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090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文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概.docx

《文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概.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概.docx

文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节艺术真实

•认识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概括

认识与艺术真实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Ø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Ø作品“真实性”的品格:

历史理性

Ø“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

巴尔扎克论真实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

——巴尔扎克

别论林斯基真实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

Ø内蕴的真实

Ø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

Ø主观的真实

Ø诗艺性

名家名言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齐白石

要尽可能地接近实物,可是绝不能一模一样,因为要一模一样,结果反而弄得不象。

(俄国)苏里柯夫

•何谓内蕴的真实

Ø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Ø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真相事理层

•历史文化层

•哲学意味层

《一个官吏之死》契可夫文本赏析

假定的真实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Ø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西游记》、《变形记》

Ø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现实型作品

Ø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黛玉葬花、阿Q行刑前画押。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

《西游记》、《变形记》

•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

•《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现实形象)的结合

假定性情境:

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戏剧家:

曹禺《雷雨》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

主观的真实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Ø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Ø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Ø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Ø良宵苦夜短,寂寞更漏长。

Ø《孔雀东南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悟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诗艺性

•含义

Ø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作用

Ø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

Ø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

Ø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

文本赏析

•《枫桥夜泊》

夜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时间问题:

天快亮还是半夜?

半夜打钟?

江枫?

清华园

(清华大学校内)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含义

Ø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作用

Ø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断面的《人间喜剧》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Ø“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Ø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成熟。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

一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意。

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

托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

怎样理解“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艺术概括作为使假定情境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更大概括意义的途径,只能通过“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去实现。

这是因为个别特殊事物的特征是不可重复的,掌握并完整地描述它,不仅能够从“特殊”中显示出“一般”,而且“一般”会因“特殊”而意蕴无穷,从而产生艺术的魅力。

相反,从一般概念出发,把个别特殊事物只是作为说明普遍概念的例证,则违背文学创造的规律。

艺术概括的类型

•形象概括

•意义概括(如《祝福》)

文本赏析

描写春天:

“寒雪梅中尽,春从柳上归”——李白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莱花”——辛弃疾

“春天从燕子的翅膀上回来了”——阎一强

“春天从冰缝里溢出来了”——李瑛

•《圣经·雅歌》

◦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的眼在卷发下好象鸽子眼,你的头发如同山羊群,卧在基列山旁。

你的牙齿如新剪毛的一群母羊刚刚洗净,个个都是双生,没有一只丧子的。

你的唇好象一条朱红线,你的嘴也很秀美,你的太阳淹没在发内如同石榴,你的颈项好象大卫建造收藏军器的高台,其上悬挂一个个盾牌。

你的双乳,好象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对小鹿,就是母鹿双生的。

•海伦的形象(十二世纪康斯坦丁·巴拿赛斯)

◦她是一个美人,肤色美,眉毛也美,

◦腮帮美,面孔美,大眼睛,雪白皮肤,

◦眼睛微凹,说不尽的温柔秀雅,

◦双腕皎洁,而双眼却是玫瑰红,

◦容貌令人销魂,眼睛娇媚清新,

◦光辉焕发,天然不假雕饰,

◦白色的皮肤夹着玫瑰的绯红,

◦象发光的象牙用深红染透;

◦颈项长,白得发光,因此人们

◦把她叫做天鹅生的美丽的海沦。

侧面的概括描写

《荷马史诗》里海伦的美: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白居易的《长恨歌》:

“回眸一笑丰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登徒子好色赋

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描写死亡

屠格涅夫写老太太死:

一只苍蝇从她蓝色的眼睛上从容地爬了过去。

俄罗斯诗人写战士牺牲了:

俄罗斯的雪花落在他蓝色的眼睛上再也不会溶化了。

名言

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乃是艺术的真正的生命歌德

形象里包含着作家迫切想要告诉人们的思想,当然,这个形象就不如原来的那个形象,经过了作家的综合.加工,渗透了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之汁,这就变成了你特有的,就是这里面溶合了你的观点,你的趣味,你特别的爱,特别的恨.茹志娟

“类型化”和“自然主义”

典型的本质在于:

例如,即使在描写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是描写某一个挑水人,而是要借一个人写出一切挑水的人别林斯基

真实不需要矫饰;它应该赤裸裸地前左拉

第二节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核心要素

•认识与情感

Ø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Ø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

Ø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

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对虾

二、情感评价与“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Ø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Ø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高尚的品格

•功利的取向

Ø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诚挚的情态

•艺术的呈示

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席勒

每一种富有诗趣的情感,都得由抒情风格、场面、人物、性格或大自然的描写等等流露出来。

——列夫·托尔斯泰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人文关怀:

“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Ø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Ø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人文与历史:

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Ø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第三节美的创造

•文学与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形式美问题

形式和内容的哲学意义

•内容:

◦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

•形式:

◦事物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与表现形态

•例如:

•水,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在大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的一种自然物。

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v内容:

是经过深度艺术加工的题材。

v形式:

对题材进行深度艺术加工的独特方式。

v题材(中介概念):

经过作家初步加工的生活材料

我们接触到一篇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就接触到了它的内容,而我们要知道一篇作品的全盘内容,也非接受它的整个形式不可。

——钱谷融:

《形式与内容》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

•重内容轻形式

Ø传统文论:

“文以载道”,“言之有物”

Ø西欧古典文论:

“再现”说,“表现”说

•形式主义

Ø俄国形式主义

Ø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

Ø英美“新批评”派

•意似主人,辞为奴婢

——袁枚(清)

内容与形式两个因素,美在何处?

Ø第一种观点:

美在于内容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作品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或伟大”

Ø第二种观点:

美在于形式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性”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尤其是语言形式。

至于文学中的社会、历史、心理内容,那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的事,它们与文学无关。

Ø第三种观点:

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黑格尔: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一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内容之所以为内容即由于它包含有成熟的形式在内”。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小结

•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Ø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

Ø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

•形式创造是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过程

《罗密欧与朱丽叶》

•题材(本事):

这个剧本叙述一对死于家庭世仇的情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故事。

本事:

就是实际发生过的事;

情节:

令读者了解这些事情的方式。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内容形式化

◦在文学创造过程中,当孕育逐渐显化成形并为作家所结构起来的时候,它的内容就消融在它的形式之中,或者说完全转化成了形式

•作品:

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如黑格尔所说

Ø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

Ø形式创造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如别林斯基所说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黑格尔:

《美学》

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形式对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

——别林斯基

形式创造的规律与原则

v内容决定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

Ø小说

Ø诗歌

Ø戏剧

Ø散文

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

Ø形式对题材的选择和改造

Ø形式对题材的征服

形式对题材的选择和改造

Ø诗歌对人物的刻划是粗线条勾勒,而不是精雕细刻。

如《卖碳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Ø戏剧重视尖锐的冲突和曲折生动的情节,诗歌却重视抒情,对一些故事只做简单地交代。

《长恨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cuan第三声)花结长穗宫绦,

贾宝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木兰辞》

即即复即即,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贴,可汉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形式内容化

◦形式生成之后,内容在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于是形式转化为内容。

•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

◦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开始。

◦形式的生成作用使内容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孤独及

《文心雕龙·知音》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

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位体”,是指作品创作中,文体是否合于表达的需要;

◦“置辞”是指作品的语言文字是否生动形象,动人心弦

◦“通变”是指作品中创新与传统的关系处理得怎样;

◦“奇正”是指文风是否符合圣人“衔华佩实”“文质彬彬”的创作原则;

◦“事义”是说作品的典故是否恰如其分;

◦“宫商”是指作品中的四声、平仄、节律掌握得如何,是否具有感人的音乐美。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小结

•形式创造

Ø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

Ø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艺术形式

Ø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Ø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

Ø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

Ø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轻轻的呼吸》伊·蒲宁

题材:

一个放荡的女中学生的生活故事,一个外省女中学生的毫不稀奇、微不足道和毫无意义的生活。

她刚十五岁就轻佻地与一个哥萨克军官谈恋爱,然而又与一个五六十岁的地主乱搞。

这个漂亮的女中学生在生活刚刚开始之际,就突然被那个军官在火车月台上枪杀了。

这样一个恶心、可怕的题材,经作家布宁赋予诗意的形式,经过深度的艺术加工之后,整个小说同本事所产生的印象截然相反,作者所要表达的正好是相反的效果,他的小说的真正主题是轻轻的呼吸,是一篇写轻松的呼吸的小说。

它的主线是解脱、轻松、超然和生活的透明性的感觉。

题材的可怕完全被诗意形式征服,通篇都浸透着一股乍暖犹寒的春的气息。

•从外视角到内视角——两种视角在蒲宁小说中的“轻盈”转换

•蒲宁小说文体解析

•以纯铜短剑,在山峰的积冰上镌刻一首十四行诗——关于《轻盈的气息》及蒲宁小说叙事技巧的访谈

•从归纳走向解构:

蒲宁创作艺术的再认识

•转向主体情感世界的艺术创作——蒲宁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意识探索

•蒲宁与现代主义

•被遗忘的蒲宁

•蒲宁和他的散文体小说

•蒲宁及其创作散论

•论蒲宁创作中的永恒主题

•诗意的隐喻无言的启迪——蒲宁小说《轻盈的气息》的叙事方式

•悲的旋律画的诗篇——论蒲宁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形式美的问题

•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是有意味的,因为它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人类的审美情感。

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疏离了,然而它们由于与人们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依然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曹操的白脸脸谱是奸诈的象征

•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

法国现象学美学家盖尔·杜夫海纳

•一般艺术作品中都要处理三个要素:

材料、主题和表现。

主题离不开感性的材料,当主题或作家的意指与感性材料达到最高的统一时,作品的第三个要素“表现”就产生了,主题与材料的结合就是表现。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钗头凤》

陆游

诗经中《蒹葭》

《秋江曲》焦循

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

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

爬山调(内蒙古伊克昭盟)

哎哟——

男子汉拿不定主意哎哟……受一辈子穷,

女人家拿不定主意哎哟……换七十二家门。

男子汉没老婆哎哟……多凄惶,

女人家没老汉哎哟……泪汪汪。

本章小结思考问题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8.阐释“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

为什么?

第四编文学作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

——文学作品的类型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v现实型文学

v理想型文学

v象征型文学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生活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

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现实型文学

v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

v再现性和逼真性(司汤达红与黑)

现实型文学

一再现性

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二逼真性

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现实型文学

“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现实型文学

“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现实型文学

✓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现:

写作象镜子一样要如实的描写。

浪:

写作用灯用梦想点燃这个世界。

✓在艺术表现上,现实型文学强调客观的叙述、冷静地刻画、精确的分析。

细节

Ø逼真性——细节真实:

形象是从有特点的细节开始的,细节真实的程度关系作品反映生活的精确、逼真程度,作家要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强烈的逼真感,绝对离不开细节真实。

A.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

B.细节共同体互相呼应互相制约。

(工笔画,写意画)

冰心的《往事》

今夜的林中,决不宜于将军夜猎――那从骑杂沓,传叫风声。

会踏毁了这平整匀纤的雪地,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燎乱了静冷的月光。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燃枝野餐――火光中的喧华欢笑,杯盘狼籍,会惊起树上稳栖的禽鸟;踏月归去,数里相和的歌声,会叫破了这如怨如慕的诗的世界。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凄意已足,语音已微;而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了,对不上这晶莹的雪月,空阔的山林。

今夜和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美人掩映――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有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

……

今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子,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

朱自清的《绿》

我曾见过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迭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

鲁迅《药》

……“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理想型文学

v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

v表现性和虚幻性

理想型文学

二、虚幻性

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v英雄形象

v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桃花源记》的理想主义色彩

秋浦歌(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理想型文学的特征

艺术表现手法:

想象、夸张、变形、虚构

✓特别看重想象和幻想,借助想象以大自然为依托,把理想、幻想、神话、象征结合为一体;

✓常以奇特的构思,华美的语言,夸张、隐喻、象征等手法,描绘出不同的艺术形象;

✓常采用虚幻、变形的手法以拉开文学与生活的距离

《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莽:

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莽汉)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理想型文学的特征

Ø虚幻性——奇人奇事奇境

奇人:

人物性格不寻常。

奇事:

驰骋于天国地府的超凡境界,情节不寻常。

奇境:

一般都带有较大的虚拟成份,富于变幻和异域情调,常常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

象征型文学

v以暗示的方式寄寓

审美意蕴

v暗示性和朦胧性

象征

象征:

就是把一种抽象的、神秘的观念或经验,难以理喻的感觉,用隐喻和符号暗示出来。

象征手法

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

象征体是形象,本体是观念、思想。

运用象征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观念与形象之间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

如灯光象征光明、温暖

野草·题辞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象征

象征是一种替代,一种暗示。

一首诗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形象,是替代、暗示未显现出来的,隐藏在其背后的某种深邃的意义。

象征,我们不能就形象本身来看,而要就它所替代、暗示的意义来看。

象征的形象和它所表现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