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127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docx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度下学期期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II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黑,黑度以盖框内字母为准。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II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伺候cì殒落yǔn怪诞dàn良晨美景chén

B.纶巾guān憔瘁cuì不怿yì舞榭歌台xiè

C.自栩xǔ厮杀sī拓片tuò礼上往来shàng

D.濒临bīn聒噪guō蹑足niè人才济济j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一段时间,在黎巴嫩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B.艾弗森、科比、纳什、小奥尼尔等这么多优秀球员居然在同一年选秀中出现,对于各支NBA球队来说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C.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寥落晨星。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曲艺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其短小精悍、轻便灵活的特点,为群众喜闻乐见。

B.一些企业和单位之所以屡屡违法排污的原因,主要还是利益驱动造成的。

C.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D.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4.填入下面画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峨的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金灿灿的王冠,缀满了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刻写历史,;鞭挞黑暗,;思索人生,;憧憬光明,。

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关照;它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

所有这一切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峰。

①它字字带泪②它笔笔入理③它刀刀见血④它孜孜不倦

A.②④①③B.④②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

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

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

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5.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6.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囚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车夫)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

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

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出,遭之涂涂:

同“途”

B.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相:

辅助

C.既而归,其妻请去去:

离开

D.其后夫自抑损抑:

克制

9.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晏婴“谦虚谨慎,识才爱贤”的一组是()

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②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③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④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

⑤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⑥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A.①③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是齐国的宰相,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国君,他正直能干,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国君的命令去做;国君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B.越石父虽贤,不幸而为囚犯。

晏子遇到他,解左骖把他赎出,载回家去,只因“弗谢,入闺,久之”,就被越石父深责并要求绝交。

C.车夫的妻子认为自己的丈夫替宰相驾车,身材高大,得意洋洋,神气十足,应该做大官,否则她就要离开车夫,晏子只好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D.司马迁极力赞美晏子,正是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罪的知己。

所以,他在赞语中说:

假如今天晏子还在,自己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9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事: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

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1分)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2分)

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3分)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

“愁”指什么?

为什么说“闲愁最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1分)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永遇乐》)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念奴娇》)

(3)楚天千里清秋,。

(《水龙吟》)

(4),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6)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8)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

(9),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10),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21分)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

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

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

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

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

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

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

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

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

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

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

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

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

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

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

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

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

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

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

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

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

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

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

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

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

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

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

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4、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4分)

答:

                                    

                                      。

15、

(1)从第二段看,“山所表达的精神”有哪些?

(4分)

答:

                                   

    

(2)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

(3分)

答:

                                   

16、

(1)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答: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五百次眺望高山”,“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回眸次数的递增体现了文章内容上的逐层深入。

B.“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文章以一连串的排比,表达了对高山终将消亡的惋惜。

C.我是在与绿色长期隔绝后第一次见到绿色的“那一瞬”就决意皈依绿色,以充满感情之笔表现了绿色对人心灵的震撼力。

D.“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的比喻,提醒人们要在今生今世始终做好一个人,无愧于人的称号。

E.文章写看山、看海、看人、看花、看科学家……有的地方浓墨重彩,有的地方概括叙说,详略得宜,笔法富于变化。

    

六、(10分)

18、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5分)

  调查问题:

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①三轮车夫:

有钱就是幸福。

②忙的白领:

有闲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

有工作就是幸福。

  ④去双亲的人:

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烂的人:

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⑥考落榜生:

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

能看见就是幸福。

⑧椅上的瘫痪病人:

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高三老师:

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⑩小学生:

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19、调整下列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词语和语序,使之句式整齐一致,语序合理。

(5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富,那么国家就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农业兴,百业就兴。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解决“三农”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七、写作(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

  惊慌失措的水手们,急得团团转。

  老船长果断下令:

“打开所有货仓,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

“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

“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

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

“一只空水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

在船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为议论文,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DA良辰美景B憔悴C自诩拓tà片礼尚往来

2.C3AB杂糅去掉“造成的”C主语残缺去掉“由于”D歧义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4C

5.C(本节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6.A古代建筑的“内向性庭院式空间”和“情态”这两点缺一不可)

7.B(A项更美在其空间;C项应是院墙阴影,与树无关;D项关系颠倒)

8.B“相”是宰相

9.D(①生活节俭④尽臣之礼⑥地位)

10.C认为“应该做大官”、“晏子只好推荐车夫做了大夫”有误。

11.翻译:

(1)晏子大吃一惊,整理好衣帽道歉说:

“我虽然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5分“摄”“谢”的意义各1分,“免子于厄”的句式1分,句义2分)

(2)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两次升迁做了太史令。

12

(1)稼轩

(2)B(3)主和派没有好下场

(4)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13

(1)烽火扬州路

(2)一尊还酹江月(3)水随天去秋无际(4)梧桐更兼细雨

(5)莫道不销魂(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一蓑烟雨任平生

(8)序八州而朝同列(9)同是天涯沦落人(10)万里悲秋常作客

14(4分)对今世的一部分“都是命定”十分气馁(遗憾或无奈),对来世的一部分可由今生“掌握”感到庆幸。

(意思对即可)

15

(1)勇敢不屈、坚强而宽容。

(4分)

(2)因为作者十年不见绿色;绿色是最滋润的色彩,使生命得以繁衍和兴旺;担心绿色消逝。

(意思对即可)(3分)

16(4分)

(1)表明作者从寄希望于来生到决意把握当前,从一般的注视到有所行动。

(意思对即可)

 

(2)自然引出文章“把握今生”的主题,增添了文章的波澜。

(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CE(A项“逐层深入”理解不当:

B项“惋惜”之情不当;D项这一比喻主要表现的是“遗憾”之情)

18(5分)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19(5分)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

(或:

农业兴旺,则百业兴旺;农民富裕,则国家富裕;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

附:

[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

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朴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

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

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车子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

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吃一惊,整理好衣帽道歉说:

“我虽然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越石父说:

“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

”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她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他,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

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离开你。

”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

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

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

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

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依次编写了他们的合传。

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逸事。

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

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

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