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064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docx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

高一历史必修二(1—4)期末练习

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耜铁农具曲辕犁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2、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陕西民间剪纸河北民间剪纸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5.唐人有诗云: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

由此可以看出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马王堆汉墓帛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B.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C.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D.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8.张籍的《贾客乐》: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姚合《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向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9.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

11.据史料记载,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上材料反映了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②苏州、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③以上地区纺织行业分工很细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

12.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13.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15.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1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1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18.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

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

①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④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侵略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22、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3、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24、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

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5、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

“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B、支持革命事业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D、实业救国

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27、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8、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29、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①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开展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创造的机遇

③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币制改革”对生产的刺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0、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B、外商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31、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32、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3、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

1934年最高产值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到16万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

1公司自身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的侵夺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④残酷的战争环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4、下图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下列内容与这种经济不一致的是

A、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C、在近代史上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革命性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35、近代中国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封建势的压迫③官僚资本的压制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⑤资产阶级的斗争

A、①②⑤B、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36.铁犁牛耕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

A.黄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37.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

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③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D.①②③

38.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

A.水排B.铁铧犁C.筒车D.耧车

39.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

”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A.青瓷、青白瓷B.青白瓷、白瓷C.白瓷、青瓷D.青瓷、白瓷

4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实行的主要根源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D.禁止中外一切交流

41.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

A.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D.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

4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时间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①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③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工厂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44.近代中国涌现出一批影响巨大的著名实业家,包括①李鸿章②张謇③陈启源④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在

A.19世纪70年代前后到甲午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46.辛亥革命后,与“民主共和”并存的爱国进步思潮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

4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烟草业         B.烟草业、纺织业

C.化工业、面粉业         D.面粉业、纺织业

4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49.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包括①美国商品的涌入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繁重的捐税负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0.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社会性质B.中外关系C.政局和政策D.群众觉悟

轻工业

重工业

1952年

63%

37%

1957年

54%

46%

51.从右表可以看出1952-1957年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52.三大改造的措施不包括

A.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5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5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增强企业活力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5.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C.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5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57.《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发生在

A.1953年B.1958年C.1962年D.1979年

58“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风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引进外资,对外开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9.20世纪80年代初,某外国公司意欲到政策条件比较优越的深圳投资,因为深圳是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区C.民族自治区D.特别行政区

60.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61.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6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3.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64.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①中共十二大召开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邓小平南方谈话④中共十四大召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5、“……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66.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

67.造成右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刻舟称瓜

68.“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开展“大跃进”运动

69.下列各项中违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生产合作社D.文化大革命

70.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

他说:

“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中中共八大会议精神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71.1956——1966年期间取得的成就(成功探索)有: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②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③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④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2.下列可以以“综合平衡”作为横批的一副对联是:

A.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B.放开肚皮吃包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贫农得地开心,地主劳动回心D.十一农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73.中国社科院提出“台州模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

以本土的民营经济为主,创造并充分应用了股份合作制,这一形式适应台州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组合社会化的趋势,使得民营经济形成了全市国民经济“十分天下有其九”的经济格局.台州模式的成功,说明

①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服务

②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民营经济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

④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4.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76.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

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A.中国将要进行改革开放B.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C.中国音响制造业达到美国水平D.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7.“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反映的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福建沿海搞经济特区

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78、下列叙述中,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79、关于19世纪中叶,中国人的饮食,错误的说法是

A.鲁、粤、川、淮阳四大菜系最为流行B.中西餐并行于世

C.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受到欢迎D.开始出现包子等面食

80、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

A.四合院B.石库门C.茅草房D.楼房

81、下列小说反映的是反对我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观念内容的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

82、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丧礼,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大多实行火葬B.大多实行水葬

C.大多数还是喧闹的大出殡形式D.采用发讣告、建殡仪馆和公墓的新式葬礼

83、1877年,中国人自办的有线电报在______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