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823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2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一)

(测试时间:

120分钟 全卷满分:

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C )(2分)

A.黄晕(yùn)贮蓄(zhù)咄咄逼人(duō)

B.静谧(mì)瘫痪(huàn)刨根问底(páo)

C.狭隘(yì)突兀(wù)骇人听闻(hài)

D.怂恿(yǒng)哺乳(bǔ)混为一谈(hùn)

解析:

1.C(狭隘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2分)

A.嘹亮 宽敞 神采奕奕

B.憔瘁 徘徊 眉开眼笑

C.拼凑签赏 花枝招展

D.帐蓬 滑稽 杞人忧天

解析:

2.A(B.憔瘁-憔悴;C.签赏-鉴赏;D.帐蓬-帐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他们将像老师和家长企盼的那样,以良好的姿态投入新的学年。

B.腊八节那天,奶奶把不同的豆子掺和在一起熬了一锅八宝粥。

C.他站在讲台上,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同学们乐得哄堂大笑。

D.枪炮声大起,人声鼎沸,我军前线的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解析:

3.D(“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此处应用“震耳欲聋”。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分)

A.这次演讲比赛规定,每位选手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

B.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C.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解析:

4.A(删去“不超过”。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B.《秋天的怀念》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C.《纪念白求恩》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苏俄共产党员。

D.《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解析:

5.C(加拿大共产党员。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语》十二章

(一)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三)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四)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六)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七)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八)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九)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十)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十一)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十二)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吾日三省吾身省:

自我检查、反省。

B.人不知而不愠愠:

生气,恼怒。

C.人不堪其忧堪:

能忍受。

D.博学而笃志笃:

深,甚。

解析:

6.D(笃:

坚定。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汉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十有五,意为“十五岁”。

D.回,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解析:

7.A(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第四则语录讲述的学习方法在今天也有适应性,因为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第七则语录讲述了学习的三层境界:

知、好、乐。

“好”即读书求学问的态度应是以求学为快乐。

C.第八则语录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第九则语录不仅讲述了学习态度,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解析:

8.B(“乐”即读书求学问的态度应是以求学为快乐。

9.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七十岁能顺从意愿,不会越过法度。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0~11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诗歌第二句中的“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B.诗歌第三句中的“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描写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C.诗歌第四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诗人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D.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

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解析:

10.C(诗人并非要将这异乡奇景描述给亲友听。

11.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首句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解析:

诗歌首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一碗捞面条

郝东东

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

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大街上车来人往。

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

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

父亲一手接过我的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

“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

”说罢把电话递给我。

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

“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

得知我要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

”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

“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

”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

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

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

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

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

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

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那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

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

“你别动,碗很烫。

”我便又坐下来。

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

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

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

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

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13.根据原文,填写母亲当时的心情。

(3分)

(1)“我”未回到家,母亲焦急等待(盼望);

(2)“我”刚到家,母亲兴奋;

(3)“我”看母亲擀面被她看见,母亲担心、紧张(怕我饿着);

(4)“我”吃了肉,母亲满意。

14.文章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母亲,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法,举出具体例子并分析母亲的性格形象。

(3分)

答案解析:

示例:

动作描写,“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写出了母亲的任劳任怨以及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语言描写,“她大叫:

“你别动,碗很烫”,写母亲怕“我”烫着,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护,在她心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永远需要关心爱护。

还有: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15.联系上下文,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谈谈下面的词语或句子表情达意的效果。

(6分)

(1)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答案解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白炽灯“有点力不从心”,正是写年迈的母亲擀面时的吃力,更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2)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

(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香而纯”写出了母亲做的面的美味,让我回味无穷;“酸楚”写出了“我”内心的复杂:

幸福、感激、愧疚、伤感。

四、名著导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

“好行者!

风发了!

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

“师父,莫念!

莫念!

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

“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

”行者道:

“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

“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

“莫念!

莫念!

有话快说了罢!

”唐僧道:

“猴头!

还有甚说话!

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你回去罢!

”行者道:

“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

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16.选段选自《西游记》,这妖精曾变作女儿、老妇人、老公公,“紧箍咒”是观音菩萨教给唐三藏的。

(3分)

17.根据选文,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5分)

(1)根据选段,简要概括唐僧的性格特点。

(3分)

答案解析:

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但又善良。

(2)结合原著,简要叙述行者另一次回花果山的缘由。

(2分)

答案解析:

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

五、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请你为这次的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2分)

项目一:

经典诵读(好书伴我行)

项目二:

书目推荐(读书交流会、小百家讲堂等)

19.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

(要求: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案解析: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精神食粮。

培根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要想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就来读书吧!

下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悠悠书香伴我行”之旅。

20.请用楷书书写下面一首诗。

(3分)

句 李 绅

君咏风月夕,余当童稚年。

闲窗读书罢,偷咏左司篇。

六、写作(40分)

21.请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④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二)

(测试时间:

120分钟 全卷满分:

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C )(2分)

A.酝酿(niàng)粗犷(guǎng)小心翼翼(yì)

B.分歧(qí)匿笑(nì)花团锦簇(cù)

C.鄙薄(bǐ)坍塌(tōng)怪诞不经(dàn)

D.怅然(chàng)禁锢(gù)拈轻怕重(niān)

解析:

1.C(坍塌t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2分)

A.朗闰 莅临 大相径庭

B.热沈 诀别 惊慌失措

C.流淌 勋章 畏罪潜逃

D.缥渺 蓬勃 不毛之地

解析:

2.C(A.朗闰-朗润;B.热沈-热忱;D.缥渺-缥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在事情未调查清楚之前不要张扬,以免人多口杂,胡乱传说。

B.厚重的云层遮蔽了温暖的阳光,雪花悄悄地飘了下来。

C.作为地质工作者,他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解析:

3.D(“随声附和”是指没有主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C )(2分)

A.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B.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我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

C.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D.《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政府各类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解析:

4.C(“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互换位置。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

C.《猫》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D.安徒生,丹麦作家。

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解析:

5.B(鲁迅原名周树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穿井得一人得:

得到。

B.及其家穿井及:

待,等到。

C.国人道之道:

道理。

D.得一人之使使:

使唤。

解析:

6.C(道:

讲述。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墨家代表著作。

B.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C.国人,文中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与今天含义不同。

D.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解析:

7.A(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这则寓言幽默风趣,告诉了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

B.这则寓言的中心句是: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C.宋君派人去询问丁氏,可见他是一个不明是非的昏君。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解析:

8.C(宋君是一个不轻信流言,眼见为实、严谨认真的人。

9.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像这样听说到传闻,还不如不听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0~11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0.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诗歌首句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B.诗歌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明示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C.诗歌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D.诗歌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解析:

10.B(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11.简要赏析诗歌第三句中的“怜”字。

(3分)

答案解析:

“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拱 桥

老 臣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

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

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

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

“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

”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

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

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

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

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

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

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

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

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

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

”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

”我拒绝,说,“我敢过。

”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

”他又说。

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

该上课了,快来。

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

”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

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

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这不过来了吗?

”他说。

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

“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

”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

我的同学二青靠近我,说:

“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

”“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

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

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

“盖座拱桥吧!

”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

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3.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

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3分)

答案解析:

他用长满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

这样做既有所惩罚又不太重。

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3分)

答案解析:

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15.联系上下文,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谈谈下面的词语或句子表情达意的效果。

(6分)

(1)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