)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________装置来收集NO。

(6)某同学在观察到发生装置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开始用E收集气体,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

1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

D中有气泡产生

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______

实验①②说明______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

四、推断题

1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A为固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举例该物质在生产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为______;

(2)由物质B转化为物质C,常用于燃烧的方法,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D,常用于检验气体C,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小明对本学期所学的物质进行了整理。

采用“地铁线路图”的形式,不同站点代表不同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

(l)在1号线中,写出CO2→CaCO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通过CH4或CO2的转化可以完成1号线到Ⅱ号钱的换乘”,请任选一个反应完成“换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若Y和Z都属于单质,且Y能与X反应生成Z,请写出Y与X反应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计算题

18.在公共场所有如图广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纯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精确到0.1%),这比化肥广告中标注的含氮量_____(填“高”或“低”)。

(3)经测定某块农田缺氮元素170克,则需施用该化肥_____克。

(4)根据保存方法推测,碳酸氢铵在受潮或_____时容易分解放出氨气而失去肥分。

19.在实验室中,小明发现了一瓶氢氧化钙粉末试剂瓶盖有破损,取部分粉末作为样品对其变质情况进行分析,实验室温度20℃查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并进行如下实验。

氢氧化钙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1)取1g样品溶于100g水中,出现浑浊现象。

小明认为该固体己经变质。

你觉得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是:

______。

(2)小明另取2g样品于大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1850g溶液,并通入CO2.溶液的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3)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浓度为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C.铁丝在氧气在中燃烧火星四射,正确;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故选C。

2.C

【解析】试题分析:

量筒、集气瓶不能加热,烧杯克间接加热;试管能直接加热

考点:

常见仪器的用途

3.A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错误;

B、取用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点睛:

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

1.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残留在瓶塞上的污物污染原瓶里的药液;

2.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3.手拿容器的中上部,并使其稍微倾斜;

4.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4.D

【解析】

A、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物像较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不用换高倍镜观察,故选项错误;

B、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以换用准确度比较高的天平,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酚酞变红色,因此不能用酚酞,故选项错误;

D、验证植物呼吸消耗02时,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蜡烛熄灭,证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氧气能使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能使木条熄灭,在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开来,A正确;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钠不能,B正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错误;稀硫酸能和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盐酸不能,D正确。

考点:

物质的鉴别

6.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两两混合能与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AlCl3溶液,能产生一种沉淀的是Na2SO4、H2SO4,无法区别Na2SO4、H2SO4,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B、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能与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是MgSO4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HCl溶液;然后将MgSO4与HCl溶液分别同时滴加到剩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Ba(NO3)2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两两混合后,MgCl2与NaOH,H2SO4与Ba(NO3)2分别生成沉淀,分为两组,但组内溶液无法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有气体产生的是Na2CO3、HCl,无明显现象的是K2SO4、KNO3,分为两组,但组内溶液无法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选B.

考点:

物质的鉴别、酸碱盐的性质

7.A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原则,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产生新的杂质A、Fe+CuCl2=FeCl2+Cu,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C、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新的杂质硫酸钠,错误;D、稀盐酸不与杂质反应,与氧化铜反应,错误。

故选A

考点:

杂质的去除

8.B

【解析】

试题分析:

B中H2SO4KNO3不能用石蕊试液区分;D.Na2SO4和CuSO4都是中性的溶液,所以石蕊无法区分。

故选BD。

考点:

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性质

9.

(1)酒精灯;

(2)B;D;燃着的木条;(3)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所学知识可知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的气体,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若用装置A、C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有棉花,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10.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水进入集气瓶,约集气瓶体积的1/5

(2)红磷量不足或气密性不好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其中2个即可)

(3)③①②④

(4)4ml右左2ml(5)读数更精确,环保(答对一个或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为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因为氧气消耗气压减小,水被从烧杯压入集气瓶的现象;

(2)即为气体的减小量小于1/5-红磷量不足或一边消耗一边补充-气密性不好或因为温度差而影响气压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参考图1实验的步骤,即为先反应消耗氧气,在等温度恢复后打开夹子以测定气体的减少量;(4)参与反应的空气体积为30mL,那么氧气的体积约为6mL,即体积减少6mL;未夹夹子,反应放热使气压增大,活塞右移,温度恢复后,因氧气消耗气压变小,活塞左移;参与反应的空气体积为30mL+10mL,那么氧气体积为8ml,即气体体积减少8ml;(5)一为换成小的反应容器试管且能保证燃烧一直在容器内,二为该用注射器来测定体积减少量更精确。

考点:

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定

11.

(1)CaCO3

(2)酚酞试液

(3)K2CO3(2分);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钾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与物质的量有关,可能存在物质过量的现象.

解答:

解:

(1)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固体A中含有碳酸钙,故填:

CaCO3;

(2)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A中还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滤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滴加的试剂是酚酞试液,故填:

酚酞试液;

(3)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加入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故填:

K2CO3,Ca(OH)2+K2CO3=CaCO3↓+2KOH.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12.试管;2KMnO4

K2MnO4+MnO2+O2↑用于给(盛放高锰酸钾的)试管加热放一团棉花;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解析】

(1)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可制取二氧化碳,补充仪器试管可制取氧气。

因为给出的药品中有髙锰酸钾,故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在此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用于给试管中的高锰酸钾加热。

(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口放在集气瓶的瓶口。

13.长颈漏斗水槽防止加热时固体堵塞导管瓶口有大的气泡冒出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或取下橡皮塞,合理即可)B逸出的二氧化氮气体会污染空气下移

【解析】

(1)①为长颈漏斗;②为水槽。

(2)D装置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固体由试管口进入导管,从而堵塞导管,用F装置收集O2,当观察到瓶口有大的气泡冒出现象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当实验结束时,小明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导管之前,他可采取的补救措施可以是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即可,也可以直接取下橡皮塞。

(3)常温下可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气体二氧化氮气体(化学式NO2,密度大于空气,有毒),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B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故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氮气体有毒,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其缺陷是逸出的二氧化氮气体会污染空气。

(4)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时,应注意调节水准管至两端液面相平并视线与量器管中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管中出现左低右高,应将水准管下移,使它们保持水平。

14.EB催化2H2O2

2H2O+O2↑过滤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DDBD装置漏气

【解析】

(1)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要深入集气瓶的底部;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其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分离固液混合物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分析;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更纯解答;

(4)据题意知硫化氢气体是用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的,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据此选择发生装置;

(5)根据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选择收集装置;

(6)根据未收集到气体分析。

解:

(1)E装置本意是一个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导管插入底部,才能逐步排除上层空气,否则收到的气体不纯,故填:

E;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应选用固液混合常温型装置,故选B;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其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2H2O+O2↑;实验结束欲分离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除此之外,还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故填D,D;

(4)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硫化氢,是固液不加热反应,所以可用装置B完成;

(5)根据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可知我们应用排水法收集NO,故填D;

(6)某同学在观察到发生装置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开始用E收集气体,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说明未收集到氧气或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

装置漏气。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15.液面下降、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C+CO2

2CO红棕色固体变黑色木炭、一氧化碳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不需要,这是因为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

【详解】

(1)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实验现象是: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液面下降、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

B处玻璃管内红棕色固体变黑色,实验①②说明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③先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再熄灭A、B两处的火焰,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

(2)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