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50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docx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多用电表教学设计语文

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灵活调节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调控

【案例角】

多用电表是高中物理选修3-1中的内容。

下面其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引入新课

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能否将电流表改装

成测量电阻的欧姆表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欧姆表

教师活动:

(投影)教材例题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求解,对求解结果进行总结、点评。

教师:

通过以上计算同学们有何启发?

如何将电流表转换成直接测量电阻的仪表?

谈谈你的设想。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将电流表的“10mA”刻度线标为“0Ω”,“5mA”刻度线标为“150Ω”,其它电

流刻度按

的规律转为电阻的标度,这样,电流表就改装成了直接测电阻的仪器。

教师(总结):

(投影)教材图2.8-2(如图所示)。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欧姆表的电路原理图。

实际的欧姆表就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制成的。

2、多用电表

教师:

将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多用电表。

(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讨论在图2.8-4的基础上画出最简单得多用电表的电路,并说明转换测量功能。

教师:

(投影)教材图2.8-5(如图所示)。

说出那些位置是电流挡、那些位置是电压挡、那些位置是欧姆挡?

哪些位置的量程比较大?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互动、点评。

教师:

向学生介绍指针式多用电表和数字式多用电表的外形和各部分结构。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准备

(1)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的测量项目及量程;

(2)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

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调整机械调零旋钮使指针指零;

(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

“-”插孔;

测电压

(4)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2.5V挡,测1.5

V干电池的电压;

(5)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250V挡,测220V的交流电压;

测电流

(6)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10mA挡,测量1.5V干电池与200Ω电阻串联回路的电流;

测电阻

(7)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表的“×1”挡,短接红、黑表笔,转动调整欧姆零点的旋钮,使指针指向欧姆表刻度的零位置。

(8)将两表笔分别接触几欧、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欧姆表指示的电阻数值,并与标准值比较,然后断开表笔。

(9

)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的“100”挡,重新调整欧姆零点,然后测定几百欧、几千欧的电阻,并将测定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教师交待:

【注意事项】

(1)多用电表在使用前,一定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向电流的零刻度。

若有偏差,应调整机械零点;

(2)合理选择电流、电压挡的量程,使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中央附近;

(3)测电阻时,待测电阻要与别的元件断开,切不要用手接触表笔;

(4)合理选择欧姆挡的量程,使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中央附近;

(5)换用欧姆档的量程时,一定要重新调整欧姆零点;

(6)要用欧姆档读数时,注意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数;

(7)实验完毕,将表笔从插孔中拔出,并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长期不用,应将多用电表中的电池取出。

【讨论区】

本节多用电表教学案例中,教学紧扣教材,从例题出发总结欧姆表的测量原理,然后结合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电路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多用电表电路,最后学生实际接触多用表的使用并从中总结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流畅,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简单的小课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同时本堂课设计既有理论的分析和运算,又有实际动手的过程,同时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来认识多用电表的使用,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实验能力。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设计思路还是不错的。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既有控制又有反馈的双向过程。

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配合,互相作用而达到目的。

教和学之间,信息不停地输出与吸收,又不停地互相反馈。

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信息中巩固新的知识和提高能力,改正错误,促进学习,深化知识。

在上面案例教学设计中,无论是对欧姆表原理的分析,还是多用电表内部电路的设计,都能看出设计者很注重师生交流互动,给予学生讨论发言的空间也很大。

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我们设计的问题学生是否会积极思考、主动回答;回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应针对问题给予学生怎样的信息反馈;怎样使反馈信息被学生完全理解;如何对其进行再反馈等等。

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深层的思想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反馈、矫正、调节,使学生更有效、更主动地学习。

【智慧屋】

如何能让课堂中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精准、师生沟通顺达、课堂组织有序呢?

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要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和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个班级上课时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位,大部分学生不出声。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就是两种情况:

不愿发言和不能发言。

对于不愿发言的学生要为他的发言创造宽松的环境。

就教师本人来说,要民主、宽容、随和,总是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要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而自豪。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会心情坦荡,没有什么顾忌。

要帮助学生破除发言的羞怯感。

教师要时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卑。

如果这些同学因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在课堂上受了委屈的话,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安慰。

对于确实不善言辞的同学,可考虑换一种方式,例如写纸条的方式或是上黑板做题。

同时要防止发言权的垄断现象,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大,思维敏捷,老师一提出问题,抢着发言的总是这些同学。

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控,就会在无形中造成这些同学对话语权的垄断。

假如其他同学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发言的积极性。

我对这种情况的做法是按照座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于问题可先内部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同时要求每小组的主发言人应轮换,其他组内人可以补充回答。

这样不但破除了发言垄断现象,通过讨论还使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避免随口就答的现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交流就等同于发言,例如在物理课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往往对其很感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来。

例如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教师根据经验可知道学生容易在单摆摆长的测量中出现问题:

一是悬点不固定;二是在松驰状态下测摆线长度,三是不考虑摆球的大小。

教师就可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上台测摆长这个环节,同时学生、教师一起加以点评,并力争让学生指出操作中这样做的原因。

这样的教学反馈就非常及时,因为这时学生对自己刚作出的操作记忆犹新,便于回顾并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其他同学也能从中检讨自己的想法,使反馈的对象扩大到全体学生。

否则,时过境迁,错误的认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定势,教师再纠正就得花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精力。

当然这个时候教师在调控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如果学生做对了也应该把别的同学可能会犯的错误指出,如果不对也要指出出错的原因。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反思与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调控基础上,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明确新的追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

2.要让学生能对问题发表看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学生不能发言则往往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大而空,学生找不到回答的切入点,或是问题过难,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差距过大,让学生望而生畏。

这样自然也很难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在课前必须制定合理的反馈计划。

要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经建立的“前概念”:

诸如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的局限;由语词带来的曲解;进行不当的类比等。

例如在多用电表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对电压表、电流表的认识迁移到欧姆表中:

包括刻度的零位置和均匀性、红黑接线柱的物理意义和欧姆调零的意义。

根据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在教学中应围绕这些因素来设计问题,通过师生对话显示出学生的前概念;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实验验证、概念重释、比较鉴别等方式纠正前概念中的错误成分;深刻讲授,特别是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要给学生以全面的理解。

同时教师的提问要针对物理知识的生长点。

前面提到的“前概念”中的负迁移对学生建立新概念和规律有负面作用,但同时如果得用好“前概念”中的正迁移效果,则有助于学生迅速找到新知识的抛锚点,而且也能辨别新旧知识的异同,不致于混淆不清,而影响新的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在速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比初中速度的定义,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反映两个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如果按照初中的定义,已知人的速度是5m/s,你能否确定人1s以后的具体位置?

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速度矢量性的重要意义。

3.调控要及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般来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调控和恰当评价。

因为这时学生对自己刚作出的反应记忆犹新,便于回顾并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否则,时过境迁,错误的认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定势,教师再纠正就得花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精力。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上的不足,有利于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灵活处理。

例如在多用电表案例中,在讲完第一道例题后,教师即可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先不接入电阻而使电流表满偏,二是第三问中接入电阻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怎样。

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个两个后面多用电表中的难点:

一是欧姆调零的物理意义,二是用多用电表判断二极管正向电流方向。

而如果我们把这个环节放到后面再去跟学生强调,学生就很难从理论上理解这两个问题。

而且我们可以在后面的操作中进一步检查学生对这两个难点的掌握情况,实现对教师调控效果的再反馈。

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尽量反馈全班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应采取多种反馈途径和调控方式,不要总是一个学生答,其他同学听;一个学生写,其他同学看,这样老师的调控可能也仅仅针对了这个学生。

所以我在多用电表这节的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方式:

有学生个别回答,有组内同学交流,有组内成果汇报,有实验操作视频摄录。

尽可能全面的接收全班同学学习情况信息反馈的同时,也让全体学生能接收到教师回馈信息。

同时,教师应通过学生的口头回答、面部表情、情绪情感、书面作业等信息,全面反馈其学习进程。

不仅要调控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状况,还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需求,及时进行全方位调控。

【实践坊】

多用电表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学会用多用电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压、电流、及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能否将电流表改装

成测量电阻的欧姆表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点评:

由旧知识引入新问题,学生有思考的基点。

(二)进行新课

1、欧姆表

教师活动:

给出相关实验器材:

干电池(电动势1.50V);可换面板的演示电流计(Ig=500μA);电位器;导线若干

学生上讲台按电路图做以下实验并思考相关问题:

(1)用一条导线把A、B直连起来,调节电位器使电流表满偏,此时闭合电路中总电阻多大?

(2)调至满偏后保持电位器电阻不变,在AB间接入3000Ω定值电阻,电流表指针对应电流多少刻度?

(3)如果把任意电阻R接入AB之间,电流表读数I与R的值有什么关系?

请根据关系自制一个刻度盘。

活动:

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作刻度盘,然后学生将自制刻度盘交老师检查,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利用学生自制刻度盘实测某已知电阻阻值。

点评:

这里把书本例题改编为学生利用实验器材,结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自制欧姆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同时通过分组制刻度盘的方式,扩大学生反馈信息面,再然后教师给予适时回馈,学生立即能理论联系实际,制作出欧姆表后成就感极强,教学效果更佳。

教师(总结):

(投影)教材图2.8-2(如图所示)。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欧姆表的电路原理图。

实际的欧姆表就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制成的。

引导学生总结:

(1)欧姆表的零刻度对应电流的最大刻度处,电流表的零刻度处对应电阻无穷大

(2)欧姆表的刻度不均匀

双边活动一:

教师在学生制作好以后故意将电位器电阻调整再进行测量,发现读数不准,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提出修复方法。

修复方法:

重新将A、B直接用导线连接,调节电位器使电流表满偏,即指针指在电阻表盘的零刻度线处后再进行测量,读数恢复准确。

双边活动二:

教师把上述实验器材中的电源换成两节电池,让学生思考是否仍能制作一个欧姆表,如果能的话怎样制作,与前一欧姆表有何差异?

师生小结:

新欧姆表的刻度实际代表值将加倍,而且使用前也必须先电阻调零。

注: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点拨,改变电流表满偏电流也可改变欧姆表倍率

双边活动三:

改装后的欧姆表的红黑表笔有何意义,如何分析电流的流向?

师生小结:

电流从红表笔流进表,黑表笔流出表,即黑表笔接内部电源的正极,对于外部被测电阻来说是从黑笔流到红笔。

点评:

此处双边活动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理解欧姆表使用中的重要步骤——电阻调零;理解多倍率欧姆表的原理,清楚欧姆表中电流的方向,为后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比到具体应用时灌输给学生这些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2、多用电表

教师:

将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多用电表。

(投影)教材图2.8-3和2.8-4(如图所示)。

图2.8

-3分别表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电路示意图。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在图2.8-4的基础上画出最简单得多用电表的电路,并说明转换测量功能。

学生讨论,画电路图。

教师:

(投影)教材图2.8-5(如图所示)。

说出那些位置是电流挡、那些位置是电压挡、那些位置是欧姆挡?

哪些位置

的量程比较或倍率大?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互动、点评。

教师:

教师:

(投影)教材图2.8-6和2.8-7(如图所示)。

向学生介绍指针式多用电表和数字式多用电表的外形和各部分结构。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分组练习:

(1)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的测量项目及量程;

(2)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

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调整机械调零旋钮使指针指零;

(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

“-”插孔;

测电压

(4)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2.5V挡,测1.5

V干电池的电压;

(5)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250V挡,测220V的交流电压;

测电流

(6)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10mA挡,测量1.5V干电池与200Ω电阻串联回路的电流;

测电阻

(7)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表的“×1”挡,短接红、黑表笔,转动调整欧姆零点的旋钮,使指针指向欧姆表刻度的零位置。

(8)将两表笔分别接触几欧、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欧姆表指示的电阻数值,并与标准值比较,然后断开表笔。

(9

)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的“100”挡,重新调整欧姆零点,然后测定几百欧、几千欧的电阻,并将测定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点评:

为了更好实现教学反馈和调控的的全面性,学生实验时教师可摄录一组同学的具体操作过程,在下节课时让学生观摩并讨论其做得好步骤和不到位的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对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师和学生最后总结归纳多用电表的使用:

(1)多用电表在使用前,一定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向电流的零刻度。

若有偏差,应调整机械零点;

(2)合理选择电流、电压挡的量程,使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中央附近;

(3)测电阻时,待测电阻要与别的元件断开,切不要用手接触表笔;

(4)合理选择欧姆挡的量程,使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中央附近;

(5)换用欧姆档的量程时,一定要重新调整欧姆零点;

(6)要用欧姆档读数时,注意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数;

(7)实验完毕,将表笔从插孔中拔出,并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长期不用,应将多用电表中的电池取出。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

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学习园】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

杨薇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主编徐朋程琳副主编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时间:

2019年01月

这本书的主要编写者既有教学第一线教师,也有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专家,他们将丰富的教学经学和扎实的理论根底相结合,结合了很多物理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来展示国际和国内教育最新的教学理念,将物理教学论和物理课程论整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从事物理教育的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都具有指导作用。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