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2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欧洲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

3、《荷马史诗》的悲剧内涵:

人在命运的阴影中遭受困难。

在《荷马史诗》中,凡人的人生是短暂而充满苦难的,人一出生即注定受苦连宙斯也无法改变;

人在对命运悲剧的抗争中彰显出生命价值,人在命运中的拼搏斗争;

《荷马史诗》的悲剧与《诗经》中哀伤意识的比较,与之相比中国传统《诗经》的风格是哀而不伤。

1、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姓名、代表作

①埃斯库罗斯代表作: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包括:

《阿卡咖农》《奠酒人》《报仇神》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②索福克勒斯代表作:

《俄狄浦斯王》③欧里庇得斯代表作:

《美狄亚》

4、中世纪文学的四种类型与定义,尤其是骑士文学

一、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这种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基本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内容多是宣扬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等,用来麻痹人民思想,以利于其封建统治。

二、史诗:

史诗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中世界早期的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另一类是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

早期史诗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具有异教色彩,充满着浓郁的集体主义精神。

《贝奥武甫》(Beowulf):

氏族时代的英雄传说。

中期史诗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封建时代的“英雄”观念。

中期史诗具有浓郁的忠君观念,把保卫祖国和个人名声视为自己英雄行为的动力。

《罗兰之歌》:

爱国忠教的英雄。

三、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精神:

忠君、护教、行侠;

对于女主人忠心耿耿。

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前者是带有反宗教意味的个体情感表达,比如“破晓歌(Albas)”;

后者描写了骑士冒险,比如《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圣杯的传说》等。

评价:

骑士文学对后世西方文学影响很大。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民族从法兰克王国瓦解以后,政治独立,商业发达,贵族文化也趋于繁荣。

“它在近代的一切民族中第一个创造了标准语言。

它的诗当时对拉丁语系各民族甚至对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范例。

”普罗旺斯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或译行吟诗人),多数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手工艺人和农民。

他们的名字流传下来的有数百之多,但作品留存的很少。

他们的诗歌一般咏唱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

“破晓歌”叙述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候分离的情景。

 骑士传奇的中心是法国北方。

法国北方的诗人被称为“特鲁维尔”(也译为行吟诗人)。

骑士传奇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表现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

骑士传奇不同于英雄史诗,它没有历史事实根据,而是出自诗人的虚构,有的取自民间传说,有的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

四、城市市民文学: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学的内容多是讽刺贵族、僧侣的愚蠢和专横,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美德以及聪敏;

在艺术上多采用讽刺的手法,风格活泼。

代表作是《列那狐的故事》:

机智、狡猾、自尊,同时显露出资产阶级特有的劣根性,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形象。

5、《神曲》的主题:

第一、抨击封建专权和教会统治。

当时意大利的分离和内乱,但丁将之归罪于教权对于世俗政权的干涉。

“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

”把教皇、主教、教士置于第4层接受惩罚,并把当时还在世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预告打入地狱第8层,头脚倒栽在深穴里,接受火刑。

把叛国者放在第九层,表达了最深的愤恨。

第二、对现实世界的歌颂。

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

歌颂在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们循着天赋理性前进;

“维吉尔”的象征内涵;

斗争的乐趣。

“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中世纪构成了鲜明的差别。

歌颂人之正常爱情和情感:

《神曲》中抒写保罗和弗朗齐丝卡这对痴情恋人的悲剧遭遇,凄楚动人,但丁因听到他们的哭诉而极度痛苦,以致昏厥。

第三、反对蒙昧主义,提倡文化。

奥德赛的精神,“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

6、文艺复兴文学传统中人文观念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

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以人的“欲望(desire)”张扬来抨击神权的不合理主要成就在意大利与英国。

薄伽丘《十日谈》(1353)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1385)第二:

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上半叶中期主要是展示“巨人(Giant)”风采主要成就在法国。

拉伯雷《巨人传》(Giant,1532)第三:

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晚期对人性缺陷或者恶的展现与探讨主要成就在西班牙与英国。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605)莎士比亚的戏剧。

7、《十日谈》的作品主题:

第一,批判天主教的堕落、荒谬;

第二,宣扬了作者的宗教理念,第三,赞美了天生的情感,欲望,第四,赞扬了下层人民的机智斗争精神。

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Lear)

9、《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主题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全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

1、故事情节:

鬼魂出现——哈姆雷特装疯——克劳狄斯的试探——反试探、戏中戏——被国王流放到国外并安排谋杀——奥菲利娅发疯并淹死——哈姆雷特逃脱监控——雷欧提斯归来复仇——决斗,同归于尽。

描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因父亲突然暴亡,他赶回丹麦奔丧。

他看到叔叔克劳锹斯篡夺了王位,母亲乔特鲁德在先王死后两个月就改嫁新王。

对于这异乎寻常的变故,哈姆雷特心中充满了疑虑。

这时,先王的鬼魂告诉了他叔叔为篡夺王位毒死国王,母亲与叔叔早有奸情的真相,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再三踌躇,以至失去良机,被动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2、作品主题

(1)对于个体私欲膨胀的抨击:

第一、克劳狄斯:

权欲的膨胀;

第二、乔特鲁特:

情欲的膨胀;

第三、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贪欲的膨胀。

第四、然而,罪孽最重的还是王子……被复仇的欲望所控制,变成了复仇的狂人;

复仇的欲望使他毁了自己的情人、羞辱自己的母亲、不惜自己的生命,最后整个毁掉了自己。

(2)展现人的形象的完整性:

权欲、情欲、贪欲、复仇……

3、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A、人类自信的象征(快乐王子)“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

B、人性复杂的象征(延宕王子)“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岛;

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如何理解哈姆雷特的犹豫和延宕?

——对人之局限性、内在复杂性的展示。

C、人性完整的象征人性的自信人性的缺陷(复仇、彷徨)人性的内省圆形人物。

艺术特点:

A、善于通过内心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深沉内心;

B、善于运用内心独白;

C、在创作方法上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

10、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高度的君主专制必然影响此时的文学创作。

文学的主题是赞颂“国王的光荣”;

形式上遵循学院所制定的古典主义信条。

欧洲文学从此进入古典主义(Lelassicisme)时期。

与文艺复兴文学相比。

十七世纪有三种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以及清教徒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在思想上的特征:

第一、受到王权直接干预;

第二、宣扬理性克制个人情欲;

抨击封建贵族、教士以及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

11、莫里哀《伪君子》的故事情节;

第一幕:

一对糊涂虫一个伪君子。

第二幕:

嫁女伪君子女仆出主意;

第三幕:

觊觎主母反咬一口获得财产;

第四幕:

贵族知真相恶狗反咬人;

第五幕:

峰回路转皇帝驾临柳暗花明小人遭殃

达尔杜弗、柏奈尔老太太、奥尔恭、欧米尔、大密斯

玛丽亚娜、桃丽娜、克雷央特

(二)作品主题:

1、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朽贪婪。

达尔杜弗:

享乐、贪婪、伪善、狡诈、凶狠2、批判封建贵族的昏庸无知。

奥尔恭、柏奈尔老太太。

3、赞扬下层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

桃丽娜:

明白是非、机智勇敢

(三)作品的艺术形式:

1、在语言上符合人物身份2、运用了民间闹剧的一些手法让贵族打人、藏在桌子底下等等。

3、“三一律”的运用:

剧情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而展开地点始终是在奥尔恭家里时间24小时

12、高乃伊《熙德》的故事情节:

唐罗狄克和施曼娜相爱,双方的父亲因为选太子的师傅发生争执,施曼娜的父亲打了唐罗狄克父亲一记耳光,唐罗狄克父亲回去告诉了儿子,唐罗狄克为父报仇与女友的父亲决斗,杀死了女友父亲,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又死在了女友手里,施曼娜让国王处死唐罗狄克,唐罗狄克让施曼娜杀死他,唐罗狄克又在战争中立了战功,施曼娜因为深爱他原谅了他主题:

责任、义务永远高于个人情感。

第一、责任、义务与爱情构成了主要的矛盾。

这种矛盾也是文艺复兴与十七时期古典主义两个时代之间的矛盾。

全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写出了理性与情感的对抗。

与《哈姆雷特》中的复仇欲望构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国王的威严是最高的标准。

第三、违背了古典主义的正统原则。

沙坡兰的批评。

C、语言准确、华丽。

14、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内容上,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性和斗争性。

政治性:

对现实的如实刻画;

斗争性:

论辨色彩强烈,《拉摩的侄儿》全文就是用论辨式对话组成。

(二)人物形象上,塑造了“新人”形象。

“新人”的主要特征即是他的复杂性:

一方面是内在自由的张扬,另一方面是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力,灵(精神,spirit)肉(肉体,body)分裂,是现代人格的典型写照。

15、“狂飙突进运动”

在70-80年代的“狂飙突进运动”中得到迅猛发展。

青年歌德和席勒都参加了这场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他们大力鼓吹文学的民族性、个性、天才和自然性,主张向古代的荷马、莎士比亚以及民歌学习,主张建立合乎“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歌颂大自然、儿童和淳朴的普通人民。

在狂飙突进运动之后是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

在这一时期,德国的启蒙主义文学达到了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跃居世界前列。

这一高峰的到来是由于歌德和席勒的合作而完成的。

他们共同提出了用“美”来弥合人的灵、肉分离的现代人格悲剧。

歌德:

《浮士德》(1806)、《诗与真》席勒:

《海盗》、《审美教育书简》。

16、《朱丽,又名新爱洛伊丝》的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郎,平民圣普乐当了贵族小姐朱丽和她的表妹克莱尔的家庭教师。

不久,朱丽和圣普乐相爱了,但遭到她父亲的反对,因为他已经将她许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

圣普乐甘愿自动消失。

朱丽在父亲的恳求下结了婚,成为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与圣普乐得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沃尔玛的理解,他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

圣普乐周游了世界,6年后重新见到朱丽,他虽然想同朱丽鸳梦重温,但朱丽没有越雷池一步,她因跳入湖中救落水的儿子,染病不起,临死时希望圣普乐照顾她的一家,并与克莱尔结婚。

但圣普乐答应照顾她的家人,却拒绝和克莱尔结婚。

(1)人物以及故事情节:

朱莉、圣普乐、沃尔玛、克莱尔。

(2)背景(与乌德托夫人之间的恋情)

(3)内容:

第一、对于封建贵族专制的抨击;

第二、塑造了一系列道德上的“新人”;

第三、构想了一个理想社会:

人们之间互相友爱。

“使我们两人在地上分离的美德,将使我们在永生之地结合。

”(4)影响

17、卢梭作品的总体特点

1、从“自然理性”角度出发,塑造了“新人”爱弥尔、朱莉、圣普乐、沃尔玛以及《忏悔录》中的“我”“新人”即是自然人性没有受到文明污染的人。

“新人”一方面张扬自由精神,另一方面又在现实生活中如此无力;

2、突破古典主义框架,张扬人的感情。

古典时代压制人的情感;

感情的张扬以人的内在自由为前提,所以在卢梭的作品中,感情是千变万化的。

高兴,悲伤,失落,自信,从本性中涌现,决不压制或者歪曲。

在当代,“感情”的贫乏变现在感情的极端化上。

3、赞颂大自然。

人对于自身“心灵”的发现是人发现“自然”的前提;

在西方,“自然”的发现是在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中;

在中国,“自然”的发现是在魏晋南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