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9316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docx

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诗词五首

学习是像一座藏满宝藏的大山,但是需要勤奋才能开辟通向山顶的道路。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对面:

当面。

漠漠:

灰蒙蒙的。

娇儿恶卧踏里裂: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具鸡黍:

准备好饭好菜。

具,办,准备。

开轩:

打开窗户。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这里指窗户。

把酒:

端着酒杯。

还来就菊花:

再来欣赏菊花。

还,再。

就,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

塞下:

边塞。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境。

千嶂:

层层叠叠险峻的山峰。

长烟落日:

形容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色。

燕然未勒归无计:

意思是还没有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还乡是无从谈起的。

萧萧:

风雨声。

再少:

再年轻。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⑴杜甫(712~770),唐朝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有《杜工部集》。

⑵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现有《孟浩然集》。

⑶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⑷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宋仁宗天圣(1023一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⑸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2、关于背景

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

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

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是,这种表面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⑵《过故人庄》

孟浩然四十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失意而归,一生在隐居、漫游中度过。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被一位村居朋友请到家中作客后写的。

⑶《游山西村》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

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即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

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⑷《渔家傲》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52岁的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以后负责抵抗西夏达四年之久,西夏不敢来犯,说他胸中有数万甲兵,当时民歌也把他描绘成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英雄。

他的《渔家傲》这首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⑸《浣溪沙》

这首令写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正值苏轼谪居黄州,处于逆境之时。

尽管如此,当欢快的兰溪从脚下淌过,兰草丛生的嫩芽撩拨着生命的琴弦,置身在松林间洁净的沙路上,呼吸着雨后的清新空气,聆听着乡间树林里传来的杜鹃美妙的啼鸣时,他从这大自然的音响,新生和不息的运行中获得永生的启迪,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命之歌涌上心头,落于笔端。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在这首诗里通过描写他本身的凄惨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借以暴露当时的社会破败和人民大众的苦难。

《过故人庄》

描绘了农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表达了同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游山西村》

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围绕一个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渔家傲》

这首词表现了范仲淹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将士的思乡忧国之情。

《浣溪沙》

这首诗描绘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美景,抒发自己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乐观态度。

二、文章脉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叙事:

秋风卷茅屋

叙事:

群童盗茅草

描写:

秋雨袭茅屋

抒情:

广厦庇寒士

虽身处漏雨茅屋,仍不忘忧国忧民。

《过故人庄》

首联:

写过故人庄的缘由。

颔联:

写至田家途中所见。

颈联:

写在田家饮酒时的见闻言谈。

尾联:

写重阳赏菊的约定。

《游山西村》

待客热情:

丰年留客足鸡豚

风光秀丽: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自得其乐:

箫鼓追随春社近

民风淳朴:

衣冠简朴古风存

深深吸引诗人:

拄杖无时夜叩门

《渔家傲》

上阕写景:

寒外荒凉萧瑟。

下阕抒情:

矛盾心理:

思乡情切、燕然未勒。

《浣溪沙》

上阕:

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

下阕:

抒怀,表现了青春记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写作方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层次清晰;用语精当生动;立意高远;描写、叙述、抒情有机结合;语言朴实。

《过故人庄》

这首诗通过对恬静、优美的田园风景的描绘,体现了诗人融身于世外的特殊感受和认识,充分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和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全诗情节完整,语气自然、清新。

笔意运用自如,平淡而有情致。

其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可谓是全诗的灵魂,是思想情感与艺术形象交融的顶峰。

它不但写出了层次分明的近景和远景,而且还写出了围绕在村落的绿树与斜依在绿树外的青山,相映成趣所表现出的谐和而单纯的美,最后两句,言尽而情未结,诗人的情趣,自可从句外领悟出来。

《游山西村》

全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但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在描写一路经行的客观景物中,突出主观感受,使叙述曲折,诗的意境不断变换,善状难写之景,色彩明丽,有脍炙人口的名句。

《渔家傲》

这首词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一是它立意高远,二是以悲凉苍莽的意境体现出崇高的壮美感,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三是视与听结合,一与万对照,情与志的冲突,自然感触辅以着意渲染,赋情深而刻画细。

《浣溪沙》

格调高雅,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名句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①广厦②千万间

大庇③天下寒士④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赏析:

①安得:

怎么能得到。

是欲得而不能的一种想象。

②广厦:

大房子。

③庇:

庇覆,指遮风蔽雨。

④寒士:

本指贫穷的读书人,这里泛指贫寒的人们。

这两句推己及人地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了使贫寒的人们俱欢颜的理想怎么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高高兴兴、欢天喜地住在里面,风雨不动,安稳如山。

诗句情感愉快、境界阔大、声音宏亮、铿锵有力,从诗人自己痛苦生活的体验中,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①,青山郭②外斜③。

赏析:

①合:

会集、聚合。

此处意为环绕而连成一片。

②郭:

本指外城,这里指村庄周围。

③斜:

横卧。

这两句描写故人庄上如画的景色村庄隐在浓密绿荫的树林中,从村中看,四周树木环绕,村外横卧着一片青翠的山岭。

一个合字写出了林木环绕的形势,小小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别有天地。

斜字,表现出远山的神态,村庄有青山相伴,不觉孤独。

合、斜二字,把村庄与树林、远山的关系描绘得充满情趣。

诗味恬淡,画意鲜明。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

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

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

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

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

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

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

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

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说:

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

这都是从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

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

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

不是。

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

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

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蚀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

为什么心情重浊?

因为思归又不能归。

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

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

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浣溪沙》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门前溪水尚能西流,人生如何不能再少?

那又为什么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

作者当时被贬黄州,身处逆境,仍能如此达观,积极进取,这种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苏轼老有所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人许多启迪。

【类文品读】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骑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作者是宋代派词人,与 、 合称三苏。

2、词前有一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3、词的上阙写 ,下阙写 ,全词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4、词中直接问天的句子是,直接问月的句子是 。

将自然变化与世事迁移联系起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的句子是 。

5、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它的含义是 。

词中这句话是作者对 说的,后被人们广泛应用,表达了 。

6、你还知道哪些和月有关的古诗词?

写出一两句,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里常蕴含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豪放;苏辙;苏洵 2、交代写作的缘由。

 3、问天;问月;通过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子由;对远方亲人的良好祝愿。

 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