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41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剧本创作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剧本创作教案.docx

《剧本创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剧本创作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剧本创作教案.docx

剧本创作教案

年月日

课题

绪论

课时

4

教学

目标

了解戏剧的概况,系统掌握剧本的格式。

 

教学

内容

 

 

戏剧的本质、剧本与编剧等

重点

难点

重点:

剧本的格式

难点:

以编剧的修养要求自己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1、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

2、备注栏内标明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学方法和用具。

备注

教学过程

 

绪论

第一节关于戏剧

一、戏剧

  戏剧(drama)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具体含义】

综合艺术的一种。

有两种含义:

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二、戏剧的分类

(1)、表现形式的不同:

话剧、歌剧(《白毛女》、《蝴蝶夫人》)、舞剧(《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睡美人》)、诗剧、歌舞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4)、从情节主题的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场合的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第二节剧本与编剧

一、剧本

1.什么是剧本

剧本是一剧之本,承担着描绘蓝图的重要功能,“本”的含义体现在诸多方面:

1.离开编剧的基础劳动,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艺术就是空中楼阁,2从作用上看,剧本是整部作品的成功保证。

因为剧本是艺术活动的起点,剧本的主题、情节、结构、风格、语言等因素决定着整部作品的性质。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也称为脚本、剧作等等。

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它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

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

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

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

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

比较著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

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剧本原著,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著,有著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promptbook)。

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著名剧本

  国内:

曹禺的《雷雨》、《北京人》、《卧薪尝胆》(后改名为《胆剑篇》),《王昭君》、《原野》

  老舍的《龙须沟》、《茶馆》

  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

  国外: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

2.剧本的内容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

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一个典型的剧本例子如下:

  公馆一室内

  王妈:

(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赵小姐:

(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

3.剧本的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

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场”。

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

如“佳构剧”。

 

二、编剧的修养

仅靠书本所传授的艺术技巧还是不够的,一个合格的编剧除了掌握艺术技巧外,还要具备以下修养:

 1.思想理论修养(尽管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也难免沦为平庸、肤浅、无聊甚至落后的泥坑,合格的编剧一定具备思想家的敏锐与理论家的深刻)

 2.艺术专业修养(如编剧、导演、表演、美工、灯光等)

 3.综合知识修养(如法律知识、历史常识等基本常识)

4.甘于寂寞、勇于实践的精神(体验生活的重要性)

 

三、剧本写作格式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

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避免以下错误:

  1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即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

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

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

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

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著紧张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师。

老师手上拿著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

“陈大雄!

”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

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

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

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

小明的父亲说:

“会合格吗?

”小明说:

“会……会的。

  “称小明!

”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

老师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绩单看著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

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

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

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

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著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3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

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isthebest!

  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

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

例如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只是讲一艘下沉的大船当中男女主角的爱情。

其他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

 

具体的写作格式:

1.对服饰,人物,场景做目录式列表

2.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影视剧本)

开场前要有舞台描述(戏剧剧本)

3.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4.用()标出舞台提示

影视剧本另外注意: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如有特效运用,要用黑体标出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年月日

课题

开端

课时

4

教学

目标

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生活积累与艺术感觉,了解什么是戏剧核,学会写戏剧开端

 

教学

内容

 

 

1.生活积累与艺术感觉

2.戏剧核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戏剧核

难点:

掌握戏剧开端的方法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1、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

2、备注栏内标明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学方法和用具。

备注

教学过程

 

第二章开端

第一节生活积累与艺术感觉

(一)、生活的积累

1.生活积累的必要性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

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

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

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

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

——《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

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英达,《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

北大读心理学一,直想当演员的英达在学校里搞起了业余剧社,在里面做导演和一些组织工作。

1983年大学毕业,获“科学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获“导/表演高级文艺硕士”学位。

对美国大片的盲目崇拜---父亲英若诚的启发---扎根于家庭生活的情景剧。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有人会发愁“我明白搞创作不能没有生活,可我自己经历简单、阅历狭窄、没有生活啊!

当代作家刘心武(《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代表作品《我爱每一片绿叶》、《钟鼓楼》,“百家讲坛之《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口生活的深井”

如韩寒《三重门》(林宇翔),《零下一度》(小短篇组成)

“数理化语文英语全很好,音乐体育计算机都零分,连开机都不会,我还是一个优等生。

但如果我音乐体育计算机好得让人发指,葡萄牙语说得跟母语似的,但是数学英语和化学全不及格,我也是个差生。

“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

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我在上学的时候,喜欢踢球。

有人讽刺我说再踢也踢不到国家队,踢再好也好不过罗纳尔多,踢了有什么意思。

不许踢了。

 那么,如果你自己喜欢开车,我对你说,你再开也开不到麦克拉伦车队去,开再快也快不过舒马赫,开了有什么意思,驾照没收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写、能写的生活,但是凡事不可走极端,过分个人化。

3.尽可能开阔视野、增加生活积累

要真正深入、明智地理解“自己的这一份生活”,就必须感受、认识更多的生活方面与层面。

如美国影片《阿甘正传》,题材设计面相当广泛,越南战争、总统选举、人生病困、社会心态、种族纠纷、人际关系、青春爱情、生存竞争、现代心理等,之所以在全球轰动,就在于编创者能从宏大高超的视点表现,进而形成一幅意象集合。

生活积累还包括艺术实践——阅读、写作,并不断总结、体会、感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成为一个好的编剧,一定要涉猎广泛,多听多看。

 

(二)、对生活的见识

1.见识是更高一层的积累

通俗的讲,见识就是指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知识\经验\教训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

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

2.见识是对生活的本质把握与历史观照

对现实生活有准确的历史洞识与时代观照

3.如何增加见识

A切入角度恰当(以谁的立场说话)

B层面的顾及(全面)

C时空背景的把握(横向纵向)

 

二、艺术感觉

(一)、艺术感觉的作用

1.什么是艺术感觉

艺术感觉又称艺术感知、艺术感受,是一种以感知和体验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以联想与想象为体现方式的认识活动与审美能力。

任何人都具备艺术感觉,只不过相差悬殊而已。

不同于哲学或心理学中的“感觉”

2.艺术感觉的基因

基因(生发基础)——情感与敏感

情感

情感体验。

如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尝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敏感

敏感就是指及时、迅速地捕捉、感受可供艺术创作的生活素材的能力

灵感:

突发性、易逝性。

偶然后的必然:

长期的准备与思考。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

近似联想

对比联想

因果联想

想象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理智想象与情绪想象

想象的手段P39

1.组接

2.化合

3.反对

4.夸张

5.变形

第二节戏剧核

一、构思意向

构思意向指创作者因某种“触发”,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积累与艺术感觉所做的趋向性艺术思维。

构思意向大体可分为三种实现类型:

1.艺术感知型

A连觉式

B生发式

C引爆式

2.观念演绎型

如《阿Q正传》,便是在心中早就积蓄着一种对当时国民性的批判性观念,对国民劣根性的种种表现,云游深恶痛绝的理性认识。

3.潜意识型

利用诸如直觉、幻觉、梦乃至错觉,进行大体规范内的半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思维。

二、戏剧核

戏剧核是戏剧或影视作品全部内涵的生发点、核心,是思想、情感与素材形象初步艺术结合的意象实体。

戏剧核的构成:

1.戏剧核的元素之一:

戏剧题材

广义:

工业题材、农业题材、战争题材、都市生活题材、爱情题材……

狭义:

“戏”所具体表现的特定的人物、情景、事件、

第一,选择人们感兴趣的和人们感到重要的题材。

第二,要选择自己所熟悉并独特“发现”的题材。

第三,选择具有戏剧(或影视)形象特色的题材。

2.戏剧核的元素之二:

题旨

作为戏剧核的元素,题旨是未来戏剧内容的精神主导,是创作过程中的灵魂与统帅。

题旨的要求:

第一,真诚、美好。

第二,深刻、独到。

第三,要具有时代感。

第四,题旨与题材相符。

3.戏剧核的元素之三:

艺术基调

常常有这种情况,作者已经确定了题材、题旨,就是不能下笔,或者仍然无所适从,整体艺术意向就是在头脑间出不来。

“找不到感觉”只有当这种感觉终于找到之后,整个艺术构思才活跃起来,戏剧才有了基本雏形,这种“感觉”,就是与既定的题材、题旨相契合的艺术品格或艺术基调。

犹如拉小提琴或弹琵琶,只有调好弦,定准调,才能得心应手地演奏乐曲。

三、实践

刚刚开始创作的人常常会觉得找不到好题材,有时候找到了又无法肯定好不好。

俗话说,戏如人生,戏剧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取材,从小缺口打开人物或事件空间,也可以改编自历史、轶事、传记、小说、神话、典故等前人的“遗产”。

假定我们已经想到一个题材,接下去的要自问的问题是:

1.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戏?

或者说,我的中心思想或目标是什么,我想跟观众分享什么?

——没有目的或中心意旨的行动是不太可能产生力量而达到完善,感人的结果的。

2.我要跟谁分享?

我要如何表达?

——这两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是互相牵连的,例如当我们想以小学生或大学生为主要接收对象时,用字用语、叙述方式、文字意象等的选择,必须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才能有效地完成表达的意图。

3.决定事件发生的时、空,并且把空间简单地画出来。

4.为剧中主要人物编写“传记”,不要边写剧本边想,那样很可能会事倍功不到半。

传记内容最好包括下列各项:

年龄语言能力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父母亲友

童年待人态度社会地位工作情形经济现状

野心想象力理解力人生目标(主要、次要)

体能(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习惯动作等)

阻力(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将来可能遇到的主要、次要各种阻力)

其他你认为在剧情发展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5.剧本形式与文体——形式与内容要相辅相成,非但要考虑上面说的“为什么写?

跟什么人分享?

如何表达,”更要进一步考虑用什么方式表达——也就是剧作作家采用什么态度来呈现。

例如歌颂、讽刺、批判、写实、寓言、幻想、科幻等文体,各有各的效果,应该加以选择,以期达到最佳配合。

6.决定行动进程与变化——依循在剧本赏析部分介绍过的缘起、变承、冲突、逆转、汇合等,草拟出剧情的发展路线和起伏节奏:

情节的主线是什么?

如何设计“众峰环抱”(用什么副线)来烘托主峰?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戏都必须有起、承、转、合,必须有鲜明的人物性格,但是在初练编剧的人来说,除非你是天才,开始时按部就班比较不会误入歧途,走火入魔,发现写不下去了要从头再来。

 

 

年月日

课题

中部

课时

12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人物的配置

能力目标:

人物的设计及情节进程组织

 

教学

内容

 

 

1.人物的配置、性格设计与表现手法

2.情节进程

3.结构、入戏与脉络

4.冲突

重点

难点

重点:

人物的配置与情节结构方法

难点:

冲突的组织与解决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1、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

2、备注栏内标明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学方法和用具。

备注

教学过程

 

第三章中部

第一节人物的配置、性格设计与表现手法

一、人物的配置

1.数量不宜多

2.人物性质定位准确

3.人物关系

现实关系,戏剧关系----性格冲突

二、人物要活

1.构思要从人物出发

[英]威廉·阿契尔说:

“不论一个剧本的萌芽是什么——一件轶事、一种情势、或者其他等等——如果人物不是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戏,而且决定戏的发展的话,那么作为一件艺术品来说,这个剧本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有经验的的作者与没经验的作者,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把触发自己灵感的那些生活素材,尽快与自己所熟悉的人物靠拢。

而后者则就事论事地满足于编造一个故事。

2.人物要有独特的行动

如《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

武松,先告诉士兵给哥哥办丧事,置顶四名把守门口,准备饭菜,请来会写字的入座,酒过三巡,要他录口供,抓来潘金莲,说完就杀了。

石秀,先杀了奸夫,取得杨雄的谅解,安排巧计,骗嫂嫂和侍女翠屏上山,当着杨雄的面,让她们说清楚偷和尚的事实,成人了诬陷自己的罪孽,然后递过刀,由杨雄亲自把嫂嫂开膛破肚,完了说出退路,投奔梁山。

武松与石秀都是英雄,但武松是落落大方的人,而石秀却又消除计较的特点。

3.写人不要简单化

戏剧创作常犯的错误是,人物脸谱化,特别是对立面人物,一些作者常常竭尽丑化之能事,要么“獐头鼠目”,要么“猪肚象鼻”,其实生活是复杂的,温柔中可能充满力量,粗暴有时恰恰是软弱的表现,不谦虚和不诚恳有时是用假谦虚和诚恳来表现的。

如地位十分低贱的侍女,却具备了非常高尚的灵魂。

4.人物要有发展

5.运用细节刻画人物

6.写好人物的第一次出场

7.写好人物的对话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了找到恰当的词句,有位诗人把胡须都捻断了.

对话,是戏剧艺术的重要艺术手段,是人物的心声.

8.努力塑造典型人物

 

第二节情节进程

一、故事与情节的区别

1.什么是故事?

权威的解释是,叙事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

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2.什么是情节?

权威的解释是,叙事文学作品中人物和斗争的演变过程。

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一般说来,故事是以时间为依存的。

情节则是以因果关系为依存的。

如:

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举例“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这是故事。

而“国王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