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913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docx

第四组快乐的夏天

第四组:

快乐的夏天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常识的。

学生可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8个字,写字3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燕子低飞.鱼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识字41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荷叶圆圆2课时

夏夜多美2课时

要下雨了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2课时

【课题】识字4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过程与方法:

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意思。

比赛朗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

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组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

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实际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识字形。

在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应注意“空、前”的上下比例。

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把字写端正,而且要写美观。

【教学准备】

教师:

实物投影

学生:

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蜻蜓飞蝴蝶藏

夏天〈蚯蚓造房蚂蚁运粮〉有趣极了

蝌蚪游蜘蛛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引出所学生字。

⒈观察教材上的彩图,让学生先说说在彩图上看到或想到夏天有些什么有趣的事,图上有什么呢?

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蚁。

出示“蜻蜓、蝴(蝶)、蚂蚁”。

它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生字“展、运”。

⒊看蚯蚓、蝌蚪、蜘蛛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蚯蚓、蝌蚪、蜘蛛”。

看看蜘蛛在干什么?

出示“网”。

创设识字情景,准备识字。

(二)学习生字

⒈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带虫字旁的字: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⒉用肢体语言演示字词的意思:

展(翅)、运、网。

可一人表演,也可多人合作表演。

借助拼音,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词:

蜻蜓、展翅、蚓、蜘蛛。

用肢体语言演示字词的意思的方法识字。

(三)练习巩固

用基本字加偏旁编儿歌的方法记生字。

在快乐的氛围中识记生字。

(四)朗读感悟

⒈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⒉读出含有要求写的字的句子:

“蜻蜓半空展翅飞”、“蚂蚁地上运粮食”、“蜘蛛房前结网忙”,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⒊抽查朗读,根据抽查情况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⒋一个一句接力读。

⒌分男女同学或小组竞赛读。

6.配合动作表演读。

利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五)指导写字

⒈指导写“空、前”时,注意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空”是上大下小,“前”是上小下大。

⒉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3.学生掌握要点自己写。

让学生规范书写。

(六)展示活动

⒈我会认

展示自己会认的带虫字旁的生字。

⒉我会写

能听写本课6个生字。

⒊我会背

能背诵课文。

⒋我会编

让学生自己结合生字或结合课文内容编儿歌。

展示自己会认的带虫字旁的生字。

【课后反思】

【课题】13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背诵两首古诗。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所见》的大意是: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

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飞来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挂图

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所见意欲捕鸣蝉袁枚

13、故事两首〈

小池尖尖的小荷杨万里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

他在干什么?

他想干什么?

创设学习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诗。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再读感悟,帮助学生想象诗歌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⒈教师简述诗意。

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让学生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⒈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⒉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激发学生想象。

(六)读一读,想一想。

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启发学生联想。

(七)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小组合作,试读课文、讨论词义,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让学生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二)简单讲述诗意。

使学生了解诗意。

(三)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让学生规范书写。

(五)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课题】14荷叶圆圆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

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

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朗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插图

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小水珠摇篮

小蜻蜓停机坪

荷叶圆圆、绿绿〈小青蛙歌台〉很美很美

小鱼儿凉伞

第一课时

(一)看图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你喜欢荷叶吗?

板书课题,学习“荷”字。

图上画的荷叶上边有什么,荷叶下边有什么?

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范读,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1.齐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小声跟读。

3.引导学生看图,教师边描述,边逐段引读:

如,引导学生看小青蛙在干什么,教师描述: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像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

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学生接着读“荷叶是我的歌台……”

4.分段接力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1.分段接力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自由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练习背诵。

4.教师指图上的景物,学生练习背诵。

5.独立背诵全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四)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看图,教师边描述,边逐段引读。

生字随文出现,结合上下文学习。

分段接力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感悟。

(五)自由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

教师指示图上的景物,学生进行有提示的背诵。

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⒈展示在生活中识字的成果。

在没学生字之前,比一比,看谁认识哪些生字,让会认的学生讲讲自己是怎么认识的。

⒉根据形旁识字:

如:

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提土旁跟土地有关(坪);月字旁跟身体有关(膀);足字旁跟脚或腿的动作有关(蹲)。

⒊背诵古诗识字:

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⒋做游戏识字:

如:

大家正在背诵古诗,教师出示写有“停”的牌子,并示意停下,看哪一组先停下。

再如:

教师分别出示“摇、蹲”的卡片,学生迅速做出这个字表示的动作。

⒌读词语、读句子识字:

如:

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

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

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

⒍编儿歌、字谜识字:

如:

“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

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

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

(停、篮、膀)”“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阳都出山。

”(晶)

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新的识字方法,找到新的识记途径。

(三)分组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感情。

(四)想想说说:

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也一定给小朋友带来了快乐。

用“是”造句,说说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指导写字

本课写字,要求写三个上下结构的字(是、朵、美),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叶、机),一个独体字(我)。

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建议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是”字中间横长;“朵”字上面不是“几”——没有钩;“美”字是上下结构,要先写“秃尾巴羊”,再写“大”字;“叶”字的口字旁要偏上;“机”字中的“几”是“竖撇”。

“我”字的指导应放在斜钩上,建议引导学生把斜钩想象成一把弯弓,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把“弯”写直了,就没法射箭了。

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课后反思】

【课题】15夏夜多美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多美。

2、过程与方法:

故事演讲、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夏夜的美景。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

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感悟夏夜多美。

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感悟夏夜的美,新教材更注重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挂图

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15、夏夜多美

蜻蜓

乐于助人〈萤火虫〉小蚂蚁

睡莲

第一课时

一、歌谣识字:

(1)目争睁,月要腰。

爪巴爬,日寸时。

两字合一字,好记好认识。

(2)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

感谢要说话,谢谢最好听。

引导学生感悟两字合一字的规律,也就是要注意合体字偏旁的表意、表音功能。

二、猜谜识字:

(1)根:

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

(2)非:

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

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

培养识字兴趣。

三、偏旁归类,熟字带生字:

(1)莲:

草字头,是植物。

小草绿,荷花红。

最美丽,是睡莲。

莲叶绿,莲花红。

(2)激:

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

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3)趴:

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

跑要足,跳要足。

蹲着趴着都要足。

(4)急、感:

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乱。

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

用偏旁归类识字,鼓励学生带出更多自己认识的字。

四、重点指导“也”字的写法:

(1)横折钩的横要往右上斜,但不能写得太长;

(2)竖要写得高一些;

(3)竖弯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可以把“她、他”作为重点进行指导,重点指导“也”字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⒈检查读:

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已经读得正确、读流利了。

⒉反馈读: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的教读有关段落和句子。

⒊想象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描述,想象夏夜的景美情美,然后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⒋评价读:

读倒数三个自然段。

学生一个个竞赛读,互评与自评结合,主要从是否听出了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竞读。

⒌思考读:

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星星为什么高兴?

⒍体会读:

可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去体会夏夜多美;也可小声跟教师读,边读边体会夏夜多美。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悟夏夜的美。

(二)实践活动

我说夏夜美

⒈读读说说:

要求:

读,要边读边想;说,要尽量多说。

如,青青的麦苗,青青的草地;绿绿的树叶,绿绿的小草;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溪。

⒉自由组合说夏夜:

按观察对象分组:

星空组,花园组,池塘组,街道组……每组内先互相说,再选出代表给全班说,其他组员补充说。

⒊评一评,哪一组描绘的夏夜最美即可获得“睡莲奖”。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后反思】

【课题】16要下雨了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表演分角色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了解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并做记录。

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板书设计】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透气

蚂蚁搬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想问题。

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要下雨了呢?

创设乐学情境,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⒈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⒉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⒊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⒋教师全班抽查。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四)朗读感悟

⒈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⒉分段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字义。

⒊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

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

⒋分角色朗读。

5.背诵课文。

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读说说

读:

体会“……正……呢!

”的意思。

说:

比一比,谁说得多,说得好。

练说句子。

(二)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⒈偏旁归类指导。

口:

吗、吧;双人旁:

往、得、很;“虫”字与前面所学的“蜻蜓”中的虫字旁比较。

⒉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联系起来。

⒊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并能规范书写。

指导学生写好笔画。

【课后反思】

【课题】17小壁虎借尾巴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壁、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表演法,分角色朗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

没有尾巴多难看呀。

可是,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

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小学生认识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实物投影,头饰

【板书设计】:

小鱼拨水

小壁虎黄牛赶蝇子尾巴

燕子掌握方向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后提问:

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借?

向谁去借?

借到没有?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读准字音,为理解课文内容,读好课文扫清障碍。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

检察反馈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的范读或领读。

读得正确流利以后,再引导读读、想想、说说,知道了什么。

鼓励学生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说说: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注意:

①要让学生弄清小壁虎的尾巴不是被蛇咬断的,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②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去借尾巴。

(2)重点指导读好“!

”和“?

”的句子。

(3)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

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

读读看,他借到尾巴了吗?

(没有)是不是他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他?

(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

找出那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

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

这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

(2)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时的对话。

(3)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在重点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重点。

二、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

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

小组合作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提要求:

①读第四、五自然段,找出小壁虎借尾巴时说的话,用有礼貌的语气读一读。

②看看小壁虎借到尾巴没有?

想想为什么?

并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检查学习效果,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三、出示图5,看看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六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四、齐读第六自然段,读后讨论。

①从这一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壁虎又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②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了吗?

(保护和再生)

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加动作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交流续说

把自己从网上或从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动物尾巴用处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然后仿照三—五自然段的写法,续说故事。

拓展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六、作业设计:

书写生字,完成课外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自己记住新字或记字法。

积累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

2、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四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又有“我会认”“我会读”“读读背背”等几个部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会认”:

这里要求认识的生字都是带提手旁的字,可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认识规律自主识字,用组词语的方式帮助理解字义,还可以根据这组字的特点,让学生用手做相应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字义。

教师根据学生识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我会读”:

这是让学生在读句子中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

可先让学生读,如果学生能读准多音字的字音,教师就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读准多音字。

如果学生不能都读正确,教师就可以在多音字上注拼音,先范读,再让学生读,再抽查。

最后比赛读,看谁会读,谁读得好。

这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的练习。

学生畅谈发现的基础上,小结规律。

二、日积月累

(1)变换形式读,读正确;

(2)用短语造句子。

如,美丽的夏夜:

这是一个美丽的夏夜。

精彩的球赛:

我看了一场精彩的球赛。

(3)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可用比赛形式考察学生是否记住这八个短语。

(4)“我会读”:

这篇短文写的是孩子们跟浪花玩耍的乐趣。

要让学生独立朗读。

读熟以后,可让他们读给家人听,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读给老师听。

这是为了积累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

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

三、口语交际

⒈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2.讲故事。

小组内每人讲;回家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小组代表在班里讲。

3.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下来。

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几幅画。

4.把画的故事在展板或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培养学生编故事的能力。

四、展示台

让学生口头说说自己从招牌上认识的字。

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招牌上的字,做成一棵苹果树,举行摘苹果比赛。

每一个苹果都是一个招牌,认识的、读正确了就可以摘,看哪个小组摘到的苹果多。

引导学生从街道两边的招牌上识字。

农村的学生可以从集镇上的招牌或墙上、石壁上的标语里识字。

这一项活动要在本组学习开始时就向学生作提示。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