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5959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 诗两首 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docx

学练测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12诗两首共2课时人教版必修1

第2课 诗两首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彷徨(  )  ②彳亍(  )③颓圮(  )④荡漾(  )

⑤漫溯(  )⑥笙箫(  )⑦浮藻(  )⑧满载(  )

⑨长篙(  )⑩青荇(  )⑪斑斓(  )⑫沉淀(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巷

   ②色

③散

④悄

⑤载

2.辨形组词

    ②

3.词语释义

①寂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哀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彳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凄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颓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青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寂寥·寂寞

二者都有孤寂的意味。

寂寥:

寂静,空旷。

多用来形容环境。

寂寞:

①孤单冷清。

②清静,寂静。

多用来形容心情。

例句:

为了寻找新世纪能源之光,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在海拔4062米______的祁连山高地,苦守______,披星戴月,忍辱负重,默默苦干了5年多,终于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

(2)沉淀·沉积

两者都有“沉下来”的意思。

沉淀:

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②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的固体物质。

③比喻凝聚、积累。

沉积:

①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挟带的沙石、泥土等沉淀堆积起来。

②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起来。

③某些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堆积起来,如海洋生物的遗体堆积等。

④比喻沉淀、积聚(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文化沉积/历史沉积。

例句:

①康桥里______着徐志摩那彩虹似的梦。

②在这所长久无人居住的老屋里,有主人早年的诗作,上面______着厚厚的灰尘。

(3)斑斓·灿烂

同:

都有“非常好看”的意思。

异:

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斑斓”指灿烂多彩,专指色彩。

“灿烂”指明亮华丽的样子,也形容文辞华美或事业辉煌、美好。

例句:

①这些五彩______的玛瑙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②太阳出来了,天地间一片______辉煌。

一、整体感知

1.品读这两首诗歌,弄清诗节之间的联系,理清诗的结构。

 

二、深层探究

2.在江南悠长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试想,这“雨巷”,这“姑娘”有何喻意,分别象征了什么?

 

3.油纸伞和篱墙对于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4.《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6.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几句话的内涵?

 

7.《再别康桥》一诗,很好地体现了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特征,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试鉴赏。

 

三、技法迁移

文本回顾

《雨巷》是诗人心中孤寂、痛苦、迷惘心境的再现,诗人发挥了西方象征诗派重视用形象的暗示来表现内心真实感受的长处,运用象征手法,借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充满哀怨气氛的雨巷图。

图中有阴暗的雨巷,有苦闷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和飘忽迷离的“丁香姑娘”。

其实,这些景象及人物并非真实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诗人创造的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意象。

那阴暗的雨巷以及抒情主人公“我”彷徨苦闷的心境,都曲折地表现出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苦苦寻觅的痛苦和惘然;那梦一般朦胧凄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刚一显现就“消散了”,正如诗人心中的理想,模糊、迷茫。

尽管“我”寻求不到“她”,内心十分伤感,但“我”似乎并不甘心,“撑着油纸伞”,依旧企盼着。

这首诗写得非常含蓄,它把诗人内心对现实的不满、悲哀以及苦闷、孤独、迷失等多重情感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诗人所抒发的这种感情真实地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些找不到前途又渴求新的希望的青年人的思想状况。

也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

技法点拨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阐发深刻的道理。

运用象征手法的要求:

①立意要明确。

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②描绘要具体。

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

③类比要恰当。

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

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

写作练习

以“钟声”为题,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其象征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

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愁怨  丝绸  稠密  凑数  惆怅

B.凄婉萋萋颀长祈祷绮丽

C.寂寥悖谬屠戮蓼蓝绸缪

D.斑斓贪婪蓝天山岚阑干

2.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徐志摩把对母校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徐志摩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B.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D.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________。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

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

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二、文本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雨巷》中的文段,完成5~6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5.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应该如何理解“丁香姑娘”这个意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三节,完成7~8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何理解“招摇”“甘心”两个词语中体现的感情倾向?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1题。

村 姑

戴望舒

 村里的姑娘静静地走着,

提着她的蚀着青苔的水桶;

溅出来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

而她的心是在泉边的柳树下。

这姑娘会静静地走到她的旧屋去,

那在一棵百年的冬青树阴下的旧屋,

而当她想到在泉边吻她的少年,

她会微笑着,抿起了她的嘴唇。

她将走到那古旧的木屋边,

她将在那里惊散了一群在啄食的瓦雀,

她将静静地走到厨房里,

又静静地把水桶放在干刍边。

她将帮助她的母亲造饭,

而从田间回来的父亲将坐在门槛上抽烟,

她将给猪圈里的猪喂食,

又将可爱的鸡赶进它们的窠里去。

在暮色中吃晚饭的时候,

她的父亲会谈着今年的收成,

他或许会说到他的女儿的婚嫁,

而她便将羞怯地低下头去。

她的母亲或许会说她的懒惰,

(她打水的迟延便是一个好例子,)

但是她会不听到这些话,

因为她在想着那有点鲁莽的少年。

9.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讲述的故事。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中多处用到“静静地”这个词,请从描写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心情两个方面品析这个词的好处。

(4分)

(1)描写人物性格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人物心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中描述这位姑娘做了哪些事?

这样罗列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13题。

雪花的快乐①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注 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②亦作“凝凝的”。

12.诗中的“雪花”象征了什么?

有什么意义?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请分析“奇”在哪里。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0分)

14.《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不少于50字)(4分)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堂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好的课堂导语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假如你是一位语文老师,请你在给出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课堂导语。

要求:

与所选的课文有关,语言有感染力,100字左右。

(6分)

《再别康桥》 《雨巷》

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

(1)①pánɡhuánɡ ②chìchù ③tuípǐ ④yànɡ ⑤sù ⑥shēnɡxiāo ⑦zǎo ⑧zài ⑨ɡāo ⑩xìnɡ ⑪bānlán⑫diàn

(2)①hànɡ xiànɡ ②sè shǎi ③sǎn sàn ④qiāo qiǎo ⑤zǎi zài

2.①漫溯 朔风 ②颓圮 杞人忧天 ③沉淀 绽放④长篙 蒿草 ⑤斑斓 无耻谰言 ⑥彷徨 惊惶

3.①寂静,空旷 ②因委屈而悲伤怨恨 ③走走停停的样子 ④哀伤,(声音)悲伤而婉转 ⑤坍塌,破败 ⑥青青的水草。

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在水底

4.

(1)寂寥 寂寞 

(2)沉淀 沉积 (3)斑斓 灿烂

文本互动

2.

意象

特点

喻意

雨巷

阴沉潮湿,悠长,寂寞

象征诗人的“追求之路”,渺茫但拥有希

望。

丁香

白色、紫色,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

表孤高、美丽和忧愁。

象征诗人心中高洁、美丽的理想,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

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3.写油纸伞这一意象一方面是写实,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就是用油纸伞,很普遍;另一方面也是写意,雨打在油纸伞上,飘忽朦胧,与悠长悠长的雨巷刚好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意境。

另外,油纸伞给人的是一种怀旧的感觉,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陈旧的时空距离远的特点,这就形成了距离感,这种审美心理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写篱墙是写意,产生了一种清远的氛围。

4.《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成“飘过”和一处标点不同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音调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5.诗人捕捉的意象主要有:

①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②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③榆阴下的清潭,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绚丽迷人的梦;④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⑤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以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

6.这几句话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

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

“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

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

离情别绪越来越浓。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7.

音乐美

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节二到三个音节,读来上口,悦

耳动听。

建筑美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上为六七个字,于参差

变化中见新奇。

绘画美

用词讲究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云彩”“金柳”“青荇”“彩虹”等词语充满色

彩感,每一节都可以看成是一幅色彩鲜明、意蕴丰富的图画。

[写作练习]

示例

钟 声

远处,氤氲迷茫的深山中飘来几缕悠悠的钟声。

此时,我听到了那位落榜失意的文人张继吟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原来,那钟声触及了他心中的寂寞和苍凉,耳畔响起了悠悠的钟声,失意仿佛没有尽头。

当王维步履轻盈地走下山寺时,回头,俯首,只剩下钟磬的余音,此时,他有了一种收获,那便是来自内心的钟鸣——安详。

一个人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能悠然自得伴着那袅袅的佛音,停下脚步,去欣赏周围的风景,这便是一种平和和安详。

因为安详,所以淡泊;因为安详,所以富足。

愿这永远的鸣响——心中那颗鲜亮的果实,永挂枝头更加饱满。

所以不论是孤寂还是安详,都似一种长鸣钟,那钟声会是一种幸福,一种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