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04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

诗歌鉴赏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

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

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

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

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

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8.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

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9.过分水岭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1.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

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二.赠友别离诗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

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

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

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23.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      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颈联中的“语”指的是,“暮天钟”的意思是

反映了。

3.从全诗内容看,每一联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它们依次是、、

、。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      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

26.和练秀才杨柳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

曲尘丝,指象酒曲那样微黄的柳枝长条。

1. 这一首送别诗,第二句是谁对谁说的?

意思是

2. 第三、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喻己的本体是。

喻友(送者)的本体是。

3. 以上两句化无情物为有情物,生动地表现了感情。

27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

“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28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

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

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29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门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

好像清佩:

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器。

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了自:

已经明了空复情:

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三.思乡怀人诗

亲情、爱情、友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干名,或戍边、经商而羁旅他乡是常事,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思亲怀人的作品。

其艺术手法大体和离别诗相近。

32.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联系全诗,简述诗人为何“又开封”?

2.      宋人王安石评此诗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奇崛”指的是“艰辛”又是指。

3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

何以见得?

 

2.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

34.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

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

”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35..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

请谈谈你的理解。

37.旅次朔方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38.月夜唐·杜甫

夜今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

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40.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②。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作者怎样感情?

41.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2.第二句运用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题竹石画(其二)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运用了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形象的化身。

2.全诗表现竹的品质主要有:

①②③。

44.牡丹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

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10年。

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

借指诗人故乡。

联系上述注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五、哲理诗以诗言理,自古有之,不过优秀的哲理诗说理,绝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缘景缘物而起,由景引发理性思考,其生活哲理自然流出。

换言之,哲理诗中的理是和景物紧密结合的,是寓理于对事物的描写之中,或称之为形象化的说理。

如王之焕《登鹳雀楼》短短四句20个字,将景、情、人、理融为一体,形象化地阐发了“登高方能望远”这一哲理,鼓舞人奋发向上。

64.观书有感宋·朱熹

(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斗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

细读两首诗,分别体会诗句中蕴含哲理的句子。

 

65.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

乐游原,长安西南,地势高,可俯视长安城。

1.诗人“驱车”是因为,“登古原”是为了。

2.说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66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一、二两句从六个角度对庐山形象作粗略勾勒,却写出了庐山的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三、四句是又是,诗人把观感与哲理结合起来,形象化地阐明了这一道理。

67.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开头两句是追叙昨夜遭受暴风骤雨的的景况,三、四句是写清晨的情景。

联系全诗,试简析诗人“卷孤篷看”的心理活动。

2.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

 

六、边塞军旅诗

这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的诗。

因唐、宋两代开边、戍边、抗敌复国的战争几乎是接连不断,所以边塞诗,军旅诗就应运而生了。

唐代的边塞诗多叙写边塞将士孤独艰苦的生活情景,表现驰骋疆场杀敌效国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及他们的思乡之情。

前者如王昌龄《从军行》、卢纶《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者如王之焕《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北宋时代,因与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边界战争连绵,边塞诗大多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南宋,这类诗则主要表现矢志抗敌复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壮志及不被重用的焦虑等,闪烁着极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作家有岳飞、辛弃疾、陆游等。

如岳飞的《小重山》、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

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人唱出的歌大多是慷慨激昂、悲壮激越的,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如岳飞《满江红》,或借景抒情,借古述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68.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

2.“梦”是指。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

 

72.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怎样的情形?

诗篇表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

 

七、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是历代诗人喜爱的题材,这类诗的特点是,作者咏史绝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所寄托:

或借古喻今讽喻现实,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写兴衰之感;或借古写已,抒发胸中的块磊;也有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的。

理解这些诗,首先应熟悉诗中所怀的“古”,即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然后再分析诗人怎样咏“古”,怎样述怀。

记住,赏析咏史诗还必须详知诗人的生平遭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这往往是理解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依据。

74.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

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1.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幅

图景。

2.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两个显著特点是。

 

75.途经秦始皇墓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     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

2.     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意义?

 

76.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诗人“览古”意在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田园山水诗

1.《江村即事》一是描绘恬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明江村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二是通过夜晚“不系船”的细节暗示江村淳朴的民风。

2.《雨过山村》1.一、二两句写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

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2.姑,婆婆(唐代习称)妇,儿媳妇3.反衬。

用“闲”字反衬出农民劳动繁忙。

又用香溢十里的栀子花映衬出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欢乐的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恬淡而喜悦的心情。

8.《鄂州南楼书事》1从修辞上看,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明月以人格化。

增加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方法,清风明月无人管,她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受她恩赐的迷人风光。

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

9.《过分水岭》.1.溪水有情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11.《夏意》1.最大特点是清幽。

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

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

2.恬淡闲适的情趣。

22.《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

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爱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

二、赠友别离诗

23.《喜见外弟又言别》1.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地渐次再现了与外弟意外相逢的惊喜与激动的情景。

2.沧海事指夜暮降临诗人与外弟叙谈亲切、热烈、入神的情形3.喜、见、言、别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2“惊坐”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26.《和练秀才杨柳》1.行者对送者而言2.杨柳枝春风3.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由春风拂柳的景象引发联想和幻觉,化无情物“春风”为有情物,新奇地表达出友人对自己“殷勤”关怀的形象和“最相惜”的真挚情怀。

27.《寻陆鸿渐不遇》

(1).寻陆鸿渐不遇①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②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

(2).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皓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

28.《谢亭送别》

(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

(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

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

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深情。

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

29.《待储光羲不至》①一是晚钟已敲响,二是天又下起小雨。

②对朋友来访的急切期盼之心情和久侯不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前一种心情又通过清早起打开多重屋门,在家中静听朋友坐车的声音,仿佛听到朋友身上玉佩的响声而出门迎接的动作等细节来表现。

三、思亲怀人诗

32.《秋思》1.第一是“意万重”,久别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有千言万语,情意无限。

第二是一封家书难尽其意,可能是匆匆间无从下笔,也可能仓促间有所遗漏,这都是“恐”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2.诗的章法,三、四两句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诗作一波三折发奇崛之思,又在情理之中。

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欲尽言而又无从尽言。

33.《十五夜望月》1.即中秋夜。

“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

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

.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

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

“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34.《夜雪》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2.此评恰当。

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35.《乡思》.“望”确为诗眼。

思乡之念缘“落日”而起,伫立凝望天涯却不见家园,极言故乡遥远。

欲思归乡,望中碧山又阻隔归程,甚者,暮蔼沉沉,遮住碧山,足见障碍重重。

全诗写景抒情皆在诗人的凝望之中,望之愈久,思之愈切,恨之愈深。

层层推进,极富感染力。

37.《旅次朔方》自己所处地离家乡更加远了,那“日夜忆咸阳”的心更加忧虑和焦急了,诗人的失望与痛苦之情谥于言表。

38.《月夜》两诗表达的感情都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都是通过设想未来夫妻相见,在窗下共叙相思之苦的情景,而杜诗更悲伤,更动人。

四、咏物感怀诗

39.《早梅》

(1).①洁白无瑕②花开繁茂

(2)一是承“迥临村路”诗人笔下的梅是远眺之景;二是“不知近水花先发”(3).①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②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③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

40.《山陂杏花》1.树上的杏花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把诗意推进一层3.运用比喻手法。

从内容上看诗人的意思是,宁可象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

41.《白梅》1不畏严寒、傲然不屈的性格2对比孤傲清高、不同尘俗的品质3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42.《题竹石画》

(1)拟人诗人自己形象

(2)①择境而生,不怕艰险②坚韧不拔,不畏强暴③坚守气节与操守

44.《牡丹》作此诗时,诗人故乡已沦陷十年,十年来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而一心想收复故土的诗人年已“龙钟”,只能在春风中借神思故园的牡丹寄托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49.《题画》淡雅、素清。

是自己的悉心力作。

“不入时人眼”的也指诗人自身。

牡丹象征富贵,时人趋之,而自己身处卑微不为人重,故感慨系之。

其实诗人是正话反说,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正直清高,不合流俗的品质。

59.《海裳》诗人被贬黄州,孤独寂寞,他锺爱海裳花,赋海裳以人格,月夜里,既尽情享受花的清香,又与海裳相知相伴,心友神交,“恐其睡”,是与其共度寂寞春霄。

诗作创造了极美的意境。

60.《晚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知春”“斗”“无才思”“惟解”等词来表现。

诗人赞草树,知惜春(惜时)并施展才华而“杨花榆荚”只知任已飘荡,无所作为。

61.《立秋前一日览镜》镜中的诗人是“两鬓雪”的形象,时令上的秋天正与人生旅途的“秋天”相合,走过的路,坎坎坷坷,经历的事荣辱兴衰,一齐涌上诗人的心头。

然诗人并不悲观,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

62.《菊》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而又肮脏的瓦松比,突出了菊花近人,友人的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

63.《咏柳》喻依仗权势,张狂胡为,欺君害民的小人。

诗人通过“斥柳”,表明这类政客得意不会长久,因为天地间的凛凛正气会给他们迫头痛击!

64.《观书有感》①水有源头,方为活水,活水才会清澈透明。

比喻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或某种深的思想,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

②反映的是一个喜借助于外物的道理。

也可从“枉费推移力”中得到:

办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蛮干。

65.《乐游原》1.“意不适”排遣内心的郁闷2.好景不长(难长)盛事难再

66.《题西林壁》1.多姿多彩,神奇莫测2.抒情议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对事物必须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地全面观察分析,才能了解它的全貌。

67.《水口行舟》1.写出了诗人对昨夜狂风暴雨肆虐的疑惧:

它会不会毁坏大自然的美丽?

2.美好的事物终究是不会为邪恶扼杀。

困难和挫折阻挡不了事物的发展,真的生命只有经历严峻的考验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五、边塞军旅诗

68.《小重山》

(1).是指下片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

(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

(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片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片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诗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

72.《塞下曲》

(1)艰苦的生存环境;

(2)紧张的战斗生活。

表现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六、咏史怀古诗

74.《乌衣巷》

(1).寂寞衰败(残破荒凉)

(2).燕子寻不到旧巢随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