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289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考试时间:

2019年元月6日上午9:

00—11:

30试卷满分:

150分

★祝考试顺利★

一、(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栖息沏茶亟来问讯休戚相关

B.累及磊落护苗保蕾身陷缧绁

C.瑰丽日晷大家闺秀奉为圭臬

D.蠡测狸猫不幸罹难嫠妇独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斜路/走上邪路形迹可疑/卫星行迹炫人眼目/头昏目眩

B.提名/金榜题名糟蹋名誉/一塌糊涂披星戴月/带罪立功

C.世故/偶发事故惹是生非/供商国是语言精练/精炼原油

D.蔓延/曼延千里鸦雀无声/鸠占鹊巢临摹字帖/摩拳擦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过了一座的小桥,来到一个的去处。

这里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这么一个好地方,我们不想经常来探幽呢?

只是没有工夫罢了。

今天终于能够到此一游,大家,久久不愿离去。

A.精巧清静何尝流连忘返

B.精美清净未尝依依不舍

C.灵巧安静如何乐此不疲

D.精致宁静为何难舍难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白皮书强调,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战略日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C.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D.截至2019年10月底,除了健身器材和社区绿化两项任务的进度没有超过90%外,其他各项任务的进度都接近完工。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检测结果表明:

这批有毒乳酸玉米奶每公斤三聚氰胺含量高达4.8毫克,严重超标。

而厂家的出货记录显示,在这批次产品中,有50件通过一名姓周的人销到襄樊。

B.此前的11月16日,新华网曾发消息:

“16日11时,我国第一艘配载直升机的渔政执法船——中国渔政310船驶离广州的中国渔政码头。

开赴东海某海域执法。

该渔政船的正式入列使用,标志着我国渔政执法已从单一海上执法走向海空结合的立体执法时代。

C.西周王陵在哪里?

在周原吗?

考古家们在周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现;在丰镐吗?

考古家们又在西周首都丰镐周围寻求,依然没有结果。

D.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物联网时代”正逼近

如果说英特网实现了全球几亿用户的“信息”互联,那么“智能互联建筑”则实现了某一网络内“物理设备”的互联。

无论是“智能互联城市”还是“智慧的地球”,类似构想的实现,都要求建立发达的“物联网”。

变形金刚2热映刚毕,如果说利用“能量石”让普通电子产品变成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像,那么“物联网”则是步步逼近的现实。

日前,思科推出“智能互联建筑”,它将成为思科“智能互联城市”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智能互联建筑”就是通过IP网络整合建筑物内各种电器设备,让他们在统一的调度下协同工作,从而节约电能的新兴方案。

这种技术的实现让我们离“物联网时代”又近了一步。

“智能互联建筑”能够实现哪些功能?

思科新兴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MarthinDeBeet近日特地赶来中国,举例说明:

有一个员工,他通过刷自己的员工卡进入了智能互联的建筑,通过读取这个卡片。

这个建筑物会非常智能地把这个员工所在的办公室的空调打开,照明灯打开。

当员工离开这个建筑物时,他办公室的空调和灯又会自动关闭。

或许这个例子有点小儿科,那么,“利用网络技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对成百上千个房间里的电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的方案是否让我们感到兴奋呢?

换句话说,“智能互联建筑”真正的魅力在于“互联”。

智能互联建筑所实现的,并非一个房间电器设备的智能管理,而是整个建筑或者多个建筑中,所有房间中的电器设备的协调统一和智能管理

除了思科之外,IBM公司也早已看准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今年2月,IBM公司在2019IBM论坛上抛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

根据南方网的报道,“智慧地球”就是利用IT技术,把铁路、公路、建筑、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乃至汽车、冰箱、电视等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联网”,再将其和计算机整合起来,人类便可以通过互联网精确而又实时地管控这些接入网络的设备.从而方便地从事生产、生活的管理,并最终实现“智慧的地球”这一理想状态。

相比“智慧地球”这一构想的抛售,IBM公司的实践则进行得更早。

2019年底,IBM公司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启动了“IBM与广东省中医院信息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3月,IBM公司宣布将为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一整套医疗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系统名为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

物联网建成之后,人们除了可以享受物联网为生活带来的方便之外,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人们处理,比如处理由物联网而产生的庞大数据,确保物联网安全平稳地运行等等。

Elfrink说,思科和韩国已经合作做过一个项目。

就是帮助韩国仁川从零开始,建设一座全新的城市。

比如说围绕智能互联交通,去开发新城市的服务,还有智能互联的安防等。

“智能互联城市”的方案,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以及人力。

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E1frink说,在目前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中国仍然能够实现6%的GDP增长,而且中国正在建设多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种智能互联城市的概念是非常适用于中国的。

这样的解决方案,它的复杂性其实并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如何促成政府、电信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这三方之间的合作,即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电信运营商铺设网络,房地产商在建筑中引入网络。

6.从原文看.下列对物联网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物联网是为某一网络内部的物理设备互联服务的。

B.“智能互联城市”和“智慧地球”的构想的实现都必须依赖物联网。

C.物联网的概念是思科公司和IBM公司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D.物联网扩大了互联网的涉及领域和应用范围,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更广泛的影响。

7.“这种智能互联城市的概念是非常适用于中国的”,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人口大国,“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非常适合中国。

B.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当今能源危机的情况下,“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为中国节约大量能源,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C.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城市化进程加快,“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所以非常适用中国。

D.在中国的城市中,如果政府可以有效促成政府、电信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这三方之间的合作,就可能实现“智能互联城市”方案。

8.下列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物联网不仅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B.近几年来,思科公司的“智能互联建筑”和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构想的实现,使我们进一步向物联网时代逼近。

C.在2019年底,为了尽快实现“智慧地球”的构想,IBM公司启动了“IBM与广东省中医院信息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项目。

D.高度智能机器人引发了科学家的无穷想象,从而引发了他们对物联网的构想。

9.根据此段材料,给“智慧地球’’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60个字)

智慧地球是。

三、(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

“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

“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

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

等到

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间:

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极:

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

勤于政务

11.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磕之勤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4分)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3分)

 

(3)必曰:

“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3分)

 

14.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4分)

 

15.填空。

(6分)

(1)日本作家的作品《雪国》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相互爱慕的情感故事。

在高中我们学过他的《花未眠》。

(2)徐志摩是“”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

(3)中国古典诗文常常用“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

“桂棹兮兰桨,。

”(苏轼《赤壁赋》)“去来江口守空船,。

”(白居易《琵琶行》“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淇水汤汤,。

”(《诗经·氓》)。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生的春

池莉

(1)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

这就是人生的春。

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

这样的苏醒,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得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

(2)不要以为意象上的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容易得到。

更不要以为有了偏僻乡村,目的就八九不离十了。

不是的。

这种意象不是浅显的看图说话。

能够形成这种意象的,要木篱笆,要野玫瑰,要好阳光,要一道碎石小路,从篱笆下面蜿蜒伸出,远远地,远远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要林子里淡淡地散发着松香。

(3)说的是人呢,说的是人生的春呢,因此这样的比喻也就是说:

人生的春,天衣无缝,浑然大气,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了。

(4)用一种更加日常的话来说,人生的春便是一种懂事。

(5)有一句成语,叫做“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

这就是熬了。

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

煎熬。

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煎熬出来的,苏醒是煎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

(6)玄妙的是,需要多久的煎熬呢?

法海和尚,老得白胡子一大把,也还是无法彻底圆通,喜欢纠缠白娘子和许仙的家庭婚姻之事。

六祖慧能,3岁丧父,自小卖柴养母,连文字都不认识,偶然得闻佛语,于刹那间便明心见性,立刻出家,然后修成正果。

像我这样,写作半辈子,也算受了不短的煎熬,且不谈自己的写作,单说艺术鉴赏方面,在十余年前,我就觉得自己也算是知春了。

不少著名作家的作品。

看上去或巍峨。

或工整,或灵动,或俊秀,诠释一个什么道理,都披挂在作品的形式上,十分易于让评论家一眼就看出好了。

这些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在玩可爱,装童稚气,于大庭广众之下,一个人假装很复杂地把玩具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假装很深刻地找到了它。

这种把戏非常容易迷惑具有发言能力、并且乐于表现发言能力的泛知识阶层,大家一热闹一追捧,一伙子人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名利。

于此,我会马上露出不屑甚至公开厌恶。

我要求文如其人,要求道德文章真而不伪。

也就是十余年前,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激烈的,我会忍不住要与人争论,乃至一言不和便会拂袖而去。

我坚信自己看得懂作品也看得出人品。

(7)大约是在五年前左右吧,我的坚信开始动摇。

后来我想明白了,便知道自己最多也就只有一部分的知春。

我可以肯定自己的只有两点,一是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二是有了自己阶段性的艺术标准。

别的,就不能被肯定了。

我道行再深也就是一个法海和尚,远远不是六祖慧能。

(8)还是要把知春放在人的范畴检验.哪怕仅仅是鉴赏艺术作品。

正如烧秋一般,若是一把大火烧尽所有季节带来的芜杂繁复,深秋的田野袒露出来的,就是单纯的田野。

就这一个道理,一个极其简单明确的道理,足可教我知春。

这就是:

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鉴赏经验与艺术标准,但是我却不可以拿自己的经验与标准当作正确本身。

(9)事实上,偏偏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当作正确本身。

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疾恶如仇,因为那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被灌输到血液中的美德标准,我们会非常自然地去苛责、要求和打击别的人。

(10)原来我要说的,还就是我自己,是我自己渴望知春。

(11)那一天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

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目光散漫地随着炊烟望到了灰蓝色的天空。

武汉深秋与初冬的晴空是这样的好,颜色是很贵族气的灰蓝,温润又傲慢,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万里无云又似一个能干俏女人晾晒出来的洁白床单,有说不出的洗练与明亮。

好东西往往就是有气魄,就是要这样地打动人心。

我心一动,便有了心得:

我得先于一切地承认,人的观念、喜好、志趣与理想都是没有通约性的!

(12)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以我愚钝的资质,悟也用了十余年,想要修养成为人生的态度,还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年煎熬了。

还敢比法海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善男子善女人罢了。

(13)原来,人生的春是这样地难得啊。

(选自于《熬至滴水成珠》,有删改)

1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春往往和年龄没有关系,但是“少不更事”却又说明一个人要想知春,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做到。

B.作者池莉在十余年前就觉得自己知春了,但是后来觉悟到自己最多只是部分知春,要想真正达到人生的春天还需要不断“煎熬”自己。

C.作者不赞成对不好的艺术作品嫉恶如仇,主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学会包容作为一种人生态度。

D.作者所写的春天有野玫瑰烂漫地开放,作者笔下的秋天有烧秋的火红。

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烘托出人生的春需要灿烂辉煌。

17.文中多次提到法海和尚和六祖慧能,请简要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18.作家池莉的文章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11)段加以赏析。

(6分)

 

19.结合全文。

谈谈什么叫“知春”。

怎样才能达到“知春”。

(5分)

 

六、(12分)

20.《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自己的绰号。

某中学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要举办《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有一名同学想对《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进行探究。

请你根据这位同学探究的方向,为他在此次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写一段开篇语。

要求:

(1)紧扣主题;

(2)表达得体,富有吸引力。

(3)80字左右(4分)

 

21.下面十二句话,是写古代文人的六副对联的上下联。

某学校校刊准备开辟文学专栏,请你从下而的十二句话中挑选八句话,组成四副最恰当的对联,分别送给陶渊明、杜甫、李白和李煜专栏作为它们的通栏标题。

(只填序号)(4分)

(1)千古忠贞千古仰

(2)向日楼中吹落梅

(3)万缕愁绪名悔心(4)湖光山色如眼底

(5)一生清醒一生忧。

(6)浣溪石上窥明月

(7)歌咏总带忧民泪(8)偶尔城市羡华轩

(9)颠沛仍怀爱国心(10)万家忧乐到心头

(11)千般无奈思故国(12)平生胸中羞五斗

送给陶渊明专栏:

上联,下联。

送给杜甫专栏:

上联,下联。

送给李白专栏:

上联,下联。

送给李煜专栏:

上联,下联。

22.最近在网上流行的“给力”一词的来源据说有两个:

一是有人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

另一派则认为:

“给力”来源于《西游记:

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

“这就是天竺吗?

不给力啊老湿。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

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请根据上面的两段材料,推断下列句子中“给力”一词的意思。

(4分)

(1)正因为门将卡西利亚斯的给力,西班牙获得了南非世界杯冠军。

(2)周一早上8点半,开车绕二环一圈,一路畅通,给力!

(3)体砸三斤多,梨王很给力。

(4)“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

”。

七、(60分)

23.阅凌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可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这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D。

A   亟qì  其他读qī  B、累、磊、蕾lěi;缧léi;C、瑰、闺、圭guī;晷guǐ;D、全读  lí

2.答案:

B。

“带”应该为“戴”。

3.答案:

A。

4.答案:

B。

A“以”的后面缺少成分,可加上“为中心”,C、前后主语不一致。

将“经过”放在“剧组”前面。

D“健身器材”后加“的配置”之类的动词。

5.答案:

D。

括号放在“六气”引号之后。

6.答案:

C。

“首先提出来”和“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错误。

7.答案:

C。

A、“人口大国”和“节约大量人力资源”是一种冲突;B“能源危机”为无中生有,“提升国民生活品质”不是节约能源的直接结果;D、答非所问。

8.答案:

A。

B、“只能互联建筑”和“智慧地球”都还只是一种构想,C、无中生有,D、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9.智慧地球是:

利用IT技术将物理设备连接成物联网,再用计算机对其整合,最后用互联网管控这些设备的一种管理方式。

10.答案:

B。

间:

区分。

11.答案:

D。

②“千载之秘”不属于“景象”;③“法驾幸临”是指朱元璋自己。

12.答案:

D。

“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指的是明朝。

13.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翻译:

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知识点:

“以”、“诏建楼于巅”倒装句式、“同游观”、”锡嘉名”。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翻译:

四方遥远的边陲(的人民),更想到要设法来安抚它们。

(知识点:

“陲”、“四陲之远”定语后置句式、“有以”、“柔之”。

(3)必曰:

“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翻译:

必定说:

“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

(知识点:

判断句式、“拔诸”、“衽席”。

14.

(1)答案:

《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

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答案: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

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

疑怪昨宵春梦好。

15.

(1)川端康成

(2)新月(3)击空明兮溯流光(4)绕船月明江水寒(5)水澹澹兮生烟(6)渐车帷裳。

五、

16.答案:

B。

A“少不更事”是说“知春”需要经历和时间,但是经历和时间不等于年龄。

C“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中生有。

D“野玫瑰”和“烧秋”说明人生的春需要简单、宁静和单纯。

17.答案:

(1)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2)第一次写到法海和六祖慧能是为了说明知春和年龄关系不大,知春经过的“煎熬”所需的时间是比较玄妙的。

(3)第二次提到法海和六祖慧能,是说明自己只不过是像法海一样,只有较长的时间经历,却不能真正知春。

自己缺少六祖慧能那样先天的悟性。

(4)第三次提到法海,是说明知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18.答案:

文章用了新奇的比喻,如“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汉的天空的神秘感和空旷感;如“万里无云又似一个能干俏女人晾晒出来的洁白床单”写出了无云的天空的洁白和纯朴。

文章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很贵族气”“傲慢”等,写出了武汉的晴空的高贵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