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958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docx

群落和生态系统测试题经典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

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②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

③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⑤研究细胞结构时,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

⑥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四周边缘,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2、下表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试验材料

生物数量(个/mL)

1d

2d

3d

4d

5d

6d

7d

8d

9d

枯草杆菌

180

160

140

160

180

160

140

50

60

大草履虫

-

60

70

80

60

50

40

20

10

双小核草履虫

-

-

-

-

20

40

60

80

100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

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C.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

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3、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4、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C02消耗量(相对值)的曲线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分析卜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物a、b在图乙中均属于成分D,但二者同化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                    

B.图甲中生物c表示图乙中的A、B、E,其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散失               

C.若增加图乙中A类群中的生物数量,则可增大该生态系统的白我调节能力              

D.若图乙中箭头仅表示有机碳的流动方向,则不应存在的过程有①②⑥⑦⑧              

5、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

6、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

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7、I.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

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种群的增长率将     。

(2)曲线b表示的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酵母菌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上图,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个/mL。

II.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型曲线增长,在这25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    年。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________过程的真实写照。

(3)在实际情况下,草原上绵羊种群增长如右图,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8、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将主要物种绘制成食物网结构模式图(如图一)

⑴该生态系统中至少有   个种群,请举出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一对生物:

   ,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   .

⑵假设E(20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000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则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108kJ,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鹰最终获得的能量最大值为   .

⑶为保护牧草,牧民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   .

⑷图二曲线所示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种群数量下降的时间段是   年.

⑸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每空?

分,共?

分)

9、35.(9分)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丁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调节。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

(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

价值。

10、【2011·盐城一调】下图甲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

请据图回答。

 

 

 

 

 

 

 

 

 

 

 

 

 

 

图甲                                    图乙

(1)该食物网中反映的种间关系有                  。

一个生物群落除了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外,还应该有                 。

(2)由于合理保护使水禽等动物数量不断增多,可以判断食物链中水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增加、减少);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                  。

(3)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水禽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已知鱼类主要捕食水草、贝类主要捕食藻类,那么短期内水草的数量将          (增加或减少)。

(4)某学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项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该探究实验的课题

是                                            。

11、25.(9分)滨州市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湿地。

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

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

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

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

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

(3)

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②若鸟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一。

(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

(4)你认为此项生态工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C

3、

4、解:

A、a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但与光照没有关系,可能是化能自养型生物;b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但其吸水速率受光照影响,应为光合自养型生物,A正确;                     

B、c曲线代表的生物只释放二氧化碳,应为异养型生物,可以表示图乙中的A、B、E,其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散失,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而A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网的组成,C错误;                                                                          

D、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之间碳循环是以有机碳进行的,因此若图乙中箭头仅表示有机碳的流动方向,则不应存在的过程有①②⑥⑦⑧,D正确.                                                                       

故选:

C.                                                                                         

5、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①②③④属于其中的一

部分;生物圈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则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需要太阳光源源不断提供能量;从图示来看,所有的生物都被D利用,D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碳循环中碳进入生物群落和离开生物群落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 C

6、C

二、填空题

7、I.

(1)J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不变

(2)先增大,再减小 

(3)1.25×108

II.每空2分

(1)“J”型 10 

(2)次生演替 (3)波动

8、

(1)9   鹰与狐狸  人、食虫鸟、狐狸、鹰 

(2)15% 2×106kJ

(3)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10 10~20  

(5)次生演替  恢复力稳定性

三、综合题

9、【答案】

35.(9分)

(1)分解者 有机物    CO2

(2)负反馈(2分)   自我调节

(4)间接

【解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从题图可以看出甲具有叶绿体能够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乙含有线粒体而不具有叶绿体,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属于消费者;丙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且不能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属于分解者。

X与甲图所示的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图示生物为光能自养需氧型,X属于生产者且不能利用光能,由此可推知X可能是化能自养型细菌。

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菌和部分腐生动物),Y细胞与丙图示的细胞不同,则Y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与图示生物的区别主要是Y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氧化碳的固定途径是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途径则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10、

(1)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 

(2)增加 次生演替 

(3)减少  

(4)贝类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 

11、【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