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331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docx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

关于《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特恩所提出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是对狄尔泰浪漫主义描述心理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他受狄尔泰和艾宾浩斯的双重影响,坚持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理解方法与说明方法的融合统一,主张从多元综合视角来研究心理现象。

他的描述心理学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主张在心理学人文科学观指导下,通过描述、理解或解释来如实把握具有独特性、目的性、价值性和意义性的完整人格及其内部结构。

他的描述心理学与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一脉相承,并在具体内容和观点上发展和超越了后者。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斯特恩;描述心理学;人格主义;整体论;人文科学

斯特恩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现代心理学重要创始人,在儿童心理学、差异心理学和理论与哲学心理学三个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Lamiell,2012)。

他沿着狄尔泰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描述心理学传统,从人格主义哲学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描述心理学体系,主张在心理学人文科学观指导下对富有意义的整体人格及其内部结构进行描述、理解或解释,我们称之为“人格描述心理学〃。

需要指出的是,他除受狄尔泰人文主义影响外,还受到艾宾浩斯实验主义影响,因而对自然科学取向的实验说明心理学并不排斥,而是主张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理解方法与说明方法的融合统一,致力于从多元综合视角研究人格或心理现象,这也成为其描述心理学的前提和特色。

斯特恩通过其人格描述心理学体系,有力推动了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

一、斯特恩的学术生平

威廉?

斯特恩(WilliamStern.1871-1938)于1871年4月29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零售商家庭。

他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在出色地完成屮小学教育后,于1888年开始师从柏林大学著名教授狄尔泰、泡尔生(Paulsen)、拉扎鲁斯(Lazarus)和艾宾浩斯(Ebbinghaus)等人学习哲学和心理学。

当时的柏林大学尚没有心理学系,但却存在两个相互争斗的心理学派别,即以狄尔泰为代表的人文科学取向的整体心理学和以艾宾浩斯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取向的元素心理学。

狄尔泰和艾宾浩斯作为柏林大学知名教授,在学术观点上存在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的尖锐对立。

然而,〃黑格尔死后思辨哲学的崩溃已经导致了麻痹效应,自然科学胜利的队伍已经产生了令人彻底催眠的效果・・・・・・'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和这个词失宠了,被认为是超越时代的残余……科学哲学的机械范畴是不证自明和不可动摇的。

〃(Stern,1930)在这种自然科学哲学对人文科学哲学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然主要倒向了自然科学,艾宾浩斯关于学习和遗忘的实验研究顺应和推动了这种趋势。

当时作为学生的斯特恩,理所当然地就亲近了自然科学的实践者艾宾浩斯,并跟随他学习实验心理学,而疏远了人文科学心理学大师狄尔泰。

然而,尽管斯特恩着迷于心理学实验的巧妙和精确,但他对艾宾浩斯的实验主义心理学缺乏哲学预设表示遗憾,以致他后来在自传屮感叹地说:

“只是在很久以后我才认识到,作为学生我没有与狄尔泰这位严厉但重要的人物形成更亲密的关系是多么大的损失!

〃(Stem,1930)这种由实验主义的不足所带来的缺憾,预示了他后来的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交相融合的心理学统合观,即在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同时倍加青睐狄尔泰人文取向的描述心理学研究。

1893年,斯特恩在艾宾浩斯指导下,以《民间思维之类比》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

1897年,斯特恩跟随艾宾浩斯移往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大学,并以《变化知觉心理学》为题完成了大学任教资格论文,获得了心理学私人讲师职位。

接下来的十年或许是他职业生涯屮最具创造性和最多产的时期,其平生许多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思想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在这些年中,他致力于创建一门新的强调人格主义视角的心理学,创造性地提出了"智商〃的概念,并对差异心理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这些学术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后来被以系列文章和著作的形式发表,包括《心理发展的事实和原因》(1908)、《差异心理学》(1911).《智力测验的心理学方法》(1912)、《幼儿心理学》(1914)、《心理学与人格主义》(1917)和《人与物》(1918)等。

斯特恩学术创造最旺盛的十年也是他建立家庭的十年,他的三个孩子都在这一时期出生,其中1902年出生的安德斯(Anders)后来成为德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

他还与作为心理学家的妻子克拉拉(Clara)在这段时间对孩子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进行了密切观察,并将其合作成果以《儿童言语》(1907)为题发表。

1906年,斯特恩与李普曼(Lipmann)合作,在柏林创建了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并主编了《应用心理学杂志》。

尽管斯特恩哀叹在布雷斯劳期间脱离了哲学,但这些年对于他的职业生涯似乎至关重要(Kreppner,1992)o1907年,他晋升为布雷斯劳大学副教授和心理学系主任。

1909年,他被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克拉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而那时他仅38岁。

1909年9月11日出版的《伍斯特电讯报》曾这样写道:

“威廉?

斯特恩,布雷斯劳大学的哲学副教授;个体心理学研究的先驱;研究儿童生活的欧洲学者的领导者;在任何心理学受尊重之处都会被熟知和受尊重的法学博士。

”(Kreppner,1992)三年后的1912年,斯特恩出版了其《智力测验的心理学方法》一书,详细介绍了〃智商〃(IQ)概念。

他在布雷斯劳时期还极力促进了心理学知识在工业、法律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传播。

经过布雷斯劳20年,斯特恩成为欧洲心理学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1916年,斯特恩被任命为汉堡殖民研究所的哲学教授。

在这个研究所屮,心理学的许多不同分支和实际应用在他的指导和管理Z下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新方案的层出不穷和纷纷被接纳,为研究所的出名创造了良好氛围。

在斯特恩领导之下,心理学在其他学科以及诸如法律、工业、教育等许多公共部门都获得了新的地位并引起了高度关注。

接下来,斯特恩通过挑战实证研究打开了汉堡心理学研究所新的学术窗口,并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

他除了对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系列研究外,还发起和支持了一系列环境心理学研究,首次系统考虑了儿童成长的客观环境结构,这在发展心理学中是一个转折点。

维尔纳(Werner)作为斯特恩最亲密的同事乞一,帮助他有效推进了机体论观点,代表了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新方向。

海德(Heider)在汉堡心理学研究所工作了三年,深受斯特恩学术观点影响,后来成为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虽然没有在汉堡心理学研究所工作,但受到斯特恩学术思想强烈影响的另一位年轻科学家是勒温(Lewin)。

斯特恩在学术上给予勒温很大支持,曾于1917年帮助他在其所主编的一份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又在其1927年版的名著《幼儿心理学》屮介绍了他关于儿童表达活动的研究。

此外,斯特恩还组织创建了一个设备精良、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帮助建立了一所教师学院,推动了心理学与工业的广泛合作。

他向公众传递心理学学科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证知识,帮助汉堡心理学研究所在德国贏得了良好声誉,以致它在20世纪20年代可与著名的维也纳心理学研究所相媲美。

在汉堡心理学研究所发展到顶峰的那几年(1929-1933),它在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均闻名于世,斯特恩的职业生涯也因此发展到顶峰。

然而,1933年4月,62岁的斯特恩成为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牺牲品,被草率地免去了汉堡心理学研究所的教授和所长职务,并被禁止再去那里工作。

汉堡心理学研究所的繁荣局面也随之戛然而止。

同年晚些时候,斯特恩不得不离开德国而前往荷兰临时避难,并在那里完成了其德文版的《人格主义视角的普通心理学》一书,于1935年出版。

经过在荷兰一年的等待,他未能成功谋到合适职位,遂于1934年离开荷兰而前往美国。

抵达美国后,他最终在麦独孤(McDougall)帮助下在杜克大学谋得了一个心理学教授职位,直至生命结束。

除了在杜克大学的固定职位外,他还在美国许多大学开讲座,如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等。

1938年3月27日,斯特恩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享年67岁。

斯特恩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可谓著作等身。

他发表了139篇学术论文,撰写和主编了《个体差异心理学》(1900)、《证言心理学文集》(两卷,1903,1906)、《儿童语言》(合著,1907)、《智力测验的心理学方法》(1912)、《幼儿心理学》(1914)、《儿童与少年的智力》(1916)、《心理学与学生选择》(1920)、《风俗犯罪诉讼屮的少年证人》(1926)、《人与物:

哲学世界观体系》

(三卷,1906,1918,1934)和《人格主义视角的普通心理学》(德文版,1935;英文版,1938)等多部著作,其屮《人与物:

哲学世界观体系》和《人格主义视角的普通心理学》是他的描述心理学的代表作。

二、对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关系的认识

在德国现代心理学屮,长期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的对立与纷争,具体表现为研究一般规律与研究特殊规律、说明因果机制与描述显现经验、迷恋元素分析与崇尚整体理解、热衷实验操作与青睐内心感悟等的对立与纷争。

斯特恩受狄尔泰人文主义与艾宾浩斯实验主义的双重影响,成为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的坚定调和者,认为心理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实现人文科学取向与自然科学取向的融合统一,因而被称为“统合的人〃(Wolman&Knapp,1981,p.426)e事实上,他所受的宽泛的人文主义教育、哲学方面的博学多识、敏锐的观察能力、精确的实验才能、概括化和精密化的倾向以及勤勉不倦的人格,使其比任何人都更有可能、资格和能力去统合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

然而,他所谓的“统合〃不是一种折屮主义,而是在科学心理学框架内调和对立面和克服二分法的一种真正尝试,如消除身体与灵魂、自然与文化、联想论与整体论、描述与说明等在传统观点屮的对立,使之趋向真正的融合统一。

斯特恩认为,心理科学研究程序的第一步是尽可能真实地获取心理经验资料,而“描述心理学主要关注资料的获得。

它的目的是通过易为他人理解的简明语句呈现心理事件"(Stem,1938,p.lO)o描述心理学通过描述或理解可以探究自然发生的独特心理现彖,或者通过现彖学描述探究它们的本质核心,而且研究者必须对所描述的心理经验资料进行分类。

心理科学研究程序的第二步是对所获取的心理经验资料进行分析和说明。

心理现象是复杂的,因而必须对之进行分析。

在斯特恩看来,寻找元素是一种合理的科学程序,但不应把心理现象简单地看作是元素的集合和拼加,始于休谟(Hume)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将个体视作诸元素机械总和的做法是错误的。

斯特恩在其《人格主义视角的普通心理学》屮明确写道「'因为无论是简单的元素还是纯粹机械的结构都不是在我们的心理活动经验屮被直接给予的・・・・・・贯穿这门新心理学始终而与元素概念相反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任何心理之物要么本身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一个本身具有意义的统一体,它或多或少是有明确界限的)要么属于一个整体。

整体性并不排除诸组成部分和成员的内部多样性:

这些组成部分和成员只是失去了能够靠自身而存在的独立元素的特性。

取而代之,它们变成了整体的从属,方面',并且只能在它们与'总体'的关系中来理解・・・・・・科学的心理学总是保持部分与整体、突起与背景、分析与总体之间的相关,这种方法论要求毫无例外地适用。

”(Stern,1938,pp.14-15)除了进行整体分析之外,他还主张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

说明就是使具体资料隶属于抽彖规律,心理说明的三个最重要的类别是因果说明、目的说明和发生说明,这三种类型的说明分别回答了心理现象的“为什么〃、“为了什么〃以及〃如何发生〃三个问题。

斯特恩认为,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两个必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融合统一的。

描述心理学运用描述、理解或解释的方法获取关于完整心理现象的具体意义资料,而说明心理学在前者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说明的方法使具体意义资料隶属于抽彖的因果关系,两者从不同视角岀发共同服务于心理现彖研究。

说明处理关系的规律性,而理解处理关系的意义性,当我们领会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时,我们理解他。

他甚至指出:

〃认为理解心理学对立于和独立于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是个谬误。

只存在一种统一的心理学学科;它试图根据研究对象的基本性质和说明它的概念规律以及具有独特意义的整体价值结构来认识它的研究对象。

”(引自Wolman&Knapp,1981,pp.427-428)

斯特恩还从学科和方法两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心理学应该消解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的二元对立,从而实现融合统一的正当理由。

首先,从学科层面讲,他认为,自然科学取向的说明心理学越来越强调机体的整体性和所有生命过程的意义性,人文科学取向的描述心理学也已开始使用统计学以及从自然科学屮借来的其他技术,两种心理学之间的鸿沟明显在合拢。

因此,狄尔泰所提出的自然科学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与描述心理学之间的区分已变得没有必要。

其次,从方法层面讲,他认为,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开展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

屮只采纳实验主义是一种弄巧成拙的策略,实验越精确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就越孤立和越基础,实验条件越恒定人为性就越强并且离个体研究就越遥远。

实验作为一种方法和技术是非常有用的,但所有其他方法可能也是有用的。

例如,心理现象可以被直接体验到,因而内省和理解就是一种极为有用的方法。

因此,依斯特恩之见,由于心理活动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文化世界,自然科学的说明方法和人文科学的描述和理解方法在心理学研究屮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三、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尽管斯特恩从融合统一的视角来看待心理学的科学观问题,但他的描述心理学向我们展现的是人文科学的基本立场。

他明确指出:

人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是个体的、独特的、目标导向的、自给自足而又对其周围世界开放的人,人能够具有经验〃(Stern,1938,p.70).而心理学作为人格学(per—sonalistics)的一个独立分支,就是"关于具有经验或能够具有经验的人的科学〃(Stern,1938,p.vii)。

也就是说,心理学并非是按照意识的旧形式来描写心理特征的科学,而是一门关于具有主观经验或内在体验的个人的科学。

这里的心理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斯特恩所谓的描述心理学。

他从人格主义视角岀发,把描述心理学界定为对完整人的整体人格及其内部结构进行如实描述和意义理解的科学,这种描述心理学所透露出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科学观。

著名现象学心理学家乔治(Giorgi)曾把斯特恩尊为〃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的重要先驱〃(DeRobertis,2011),这主要就是通过其描述心理学来体现的。

斯特恩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它坚持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

斯特恩将其描述心理学建立在人格主义哲学基础之上,认为科学的心理学必然与人格的哲学同属一个体系,人格描述心理学的许多概念都必须依靠人格主义才能得到充分评价。

人格主义是一•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范畴的唯心主义哲学,它像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等其他人文主义哲学派别那样,强调把人或自我而非物质世界作为哲学的研究对彖。

但人格主义又与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不同:

精神分析把自我归结为无意识的欲望冲动,存在主义把自我归结为盲目的自由意志,而人格主义则把自我归结为人格,并将人格视作世界Z本原。

也就是说,人格主义把人格作为哲学的真正对象与核心。

正如布莱特曼(Brightman)所指出:

"从广义上说,人格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方法,它把人格当作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不论是价值问题,或认识论问题或形而上学问题的钥匙。

〃(引自刘恩久,2009,第317页)斯特恩所坚持的是一种〃批判的人格主义〃(criticalpersonalism),不仅反对实在论和先验论,而且反对"天真的人格主义〃(墨菲、柯瓦奇,2010,第816页),这充分说明了其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立场。

其次,它坚持整体论而反对元素论。

斯特恩把整体论而非元素论作为构建其〃以人为中心〃的人格描述心理学理论框架的首要基础,认为任何心理之物要么自身是一个具有意义的统一整体,要么属于这样一个整体,而不可能作为简单元素或由简单元素机械相加而成的聚合物直接呈现于我们的内部经验屮。

当然,整体性并不排除诸组成部分和成员的内部多样性,这些组成部分和成员只是失去了能够靠自身而存在的独立元素的特性,但它们变成了整体的从属部分,并且只能在它们与总体的关系中来理解。

整体观是人文科学的典型特征,元素论是自然科学的典型特征,斯特恩对整体观的极力强调充分反映了其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再次,它注重人或人格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内嵌关系。

斯特恩强调人或人格是内嵌于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关系Z中的,我们的思想、想彖、认知等心理活动不可能独立或脱离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丰富世界。

正如他所明确指岀:

“对意识的研究应该根据它在世界中的实际运作来解释性地(interre-tively)达到。

"(Stem,2010)个体生长于具有道德标准和文化意义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必然也要充分考虑它与富有意义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内嵌关系。

斯特恩对现实生活情境的强调,体现出其描述心理学的人文科学性。

最后,它强调人的心理或人格的独特性、目的性、价值性和意义性。

斯特恩在对"人〃或人格这个复杂统一体的界说中,特别强调了它的独特性、目的性、价值性和意义性,认为人是一个具有独特生活经验和内在生命价值的活生生的统一体,支配他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意义的内部经验和关系,而非抽象人为的、机械静态的心理法则和规律。

个体在努力实现目的和意图的过程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网络。

斯特恩的描述心理学致力于如实揭示和呈现心理资料的独特性、目的性、价值性和意义性,以为进一步说明心理现象的起因提供前提,这充分反映出其人文科学的基本立场。

四、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斯特恩明确指出,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整体人格及其内部结构,对“人〃或"人格〃的强调可以说是其描述心理学的最大特色。

在他看来,〃人是一个总体,也就是说,一个多元统一体(unitasmultiplex)……包含在人之中的所有多样性……都是构成总体所必需的・・・・・・正是多样性与人之整体、人与世界的和谐一致使得人类生命成为可能。

〃(引自Harre,2000)具体而言,人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独特性的现实存在,是一种心物不可分割的屮性实体,既不与意识内容有关系也不与身体变化相结合,而是一种根本未分化的原始状态。

斯特恩把生命区分为三种形态或三种水平(Wolman&Knapp,1981,pp.429-430):

第一种是生物学的,个体的生命力在该水平上占优势地位,生长、成熟和再生产是生命力的机能;第二种是生命经验或体验,个体通过经验内容拥有经验和意动,意动是由思想的内容和过程产生的,有些经验是短暂的,而有些经验是持久的倾向,倾向是未来经验的可能性或能力,性格特质、气质和记忆能力都是倾向;第三种是植物和动物所缺少的纯粹人类状态,代表着文化、社会、道德和宗教的价值,个体通过内受作用(introception)接受其所在社会的社会准则、道德法规和文化价值。

他认为,人在这三种生命形态屮处于独特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斯特恩关于〃人〃的观点(刘恩久,2009,第310-315页):

(1)"人〃是一种目的性组织体系。

他认为,〃人〃的存在既具有多元统一性,又具有行动和活动的目的性,是一种目的性组织体系。

这种目的性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存在于自我屮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的内在目的性,二是存在于其他人抽象理念之屮的外在目的性。

(2)“人〃的层系原理与辐合原理。

他认为,“人〃在追求目的实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序列,序列中的各部分作为“小〃整体彼此相互联系,不仅形成上下级关系,而且形成并列关系,这种理论称为层系原理。

他还认为,“人〃的发展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而非遗传和环境各自所决定,这种理论称为辐合原理。

(3)“人〃的统一活动以内化和外化为机制。

他认为,“人〃是整体性、独特性、活动性、目的性、鲜活性、自给自足性以及对外开放性等特点的统一,一方面面向自身向内传导,另一方面面向他人他物向外传导,这就是内化和外化。

〃人〃的统一活动是通过内化和外化来表现的,作为内化的状态是心,而作为外化的状态由物所创造。

(4)"人〃是生活者和体验者。

他认为,〃人〃作为一个心与物的中性存在,是在无限追求目的和意义的过程屮匍匐前进的,每当生活发生任何微小变化,他都会体验着其变化。

因此,"人〃是成长过程的生活者和体验者。

(5)“人〃是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体。

他认为,〃人〃通过内化过程产生了意识,同时也具有无意识。

无意识与意识的事实有关系且具有其意义,但不具有它本身的意识的事实。

无意识包括下部意识和上部意识,前者产生于意识的片断,即前意识状态;后者又称超意识,是〃人〃被动和单一的意识体验。

人生活在一个具有道德标准和文化意义的世界里,代表着社会、文化、道德和宗教的价值,并通过对社会标准、道德法规和文化价值的认识而意识到自身,从而使得自己的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

人格是作为整体的人所具有的总体精神面貌,是遗传基质与环境调节辐合(converging)影响的产物。

它是一个由生理与心理、自然与文化、遗传与环境、凸显与内嵌、整体与部分汇集而成的"多元统一体〃,既具有独特的意义性又具有包容的多样性,既蕴含着现在的状态又预示着未来的状态(Werne。

,1938)o人格作为一个“多元统一体〃,并不仅仅意味着纯粹的经验统一体。

同一个体可能会体验到相互冲突的意愿,但他仍然是他自己,仍然是一个统一体,这一事实意味着统一体是所有内部冲突的先决条件。

人格是人类生命的连续体,它是永恒和始终如一的整体。

然而,每一个体都是由诸部分组成的。

斯特恩把组成人类活动的恒定和目标导向的部分称为特质(traits),并把特质区分为具有目的倾向的驱动性特质(drivingtraits)和具有潜在能力的匸具性特质

(instrumentaltraits)o

斯特恩不赞同以往心理学家把心理现彖严格分成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做法,而主张把心理现象或人格分成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意志和情感五部分,并据此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也分成五部分,而且他对这五个领域几乎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Wolman&Knapp,1981,pp.430-432)o

(1)感官知觉。

他特别强调人在知觉屮的主体地位,认为我们是独立于任何具体感官刺激来知觉一个格式塔的,但格式塔不是一种基本现彖,而是我们人在不同整体屮知觉世界。

也就是说,没有〃格式塔者"(Gestalter)便没有格式塔。

(2)记忆和学习。

他认为,学习就是通过重复呈现来获取知识,包括不随意性学习和随意性学习,前者依赖于外部刺激重复的一致性以及学习者的感受性,而后者依赖于学习者的目标、兴趣和智力。

(3)思维、智力和想象。

他受胡塞尔(Husserl)和屈尔佩(Kulpe)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思维理论,认为思维包括思维活动和思维内容,并将之视作“意向•…某物"(Stem,1938,p.275)的一个过程。

(4)驱力、本能和意志。

他认为,驱力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