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85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docx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

中考历史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

2.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抉择的大事,首套“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章”隆重发行(右图)。

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

A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

 

6.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

A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7.“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9.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10.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12.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施“863”计划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4.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15.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记之一,下列哪一流行语是改革开放时代的

A.“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B.“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走资派”、“封资修”D.“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1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农业集体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

17.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18.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1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的政策是

A.集体经营责任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公私合营D.农业合作化

20.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明同学抢先说出正确答案,她的答案应该是A.珠海B.汕头C.海南D.深圳

 

2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指;“画了一个圈”指。

A.毛泽东;解放台湾B.毛泽东;设立海南省C.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D.邓小平;南方谈话

22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下边两幅图(图9、图10)真实再现了深圳今昔面貌。

请你结合这两幅图片和深圳发展的历程,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图1昔日的深圳图2今日的深圳

A.今日的深圳已由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B.深圳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很好

C.深圳的巨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D.深圳的巨变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23.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

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右图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D、义务教育制的推行

 

25.邓小平说: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A.深圳B.上海C.厦门D.汕头

26.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

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①解放区的天是朗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地道战嘿!

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④走过二十年,新的起点是里程碑,伴随着改革春风起……

⑤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A.②①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⑤③①②④D.⑤①③②④

27.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杭州B.深圳C.武汉D.南京

28.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内地的开放

29.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31.1984年初,芜湖一户农民家庭正在召开会议,商量“包产到户”后的土地耕作计划。

他们在执行我党的一项农村经济政策,这就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发展乡镇企业

32.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33.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请你判断以下歌曲哪一首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A.《黄河大合唱》B.《志愿军进行曲》C.《翻身农奴把歌唱》D.《春天的故事》

34.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预计当年粮食产量可达3—3.5亿吨,结果未能实现。

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这个水平,主要原因是

A.进行土地改革B.实行三大改造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5.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

 

36.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

A.厦门B.上海C.广州D.深圳

37.“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A.进行了土地改革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8.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国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9.如果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中国的100位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推荐图片中的人物参选“特别贡献奖”,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新中国的缔造者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0.小明在搜索到的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成就图片中,历史时代明显与另三张不同的是

A.一汽投产

B.“863”成就展

C.香港回归

D.青藏铁路开通

41.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

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D.高举旗帜

42.下列内容,属于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的是

A.坚持“一国两制”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解放思想,事实就是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43.“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

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

C.中共一大中共十四大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44.“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指

A.科教兴国之路B.共同富裕的道路C.可持续发展之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5.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鞍山/宝山钢铁公司相继建成②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③1992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香港地区实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6.右图横幅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84年12月B、1987年4月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47“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A.香港回归祖国B.澳门回归祖国C.台湾问题的解决D.西藏和平解放

48.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其恢复行使主权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C.英国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要们

49“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诗中的“喜事”指

A.新中国的成立B.民族区域自治C.香港澳门回归D.西藏和平解放

50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

5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把党中央多年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概括为“一国两制”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叶剑英

 

5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②③

53.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前提是

A.和平统一方式B.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谈判原则D.实现两岸“三通”

54.伯利克里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观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他这种自信源于()

A.领袖地位 B.充裕的物质生活     

C.雅典人所受的良好教育         D.雅典的民主制

 

55.罗马共和国建立后,曾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其根本目的是()

A.争夺地中海霸权B.掠夺资源和奴隶  C.建立罗马帝国D.发展奴隶制经济

 

56.“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

”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想适合港澳区情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57.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通过的法律不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8.1993年11月,中共中央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实行私有化 B.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C.实行市场经济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9.某大学毕业生忙于做个人求职网页,以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他的母亲刚刚退休,领到了第一笔养老保险金。

这一现象出现在 (  )

A.土地改革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60.2001年,APEC会议在我国上海举行,这个组织的中文名称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亚欧大陆组织

 

6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④“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制度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A.“一国两制”方针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合作的政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63.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

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A.民族工作成就B.外交工作纪事

C.思想文化成果D.祖国统一大业

 

64.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

双方都认为:

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A.和平统一方针B.通邮、通航、通商政策C.互补互利原则D.一个中国原则

65.当我们重新吟诵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澳门》钟的诗句: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你记得澳门回归祖国是在哪一年吗?

A.1984年B.1987年C.1997年D.1999年

 

66.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时间分别是:

A.1984年、1987年B.1997年、1998年C.1996年、1997年D.1997年、1999年

67.“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

”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思适合港澳区情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6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

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十五大”召开D.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

69.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民族团结B.共同繁荣C.一国两制D.改革开放

7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下列不属于该史实原因的是

A.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初见成效

B.“三通"的基本实现,表明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实现

C.中共采取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的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

D.海峡两岸进行广泛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

 

7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属于观点的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D.抗美援朝

72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香港与台湾的交往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C.海峡两岸的交往D.香港与澳门的交往

73.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

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陈芳允

74.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

“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里的“他”应是

A.袁隆平B.邓稼先C.侯德邦D.钱学森

 

75.▲年▲月,中国电信集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网络的建设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电信在未来五年内,投资▲亿元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建设遍布城乡的高速无线网络和宽带网络。

这表明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进入了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

76.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制定“八六三计划”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实施“五个一工程”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77.2007年,河池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

与此相关的我国法律是

A.《民法通则》B.《环境保护法》C.《义务教育法》D.《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78.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创办京师大学堂   ②废除科举制  ③恢复高考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

 

79.2008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

这项体育盛会发源于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

A.古代埃及B.古代罗马C.古代巴比伦D.古代希腊

80.35年前,张大伯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今年,张大伯的儿子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

和张大伯家现在的生活一样,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应该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后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81小明的爸爸说:

“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8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其理论依据是

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的构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