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038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奥数教案.docx

四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生做奥数不失分的四大秘诀

  小学生的孩子现在几乎都在学习奥数,为了小升初而准备着。

奥数怎样学才能考取高分呢?

一、注意习惯的养成

  我们经常对学生们说,养成好的学习品质,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学习奥数更是如此。

  奥数题对学生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你既要注意到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在做题时还要加倍小心。

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同学往往错误地认为。

只要是题目理解了,出点小错没关系。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粗心大意之习气。

而在奥数题中,一点小错,往往是致命的。

  学生做题出错了,应该找出错误原因并不断积累,是知识方面的,要牢记。

是习惯方面的,要改正。

  相信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必能养成。

  二、重视题目的每一个环节

  有些奥数题步骤很多,很多学生掌握了其中的某些环节,就认为没问题了,而恰恰是某些重要的环节没有去认真考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势必造成解题时脱节,而有时正是这小小蚁穴,毁了千里之堤。

  因此一定要让养成严谨求实的习惯。

  三、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技能

 既要注意已有知识的练习,又要注重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知识的深化与提高。

这样的练习后,学生的知识是扎实的;方法是灵活的;思维是敏捷的。

  四、及时回顾

  知识的遗忘是正常的。

关键是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一问题。

  养成按时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及时的回顾与提高。

但光做了这些题,以后就对所学知识不闻不问,以为万事大吉了,这是错误的。

因为有些题,当过了一段时间,你再拿过来做,可能有些思路已淡忘了。

  这就要求大家养成定时复习的好习惯。

  一般十几天后,大家就要对原来所学知识有目的的复习一下,这样做,你用时不会太多,但效率是极高的。

 

  学习奥数知识点的掌握是一方面,态度谨慎,集中精神又是另一项得分的关键。

不浮躁、不马虎才能在做奥数题时不失分,得高分。

第01讲,计算问题第03讲

整数与数列

【内容概述】

等差数列的项和运算符号按某种规律排列所得算式的速算与巧算,这里有时要改变运算顺序,有时需通过裂项来实现求和。

按照给定的法则进行定义新运算。

较为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问题。

【典型问题】

2.计算:

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104+193-102-101.

=(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104+193-102-101)

=4+4+…+4+4=[(1000-101)÷1+1]÷4×4=900

4.利用公式l×l+2×2+…+n×n=n×(n+1)×(2×n+1)÷6,计算:

15×15+16×16+…+21×21.

=21×(21+1)×(2×21+1)÷6-14×(14+1)×(2×14+1)÷6

=3311-1015=2296

6.计算:

3333×5555+6×4444×2222.

=3×1111×5×1111+6×1111×4×2×1111=15×1111×1111+2×3×1111×1111×4×2

=1111×1111(15+48)=1111×1111×63=1111×1111×9×7

=9999×7777=(1000-1)×7777=77770000-7777=77762223

8.两个十位数1111111111与9999999999的乘积中有几个数字是奇数?

解1:

1111111111×9999999999

=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

有10个数为奇数。

解2:

1×9 =9奇数的个数为1

11×99=1089奇数的个数为2

111×999=110889奇数的个数为3

1111×9999=11108889奇数的个数为4

……

11111111111×999999999=1111111110888888889奇数的个数为10

显然其奇数的个数为10。

10.求和:

l×2+2×3+3×4+…+9×10.

解:

通过这个题,学“裂项”。

看:

1×2=1×2×3÷3;2×3=2×3×3÷3=(2×3×4-1×2×3)÷3;

3×4=3×4×3÷3=(3×4×5-2×3×4)÷3……

可以发现:

n×(n+1)×3÷3=[n×(n+1)×(n+2)-(n-1)×n×(n+1)]÷3

于是原式=(1×2×3+2×3×4-1×2×3+3×4×5-2×3×4+…+9×10×11-8×9×10)÷3

=9×10×11÷3=330

注意隔位抵消

12.在两个数之间写上一个?

,用所连成的字串表示用前面的数除以后面的数所得的余数,例如:

13?

5=3,6?

2=0.试计算:

(2000?

49)?

9.

解:

2000÷49=40……40;40÷9=4……4;所以结果是4。

14.对于自然数1,2,3,…,100中的每一个数,把它非零数字相乘,得到100个乘积(例如23,积为2×3=6;如果一个数仅有一个非零数字,那么这个数就算作积,例如与100相应的积为1).问:

这100个乘积之和为多少?

解:

从1,2,…,9,的乘积的数字和是45;

从11,12,…,19的乘积的数字和是1×45;

从21,22,…,29,的乘积的数字和是2×45,

…,

从91,92,…,99,的数字和是9×45;

而10,20,…,90,的数字和是45,

100的为1,故,其总和为:

(1+1+2+3+…+9+1)×45+1=47×45+1=2116

【教学内容】

   涉及4个或4个以上的对象,已知数量关系,不便直接运用,与其它知识相关联的复杂和差倍问题。

【典型问题】

   1.四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解答:

用131+134=265,这是1个甲、丁和2个乙、丙的总和,因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所以用265-1=264就刚好是3个乙、丙的和,264÷3=88,就是说乙丙的和是88,那么甲丁和是88+1=89,所以四个班的和是88+89=177人.

2.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

 解答:

大家想想,我如果把4个数全加起来是什么?

实际上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种思想!

(45+46+49+52)÷3=64就是这四个数的和,题目要求最小的数,我就用64减去52(某三个数和最大的)就是最小的数,等于12.

3.在一个两位数之间插入一个数字,就变成一个三位数。

例如:

在72中间插入数字6,就变成了762。

有些两位数中间插入数字后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求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解答:

对于这个题来说,首先要判断个位是多少,这个数的个位乘以9以后的个位还等于原来的个位,说明个位只能是0或5!

先看0,很快发现不行,因为20×9=180,30×9=270,40×9=360等等,不管是几十乘以9,结果百位总比十位小,所以各位只能是5。

略作计算,不难发现:

15,25,35,45是满足要求的数

4.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

那么,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多少钱?

 解答:

对于这种问题,如果给一个学过工程问题的学生来做的话,简直太简单了,但工程问题是六年级的内容,四年级的学生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这样考虑:

我就假设班上有2个女生(动动脑筋,为什么不假设成有1个女生?

),那么就一共有30个练习本,进而推出有3个男生,用30÷(2+3)=6,说明每人应该有6个练习本,所以每人要付3元钱.

5.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粒?

 解答:

和上个题目一样我想找到1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5的倍数,还要是20的倍数。

你能找到吗?

可以找到最小的是60,那么我就假设共有60粒花生,那么可以算出来第一群猴子有5个,第二群猴子有4个,第三群猴子有3个,那就一共有5+4+3=12只猴子,60÷12=5,所以每个猴子是5粒.

6.一个整数,减去它被5除后余数的4倍是154,那么原来整数是多少?

 解答:

首先,被除数除以除数,余数肯定小于除数。

所以在这个题里,余数肯定不大于4,这就确定了原来整数只能是:

154+4×0,154+4×1,154+4×2,154+4×3,154+4×4中的一个,检验一下,很快得到结果是154+4×2=162.

7.若干名家长(爸爸或妈妈,他们都不是老师)和老师陪同一些小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已知家长和老师共有22人,家长比老师多,妈妈比爸爸多,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至少有1名男老师,那么在这22人中,爸爸有多少人?

 解答:

家长比老师多,所以老师少于22÷2=11人,也就是不超过10人,家长就不少于12人。

在至少12个家长中,妈妈比爸爸多,所以妈妈要多于12÷2=6人,也就是不少于7人。

因为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所以女老师不少于9人,但老师最多就10个,并且还至少有1个男老师,所以老师必须是10个(9个女老师,1个男老师),家长12个人中,有7个妈妈,那么爸爸就有12-7=5人.

8.一次数学考试共有20道题,规定:

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

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错了几道题,但只记得未答的题的数目是个偶数。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他答错了多少道题?

 解答:

20个题,如果全部做对的话,可以得20×2=40分。

如果不答1道题的话就要少2分,如果做错一道的话就要少3分。

小明得了23分,比总分少40-23=17分。

因为没有做的题是偶数,所以我们可以先想想如果有0道题没答的话,17分都是做错了少的,可是17÷3=5…2,不可能!

再考虑如果有2道题没做的情况,2道题没做就少4分,还有17-4=13分是因为做错了少的,13÷3=4…1,也不可能!

考虑4道题没做的话,就少了8分,还有17-8=9分是因为做错了少的,9÷3=3,所以有3道题是做错的.

9.某种商品的价格是:

每一个1分钱,每五个4分钱,每九个7分钱,小赵的钱至多能买50个,小李的钱至多能买500个。

小李的钱比小赵的钱多多少分钱?

 解答:

先在脑袋里算一下,是不是九个7分钱最合算啊?

先看小赵:

50÷9=5…5,所以他有5×7+4=39分钱;再看小李:

500÷9=55…5,所以他有55×7+4=389分钱,那么小李就比小赵多389-39=350分钱。

千万不要认为用(500-50)÷9×7=350就可以了,比如我把500换成400,方法就不对了!

10.某幼儿园的小班人数最少,中班有27人,大班比小班多6人。

春节分桔子25箱,每箱不超过60个,不少于50个,桔子总数的个位数字是7。

若每人分19个,则桔子数不够,现在大班每人比中班每人多分一个,中班每人比小班每人多分一个,刚好分完。

问这时大班每人分多少桔子?

小班有多少人?

(本题是本讲中最难的问题!

 解答:

首先桔子的个数在1250(=25×50)和1500(=25×60)之间。

下面大家帮我看以下两种分桔子的办法的区别是多少?

(1)大班每人a+1个,中班每人a个,小班每人a-1个;

(2)无论大中小班,每人a个。

在第一种分法中,我让大班的孩子每人都拿出来1个去补给小班的孩子,每人补1个,因为大班人比小班多6人,所以最后就还多6个桔子。

如果我从所有桔子中拿出6个来,就可以使得原题中的第一种分法变为我的第二种分法。

因为桔子的总数个位是7,减去6后的个位是1,这么多桔子可以分给所有的孩子,并且让每人一样多,所以总的人数和每人所分到的桔子数都是奇数!

但很明显每人19个是不够的,所以只能是每人17个,15个,13个等等,15个当然不可能了(因为任何数乘以15后,各位不是5就是0),下面我们来看看可不可能是13个或更少:

至少有1250个桔子,1250÷13=96…2,那么至少有96人,那么大班与小班和起来就至少96-27=69人。

可是小班人最少不会超过中班的27人,所以大班小班和起来不应该超过27+(27+6)=60人,这与我刚才的结果是矛盾的!

所以每人不可能是13个或者更少,这就说明了每人应该是17个苹果。

现在总的苹果数个位是7-6=1,每人17个苹果,所以总的人数个位应该是3!

再看:

1250÷17=73…9,1500÷17=88…4,这时就可以找到总人数一定是83。

因为如果是73的话,桔子还没有分完。

所以大班小班共有83-27=56人,用和差问题的公式可以很快得到小班人数是:

(56-6)÷2=25人.

11.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个数,位于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小张能看到顶面和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和为18;小李能看到顶面和另外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的和为24,那么贴着桌子的这一面的数是多少?

 解答:

大家先想想,我如果用18加上24的话,得到是哪几个面的和?

是4个侧面和2个顶面的和!

四个侧面的和应该是:

13+13=26,这时就可以计算出顶面的数是:

(18+24-26)÷2=8,于是底面的数是:

13-8=5.

 

12.左图是一个道路图。

A处有一大群孩子,这群孩子向东或向北走,在从A开始的每个路口,都有一半人向北走,另一半人向东走,如果先后有60个孩子到过路口B,问:

先后共有多少个孩子到过路口C?

解答:

自己先尝试一下假设A处有1个孩子,2个孩子时有什么问题,发现后来就会出现半个孩子的情况,这是不行的,所以再假设有4个,8个,16个孩子,发现后来还是会出现半个孩子,于是我们就假设A处有32个孩子吧!

(自己动动脑筋:

为什么是1,2,4,8,16,32这些数?

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吗?

)最后经过计算能发现C处有8个孩子经过,B处有10个孩子经过。

但事实上B处有60个孩子经过,所以原来A处就应该是6个32个孩子!

所以就有8×6=48个孩子经过C点.

13.比赛用的足球是由黑、白两色皮子缝制的,其中黑色皮子为正五边形,白色皮子为正六边形,并且黑色正五边形与白色正六边形的边长相等。

缝制的方法是:

每块黑色皮子的5条边分别与5块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

如果一个足球表面上共有12块黑色正五边形皮子,那么,这个足球应有白色正六边形皮子多少块?

 解答:

先算黑皮子共有多少条边:

12×5=60条。

这60条边都是与白皮子缝合在一起的,对于白皮子来说:

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所以白皮子所有边的一半是与黑皮子缝合在一起的,那么白皮子就应该一共有60×2=120条边,120÷6=20,所以共有20块白皮子.

14.5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某班同学喝了161瓶汽水,其中有一些是用喝剩下来的空瓶换的,那么他们至少要买汽水多少瓶?

 解答:

大致上可以这样想:

先买161瓶汽水,喝完以后用这161个空瓶还可以换回32瓶(161÷5=32…1)汽水,然后再把这32瓶汽水退掉,这样一算,就发现实际上只需要买161-32=129瓶汽水。

可以检验一下:

先买129瓶,喝完后用其中125个空瓶(还剩4个空瓶)去换25瓶汽水,喝完后用25个空瓶可以换5瓶汽水,再喝完后用5个空瓶去换1瓶汽水,最后用这个空瓶和最开始剩下的4个空瓶去再换一瓶汽水,这样总共喝了:

129+25+5+1+1=161瓶汽水.

15.现有三堆苹果,其中第一堆苹果个数比第二堆多,第二堆苹果个数比第三堆多。

如果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一个,那么在剩下的苹果中,第一堆个数是第二堆的三倍。

如果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同样多个,使得第一堆还剩34个,则第二堆所剩下的苹果数是第三堆的2倍。

问原来三堆苹果数之和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答:

这种题和第十题一样,好做但是不好讲,关键在于如何能让四年级的学生听明白!

从第一个条件开始:

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一个,在剩下的苹果中,第一堆个数是第二堆的三倍,这时假设第二堆是1份苹果,那么第一堆就是3份苹果,差2份苹果。

再看第二个条件:

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同样多个,使得第一堆还剩34个,第二堆所剩下的苹果数是第三堆的2倍,因为是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同样多个,所以第二堆还是比第一堆少2份苹果,所以这个2份应该比34个要少(大家自己考虑一下为什么不能相等?

)所以一份最多就16个,于是在第二个条件时,第二堆还有34-16×2=2个,第三堆还有2÷2=1个,所以回到第一个条件时,第二堆应该是1份16个苹果,第三堆少一个是15个,第一堆是3份共16×3=48个苹果,所以在最开始分别有49,17,16个,总共有49+17+16=82个.

【典型问题】

1.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其结果等于6,则这个数是多少?

 解答:

(6×6+6)÷6-6=1,这个数是1.

2.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位数字增加5,个位数字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字是72,问另一个加数原来是多少?

 解答:

和的后两位数字是72,说明另一个加数变成了99,所以原来的加数是99-51=48.

3.有砖26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

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

哥哥看弟弟挑的太多,就抢过一半。

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

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

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解答:

先算出最后各挑几块:

(和差问题)哥哥是(26+2)÷2=14,弟弟是26-14=12,然后来还原:

1.哥哥还给弟弟5块:

哥哥是14-5=9,弟弟是12+5=17;2.弟弟把抢走的一半还给哥哥:

抢走了一半,那么剩下的就是另一半,所以哥哥就应该是9+9=18,弟弟是17-9=8;3.哥哥把抢走的一半还给弟弟:

那么弟弟原来就是8+8=16块.

4.甲、乙、丙三人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数一样多了。

如果他们三人共有81元,那么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

 解答:

三人最后一样多,所以都是81÷3=27元,然后我们开始还原:

1.甲和乙把钱还给丙:

每人增加2倍,就应该是原来的3倍,所以甲和乙都是27÷3=9,丙是81-9-9=63;2.甲和丙把钱还给乙:

甲9÷3=3,丙63÷3=21,乙81-3-21=57;3.最后是乙和丙把钱还给甲:

乙57÷3=19,丙21÷3=7,甲81-19-7=55元.

5.甲、乙、丙三人各有糖豆若干粒,甲从乙处取来一些,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接着乙从丙处取来一些,使自己的糖豆也增加了一倍;丙再从甲处取来一些,也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

现在三人的糖豆一样多。

如果开始时甲有51粒糖豆,那么乙最开始有多少粒糖豆?

 解答:

先假设后来三个人都是4份,还原后得到甲、乙、丙分别是3份,5份,4份,实际上甲原来有51粒,51÷3=17,那么我们可以把1份看成17粒,所以乙最开始有糖豆17×5=85粒.

6.有一筐苹果,把它们三等分后还剩2个苹果;取出其中两份,将它们三等分后还剩两个;然后再取出其中两份,又将这两份三等分后还剩2个。

问:

这筐苹果至少有几个?

 解答:

如果最后的1份只有1个的话,我们很快就可以发现前面的11份就是(1×3+2)÷2=2.5个,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的那一份至少是2个,那么这筐苹果原来至少有:

(2×3+2)÷2×3+2=23个.

7.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问:

现在父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解答:

今年父子的年龄差是儿子的5-1=4倍,15年后父子的年龄差是儿子的2-1=1倍,这说明在过了15年后,儿子的年龄是现在的四倍,根据差倍问题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儿子今年的年龄是15÷(4-1)=5岁,父亲今年是5×5=25岁.

8.有老师和甲乙丙三个学生,现在老师的年龄刚好是三个学生的年龄和;9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又3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再3年后,老师年龄为乙、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

求现在各人的年龄。

 解答:

老师=甲+乙+丙,老师+9=甲+9+乙+9,比较一下这两个条件,很快得到丙的年龄是9岁;同理可以得到乙是9+3=12岁,甲是9+3+3=15岁,老师是9+12+15=36岁.

9.全家4口人,父亲比母亲大3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

四年前他们全家的年龄和为58岁,而现在是73岁。

问:

现在各人的年龄是多少?

 解答:

73-58=15≠4×4,我们知道四个人四年应该增长了4×4=16岁,但实际上只增长了15岁,为什么呢?

是因为在4年前,弟弟还没有出生,那么弟弟今年应该是几岁呢?

我们可以这样想:

父亲、母亲、姐姐三个人4年增长了12岁,15-12=3,3就是弟弟的年龄!

那么很快能得到姐姐是3+2=5岁,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73-3-5=65岁,根据和差问题,就可以得到父亲是(65+3)÷2=34岁,母亲是65-34=31岁.

10.学生问老师多少岁,老师说:

“当我象你这么大时,你刚3岁;当你象我这么大时,我已经39岁了。

”求老师与学生的年龄。

 解答:

老师的这句话表示3,学生年龄,老师年龄,39这4个数是一个等差数列,即学生年龄-3=老师年龄-学生年龄=39-老师年龄,我们可以先求出这个差是多少:

(39-3)÷3=12,所以学生年龄是3+12=15岁,老师年龄是15+12=27岁.

11.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3倍,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30岁。

问:

哥哥现在多少岁?

 解答:

假设弟弟当年年龄是1份,那么哥哥现在的年龄就是3份,因为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因为弟弟当年年龄,弟弟现在年龄(=哥哥当年年龄),哥哥现在年龄这三个数是等差的,所以弟弟现在年龄(=哥哥当年年龄)就刚好是2份,那么兄弟现在的年龄和是3+2=5份,一份就是30÷5=6,哥哥现在是6×3=18岁.

12.梁老师问陈老师有多少子女,她说:

“现在我和爱人的年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6倍;两年前,我们的年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10倍;六年后,我们的年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3倍。

”问陈老师有多少子女。

 解答:

2年前,年龄差是子女年龄和的10-1=9倍;今年,年龄差是子女年龄和的6-1=5倍;6年后,年龄差是子女年龄和的3-1=2倍。

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这个题中的年龄差不是一定的,否则年龄差是9,5,2倍数,至少是90,这是不合常理的,也就是说子女个数不会是2个。

如果这个题目不用方程的话,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假设陈老师有1个子女,很快就会得到矛盾,最后可以算出陈老师是3个子女。

本题推荐使用方程求解!

13.今年是1996年。

父母的年龄和是78岁,兄弟的年龄和是17岁。

四年后,父的年龄是弟的4倍,母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3倍。

那么当父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3倍时是公元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