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56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

 

锂电池产业链

分析报告

 

一、锂电池行业2012年整体情况

2012年锂电池行业整体增长平稳。

回顾2012年锂电池行业整体平稳增长平稳,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预计全年整体增速在15%~20%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下半年产量较上半年有所增加,6月份增幅较大,之后保持平稳。

从地区分布来看,珠三角、京津沪地区依然是国内锂离子产业重镇。

从月度统计数据来看,广东、天津等地区锂离子电池产量依然位居全国前列。

预计未来珠三角、京津地区、上海地区将继续领跑全国锂电池产业,但是福建等地区的追赶值得关注。

从全球锂离子电池主要厂商产量来看,中日韩仍旧占据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中韩国增速最快,中国增速次之,日本厂商增速位居第三位。

从各家厂商产业布局来看,韩国增速来自于消费电子类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三星和LG两家公司受下游手机和平板电脑终端的需求驱动,增速最高。

从全球大厂产能增速我们得出以下两条重要结论:

第一:

下游主要驱动力依旧来自消费类锂电池。

第二:

韩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的份额正在快速提升,与三星、LG等韩国锂离子电池大厂存在供应关系的国内厂商将长期受益。

稳中观变—整体平稳增长背景下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竞争格局变数较多。

从产业链细分环节来看,“矿产品—碳酸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电解液—锂电池隔膜”整条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各个关键环节的竞争格局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这些调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行业演进态势。

本章节中,我们结合2012年产业链变化趋势,盘点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各关键环节的竞争格局和演进态势,挖掘2013年度锂电池行业的投资机会。

二、矿产品:

全球资源集中度提升触动涨价预期

1、未来全球锂资源集中度提升是主旋律

从锂矿资源的来源来看,卤水提锂占据国际锂资源供应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国际碳酸锂行业巨头SQM、Chemetall(锂矿资产被Rockwood收购)、FMC等依靠所拥有盐湖卤水的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几乎垄断了国际碳酸锂市场。

上述三家公司占据了全球碳酸锂市场57%的市场份额,主要原材料来自于盐湖卤水。

澳大利亚占据15%的市场份额,主要原材料为锂辉石。

从目前全球碳酸锂市场来看,卤水提锂技术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大。

但是从国内主要碳酸锂生产企业来看,除了赣锋锂业有卤水提锂生产线之外,其它主流企业均采取矿石提锂的技术路线。

从全球锂资源集中度来看,不管是锂矿资源还是盐湖卤水资源,集中度逐步提升是未来的主旋律。

2、国外矿产品巨头依旧掌握定价权

从国内锂盐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来源来看,澳大利亚塔力森矿业凭借矿产资源的品位优势成为了国内主要锂盐生产企业的主力供应商。

例如天齐锂业、尼科国润等企业均进口塔力森矿业的锂辉石供应生产;赣锋锂业则从FMC、SQM等企业采购饱和卤水。

国内的锂矿石资源由于地理环境和矿石品位等,目前对国内锂盐企业的支撑还处于辅助地位。

从定价权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塔力森等国际巨头依据掌握着锂矿石产品的定价权。

目前,洛克伍德公司和天齐锂业公司均对塔力森矿业有收购意向,最终达成协议存在一定变数,但是考虑到收购溢价,不管最终哪家企业胜出,明年矿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概率较大。

3、2013年国内矿产品企业选矿能力将逐步提升

目前国内拥有矿产资源的企业正加紧进行选矿能力扩张,其主要驱动力来自于锉电池、陶瓷、润滑剂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增加以及高毛利的驱动。

从国内锉盐生产的供给来看,由于大部分企业采用矿石提锉工艺路线,选矿能力增加将一定程度缓解国内锉盐生产企业原材料受制于国外供应商的状况,但从整体供给格局来看,国内锉矿石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开采条件等,短期内仍旧是锉盐生产的辅助性来源。

从上市公司选矿能力增速来看,未来扩产的幅度较大,从产业链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

企业本身锉盐生产环节收入比重较大,扩大选矿能力主要是保障锉盐原材料供应,分散原材料以来国外进口的风险,天齐锉业是此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第二类:

本身锉盐生产环节收入比重较小,扩大选矿能力一方面供应锉盐生产,另一方面加工后出售锉精矿,获得矿产资源收入,路翔股份下属子公司融达锉业是此类的代表;

第三类:

原矿价值较高,伴生矿价值也不菲,下游应用领域对原矿需求较高,单纯原矿销售盈利能力就较为可观,江特电机是此类企业的典型代表,但同时也在积极开展矿产品深加工以及碳酸锉等锉盐业务。

明年锉矿产品价格继续上行的概率较大,矿产品环节值得投资,投资标的方面建议积极关注天齐锉业、江特电机以及路翔股份。

三、碳酸锉:

上游矿产资源价格走势决定盈利可持续水平

1、2012年供给瓶颈导致碳酸锉价格全年逐步走高

我们最早在二季度策略中对2012年碳酸锉涨价趋势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我们认为更多的原因来自于供给端不足,而非需求大幅增长所致。

主要原因是国际碳酸锉巨头SQM等由于2011年的大雪等天气原因,导致卤水产量下降,影响了全球总体碳酸锉供给,供给端不足是推动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

2、2012年碳酸锉新增产能不大,供给略小于需求

根据我们渠道内的调研,2012年度全年供给压力一直存在,部分下游厂商拿货还需要等待。

从供应格局来看,上市公司2012年新增产能由于某些原因真正释放的较少,大部分产能推迟到2013年释放,导致了2012年价格跟随国际维持升势。

3、2012年下半年由于碳酸锂价格提升,盈利有望好于上半年

从赣锋锂业和天气锂业的中报来看,赣锋锂业碳酸锂产品毛利率从2011年上半年的14.46%上升到2012年上半年的17.29%,同比上升2.83个百分点。

天齐锂业碳酸锂产品毛利率从2011年上半年的14.19%上升到2012年上半年的16.92%,同比上升2.73个百分点。

4、2013年上游矿产资源价格走势决定碳酸锂企业盈利水平

根据我们渠道内的调研,下半年碳酸锂价格提升较大,大部分业内公司与塔力森签订了一年的长单,2012年下半年盈利有望好于上半年,但2013年塔力森矿石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供货合同周期可能从“一年一签”改为“半年一签”。

根据我们的分析逻辑框架,锂矿石价格缓慢上行最有利于碳酸锂生产企业盈利水平提升。

5、2013碳酸锂新增产能主要来自矿石提锂

从新增产能来看,2013年新增加的上游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主要来自于矿石提锂,新增产能较大的有银河锂业张家港生产基地新增1.7万吨(全自动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最高),天齐锂业新增1万吨(5000吨碳酸锂+5000吨氢氧化锂)、赣锋锂业新增万吨锂盐生产线(预计到2013年5月达产)。

供给端产能的大幅提升对碳酸锂价格上行幅度造成一定的压力。

上游锉矿资源和碳酸锉环节投资策略一优选两类公司。

从上游锉矿资源以及碳酸锉生产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锉矿资源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同时国内的选矿能力以及碳酸锉的产能将集中释放,锉矿石价格上行趋势较为确定,但是碳酸锉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赖于下游需求对跟随提价的消化程度。

我们建议优选两类企业:

第一类:

选矿能力大幅提升,享受矿产价格上行带来的利润。

此类企业建议积极关注江特电机和路翔股份;

第二类:

产业链覆盖选矿和碳酸锉盐生产,能够将矿石开采以及锉盐生产两个上游提锉重要环节的利润留在公司。

此类企业建议积极关注天齐锉业。

四、正极材料:

盈利回归合理有赖高端产品比重提升

1、正极材料厂商盈利拐点较为明显,但回升速度有待观察

早在二季度策略中提出了正极材料厂商盈利能力触底回升的趋势,从前三个季度已经披露的业绩来看,我们的预测陆续得到了验证,正极材料行业盈利水平目前处于历史低位。

但是从四季度的市场行情来看,由于四季度是正极材料销售的传统旺季,市场需求却呈现“旺季不旺’,的状态,全行业盈利回升的速度有待观察。

2、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是盈利回升的决定性因素

从行业格局来看,正极材料由于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差异化产品较少,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结果就是盈利能力在整个锂电池关键材料环节中居于最末。

未来将是比拼高端产品性能的时代,竞争的核心将从低价格转向追求高性能下的性价比。

从产品结构的需求和供给来看,高容量大颗粒钴酸锂高端产品和三元材料的需求快速增加。

3、2013年预计多元材料正极市场需求仍旧旺盛根据高工锂电

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1~6月份全国各种多元材料总产量为5300吨,比2011年增长20.45%。

从行业需求格局来看,我们认为尽管2012年三元材料增速同比有所下降,但是从行业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多元材料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尽管钴酸锂价格下降对三元材料高性价比的吸引力有所影响,但是目前钴酸锂价格已经处于低位,未来进一步大幅下降的概率较小,随着多元材料产品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产品需求量的进一步上升,其性价比吸引力有望回升。

4、关注产品结构高端化以及正极新材料渗透率

根据我们的正极材料投资逻辑框架,我们建议积极关注以下两类公司:

第一类、产品结构高端化—建议关注产品结构持续向高端化调整的公司。

从下游需求端来看,消费电子轻薄化对锂电池的要求不断提升,高端产品是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建议积极关注正极材料高端产品弹性较大的当升科技和杉杉股份,两家公司在行业内浸润时间较长,研发能力和客户优势明显,如果2013年高端产品占比能够顺利提升,业绩弹性较大。

第二类、新材料产业应用渗透—关注在高电压、高容量和中大功率应用领域具有突破潜力的富锂锰基新材料公司。

富锂锰基材料与现有主要正极材料相比,具有高电压平台、高容量的优异特性,特别适合于电动汽车等高容量和大功率的应用领域,目前国内只有江特电机下属子公司江特锂电新材料实现了商业化并掌握了湿法前驱体核心生产工艺,正在积极开拓下游电动汽车领域市场,2012年公司上半年市场开拓不尽如人意,但公司目前仍旧在积极与下游电动汽车大客户展开合作,存在率先渗透进入大功率动力电池市场的可能,建议长期关注江特电机富锂锰基材料的进展。

五、负极材料:

新增产能对“现金牛”业务进行考验

1、2012年负极材料竞争格局变数少,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盈利能力依旧稳定

从全球负极材料行业格局来看,2011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在28-35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5~55亿元;目前中国负极材料占比40%左右,2015年中国市场份额将超过60%。

在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下,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龙头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从国内市场份额来看,深圳贝特瑞、上海杉杉和湖南摩根海容三家企业在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占据绝对优势。

2、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高决定了负极材料行业盈利相对稳定

以杉杉股份为例,负极材料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上半年净利率分别为12.5%和12.3%和12.4%,盈利能力较强,是公司的现金牛业务。

从杉杉股份的锂电产品净利率对比可以看出,负极材料的盈利能力最强,净利率维持在12%左右的高位,其次是电解液,平均净利率大概在9%上下,正极材料的盈利能力较弱,过去三年的净利率在-2%~4%之间波动。

3、新增产能将在未来两年集中释放,利润在强者之间重新分配

2011年是国内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加大投资的一年。

根据目前在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大多数新增产能将在2013~2014年集中释放,届时行业供给平衡有可能被打破。

但是考虑到本轮新增产能均集中在优势企业,行业利润在贝特瑞、杉杉股份、湖南摩根海容等第一梯队之间再分配的概率较高。

从达产时点来看,根据已经公布的投产计划,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是新增产能达产高峰,预计2013年上半年将仍旧维持现有的供需平衡状态,龙头企业仍有望销售较高的盈利红利。

4、关注具备技术优势、能够搅动竞争格局的优质公司

从新增产能的量来看,青岛雅能都化成凭借三菱化学的技术优势,预期2013年底,新增8条生产线之后产能将从目前的3600吨/年跃升到1.44万吨/年,有望进入第一梯队。

当升科技参股的长沙星城微晶石墨有限公司的“长沙星城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新基地项目”有望在2013年达产,届时产能将达到5000吨,有望成为负极材料领域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5、预计未来2~3年内负极市场领域仍旧是石墨唱主角的格局

负极材料种类较多,主要研究的负极材料包括碳素材料、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以及新型合金。

已经成功产业化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主要有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碳纤维。

随着锂电池对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提升,已经开始有少量的碳-硅合金、锡合金应用于高端电池。

石墨材料是目前最主要的负极材料,其导电性好、结晶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适合锂的嵌入-脱嵌,形成锂-石墨层间化合物,充放电容量可达300mAh/g以上,充放电效率在90%以上,不可逆容量低于50mAh/g。

锂在石墨中脱嵌反应在0~0.25V左右,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平台,可与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等正极材料匹配,组成的电池平均输出电压高,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最多的负极材料。

6、重视下游应用对负极材料的选择性——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差异选取不同的负极材料

以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为例,天然石墨用天然的石墨矿进行后续加工,经过一些包覆工艺或者其他处理得到的,其本身石墨化程度比较高,容量比较高,可以接近石墨的理论容量,其后处理工艺一般不在经过高温石墨化,缺点是循环特性不够好。

而人造石墨指通过其他含有碳的化合物经过处理,一般会再经过高温石墨化,循环性能比天然石墨好,主要分为针状焦,石油焦以及中间相碳微球。

其中针状焦的容量最高,中间相碳微球的倍率性能,安全性能以及循环要优于其其他石墨。

人造石墨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高端的民生类应用领域。

行业对下游领域的成长性预期从电动汽车切换到储能领域,2013年钛酸锂需求增速或大幅提升。

钛酸锂作为负极材料,和石墨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安全性高、寿命较长,而且倍率特性好,尤其是其较好的倍率特性使得其在功率型应用以及需要快充快放的应用领域具备较大的推广潜力,目前行业内投资热情高涨,其在大规模储能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前景值得引起行业关注。

我们认为,从产品特性的角度来看,钛酸锂在功率型储能电站领域的确具有较高的性能优势,值得长期关注。

负极材料领域的投资策略——关注产能量变以及储能领域超预期的可能。

根据我们的逻辑分析框架,负极材料领域重点关注两个趋势:

第一、新增产能对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带来的变化。

主要有两个方面:

1)希增产能带来的是量变,龙头公司优势依旧明显,建议积极关注杉杉股份;2)新增产能量变可能使得部分技术优势领先的公司成长为行业第二梯队的龙头,例如技术优势领先的长沙星城,建议关注前期参股长沙星城的当升科技。

第二、储能市场启动催热钛酸锂市场。

根据我们行业内的调研,行业目前对储能市场的预期较高,储能市场一旦启动将带来两类机会:

1)传统锂电池行业优势公司将享受新增市场空间带来的红利;2)储能领域技术特点将催热钛酸锂市场,但目前上市公司在钛酸锂领域并没有规模优势,因此,钛酸锂市场启动前期非上市公司机会更多,二级市场投资看点在于市场启动后上市公司的反应以及跟进的速度。

六、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

版图之争与供应链之争是主题

1、六氟磷酸锂国产化替代进入第二年,版图之争成为2013年主题

国内六氟磷酸锂龙头企业的产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从当前的产能现状以及在建的扩产情况来看,国内的多氟多现有产能1200吨/年,在建产能1000吨/年,九九久公司现有产能400吨/年,在建产能1600吨/年,两家公司产能建设完毕后,生产能力将跃居全球前三位的水平,天津金牛以及广州天赐等企业也规划将产能达到1000吨/年的量级。

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生产能力正在快速从日本向国内转移。

国产替代进入第二年,版图之争贯穿全年。

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的不断深入,六氟磷酸锂领域的竞争方式发生了改变,国产化初期,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国内厂商凭借成本和价格优势与日本厂商进行竞争,随着国产化的深入,国内成功实现六氟磷酸锂产业化生产的厂商数量增多,竞争的焦点转移到国内企业之间市场份额的竞争——“市场版图之争”。

我们预期2013年六氟磷酸锂环节版图之争将成为主题,国内厂商之间开始比拼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在这种格局下,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逐步成为行业龙头。

“版图之争”的筹码盘点—2000吨级生产线成为第一梯队的门槛。

根据主流企业的扩产规划,扩产之后全球前五名将被日本和中国企业所占据。

扩产后的产能排序为:

森田化学4180吨/年(包含张家港3220吨/年+日本960吨/年)、多氟多2200吨/年、日本StellaChemifa2150吨/年,九九久2000吨/年、关东电化2000吨/年。

从规模指标来看,2000吨/年成为进入全球六氟磷酸锂生产第一梯队的门槛。

整个供给端将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2000吨/年以上规模;第二梯队1000吨/年以上规模,包括天津金牛和广州天赐。

其余厂商归入第三梯队。

版图之争的结果—价格下行趋势持续,产业链覆盖较全的企业具备优势。

版图之争成为年度主题,价格下行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仅就2012年全年来讲,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11年底的近30万元快速下滑到2012年底的20万元左右。

我们认为2013年版图之争导致价格下行的趋势将持续,总体呈现缓步下行态势,16~17万元/吨,可能成为价格下限。

我们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第一、一方面六氟磷酸锂供给增加,但另一方面下游的电解液厂商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六氟磷酸锂的需求。

第二、从新增产能投资主体的角度分析,目前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已经成功产业化的公司,新进入的公司较少,产能增幅总体可控。

第三、从产业链合理利润率的角度分析,六氟磷酸锂技术门槛的确很高,相比于下游的电解液环节应当享受较高的盈利水平,目前下游优质电解液企业的毛利率在35%左右,如果六氟磷酸锂价格毛利率水平低于电解液,那么将导致六氟磷酸锂厂商向下游电解液环节拓展,技术上并不存在较大瓶颈。

根据目前六氟磷酸锂每吨10万元左右的生产成本以及下游电解液行业3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我们推算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行的界限在16~17万元/吨左右。

2、电解液厂商盈利将继续分化,供应链之争是主题

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行直接利好电解液厂商。

我们在2012年中期投资策略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之间的盈利对冲机制。

由于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的核心原材料之一,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六氟磷酸锂成功实现国产化,直接利好下游的电解液厂商。

六氟磷酸锂价格成为实现上游电解质盐生产企业和下游电解液厂商之间利润再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大厂供应链的电解液企业2012年呈现出高增长,2013年供应链之争仍是主题。

从电解液企业的生产特点来看,有两个特点需要密切关注。

第一、进入大厂供应链需要的周期较长,从产品试用到大批量供货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市场开拓的时间成本较高,因此进入大厂供应链的企业客户优势明显;第二、电解液的配方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批次变化较多,只有掌握完成的配方工艺并且具备齐全的产品规格才能满足下游多样化的需求,完整的配方解决方案是进入大厂供应链的必备条件之一。

以新宙邦为例,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在2011年相继取得日本SONY、松下等一批国际高端客户的合格供应商承认后,2012年初通过了韩国三星的认证并实现了批量交货,2012年上半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收入同比增加74.26%,成为稳定公司营收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渠道内的调研,2012年未能进入大厂供应链的企业则承受了较大的业绩压力。

我们认为,2013年电解液环节将延续2012年“供应链之争”的主题,技术优势明显、产品性能批次稳定的优质电解液企业有望获得稳定成长。

六氟磷酸锂与电解液环节投资策略——把握版图之争和供应链之争两大竞争主题。

根据我们的投资分析框架,2013年需要把握版图之争和供应链之争两大主题和特征,优选标的:

第一、“版图之争”下的投资标的:

六氟磷酸锂环节2013年的竞争主题是版图之争,新增产能投产和价格缓步下行是竞争格局变化的特征。

考虑到六氟磷酸锂较高的技术门槛,建议积极关注多氟多和九九久两家国内龙头公司。

其中多氟多公司由于具备无水氢氟酸和氟化锂的制备能力,产业链覆盖更全,规模更大,2013年的业绩爆发力更强。

第二、“供应链之争”下的投资标的:

电解液环节2013年仍将延续2012年的供应链之争主题,能够进入日韩锂电池大厂供应链体系将支撑业绩稳定增长并享受合理的供应链利润,建议关注进入三星、索尼、松下等高端客户供应链的新宙邦,以及正在向上游六氟磷酸锂行业积极拓展的江苏国泰(300吨六氟磷酸锂在建)。

七、隔膜:

验证之年,增长有赖下游客户投出的信任票

1、2013年新增隔膜产能陆续释放

2012年下半年多家上市公司隔膜生产线陆续达产,进入市场拓展阶段,“小批量试水”成功将搅动竞争加剧。

从新增产能来看,2013年产能释放较大的主要上市公司有四家:

1)沧州明珠2000万平米/年生产线有望在2013年中逐步释放产能,2)大东南公司两条干法生产线已经完成调制,2013年将加快市场开拓,我们估算新增产能大概在1500万平米/年左右。

3)南洋科技1500万/平米产能也将逐步释放,并且另外投资1501.8万欧元购进了9000万平米/年的德国生产设备扩大产能。

4)九九久公司1320万平米/年的湿法生产线也将在2012年底完成调制。

我们认为2013年是隔膜产能集中释放之年,考虑到产能释放量预计我国隔膜生产工艺的水平,2013年将是隔膜生产企业的验证之年,可以从两个维度对公司进行验证:

1)产品性能维度,如果公司隔膜产品性能好,批次稳定,良品率较高,那么国内公司有可能按照“小客户􀃆大客户”、“国内公司􀃆国际大厂”的顺序建立起供应链体系;2)生产规模维度,从新增产能规模来看,国内上市公司新建产能大多从1000~1500万平米/年的规模起步,体量较小,结合全球5~6亿平米/年的需求来看,市场消化压力不大,但是需要留意上市公司从“小批量试水”成功之后向“二次投资”过渡。

从南洋科技的建设策略来看,继1500万平米/年生产线建设之后即投入1501.8万欧元购入9000万平米/年的生产设备扩大生产,从侧面反映了前期试生产较为顺利。

我们认为,以上两个维度的验证将贯穿2013年全年,产品性能和技术优势领先的企业将逐步胜出。

2、2013年隔膜行业将进入验证期

需要优选具备技术优势和客户优势个股在投资策略方面,我们重申隔膜行业的投资策略:

第一、紧盯产能和供应链体系,忽略“名义产能”。

从名义产能来看已经远超出市场需求,但是我们在优选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忽略产能,紧盯产量以及供应链体系的策略。

考虑到目前国内企业受限于生产工艺,产品收率较低,平均收率水平预计在40%~50%之间,较低的收率水平导致了产量和成本的“双杀”。

建议积极关注受到下游客户肯定的沧州明珠。

第二、甄别在“二次投资”规模竞赛中真正具备技术优势的先发企业。

鉴于目前上市公司隔膜业务起步的体量较小以及考虑到隔膜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我们认为在一旦上市公司试产达到预期,进行二次投资的概率较大。

“二次投资”一方面印证了前期试生产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成功产业化的技术上快速扩大规模有利于构筑行业地位。

建议积极关注南洋科技。

八、投资策略:

短期看版图,长期看技术

回顾2012年的表现,我们认为锂电池产业链整体平稳增长,投资机会在于挖掘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市场圈地和成长的机会。

版图之争和供应链之争将贯穿2013全年。

从投资逻辑来看,短期主要看龙头企业版图扩张的进度,长期还要依赖研发水平提升以及针对产品短板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