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328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docx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

浅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及成因  留守儿童问题近些年来不断进入公众视线,各类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教育引导。

  当今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存在年龄区间、地域范围、父母外出情况及原因、留守时间等分歧,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是不能随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活动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按照以上的定义,大量的研究人员就这一群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研,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是教育工作者及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根据父母在外的情况可大致分为双亲在外、父亲在外、母亲在外三类,每类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缺失,这也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各类问题的根源。

  这一群体自改革开放时便开始产生,但直到2002-2004年留守儿童问题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这也说明这一群体的产生、发展已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群体的产生及产生的问题都将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了解这一群体成因之后当对其产生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的概念自被提出时就拥有这庞大的数量,这是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

留守的时间较长或者较短,使儿童长期亲情缺失或不能适应短期的亲情缺失都将使其觉得未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

  对于儿童亲情确实的情况可以用忽视率来表明,有相关的调研对这一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

外出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低是忽视的危险因素,经常联系的儿童忽视率较低。

儿童对于亲情的需求如同其对于维生素需求一样,同样是其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重要而且需及时,当前对农村儿童健康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层面上。

事实上,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化。

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管教而误入歧途,辍学、暴力、寻衅滋事,甚至触犯法律。

而今年10月份发生在湖南邵东县的3名留守儿童弑师案更是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性直接推到大众面前,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及系统解决刻不容缓。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对策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因素、教育特征等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会产生相应的差异以及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方面较非留守儿童差  留守儿童的处境使得这一群体远离父母,平时生活里缺少母爱或者父爱,或者全部缺失成为一种常态,首先将会对留守兒童的心理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

有研究表明,在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男女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男性留守儿童与同龄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留守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

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会受到这一处境的巨大影响,对于此类儿童的人格心理健全极为不利。

  根据多方资料,由于心理的问题“留守儿童”形成了以下一些人格特点:

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淡、孤独:

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易乱,自控能力不强;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

四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

五是抑郁压抑,忧虑不安;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

七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

寄养儿童与隔代教养的儿童在人格整体面貌上相似,没有显著差异,但更为敏感多疑。

  

(二)留守儿童在理解能方面一般较非留守儿童低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的一个重要因素,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而一般情况下家庭成员越多的交流越能使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

理解能力的弱化加上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容易造成认知的错误,降低了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容易作出有违道德法律的事情。

  不仅国家需要承担起责任,家庭作为留守儿童产生的主体,需要直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功能。

有相关调查表明:

监护人员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留守儿童心里行为发展。

监护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就越注意对留守儿童的养育方法,在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时,也就有可能主动去获取有关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能以较为合适的方式对待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情绪问题,能够积极的引导、纠正。

  在以上基础上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区域进行环境改造,这需要基层社区进行文化环境的改造。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村教育环境的要求既依托于义务教育环境,又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

基于补偿教育的思想,可以对现有农村教育资源整合,通过调整农村书屋的资源构成、改良学校的部分办学理念,联合乡镇图书馆和家庭,构建多角度、不间断引导留守儿童向上的补偿教育环境,规范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提升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效果。

只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并对环境进行良性化改革,才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带来的恶性后果,才能使广大的留守儿童可以健康的成长起来。

  作者:

汪江萍  第2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探究与对策  我是一位来自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在三十多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感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在分析不同的个案时,我发现个案中透着共性。

下面我就从分析一个案例着手,去反思農村小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及成因,思索其对策。

  一、案例介绍  

(一)学生情况郑小军原来是一个活泼可爱、有上进心的学生,可后来身上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上课不遵守纪律还毛手毛脚的干扰同桌;下课逮着同学打闹,且好张嘴骂人:

自己常犯错不思悔过,还爱告状打小报告,经常幸灾乐祸;小学一年级是留级生学习还可以,后来因贪玩沉湎电视,上网玩游戏,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乱花零钱……  

(二)家庭情况郑小军的父亲三十多岁,常年外出打工:

母亲小学学历,无业。

她以前也常年外出打工,孩子交给奶奶领养,后来奶奶实在管不住了,不得已于今年将郑小军交给他的母亲。

  二、案例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我做出以下分析:

学生郑小军身上存在的问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

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一)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由于孩子一直由奶奶带领,奶奶只知道一味溺爱,凡事顺着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教。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但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因此,德育教育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对学生成长显然不利。

  (三)社会因素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已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

再加上部分农村家长尤其是老年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认为孩子上不成学无所谓,长大打工照样赚钱,而且收效快、操心小、投资少。

  (四)个人因素孩子本来就非常调皮好动,再加上奶奶的过分溺爱,在家里没受到一点约束,而在学校里又由于好惹事,常招来同学们的反对和老师的严厉批评,更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巨大反差,心里极度不平衡。

  三、教育转化  

(一)在赏识中拾起自信学生的“向师性”决定教师最容易成为学生心中播种希望的人。

播种希望其实并不难,有时候只需一份认可,一句赏识的话,甚至一个爱的抚摸即可。

我就从郑小军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开始,让他逐步确立自信;从他“爱管闲事”上入手,让他担当起责任。

我找他谈话,让他先担任一个小路队的队长,我说:

“你很聪明,也很有责任心,你一定能干好这个工作。

老师相信你。

”他爽快的答应下来,刚开始几天管理的也不错,可没多久,他就管不住自己,下路队一边玩自己的去了。

有同学告他的状,我先装作没听见,想单独找他当面谈。

当问及路队情况时,他只报喜不报忧。

即使这样,我也对他大加赞赏,鼓励他继续干下去。

等下周路队分数公布后,我再找他谈话时,他才如实承认上次的缺点。

我于是用信任的口吻对他说:

“诚实比金比银更可贵,错误你都能主动的坦露,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此时因势利导效果会更好,我这时不失时机的给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要有所进步,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接下来,我经常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注意及时表扬他,并把一些简单的试题留给他。

  

(二)在碰撞中学会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渐渐地,他能自觉地控制住自己了,课余我又安排了几个班干部轮流和他玩和他交朋友,让他没有时间去闹事去无事生非,同时让他又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立的。

此时此刻,郑小军真正才算找回了自尊。

一般的说,人的一些小毛病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

郑小军同学总还会经常不断的和同桌发生磕磕绊绊的小事。

这时候,我就先稳住在闹别扭的同学,请他们原谅郑小军。

然后借助教材中的例子,请同学们作为正反两方,尝试双方互不相让的结果。

孩子们在辩论中学到了只有宽容,才能友好相处。

辩论中我有意思让郑小军担任正方辩手,观点是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后,要用宽容的态度处理。

正如我预想到的,他头头是道的说宽容如何如何好,自己也从明理中变得懂事起来了。

  (三)在理解中回报爱在对郑小军同学的转化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也要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尽管郑小军同学家庭情况特殊,但我尽力去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做到:

(1)不给或少给孩子零花钱;

(2)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3)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平时多鼓励他做好事。

  到校后,我真诚的了解了他在家的表现,督促并鼓励他做个孝顺的孩子。

目前,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精力集中了,偶尔还能思考出难题,作业认真完成,与同学交往也正常了,不惹事了。

无论学习上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有长足可喜的进步。

  四、案例启示  老师与学生建立尊重、真诚的良好关系,如果从心理疏导入手开展工作,将会大大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成效。

这位学生天性聪颖却变成了一个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绝不放弃的责任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让他在尊重中逐渐理解爱、学会爱并回报爱。

我欣喜的看到,他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少了,真、善、美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针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我带着一份忧思,一份责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社会道德大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如在农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善为邻,而不是盲目的与电视、网吧为“友”。

  

(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辅导不了孩子,子女有缺憾,给学校增加了负担。

  (三)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度。

学校能将一定的教育经费倾斜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将德育工作做真做实,不搞花架子,同时给教师创设提升自身素质的条件。

  (四)全社会都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加强反思与对策,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一言一行,社会要建言献策,尤其是决策权力的政府部门,要制定并实施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步骤,合力齐抓共管,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

  作者:

乐文学  第3篇:

浅谈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拉大了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壞,农民生活的提高与否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长治久安。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许多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纷纷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出现了农村打工潮流。

虽然农村打工潮给农村注入了更多的资金,农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实现了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1.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这部分被留在农村的由未成年儿童组成的特殊群体,称为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了城市,虽然也有一部分儿童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但更多的儿童由于受到经济状况、住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限制而留在农村,由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照顾,这类由未成年儿童形成的特殊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

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且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

[1]()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特别庞大,而留守儿童中小的只有两三岁,大的已有十七、十八岁,而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70%以上。

[2]()伴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材特别是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

  2.二、通江县留守儿童概况  通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通江县人口万人,幅员平方公里,下辖54个乡镇,,属国家级贫困县。

据2013年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0元,农民收入少,二三产业不发达,迫使大量的农民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和发家致富,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2013年留守儿童达万人,约占总人口的9%,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在一些乡镇的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占学校人数最高比例为62%,最低比例为26%,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为42%,而留守的原因是父母外出打工,由于父母亲长期在外,对孩子的照顾很少,孩子一般是隔代抚养或由父母的亲戚朋友抚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爱和亲情,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学习成绩表现为学困生。

  3.三、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的教育问题  随着农村打工潮流的出现,通江县许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而他们留下的儿童却得不到完整家庭的熏陶。

家庭是儿童教育、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父母既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不但可以在亲子教育中使孩子增长知识,而且使孩子在成长中享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影响人的一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不断地上升;  农村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高,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与人格培养,同时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促使许多学生因成绩不良而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走上了辍学的的道路。

  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不健全;  孩子接受的健全的教育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的父母并没有履行好他们的职责,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并没有从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引导和鼓励他们,反而过分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忽略了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健全;  随着父母的外出打工,虽然这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由于缺乏情感方面的交流,缺乏亲情,使他们的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容易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孤僻内向、情感冷漠无情、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道德情操不高、自信心不足等症状。

由于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有了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他们与祖辈之间观念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同时对老师存在着一种畏惧的心理,不敢向老师请教,容易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受到影响。

另外,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管教和引导,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社会持有不满的态度,进而进行泡网吧、聚众赌博、偷窃、抢劫、打架斗殴等活动,容易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佳,智力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在外打工,他们由于经常想念父母而致使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课,听课的效率明显下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在学校可以找老师解决,但老师不可能时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在家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又无法解决,导致一拖再拖,最后就放弃了学习的好机会。

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家务活、农活全部落在祖辈的身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而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祖孙辈的年龄相差30岁以上,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文盲率高,使得他们只能照顾孙辈的日常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此同时,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的约束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又无人辅导,作业无人督促,进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自然就无法提高。

  4.四、解决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重大,关乎下一代教育和未来,他们的命运包含在我们民族命运的共同体中。

[3]()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何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通过理性的方式妥善解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打工潮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许多农村青壮年迫于生活压力而外出打工的,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愚昧的状态,解决““三农””问题,留住父母,提高农民的收入,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

由此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消除社会体制根源,使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同享优质教育的公共资源。

[4]()同时应该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5]()由此可以在乡镇兴建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或者其他产品的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者深加工,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又可以吸收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在自己的家乡工作,既可以打工挣钱养家,又使得他们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更加有效。

  

(二)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降低农村的辍学率  政府应该加强体制改革,加强宣传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应该严格执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促使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争取降低辍学率。

[6]()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开展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与教育沟通方式,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

[7]()让家长认识到儿童应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过早让孩子外出打工对他们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外出打工由于技术与技能的不足只能做苦力,挣的钱也不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应该让孩子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职业的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条件的地区兴建打工子女学校,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问题,但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呼唤学校、教师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的同时,也应该唤起政府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

[8]()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免了学杂费,但仍有许多地区的学校简陋,学生的学习环境恶劣,由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虽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但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应该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乐于施教、安于从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9]()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加强与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交流与沟通,注意从情感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和谐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农村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0]()农村打工潮的出现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形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任重道远,他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我们要明确划分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子女的教育体系,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确保留守儿童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

师伟杰  第4篇:

随州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研究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主要有5种情况:

①单亲监护,即父母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②隔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由祖辈监护和抚养儿童;③上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父母的同辈人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④同辈监护,由年龄稍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照看儿童;⑤自我监护。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就有200多万,约占全省未成年人总人数的8%。

据随州市妇联统计,截止2012年年底,该市留守儿童人数己达到万,占全市儿童的%。

  感情缺失。

当问到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的时候,80%的孩子都会回答“父母的爱”。

由于长时间的分离,造成父母和孩子感情逐渐淡漠,即使回家,父母和孩子交流也非常少。

并且和孩子交流内容多是关于金钱,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在父母给钱的时候才能感到温暖。

  性格极端化。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两种极端化的性格。

一种是孤僻、自卑,缺乏安全感;一种是性格极度张扬、骄纵。

由于父母的远离,孩子出现怨恨情绪,从而出现反抗心理,身边的监护人或者不敢管或者不能管、不会管,或者过度宠溺,从而使留守儿童变得骄傲放纵。

  学习无助。

目前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非常关注,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完善校舍,補充师资力量,课业负担加重,成绩逐渐下滑,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辍学。

  生活失助。

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增加了劳动负担,年龄稍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就不得不过早地参加家务劳动。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很多老人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

  安全缺位。

由于老人年老体弱,精力有限,缺乏有力的监护,农村留守儿童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有效监护,学校缺少安全知识的普及。

  2013年9月11日,湖北省随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随州市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解决留守儿童感情缺失、生活失助、安全缺位等问题,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州市还向每个留守儿童发放一张爱心联系卡,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等。

  二、随州市留守儿童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本团队成员以社会工作伦理为导向、小组工作为工作方法,为随州市草甸子社区的留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