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916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9章 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29章 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9章 鸡.docx

《第29章 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9章 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9章 鸡.docx

第29章鸡

第二十九章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和产蛋特点,一般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个阶段。

0周~6周龄为育雏阶段,7周~20周龄为育成阶段,21周~80周龄为产蛋阶段。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置的温度

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它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过高的温度,饮水多,采食少,体质弱,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啄食癖;过低的温度容易引起感冒、下痢、不采食、扎堆、压死。

供温应该适宜、平稳,逐渐下降,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5℃。

一般育雏第一周32℃~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下降到20℃~22℃为止。

育雏温度是否合适,一是检查温度表,二是观察鸡群动态。

温度表悬挂在网上5~10cm处。

温度适合,雏鸡活泼,行动自如,采食良好,饮水适度,夜间安静,分布均匀;温度过低,雏鸡密集靠近热源,发出尖叫声;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张1:

3喘气,饮水频繁,鸡舍内如有贼风,雏鸡就会集中在热源一侧。

2、适宜的湿度

雏鸡喜干怕湿,但刚出壳的雏鸡湿度不能太低,以免脱水或下痢。

一般10日龄前育雏室相对湿度要求达到60%~70%,10日龄后,育雏室相对湿度55%~60%即可。

3、良好的通风

对雏鸡在考虑保温的前提下,要注意通风换气。

育雏时根据各自特点安装风斗,吊起卷帘,开闭门窗来调节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对人无刺鼻、刺眼感觉,同时防止贼风吹入。

4、适宜的密度

密度应随品种、日龄、通风、饲养方式而调,一般平养雏鸡每平方米20只为宜。

过大会使采食不均,个体发育不整齐,易感啄癖,增加死亡;密度低不易保温,也不经济。

5、群体大小要适宜

一般小群以300只~500只为宜,从20只~30只/m2,逐渐调整到6周龄到10只~15只/m2。

6、光照

0日~3日龄24小时光照,灯光不宜过亮,以后光照要逐渐减少,4日~7日龄每天维持15小时光照。

从第2周到第20周龄期间,每周光照递减20分钟,使20周龄时每天保持8小时~9小时光照时间。

育成鸡舍光照强度5~10勒克斯,密闭式笼养蛋鸡舍最高层笼不超过30勒克斯。

最低层笼不少于10勒克斯。

21周龄开始每周增加1小时光照,增加到16小时为止,以后保持稳定。

7、科学的饲喂方法

雏鸡出壳后,当鸡群中有1/3的个体有啄食表现时即可开食,一般出壳24小时即可开食。

长途运输的雏鸡,宜休息后开食。

第一次饮水应饮2%的糖水,开食饲料粒度要细,必须现配现喂,第一周应限制饲料中蛋白质用量,可用一半配合饲料,再加等量玉米粉混合均匀,任其采食。

0日~7日龄6次~8次/天,7日龄后4次~6次/天,勤添少喂,当有80%的雏鸡八九分饱就可以撤掉饲料,这样不使雏鸡采食不足或过饱,让其保持量盛的食欲。

8、预防啄癖

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只要按照合理的饲养管理程序饲养,啄癖发生率就会减少。

最有效的防止方法就是断喙,断喙在7日~10日龄时进行,可以用断喙器,也可以用电烙铁。

上喙切掉从鼻孔到喙尖的1/2,下喙切掉1/3,形成上短下长的喙。

9、加强疾病防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雏鸡抵抗力弱,密集饲养易感染和传播疾病,所以一栋育雏舍要求饲养来源相同、日龄一样的雏鸡,一次人舍同时转出。

采用消。

毒、隔离、预防接种、加强科学管理等综合措施积极防治疾病。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发育的好坏决定了蛋鸡一生中生产水平的高低,所以对育成鸡的管理极为重要。

育成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鸡只骨架肌肉健壮发育,不可过肥,把性成熟控制在适当日龄,保持强健的优良体况。

进人产蛋期后很快出现产蛋高峰,并能持续较长时间,使其产蛋性能的遗传力充分发挥。

1、饲养方式

育成鸡的饲养方式通常有三种:

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立体笼养或阶梯式分层笼养。

通常以网上平养和笼养采用较多。

网上饲养育成鸡要注意两点,一是饲养密度不能太大,8日~10只/㎡为好;二是饲槽和饮水设备必须充足,每只育成鸡要保证有5cm的饲料槽位和2cm的饮水位置,喂料时能保证鸡群同时进食、饮水。

笼养育成鸡饲养密度大,鸡舍利用率高,一般每小笼装12只~20只,每组育成笼可装鸡120只~144只,每只鸡约占笼内面积280~320cm2,平均每只鸡可占有3~5cm槽位。

笼养通风良好卫生,粪便可直接落在粪沟里,育成鸡转群后可集中清粪。

2、限制饲喂,控制体重

通常采用限制饲喂的方法控制体重,其最终目的是得到一个符合目标体重、生长发育一致、具有高度生产性能的鸡群。

(1)限质是降低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育成鸡限质饲喂时,配合日粮中能量水平为每千克饲料含代谢能10.7MJ左右,粗蛋白含量为12%~13%。

(2)限时(隔日限喂)就是将两天(48小时)的限喂量,仅在给料日让鸡自由采食8小时~10小时,其余时间断料而只给饮水。

此法可使采食量比完全自由采食时减少20%~40%。

(3)限量每天每只鸡的平均喂料量为充分采食量90%,日粮营养应为千克配合饲料中含代谢11.77~11.98MJ,粗蛋白15%。

限制饲养期间,每周要随机抽样2%的育成鸡称测体重,按体重发育决定限饲方法。

70日龄后育成鸡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

日龄×10+100(克)。

将所称的平均体重与本品种标准体重相比较,若超出标准体重的10%,则在下周规定饲料给量中减少10%,若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则饲料量增加l0%,以此来控制体重。

3、采取适宜的光照制度,预防母鸡过早开产

为了使母鸡适时开产,最好采用限制饲喂和控制光照两项措施同时进行。

育成阶段的光照最好控制在8小时左右。

一般来说,鸡舍在5月15日到8月15日,可用自然光照饲养育成鸡。

9月5日至4月15日则需要增加补充光照。

对育成鸡从21周龄起增加光照,每周半小时,直到产蛋期每天恒定为16小时光照。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育成期要根据鸡龄及时调整,保持适当密度(见表16),并保证有足够的食槽、水槽。

在8周龄开始补饲沙砾,每周每100只鸡喂沙砾454g,一局定量在一天内喂给,限制饲喂的育成鸡,沙砾应在给料之日喂。

饲养中每天都要注意观察鸡群,如果发现有一处笼养鸡集中发病或平养鸡有3%~5%出现同样病症,应怀疑是否中毒或者发生急性传染病,应当立即选择典型症状者进行剖检和化验,及时确诊,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紧急接种,尽早解决问题。

配合日粮时要尽量符合育成鸡饲养标准,动物性与植物性营养、能量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及维生素、各氨基酸成分之间要平衡,满足鸡各生理阶段的要求。

5、育成鸡的转群

育成鸡养到18周~20厨龄时,便可转到产蛋鸡舍饲养。

最好在8周龄时转群,使其开产前有个较长的笼内适应阶段。

18周龄时使用开产蛋鸡饲料配方,每千克饲料需要含代谢能11.7~11.98MJ,含粗蛋白质17%左右,钙2%,另外每吨饲料再加2.2kg的颗粒钙。

转群前后12小时不给饲料,停止喂饲;转群前后3天,在饮水中加人多种维生素,特别应该注意添加维生素C,能减轻转群的应激性。

转群时结合选择淘汰,病弱、体重太轻、发育不良的鸡不能转入蛋鸡舍;发育不太整齐的鸡群,转群时尽量根据体重,把大小鸡分开归类装笼,并随时注意转群后的鸡群状态。

应注意转群与更换饲料及打免疫接种等不能同时进行。

表16笼养育成鸡所需面积单位:

只/cm2

品种

6~14周龄

至18~周龄

至22周龄

小型蛋鸡

155

194

258

中型蛋鸡

277

355

484

三、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产蛋鸡的分段与调整饲养及其营养需要

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不断上升,很快达到高峰,这期间体重也趋于增加,蛋重变大。

高峰期间体重增加较少,产蛋率和蛋重趋于稳定。

高峰期后产蛋率下降,骨骼和肌肉已充分发育,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所以我国饲养标准按照产蛋率分为三个阶段,营养需要量见表17。

通常此三种营养水平分别为20周~42周龄,42周~58周龄,58周~80周龄间饲料中的养分含量。

在实际饲养中,随着环境、条件、鸡群的产蛋与疾病状况的变化,营养需要量也在变化,应随时调整日粮配方,以适应鸡的生理要求。

调整饲养要根据鸡当时的产蛋量、体重l挣维持量与增重量、舍温等情况来调整日粮配方。

表17产蛋鸡各阶段主要营养成分需要量

项目

产蛋率>80%

产蛋率65%~80%

产蛋率<65%

代谢能(MJ/kg)

11.77

11.77

11.77

粗蛋白(%)

16.5

15.0

14.0

蛋白能量比(g/MJ)

14.02

12.62

11.92

3.5

3.25

3.00

0.60

0.60

0.60

有效磷

0.40

0.40

0.40

食盐

0.37

0.37

0.37

蛋按酸

0.29

0.27

0.25

蛋+胱氨酸

0.55

0.50

0.47

赖氨酸

0.66

0.60

0.56

色氨酸

0.12

0.11

0.10

2、产蛋鸡限制饲养

产蛋鸡的饲料费用约占总生产费用的70%,合理的限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饲料,降低成本。

较变通的限饲方法是按照鸡数为基准,按限制要求定出饲喂量,即100只鸡按照90只或95只鸡供给饲料量。

限喂时间多以产蛋高峰期为界(40周龄左右),高峰前期的限制量要少,主要放在高峰后期限制。

蛋用鸡在高峰期前限喂量不宜超过5%,高峰期后不宜超过l0%;中型蛋鸡如宝万斯褐等鸡种,以限喂8%~12%为好,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3、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

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几周到产蛋率达65%左右这段时间,通常为18周~25周龄。

在18周龄要测定青年母鸡的体重,来调整后几周饲料的营养水平,尽量使鸡群在开产时达到该品种的标准体重,过早开产或开产过迟,都会导致生产水平的下降。

从18周龄开始由于体重增长和即将产蛋,鸡体内必须贮存必要的营养,此时应将饲养营养水平适当调高,即喂给“产蛋过渡饲料”,其营养水平介于大雏和产蛋鸡饲料中间。

此时,日粮中蛋白质可上升到17%,代谢能11.98M/kg,钙磷较大雏料含量高,钙量可达产蛋鸡料的1/3~l/2。

过渡饲料供饲到产蛋率达5%时改换为产蛋鸡饲料。

若到21周龄产蛋率仍未达5%,最好也更换产蛋鸡饲料,以促进产蛋率的上升。

饲喂成鸡料时,要根据鸡的采食量、产蛋率、蛋重等情况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及时调整饲料中产蛋所需蛋白质量,特别是蛋氨酸、胱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仅在经济上极其重要,而对维持和提高产蛋率是必不可少的,对蛋重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在24周~32周龄蛋重上升阶段,每周蛋重平均增加达不到0.949时,就应及时查明原因。

4、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达50%后2周二3周,即达产蛋高峰期。

体重整齐,体质良好的鸡群,在达到50%产蛋率的一周内,产蛋率能上升25%~53%,说明高峰期长、产蛋率也高,并能持续稳产。

高峰3周~4周时的蛋重,要有一半达到该品种的标准蛋重,这也是鸡群高产指标之一。

在产蛋高峰期,每只蛋鸡一天必须摄取19g蛋白质,要满足几种必需氨基酸、钙与有效磷、维生素A和D3等的需要。

但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不可超过标准规定水平,否则鸡过于肥胖,会缩短产蛋高峰期,降低生产水平而加大成本。

产蛋高峰期要保持鸡舍环境安静和各种饲养条件的稳定,日粮结构几乎不能改变,各种防疫灭病措施尽量在在产蛋前进行,任何条件的突然变化,都会使产蛋率下降,其后再也达不到应有的产蛋水平,造成严重减产。

鸡群在产蛋高峰过后,不能急于降低营养水平,一般再维持2周~4周,这样有利于鸡恢复高产带来的疲劳,其后能保持较高产蛋水平。

产蛋期后应进行轻度的限制饲养,根据产蛋率、采食量,结合日龄供给适量蛋白质与能量水平,这样能有效地利用饲料,降低成本。

5、产蛋鸡的光照

产蛋期的光照只能延长不能减少,一般都用渐增光照法。

即从20周龄的8小时~9小时光照,每周增加40分钟,直到15小时~16小时恒定光照时间,在60周龄再增加1小时(分两周,每周增加半小时)光照。

农户规模养鸡的光照制度应该是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法,计划给予的光照时数减去当时的日照有效时数,就是应该补充的人工光照时数。

通常由白炽灯或日光灯补给。

补给方法分早晨一次性补给,早晨和晚上分半补给和晚上一次性补给。

规模养殖户可视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补给方法。

6、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经常观察和定期检查鸡群的制度

(1)观察鸡群。

每日观察鸡只的精神、采食、饮水、粪便是否正常,对不吃食和有病者及时隔离。

(2)勤拣蛋,减少破、脏蛋。

每天定时收蛋,冬季3次,夏季4次;轻拿轻放,贮蛋层温度以12℃~15℃,湿度60%为宜,小头朝下存放。

(3)保持清洁、干燥与卫生。

鸡舍内外要勤打扫,水槽、食槽经常洗刷。

门口应设消毒池,严禁闲人、外人进人,参观人员要进行消毒。

(4)保持舍内安静与环境稳定,防止应激反应。

产蛋鸡对舍内环境变化很敏感,应尽量使鸡舍温度保持在13℃~18.3℃之间,湿度65%左右,通风良好,有固定的工作制度,避免抓鸡、注射、断喙等工作。

咣照时数、强度、补充光照的方式不能随意变动。

(5)按季节特点管理。

(6)做好日常记录和营养需要的计算。

要准确记录采食量、死亡、淘汰、蛋重和产蛋率、饲料价格及药品、疫苗消耗量等。

根据记录计算出产蛋各期营养需要,正确调整饲养,并算出饲料报酬和总成本。

7、产蛋鸡的利用和淘汰

产蛋率80%以上的个体开产400天后,产蛋趋于下降,因此宜在开产后300日龄左右淘汰低产个体;开产500天后产蛋显著下降,当产蛋下降到55%以下时,应淘汰或更新整个鸡群。

具体做法是定期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鸡只,选择时间和鸡群产蛋率达50%时进行第一次,对耻骨未开张,喙、胫黄色没退,全身羽毛完整有光泽,腹部有硬块脂肪的鸡均应淘汰;产蛋高峰后的一个月进行第二次,对发病者和出现上述情况第一次未能淘汰的及时淘汰;400日龄后每周选择一次,对早换羽和产蛋性能低劣的个体按外貌生理特征选择淘汰。

加强淘汰能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对病鸡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疾病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鸡群出栏后,应对鸡舍、鸡笼等彻底清洗并用甲醛和高锰酸钾适量进行密闭熏蒸消毒,再闲置一周后启用。

第二节肉鸡的饲养管理

一、肉用仔鸡的生产

(一)饲养方式肉用仔鸡由于它的生物学特性与蛋用雏鸡有较大差异,如飞跳能力差,性情温顺,生长快体重大。

容易发生腿病及胸囊肿等问题。

在选择饲养方式上对些特性必须给以充分的考虑。

肉用仔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厚垫料平养在舍内地面上铺设10cm左右厚的垫料,幼雏入舍后直到出售前就生活在垫料上面。

这是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

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胸囊肿的发生率低,残次品少。

缺点是球虫病较难控制,药品和垫料费用较大。

垫料要求干燥松软,吸水性强,不霉坏不污染,长度以10cm以内为好。

常用的垫料有切短的玉米秸、破碎的玉米棒、小刨花、锯未、稻草、麦秸等,以多种混合使用为好。

厚垫料饲养肉用仔鸡要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关键,就是要保证垫料的质量和加强垫料的管理。

垫料管理首先要求垫平,厚度基本一致,防止露出地面,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抖动垫料,防止鸡粪在垫料表面结块,使鸡粪抖落到垫料下面,水槽及料桶周围的潮湿垫料应经常取出,换上新鲜干燥的垫料。

饲养后期必要时应再往上面加一层垫料。

只有保持垫料的干燥并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药物,才能有效地防止球虫病的暴发。

2.竹竿网上平养选用2cm左右粗的圆竹竿,平排钉在木条上,竹竿间距2cm左右,制成竹竿网,再用支架架起离地50cm左右,鸡群就生活在这竹竿网上。

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球虫病很少发生,因为鸡粪落入竹竿网下,大大减少了鸡与鸡粪接触的机会,切断了球虫卵囊的循环感染,同时其它消化道疾病也相对减少。

这种方式不用垫料,好管理,节省了垫料费用。

同时这种方法还有一个优点是胸囊肿发生率低,原因是鸡的祖先是生活在丛林中栖息在枝条上,这种习性至今还保留。

在垫料上或金属点焊网面上生活时,它们只能俯卧休息,当在竹竿网面上生活时,它们就可用脚爪抓住竹竿蹲着休息,这就避免了鸡胸部外皮的受压磨擦。

这种饲养方式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在推广应用。

竹竿网与竹片网有根本的区别。

竹片网上饲养,鸡粪很容易粘在竹片两侧很难清洗消毒,而圆竹竿使鸡粪不易附着,非常干净,消毒方便,同时竹片网与金属网一样,胸囊肿严重。

3.笼养国内有些鸡笼生产厂家生产肉鸡饲养笼,从育雏到出栏一直在笼内饲养。

肉鸡笼养本身有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公母分群饲养等优点。

但笼底网硬,肉鸡胸囊肿严重,商品合格率低,很难推广应用。

4.笼养与散养相结合不少地区的肉鸡饲养户,在育雏取暖阶段,即3~4周龄以前采用笼养,然后转群改为地面厚垫料散养这种方式,由于前期在笼养阶段体重小,胸囊肿发生率也低,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但要求以一个饲养户为单位“全进全出”却难以做到。

(二)采用“全进全出”制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在同一范围内只进同一批雏,饲养同一日龄鸡,并且在同一天全限出场。

出场后彻底打扫、清洗、消毒,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

消毒后密闭一周,再接养下一批雏鸡。

现代肉鸡生产要求全部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它是保证鸡群健康、根除病原的根本措施。

“全进全出”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在一栋鸡舍的“全进全出”,二是在一个饲养户或肉鸡场内的一个区范围内“全进全出”,三是整个肉鸡场实行“全进全出”。

一栋鸡舍内“全进全出”容易做到,以一个饲养户或肉鸡场的一个区“全进全出”也不难,但要做到一个场“全进全出”就很困难,特别是大型肉鸡饲养场,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分成小区,做到以小区为单位“全进全出”。

表11-6“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效果

饲养制度

增重速度(%)

耗料比

死亡率(%)

“全进全出”制

115

2.27

2

非“全进全出”制

100

2.60

16

(三)采用公母分群饲养随着肉鸡育种水平和初生雏雌雄鉴别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肉用仔鸡生产中按公、母分群饲养得到普遍的重视。

1.公母分群的科学依据公、母雏鸡性别不同,其生理基础有所不同,因而对生活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同。

主要表现为:

①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快,母鸡生长慢,8周龄时公鸡比母鸡体重大27%。

②沉积脂肪的能力不同,母鸡比公鸡沉积脂肪的能力强得多,反应出对饲料要求不同。

③羽毛生长速度不同,公鸡长羽慢,母鸡长羽快。

表现出胸囊肿的严重程度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2.公母分群饲养的好处

  

(1)公母分群饲养时,同一群体中个体间差异较小,均匀度提高,便于机械化屠宰加工,可提高产品的规格化水平。

由于公母鸡在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的差异,可确定不同的上市日龄,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要。

如母鸡作快餐炸鸡用,公鸡作分割加工。

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使产品更规格化。

  

(2)公母分群饲养比混养时的增重快。

有试验表明,公母分群饲养时的总体平均上市体重为1887g,而混养时的同期体重只有1850g,两者相差37g。

  (3)公母分群饲养比混群饲养更节省饲料。

每公斤体重耗料减少1.5%左右。

(四)满足营养需要优良品种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但如果不能满足营养需要,遗传潜力根本发挥不出来。

随着营养学科的发展,日粮配合日趋完善,肉鸡生产效益也大力提高。

肉鸡业从1944~1984年的40年期间,生产每1kg体重所消耗的饲料由3.9kg,降低到1.96kg,减少了一半,提高饲料效率一倍。

1.肉用仔鸡的营养要求特点

(1)要求各种养分齐全充足。

任何微量成分的缺乏或不足部会出现病理状态。

在这方面,肉用仔鸡比蛋用雏鸡更为敏感,反应更为迅速。

(2)要求高能高蛋白水平,才能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获得最好的增重效果。

(3)要求各种养分的比例平衡适当,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

2.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量每个肉鸡育种公司都对自己的商品代肉用仔鸡进行过大量试验,通过试验总结提出本鸡种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量。

各鸡种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量有所不同,又基本相同。

使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参照执行。

(五)肉用仔鸡饲养的关键技术

1.加强早期饲喂由于肉用仔鸡生长速度很快,相对生长强度很大,如果前期生长稍有受阻,以后很难补偿。

这和蛋用雏鸡有很大差别,鸡在产蛋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可以弥补前期饲养的一些失误。

肉用仔鸡的早期营养来源有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雏鸡出壳后卵黄囊内携带的卵黄,可消化吸收作为营养物质利用。

另一部分是采食饲料,吃进营养物质。

卵黄囊内卵黄的消化吸收速度有它本身的规律。

在早期室温适宜饮水充足条件下吸收正常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卵黄囊吸收速度与食入营养物质密切相关。

当雏出壳后开食时间晚,处于早期饥饿状态,卵黄吸收很快。

正常开食,卵黄囊减重正常。

加强早期饲喂,供给蛋氨酸、赖氨酸等必须氨基酸充足的日粮,可减缓卵黄囊消失的速度,这就是说,在两种营养物质交替的关键时刻,加强早期饲养能延长两种营养物质来源共同供应的时间,对当时和后来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就象哺乳动物延长哺乳期与早期补饲相结合的营养效果。

因此,出壳后的雏鸡早入舍,早饮水,早开食,加强早期饲喂,是整个饲养过程的关键措施。

实践证明,有些鸡群8周龄时达不到上市体重要求,并不是后期生长缓慢,而是早期饲养失误,基础没有打好。

2.保证采食量有了较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如果采食量上不去,肉用仔鸡的增重照样得不到好的效果。

保证足够的进食量在肉用仔鸡饲养技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采食量的影响因素很多,除疾病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舍内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

有试验证明,当5周龄以后舍内温度超过25℃时,每升高1℃,每只鸡总采食量减少50g,每降低1℃,增加50g。

②饲料的物理性状。

粉状饲料采食量低,颗粒饲料或制粒后破碎的碎裂料采食量高。

③饲料有霉坏现象时影响采食量,特别是有黄曲霉的饲料,采食量上不去。

④饲料本身的适口性影响采食量,如胡麻饼和菜籽饼,肉鸡在吃食时容易糊嘴或因饼中单宁含量多而适口性差,鸡不爱吃。

保证采食量的常用措施有:

①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提供足够的采食位置,保证充足的采食时间。

②在高温季节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加强夜间饲喂。

小型农民饲养户必要时采用凉水拌料饲喂。

③检查饲料品质,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控制适口性不良饲料的配合比例。

④采用颗粒饲料。

⑤改变饲料配方,提高能量蛋白水平,对有条件的场家在夏季可以采用。

(六)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1.控制饲养密度肉用仔鸡是适合于高密度饲养的,但究竟密度多大力好,应根据饲养方式、饲养季节、雏鸡体重等进行调节。

一般地说,笼养、网上平养密度可高于地面饲养;体重越大,密度越小。

如过高,会造成应激,发生啄癖,鸡群整齐度差,甚至发生疾病。

肉鸡的饲养密度通常以出场时的每平方米鸡只数来计算。

饮水位置在不断水的前提下,前两周每70只雏鸡一个饮水器(容量为4kg)。

以后改用水槽时每只鸡应占有2cm的饮水位置,如果用圆钟式自动饮水器,则每个饮水器可供120只鸡使用。

2.控制温度肉用仔鸡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需要供暖,因此控制适宜的温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效率关系极大。

肉鸡对温度的要求,第一周以30~32℃为好,其中入舍第1、2天可以达到33℃。

第二周27~29℃,第三周24~26℃,第四周21~23℃,以后20~21℃为宜。

与蛋鸡比较,肉鸡对温度的要求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肉鸡要求有适当的温差。

特别是前期,因为适当的低温可以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从而促进生长,譬如,第一周保持衡定在32℃温度下不如在30~32℃变动温度下生长好。

造成适当的温差有两种办法:

一是用保温伞取暖,雏鸡可以在伞下和伞外自由进出,选择最适宜的温度,在同一时间里有温差可选,另一种是用热风炉或煤炉供暖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