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9002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4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优秀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规划】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革命运动无不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而近代化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先进的中国的在思想领域的探索息息相关。

只有深入了解了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化由起步到发展的历程。

本单元正是以“先进思想”为主题词,描绘了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思想领域内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探索。

本单元共分五课。

第1课“西学东渐”概括介绍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在思想领域做出的一系列探索,主要包括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的主张。

第2课“新文化运动”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的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

第3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介绍了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后来孙中山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极大地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毛泽东思想,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则概括说明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严重挫折的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学时安排(本单元共6学时)

 

单元

学时

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

西学东渐

1

新文化运动

2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1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

第21课西学东渐

【从容说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的中国人在思想界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旋律。

本课的主要线索就是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基本特点。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以这条线索来串联本课的三个子目,完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一教学任务。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和教师的补充的材料,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探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理清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和这一时期西学东渐的基本特点和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哲学基本原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洋务思想。

3、记忆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5、通过对“开眼看世界”思想,“中体西用”思想和康梁变法思想的分析,认识西学东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2、进行问题探究,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因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学时安排】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请大家先看两段材料

材料一: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大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

同居履载之中,奚必分夷夏”。

“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通属之道也。

——郑观应《易言·公法》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师:

请大家边看边思想:

材料一说明了当时中国士大夫什么思想观念?

生1:

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

生2:

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

师:

对!

材料二表明当时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1:

与原来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不一样了。

生2:

已经放弃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体现了国与国这间平等的思想。

师:

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生1:

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世界。

生2:

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挽救民族危亡。

师:

那么为什么在近代前期“以中国为中心”、“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会发生变化呢?

同学们将在本节课中找到答案。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本课课题)第21课西学东渐

〖推进新课〗

师: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会怎么办呢?

生:

抵御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讨论:

师:

好,现在请同学们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抵御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呢?

生1:

我要下海经商,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我国实力。

生2:

我要动员全国人民,拿起武器,消灭侵略者。

生3:

我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生4:

我要动员青年学生走出国门,因为中国太落后了,到外国留学,全面学习外国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改造中国社会,发展中国,把侵略者赶出去。

……

师: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板书)一、开眼看世界

读读做做: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熟悉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两位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完成一幅表格。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表格)

代表人物

地位

主要活动

影响

林则徐

魏源

学生阅读后,请学生自主填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总结,接着投影或多媒体展示完整表格,供学生自主修正

代表人物

地位

主要活动

影响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译馆,译报刊译书(《各国律例》、《四洲志》)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1、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2、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有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西学东渐”的潮流自此开始。

魏源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编成《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这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思考探究〗

师: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师: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

生:

军事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师:

那么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呢?

请看材料。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叙》

师:

这则材料明确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其中材料中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

生: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

对,这也就是“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核心思想,这句话的意思译成白话文就是(停顿)。

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

师:

对,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的就是抵御外国的侵略。

当然,这一目的也说明了“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新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生: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

师:

对,还有其他原因吗?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再相互交流交流。

生:

思考、交流。

师:

现在请同学们来讲一讲你们思考交流的成果。

生1:

中国当时全面落后于西方,所以要向西方学习。

生2:

西方国家向全世界不断扩大侵略,客观上也扩大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就为向西方学习提供了一个可能。

生3: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

师: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抵御外国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开始了艰苦的探索;由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不断扩大,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也使许多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认识到西方的某些先进性,开始冲破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老观念,以新的既审视世界,向西方学习。

但是,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会成功吗?

(沉默)

请同学们回头看看,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主要学什么?

生:

军事技术。

师:

是啊,想一想他们能成功吗?

生:

不能

师:

什么理由?

生:

因为中国不仅是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都落后,中国是落后的封建社会,西方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光学军事技术肯定不行。

师:

说得好,但是林则徐、魏源为什么不提倡全方位的学习西方呢?

是因为他们目光太短浅吗?

生:

不是。

师:

那是因为什么呢?

生:

思考。

师:

提示一下,林则徐、魏源属于什么阶层?

生:

封建官僚(封建士大夫、封建地主)。

师:

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抵御外国侵略的根本动机是什么?

生1:

维护封建统治。

生2:

噢,我明白了,既然林则徐、魏源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造封建社会,因而也不可能全方位的学习西方。

师:

好!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林则徐和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震憾了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发成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扩大了中国人的眼界,开启了近代中国救亡国存的思想历程。

但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板书)二、体用之争

师: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师:

什么是体?

什么是用呢?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材料)

师:

看了材料大家能说出什么是“中学为体”,什么是“西学为用”吗?

生:

“中学为体”应该是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

师:

好,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概括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实质呢?

生:

它的实质应该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1:

洋务派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体用关系的认识更加明确。

生2: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重视直接对外反侵略,“中体西用”思想的目标是自强、求富,重视对内这一点好像也不一样。

生3:

学习内容洋务派也多一点。

师:

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1:

都要向西方学习。

生2:

学习的内容都没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制度

师:

对,通过刚才的比较分析,同学们能不能发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局限性?

生: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师:

好,尽管“中体西用”思想有这样的局限性,仍然极大地促进了西学东渐的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一下19世纪60—90年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生:

1、基地集中:

主要在各通商口岸。

2、手段(方式)多样;有设立企业、翻译书籍、创办报刊杂志、开办新式学堂,在华传教士的文化活动、政府官员的出洋考察等手段(方式)。

3、内容扩大:

从军事技术推进到工业制造、自然科学和技术层次,还包括一些零星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师:

对,那么洋务派为什么能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

〖阅读探究〗

师:

同学们可以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出发进行思考。

生1:

清政府当时面临内扰外患,统治不稳,面临“千古变局”,仅依靠传统,维护清朝统治已不可能。

生2: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为中体西用思想产生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师:

好,同学们再想一想,“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遇到了什么阻力呢?

生:

封建顽固派。

师:

中体西用的思想确实在当时遇到了巨大挑战,甚至封建顽固派与洋务派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论战——体用之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一幅表格(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表格)

派别

争论问题

不同点

相同点

洋务派

顽固派

学生自主阅读、填写,教师作适当总结。

派别

争论问题

不同点

相同点

洋务派

(略)

教材136

洋务派主张学习引进采用西方先进科技、经济技术。

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物,原封不动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1、阶级属性:

封建地主阶级。

2、基本立场:

维护固有制度,纲常礼教。

3、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

顽固派

师:

通过比较同学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的目的都带有一定的反动性,但比较他们的不同点,不难发现哪一派更适合时代的潮流?

生:

洋务派。

师:

对,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他们通过条陈、著述、报刊文字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强烈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热诚地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的道路。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加入洋务大吏的幕府或者以商股身份直接参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

社会上逐渐形成“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的风气。

伴随着“体用之争”,“中体西用”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对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的体用之争作一个简单的评价。

生:

根据刚才概括的这一阶段西学东渐的相关特点,我认为中体西用之争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师:

好,请同学们注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他思考问题的时候用了一个方法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学们学习历史务必注意这一点。

同学们再想一想,体用之争有没有什么局限性。

生:

根据刚才分析得出的结论,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基本立场都是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所以体用之争层次不高,局限在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远没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层面。

师:

说得好,中体西用的这一局限性决定了洋务派不可能对封建社会彻底改造,不可能引领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中法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弊端充分暴露,原本风雨同舟的洋务派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分道扬镳,洋务派停滞不前,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则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了认真反思,请看材料。

材料一: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1861年《校邠庐抗议》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师:

材料一说的是什么思想?

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师:

再看看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郑观应的思想与冯桂芬的思想有何不同。

生:

向西方学习的范围在扩大,特别是涉及到政治层面,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师:

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后来还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他们这些新观点,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也为90年代维新思潮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板书)三、维新思潮

师:

19世纪90年代,经过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奔走呼号,努力宣传,极大促进维新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作出了杰出贡献?

生:

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

师:

那么,他们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呢?

先来看看康有为,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时就招徒讲学,研究、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后来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进一步扩大宣传。

但有人说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的时候是“移花接木”,称康有为是“托古改制”是“跪着造反”的,你们认为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

生1: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为维新变动寻找理论依据的时候,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把孔子说成“托古改制”的先师,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宣传看上去符合传统文化,既然孔子是改革的大师,我们为什么不能改革呢?

生2:

根据课本所阐述的史实可以看出,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的时候注重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所以我也认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

师:

回答的非常好!

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托古改制”、“跪着造反”呢?

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生1、我认为康有为的这一做法很有策略性,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生2:

我认为康有为的这一做法具有很强的妥协性,这样难以保证将来变法的成功。

生3:

我认为刚才两位同学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

师:

好,那你全面评价评价。

生3:

一方面,这一种法有利于进一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课本上不是说“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吗?

第二,这一做法为将来的变法减少了一定的阻力。

第三,康有为的这一做法确实也有很大的妥协性,但我们也不应苛求他,他毕竟是从小受到封建教育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难以培育出坚强的资产阶级。

师:

说得太好了,现在再看看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是怎样宣传的。

生:

梁启超曾发表《变法通议》一文,用“饱带情感流利畅达”的文章,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另外还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谭嗣同在《仁学》中引用法国大革命传诵的“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的名言,表达了对君主专制统治的义愤。

师:

那谭嗣同呢?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仁学》书影和材料)

师:

这则材料反映了谭嗣同的什么思想?

生:

渴望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师:

但根据材料,好像谭嗣同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实是不是这样?

生:

不是,他还是想依靠当时的光绪帝进行变法的。

师:

说得有一定道理,不过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尚有争论,老师提醒大家,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找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

那么,谭嗣同还有哪些思想呢?

生:

他推崇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君权、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一位冲决纲常礼教的勇士。

师:

谭嗣同不但是理论上的勇士而且也是行动上的勇士。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是他勇气的见证。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去了解“系统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就是严复。

请看一段材料

(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师:

胡适这段话的涵义是什么?

生:

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影响了许多人。

师:

对,刚才我们刚学过,谁曾经用进化论来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生:

梁启超。

师:

对,但最早向国人介绍进化论观点的却是严复。

在翻译《天演论》过程中,他更是深入地论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原理。

那么,严复向国人引进、介绍进化论的用意是什么?

请同学们从进化论的基本涵义的角度进行思考。

生:

严复借用这一原理用意是想宣传维新变法,试图用这一原理说明,如果中国不变法就要亡国灭种,就会被淘汰,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由弱变强。

师:

对,严复把进化论介绍给国人的用意就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

除了进化论,严复还鲜明地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提倡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主张人民应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人平等、人身不受侵犯,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

这些思想对以后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四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思想,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四位人物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

他们都主张通过改革,救亡图存。

生2:

都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希望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师:

维新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相比有何进步性?

生:

“中体西用”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没有涉及到制度层面,而维新思想则涉及到了制度层面。

师:

这一进步性也说明了在19世纪90年代“西学东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那么为什么维新思想会在90年代形成和发展呢?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深刻的历史背景呢?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生1:

在19世纪90年代,由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以及先进人士有关西方知识的增长。

师:

这位同学是用课本上的话进行了回答,确实19世纪90年代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渴望提高政治地位,发展资本主义,自然会要求建立与其政治、经济利益相一致的上层建筑,所以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比前人提出了更多的改革要求,而西方知识的不断丰富无疑也会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西方先进和中国落后的根源。

不过,老师请大家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因素促进维新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生1:

还有19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表明“中体西用”思想在中国已彻底破产,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另僻蹊径。

生2还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贡献,中法战争后,他们就逐渐与洋务派分道扬镳,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为维新思潮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3:

还跟康有为等人的宣传直接有关。

师:

说得都不错。

正是因为大的时代背景才导致了维新思潮的产生和发展,请大家结合前面我们分析的“开眼看世界”出现的原因,“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原因,想一想,归纳一下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与什么密切相关?

生:

当时的时代背景。

师: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原理?

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师:

太好了。

与“中体西用”思想一样,维新思潮同样遭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只不过洋务派这时已成为封建顽固势力的一员,他们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末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其守旧者,谓新法概宜屏绝;其开新者,谓旧片概宜扫除。

小则见诸论说,大则形诸奏牍,互相水火,有如仇雠。

——《山东道监察御使杨深秀折》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师:

这则材料反映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用材料原文回答。

生:

互相水火,有如仇雠。

师:

他们的关系好象是不共戴天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一下双方的分歧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生:

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师:

这三点也是双方论战的主要内容。

真理越辩越明,这场论战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论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