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渊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3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氏渊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蒙氏渊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氏渊源.docx

《蒙氏渊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氏渊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蒙氏渊源.docx

蒙氏渊源

蒙姓

  蒙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0位。

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45位。

蒙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时候,人文始祖黄帝是著名的氏族联盟首领,他有一个孙子叫作颛顼,后来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

  到了夏王朝时候,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蒙双城(双蒙城,今山西交城),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蒙双氏、双蒙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蒙氏、双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两周王朝掌管蒙山之官东蒙主,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王朝的时期,王室在蒙山(今山东蒙山)设了祭坛,祭祀蒙山之神,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

  东蒙主的后裔子孙中,世代居于蒙山承袭东蒙主之职,遂以山名为姓氏,称蒙山氏、东蒙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蒙氏、东氏、山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清朝时期巫罗俊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江西于都蒙氏族人主要集居于盘古山、靖石等地,古今都是当地望族之一。

他们的先袓何时何地迁来此地,其族谱记载不一致。

  于都蒙氏自称是蒙念五的后代,由蒙信举从南康迁来。

其族谱记载:

“万承公生三子,念五公初徏广东番禺以及河南大草坊,后又徏会昌西山,最后徏至南康崇文堡传九世。

信举公又于宋泰定初年徏会昌之西山。

”然而,在其清乾隆年间五修和清光绪年间七修谱的谱序中又记载:

“蒙得姓于周先王封后裔以东蒙主,祀遂因以为氏,至秦有蒙骜、蒙恬;晋时有其昌者由关西安定徏金陵:

五代时黄巢之乱,有禧公由金陵徏粤之罗江,数传至元初有富一公,由罗江徏虔之城岗,是为始袓。

富一公生以诚公,又由城岗徏会昌西山,其后由西山分居仁凤、铺背、上林、旱塘等处。

  到了公元1995年八修谱时,于都蒙氏又称其先袓原为巫氏,始袓原为福建黄连镇的巫罗俊,传至二十二世时在广东兴宁为官,因犯案逃至江西于都长河堡西山定居,遂改为蒙氏,世代相传至今,并已将其正式定入八修“昌远堂”蒙氏族谱中。

 

  第四个渊源:

源于彝族,出自唐朝时期南诏蒙氏,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

  在唐朝时期的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古城,是古白族、彝族等土著先民最早居住和生活的地区之一。

在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即在其境设有邪龙县,三国时期受蜀汉政权的羁縻,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白子国属地。

  唐朝初期,白子国王张乐进求将国位分别禅让于巍山的彝族蒙舍部落酋长蒙细奴逻、俎豆本主。

  蒙细奴逻,公元617~674年,其祖父蒙舍龙,原居住于哀牢(今云南保山),为了躲避仇杀迁居到蒙舍诏(今云南巍山),成为一个彝族部落的首领之一。

在唐朝初年,云南西北洱海一带已经分布着六个比较大的夷民部落,史称“六诏”,是今天少数民族彝族、白族的祖先(俎豆本主)。

其中的蒙舍族的地理位置在六诏的最南面,因称“南诏”。

  蒙细奴逻受禅后,经过大小战争,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统一了蒙舍川地区,建号“大蒙国”。

蒙氏历三代经略八十年后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细奴逻的重孙皮逻阁自称为南诏王,建“南诏国”,先筑王城于图山(山龙、山于),后建都城于蒙舍川(今云南大理巍山古城村南部)。

  一百七十余年后的唐昭宗李晔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蒙氏南诏政权走到了末路。

先由世为南诏清平官(宰相)郑回的七世孙郑买嗣在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借南诏蒙氏近臣扬登之手杀死了南诏王隆舜,而后在唐天福二年(公元902年),又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并屠戮其王室族人八百余,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著名的大长和国,自称国王。

至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郑买嗣在位九年逝世,其子郑仁旻嗣位,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东川节度使杨乾真杀郑仁旻之子郑隆亶,大长和国灭亡。

  在蒙氏南诏政权灭亡后,南诏王隆舜、舜化贞家族的子孙中有躲过灭族劫难,迁逃进入中原者,后辗转定居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安定(今甘肃定西)等地,后裔子孙多以原国名“大蒙国”为姓氏,称蒙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蒙古尔济氏,亦称孟古尔济氏,是蒙古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的一个东部分支,蒙语为,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科尔沁草原)。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满语为Menggurgi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蒙古尔济氏多冠汉姓为蒙氏、孟氏。

 

  第六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巫氏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明洪武年间,巫禧族派第四房巫景茂,配袁氏生四子:

巫仲兴、巫贵兴、巫宁保、巫必子。

移江西省安远县长河堡,巫宁保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参与兴宁户房吏,因事戌滇南涉及其弟巫贵兴、巫必子,逃往江西安远县长河堡,所遗田产尽粥,用费结绝军丁,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巫发、巫成、巫新拆立民户各当差。

巫贵兴,字法贵,迁江西安远县东营脑(现属于都县盘古山镇人和村),生子巫万承,从此隐姓埋名改姓为蒙氏。

  巫万承(蒙万承)生三子:

蒙念四郎、蒙念五郎、蒙念六郎;蒙念四郎迁广东省仁化恩村,其裔有居海南岛、香港等地。

蒙念五郎传至三十一世蒙信立、蒙信可迁江西南康龙华乡上下蒙村。

蒙信举仍居于都人和村,蒙念五郎之后裔有迁宁都县赖村乡蒙坊,广州市城内外和汕尾等地。

蒙念六郎则迁广西各县、市,其人口众多无法详算。

 

  第七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记载:

  ⑴.满族蒙古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蒙古部,以部为氏,后来主动归附蒙古汗国,元太祖成吉思汗曾特赐姓为蒙古氏,遂成大族,满语为MongguHala,世居土默特一带地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多冠汉姓为蒙氏、孟氏、银氏等。

  ⑵.满族蒙鄂啰氏,源出分居在“西寨”的伊尔根觉罗氏,为其分支之一,满语为MengeroHala,世居西寨(今河北迁西一带),后多冠汉姓为蒙氏、罗氏等。

  ⑶.满族蒙鄂索氏,亦称蒙古索氏、蒙乌素氏,满语为MongesoHala,世居瓦面河(今土库曼斯坦尼沙卜尔西北利宛特山穆护村)、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拉发(今吉林蛟河北部)、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蒙氏、鄂氏、索氏等。

  ⑷.满族蒙古楚氏,亦称孟郭绰氏,满语为MenggucuHala,世居乌喇蒙古楚山(今牡丹江楚山)、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盛京(今辽宁沈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蒙氏、孟氏、楚氏等。

  ⑸.满族蒙古里氏,满语为Mongguri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蒙氏、古氏等。

  ⑹.满族蒙果资氏,满语为MenggosiHala,世居绥分(今中俄交界处绥分河上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蒙氏、孟氏等。

  ⑺.满族蒙果氏,亦称蒙郭氏,满语为Monggo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蒙氏。

 

  第八个渊源: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壮族、苗族、瑶族、水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蒙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蒙氏,世代相传至今。

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蒙氏始祖

  蒙双、东蒙主、巫罗俊、蒙细奴逻、隆舜、舜化贞、蒙万承(巫万承)。

 

迁徙分布

  蒙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约五十七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

  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有一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

后来到了夏朝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氏的最早起源。

还有一支蒙氏起源于于周朝,那时周王朝廷在蒙山(今山东蒙山)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

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是历史上蒙氏的一个发展。

  今分布在广西地区的蒙氏族人,人口约有四十余万,大多是明、清以前从中原大地入迁来的,年代很久远。

上溯可追唐宋时期,下迨及清朝,早的已有一千多年,少的亦已有近三百年。

如按分布地域,则五市八个地区都有蒙氏族人在居住、生产和劳动。

而比较集中的则有宾阳、横县、来宾、贵港、桂平、平南、藤县、苍梧、荔浦、北流、博白、灵山、邕宁、武呜、隆安、马山、平果、都安、上林、忻城、宜州、融水、环江、天峨、合山、大化、昭平、蒙山等近三十个市县。

这支蒙氏族人,从民族成分来看,汉、壮、苗、瑶、水、布依等均有,而以汉族居多。

一千多年来他们在八桂大地上勤劳创业,繁衍子孙,成为大地的主人。

研究他们的历史,弄清楚他们于何年何代从什么地方迁入广西来,迁入后的演变过程,不但是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也是我们编写家谱史的主要内容。

  根据史料记载、祖谱记录、近人研究,一致认为:

中国蒙氏“得姓于山东,族发于安定”。

可是几千年来蒙氏又因何从山东省流于全国以至入迁广西的呢?

又一致认为:

秦始皇三十六年东巡死于道途之中,宦官赵高伙同承相李斯,诈诏立二世胡亥而赐长子扶苏死,祸患降及蒙氏先祖恬、毅,二公皆死于难,子孙遭其殃害,逃亡流窜于江(江苏)淮(河南)襄(安徽)汴(河南开封)闽(福建)蜀(四川成都)之间,约有千年,史书不记,蒙氏几乎绝于史册,寂寂无闻于世间。

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恬、毅子孙,忍辱负重,蛰伏至唐宋,又现生机,并从这时起不断向南发展,为商为官,历代不绝。

唐宋元明清各朝,蒙氏由中原而至江南各省,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然后再由这几省入迁广西内地。

  据各地流散的族谱记述,可以查清入迁广西的蒙氏族人主要有以下八支:

  1.据都安族人蒙有纪研究:

  北宋时期有一支蒙氏出现在桂西北地区,他们分散居住龙江沿岸(今河池、宜州),元朝人脱脱所撰《宋史》中有文记载他们的事迹,并称他们为蛮民。

据现在都安大化两县族人流传说,他们的远祖曾居涿鹿(今河南)被异族打败,因而辗转迁徒到贵州,然后折入桂西北地区来。

据其自述,到现在已有三十多代人了。

从北宋到南宋,这支族人的活动范围较广,北及宜州融水,西北及贵州都匀独山,这支蒙氏的后裔,如今仍然分散居住在桂西北地区,最南的住居到都安,而与宾阳永田公系迁到都安的蒙氏族人聚居在一起。

从时间看都在一千多年之间。

也许来桂西北的更早一些。

如今桂西北的蒙氏族人,也还记得他们自己的祖先曾住过河南涿鹿。

如果这种情况属实,证明他们从北方来得最早,是广西的最早的一支蒙氏,但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查清。

  2.据宾阳蒙氏族谱及宾州志记载:

  宾阳始祖永田公墓碑碑文记述: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派文臣蒙永田到粤西宾州任知州。

永田公号延永,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莲塘村人,与弟延锡同赴宾州任。

时值州内武岭绿里贼寇为乱,公与弟率兵征剿,血战沙场,忠勇捐躯。

子少连、孙傅卜葬公于州郭大浪塘村北六羊岭。

其后永田公子孙定居宾州,发族蕃昌。

至今已有四十七代,时延一千零三十五年。

永田公子孙,不但遍居州内各村屯,尚远迁上林、来宾、合山、灵山、忻城、都安、马山、武鸣、隆安、平果、横县、贵港等地,甚而远至区外、海外。

人胜旺族,成为广西之著姓大族。

至于永田公的远祖,何时何代从中原何处来到湖南长沙,未见谱史记载,也无从查考,有待后人查证。

  3.据融水兄弟蒙仕琼于1995年12月5日在广西蒙氏族谱编修会议上提供:

  融水蒙氏族人在远古时从三楚地区迁入融水定居发族。

三楚,在《辞源》中记载为地名,但界域辽阔,泛指战国时楚地,从黄淮至湖南一带,有东楚西楚南楚之分,时代不同,三楚区分亦别。

史记以淮北为西楚;东海、吴、广陵为东楚;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

但后来多用以泛指湘鄂一带。

如果是湘鄂,则融水蒙氏族人当从湖南或湖北来。

但不乏是湖南湖北,这支蒙氏入迁融水,时间虽不清楚,但估计时间亦是相当久远,也不同于入迁的各支蒙氏。

可惜的是:

入迁时间、具体地域、先祖姓名,入迁原因和经过,皆不甚清楚,有待查考。

  4.据北流、博白族谱记载:

  两县太始祖是三山公,别号卓霄,湖南长沙府善化县竹儿村人,同宾阳始祖永田公同府同县。

在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年选官梧州府同知,因而全家搬赴梧州府任。

丙午年(公元1306年)地方匪患,卓霄公率兵往剿,操劳军务病卒军中。

朝廷特诰封公为忠烈大夫,葬殡于梧,裔孙居苍梧之长洲,嗣后散布于藤县、平南、桂平等。

长支元保公入北流,为入北流之一世祖,其后支庶衍于玉林五属,元保公又为五属之世祖。

明兴,至石杰公乃居北流,次石俊公慕博白州形胜之地,即迁博白三谨堡马栏村,繁衍及今,定居博白三滩亚山旺茂双旺大利顿谷那林龙潭浦北等乡镇,共计人口五千六百多。

  5.据广东蒙氏族谱及桂东南藤县平南族谱记载:

  他们同属一个始祖。

是从江西云都迁广东,然后又辗转迁入桂东南西江沿岸各县。

始祖为万承公,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携其子念四念五念六到广东做生意,在韶关地区的仁化县恩村定居,在那里发族。

以后念四公留住恩村。

念五念六则再往外迁。

念五公始迁番禺,卜居南洪(雄)县珠玑巷,因民谣讥讽朱元璋皇后马氏脚大,属“粗民之女”,朱明王朝因而派兵包围捕杀南雄居民,念五公子孙因而逃南海县黄鼎司沙坑村,不久皇兵又到,东碧(璧)公之子正一正二正三(大约是念五公之九或十世孙)随同仲叔东林东海沿西江溯流而上,转移到浔州(今桂平),东林东海两公定居惠村(今桂平)正一公三兄弟至龚州(今平南)南邑,定居发族;正一公又经商到横县、北流,据说两地均有家室,并有子女居留该地发族。

如今平南家谱均载有正一公子孙外迁藤县、蒙山、横县、贺平、贵县、桂平、北流等处。

正一公后裔如今是桂东南的著姓大族。

念五公后代有支蒙雁公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0年左右)播迁广西来宾,子孙现今分布在来宾三十六个村街,人口已达万余人;另一支也是念五公的后代祖养公,在明隆庆二年(公元1569年)由广东省南海县沙岗村猪仔巷随军到来宾定居发族,后代住高岭寻村南泗街等十几个村屯。

如今人口也已三千多人。

念六公的后代,族谱记载的不多,只据宋文天祥、明杨起元为《蒙氏族谱》作的序言中略知一二,说念六子孙入邕宾广右之间,为邕宾蒙氏之始祖。

查广西宾州府志从未发现上述记载,可能文、杨作序时误作是说;也许是迁入邕宁的一支蒙氏,但邕宁之蒙氏族谱,我们从未见到,所以也不敢下结论。

  6.据横县新编族谱记载:

  横县蒙氏始祖是四、九、十公,唐德武年间,官居太尉,公元618~625年间入迁于横,一次出猎,兄弟三人齐被大白蛇咬死,同出猎的家犬跑回报信始悉公等遭难,于是卜葬公于横,今其墓犹在,考唐武德至今已千三百多年,横县始祖于当时入横,时间应是入桂蒙氏之最早者,也即入桂各支蒙氏之最先者。

可是横县族人又说他们入横到现在是二十至二十一代人,如按二十~三十年为一代时限,则时间推算起来又不大切合。

是否记载有误,应待进一步查考。

另据横县曹村立申、祖活提供,横县曹村这一支蒙氏,是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从山东迁来的,现今已有三千多人口,入迁经过情况如何,未曾查清,只知道其祖为景德公。

  7.入迁桂平的蒙氏:

  据桂平族中人士的口碑资料及平南宗支认定,有二支。

一是念五公后裔(大约是九世)入广西之时,平南正一正二正三三公随仲叔东林东海沿西江溯流而上。

正一等三公留居平南,仲叔东林东海定居桂平惠村,是为桂平蒙氏之始祖。

其后在桂平发族经过如何?

因资料少未能详记。

另一支桂平宗支是耀团宗系的。

据耀团族老八十四岁嘉生与会时提供,耀团的始祖是惠良公,游宦柳州(即到柳州做官)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到桂平,定居桂平耀团,到现在已有二十四、五代人,时间五百多年。

惠良公游官柳州之前,祖居何处?

何时官柳?

均无记载,只好待后查考。

  8.苍梧县的蒙氏:

  据北流、博白族谱记载,北流始祖三山公病卒军中之后,二子扶柩回梧安葬。

长支元保公入北流,又分支博白,而次支元佑公留苍梧之长洲定居,为苍梧蒙氏之始祖。

  此外,尚有定居于苍梧之倒水、岭脚、广平等地区的蒙氏,据说有自广东入迁的,有自桂东南各县入迁的,源流尚多,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江西于都蒙氏族人主要集居于盘古山、靖石等地,古今都是当地望族之一。

他们的先袓何时何地迁来此地,其族谱记载不一致。

他们自称是蒙念五的后代,由蒙信举从南康迁来。

其族谱记载:

“万承公生三子,念五公初徏广东番禺以及河南大草坊,后又徏会昌西山,最后徏至南康崇文堡传九世。

信举公又于宋泰定初年徏会昌之西山。

”然而,其乾隆年间五修和光绪年七修谱的序(跋)又记载:

“蒙得姓于周先王封后裔以东蒙主祀遂因以为氏,至秦有蒙骜、蒙恬;晋时有其昌者由关西安定徏金陵:

五代时黄巢之乱,有禧公由金陵徏粤之罗江一之一数传至元初有富一公由罗江徏虔之城岗,是为始袓。

富一公生以诚公,又由城岗徏会昌西山,其后由西山分居仁凤、铺背、上林、旱塘等处。

”到了公元1995年八修谱时,又称其先袓是巫氏,始袓为福建宁化县的巫罗俊,传至二十二世时在广东兴宁为官,因犯案逃至长河堡西山定居,遂改为蒙氏,并已将其正式定入八修“昌远堂”蒙氏族谱中。

不过,当年宁都蒙氏族人因不同意这种说法,因此没有共修族谱。

 

  

郡望堂号

·郡望

  安定郡:

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

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

东汉时期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废安定县。

十六国初期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

东晋时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

隋、唐两朝时期的安定郡即泾州。

唐朝后期曾改为保定郡,县亦名保定。

金国时期为甘肃省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元朝时期曾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

民国早期,为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谢子长烈士,在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长县,移治所到原县东部的瓦窑堡。

 

·堂号

  安定堂:

以望立堂。

  献典堂:

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

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昌远堂:

资料有待补充。

蒙姓家谱文献

·家谱

  湖南靖州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西宁都赖村蒙氏族谱(蒙恬家族),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南昌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江西于都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五修,清光绪年间七修,1995年昌远堂八修计算机排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南昌市图书馆。

  广东番禺河南堂蒙氏族谱,(清)蒙必端等编修,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番禺市档案馆。

  广西平南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横县新编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北流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博白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宾阳蒙氏宗支族谱重修稿,(清)蒙宗绪修,(现代)蒙氏家族合修,1984年手写本。

注:

包含贵县蒙氏宗支、平南蒙氏宗支、灵山蒙氏宗支、武宣蒙氏宗支、桂平蒙氏宗支、藤县蒙氏宗支、广东封开分支。

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宾州蒙氏说明

   按蒙华升(东方秀)提供的资料,宾州蒙氏宗支谱,包含来宾县蒙氏宗支、贵县蒙氏宗支(蒙村、蒙六村、陈村)、平南县蒙氏宗支(小蒙村)、灵山县蒙氏宗支(贾村、那东村、白坭、山底塘村)、武宣县蒙氏宗支、桂平县蒙氏宗支(军陵里惠村、耀团村、念隆公迁居史考)、藤县蒙氏宗支、广东省封开县分支简谱。

  清附贡六品衔巡检前云南南防司令部书记官凌云蒙宗绪序。

  始祖:

蒙延永,号永田。

原籍湖广长沙府善化县莲塘村人,五代中央政府著名文臣。

后周年间,知宾州,宋朝建隆元年,特授宾州刺史,一连三任。

开宝年间,渌里贼猖獗,再次集众强力攻城。

蒙延永与其弟蒙延锡,大义凛然,率兵歼敌,奋不顾身,因而为国捐躯,国仁无双。

宋太祖恸之,刺封忠义奉直大夫,铭于史册。

宾州,州建名宦祀、乡贤祀、蒙知州庙,以表永垂不朽。

每岁祭祀,特扬鸣礼炮三排九响,以示功勋卓著,纪念隆重。

族建蒙氏宗祠,设敦禄会。

每年以蒙延永生辰农历12月2日为集会议事之期。

蒙延永陵墓,在宾州城西四里大浪塘村边之六羊岭,坐北向南,子午正针。

妻之陵墓,在迁江里兰江村南面,癸丁兼子午公针。

历宋、元、明、清,以至今日,陵墓依然如故。

后代子孙散居各县乡,岁祀不绝。

蒙延永生前既爱国,又爱民,故为朝廷所重,为民所敬颂。

后人建立“惠政桥”一座,以铭记公之厚德。

蒙延永殉国时,二子尚幼,继任知州杨居政奉皇之命对其抚养,置田宅,立蒙村以居之。

及年长,长子回籍,次子蒙少连定居宾州,妻施氏。

恩封三品淑人。

  二世祖:

蒙少连,官至左班殿直。

以邕州功,加封殿前承旨出使宾州,因居焉。

公婆墓地,待考后补。

生一子,名蒙傅。

据说蒙少连墓在南宁市的长堽。

  三世祖:

蒙傅,蒙延永孙,登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城厢人。

出使交趾,化夷入贡,历仨郡,升大理寺丞,仍授左殿直,卓有声。

其家随官迁居大理。

后致仕居乡,延师广教,成就者其孙铸,登宝祖祐进士,世以为忠义之祀乡贤。

蒙 询:

明嘉靖壬午举人,授湖广承天府推官,迁知归顺州,申减茶税、盐税,岁饥为粥以账,升抚州同知。

楚人恩之立祠以祀,祀乡贤。

·来宾县蒙氏宗支

  始祖:

蒙雁,字有之,号南之,明朝人,原籍粤溪邑城厢人也,雁父经纶,母何氏。

雁生于明未之时,肄业贡之遂,轻富贵而烟霞自适,闻之,礼尚遥特为好善积德。

初到来宾定居蒙村,其后子孙分散武宣、来宾各县地择吉安居者,计三四十个村庄。

妻吴氏,生有一子,名蒙道生。

  二世祖:

蒙道生,邑廪生。

妻雷氏,权氏,生一子,名蒙复周。

  三世祖:

蒙复周,字太和,生于明朝隆庆二年五月初七日寅时,终于崇祯十年四月十二日未时,注选武宣训导,妻雷氏,生承圣、心圣、作圣三子。

妻李氏生一子,名蒙瓒圣。

·高岭始祖

  蒙祖养,字肇基,号光国。

其初自粤东南海县迁居来邑吾乡高岭村也,自公归藏,迄今十世前历于村侧之原,现兹恩进士,增庠生等,即六世七世子孙也。

晚以仰德教至感醇风第生也,晚又兼随裂愧不足以表扬,然溯谊行沟,为一乡耕读之祖,即欲弗扬不可得矣。

盖闻好学不分寒暑,晦耕马常带经书随读,纵报老毛年未尝少倦然而不宁,惟是尝道忠孝耕读四字以训子弟,且吾里多逸居之徒,公则以诗书教之,又多游手之辈,公则以稼穑率之,或明经输苑拾芹膠庠,宁见龙章,锡龙凤诏皇恩,其获福在瞬间耳。

不但泽及后嗣,即梓里皆被其化。

迄今勤攻典籍不乏其徙,好治田园亦多其辈,非有是泽,曷以感之。

若是总二百余年,或歌德、教述谊行犹啧啧称道不衰者,此晚得秉笔直述为志也,永垂不朽云。

·岜樟村蒙氏宗支

  始祖:

蒙道相,落籍来宾县南泗公社陈寺大队岜樟村。

妻吴氏、谢氏、洪氏,共生四子,即蒙扶从、蒙扶阳、蒙扶财、蒙扶威。

  二世祖:

蒙扶从住岜樟村。

蒙扶阳住高椅村。

蒙扶财住思布村。

蒙扶威任重庆市知县。

  三洲蒙村宗支:

  蒙月喜、蒙月明,于明朝帝喾走落迁江住三洲村,即蒙村与三洲村之始祖也。

二公之墓均在后石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