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0802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docx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

1.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概况

1.1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现状

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简称,虽然发展历史并不长,却发展迅速,培养出大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也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

普通高等教育为学术性教育,基本包括普通大学、学院和师范院校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技术性教育,主要包含了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专科学校以及大学附设技术院系等教育机构,其中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属于本科教育层次的高职教育,分为大学部和研究所两部分,大学部又分为2年制和4年制两种;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包括5年制专科学校、3年制专科学校(1998年最后一次招生,已不存在)、2年制专科学校;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包括硕士班和博士班。

在专业分类方面,台湾根据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专科学校设置了工业、农业、商业、家政、海事、药学、护理、医技、体育、艺术、戏剧、语言、食品加工等类科;技术学院的系所大致也分为8个学群:

工程、管理、设计、农业、海事、家政、医护保健和商业服务等。

这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类科与台湾中等职业教育类科相呼应,共同组成完整的科别系统,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目前,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加上专科学校的数量占据了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的一半以上。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台湾的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中,私立学校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专科学校中私立学校更是居于大多数。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其独特之处和成功之处,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安排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因此台湾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其目标也是为了培养适应台湾经济建设需要的优质技术人才。

台湾如今采取的“产学研”的教学模式为“建教合作”模式,在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机构主要是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

“建教合作”是对职业技术教育中各种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的总称,台湾制定了《建教实施方案》对建教合作的内容及产学双方的权责进行了规定。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合作模式除高级职业学校普遍实施的“轮调式建教合作班”外,专科学校的建教合作方式更加灵活,种类名目繁多,包括寒暑假实习、奖学金进修式等。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建教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有轮调式和阶梯式两种。

轮调式建教合作目前推行面最广、学生人数最多,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工厂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每一至三个月定期实施轮调。

阶梯式要求学生一、二年级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三年级到合作工厂实习,且每周返校上课一天。

1.2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核心——技术应用型本科

教育与经济发展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一方面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的新发展也往往是适应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能源危机,给台湾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台湾决定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着手发展自主性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台湾地区的技术本科教育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974年,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成立,招收4年制学生,举办技术本科教育并授予学士学位,是台湾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开端。

技术应用型本科的载体是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在台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经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研究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不能不提到技术应用型本科。

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台湾技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层级,台湾的职技教育以培养技术人力为目标。

所谓的技术人力就是指生产或服务机构中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的工作者。

台湾地区技术人力总体上由五个工作职务组成:

操作工、技术工、技术员、工业技术师和工程技术师。

其区别就在于各个职务所承担工作的复杂度和知识性程度不同。

而技术应用型探讨其原因,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密切联系的。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外涉及到高职教育行政管理、高职教育同普高教育、其他教育的关系平衡与协调问题,以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等方面的管理。

台湾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在发展方面、办学主体与高职的衔接、高职与各个教育体系的衔接、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特点。

2、台湾高等职业教育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的特点

2.1台湾高等职业教育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的特色

1.职能定位明确。

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十分明确,力求与普通教育有鲜明的差别,且有相关的法律进行阐释并保证。

“大学法”规定:

“大学以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为宗旨。

”“技术及职业校院法”中则规定:

“技术大学教育以研究发展高科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

”在这种法律规定的指导思想下,台湾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例如明确提出2年制和5年制专科学校应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才和现场技术人员,技术应用型本科应该培养工业技术师等。

2.重视建教合作。

所谓建教合作,根据台湾教育年鉴的表述,“就广义言,应为训练式教育制度与国家经济建设之全面协调措施。

就狭义论,则指工业界或企业界与正规教育单位合作,从事职业或技术训练与教育工作。

”通俗说来,也就是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学校按照专业设置选择相应的合作对象,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场地,参与教学,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环境,提升学生适应能力和就业素质,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当下许多教育问题的根基都在于教育质量的不够精良以及与企业需求脱节。

195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了《建教实施方案》,规定了建教合作的主要内容,在制度上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校企合作真正实现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空谈的水平。

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让学校明白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同时提供学校教育所欠缺的实训基地和先进设备,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从而也保证了其就业。

3.民间办学踊跃。

世界上的许多知名大学都是由私人创办的。

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公私并举办学。

台湾当局开放和鼓励建立私立高校,对于私立院校的创办和学杂费收取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企业与民间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不但弥补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不足,更具有与企业密切联系、讲求办学效益、办学方向和专业学科设置与产业需要紧密联系的先天优势。

4.课程设置针对性强。

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决定着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的安排不仅要符合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台湾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非所用的情况。

以台湾的技术应用型本科为例,其采用的是以美国为参照的职业群集教育课程模式,一来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二来使学生有较大的适应性,这也是由台湾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然而,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尽善实属不易,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有其本身

的不足之处,还需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自我完善。

2.2台湾高等职业教育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2.2.1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与各国的国家管理体制是一致的,它是在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多种要素影响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台湾地区的管理体制根据不同的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总的来说,从管理机构与职能来看:

台湾地区行政院下设教育部分管有关教育事宜,教育部内设有高教司、技职司、中教司、国教司、社教司、体育司等。

高教司对普通大学进行监督管理;技职司对初级技术学院、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进行监督管理;中教司对师范院校进行监督管理;社教司对社区大学等社会终身教育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体育司对体育学院监督管理。

在教育部中还设有学术审议委员会,高教司的司长任该委员会的秘书长。

学术审议委员会具有的功能是学术审议、经费评鉴、政策制定,而现在实际上只是审查各校的升等(暨升格)计划、博士班的授权;硕士班目前由高教司授权,今后的改革方向是把授权交给学术审议委员会。

2.2.2以法律为保障,多渠道办学,私立学校为主的多元管理格局成为台湾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特点

台湾重视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来保证高职教育的发展。

台湾一贯重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法规主要有《专科学校法》、《建教合作实施方案》《职业训练法》《加强教育与延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特别是1986年的《技职教育法》对台湾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技职教育起了很好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这些法规是台湾高职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

公私并举办学一直是台湾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台湾的私立学校发展对台湾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方面更是如此。

据台湾的教育统计,台湾地区目前公私立高职院校占到半数以上。

为了进一步促进私立学校的办学水平,台湾持续参加了政府对私立学校的奖励与补助,并放宽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缩小公、私学校的差别,鼓励公平竞争。

依据《大学法》和《私立学校法》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对私立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主要以经费为主。

“奖助”的原则是“重奖轻补”,补助占30%,奖励占70%。

奖助金额一般占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2-3%,约占私立高职院校经费总收入的10-12%。

这些办法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对促进私立学校的办学起到了引导与支持作用。

民间社会力量积极的参与办学,弥补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财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的不足,推动了技术与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私立技术与职业院校还具有与经济企业关系密切、讲求办学效益办学方向和专业学科设置与产业需要紧密联系的优势与特点。

也使多渠道办学,私立学校为主的多元管理格局在台湾得以确定。

2.2.3台湾专业退场机制的确定与实施,呈现出政府对高等技职教育的拘束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台湾一直在探索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技职教育的沟通问题,进入90年代,伴随高等技职院校体系的日臻完善,在两大体系的沟通与衔接方面,既有在每个衔接口两大体系均可交叉招生,又有普通大学附设二年制技术教育院系,同时在部分技术学院为普通大学毕业生开设学士后一年制技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就业等等。

在制度层面上看,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技职教育两大体系已构建起自由转换、广泛沟通、机动灵活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但与此同时,台湾在2003年明确提出的《大专院校暨研究所进、退场机制专案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专业退场机制方面的建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台湾方面经济变迁、高校自主意识增强、台湾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质量失衡、高校生源吃紧的现实状况所限制。

专业退场机制与实施对台湾的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明显的,它可以避免专业设置中的短期行为,院校市场的供求关系因部分专业的退出而得到平衡,专业退场机制的实施一方面是保持了高等教育专业的稳定性,减少了教育资源浪费,提高了办学效益。

使一些经营不善、招生不足、办学质量不高、市场需求不望的专业退出院校市场;另一方面,台湾技术与职业教育院校,尤其是私立院校面对着这个机制的制约。

2004年5月“教育部”在“立法院教育委员会”上提出的《台湾教育政策之现况与未来发展专案报告》中强调“由于学龄人口逐年下降,造成高等技职院校招生困难,为此,对高等技职院校中招生不足、录取率过高、师生比过高、评鉴等级过低的专业进行管制”。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专业退场机制主要是针对高职制定的政策,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实施“总量管制”的办法。

它的提出是窄化了私立高职的办学空间,也说明了政府对高等技职教育的拘束与追求特色的决心。

3、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1.“立交桥”式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人才。

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校。

高级职业学校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

专科学校重在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型实用专业人才,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

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是培养应用科学及技术型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分二年制、四年制。

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属于典型的“立交桥”结构。

2.人才培养目标突显能力本位。

台湾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二年制专科和五年制专科这类学校应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而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才和现场技术人员。

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要求较低,以满足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够用为度。

台湾近年来普通高校生源不太景气,但部分技术学院的生源却是录取人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3.职业证照制度、多元文凭体系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在台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求取得毕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照。

台湾的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统一的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

台湾当局还建立了多元文凭体系,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可以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职业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台湾的职业教育曾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而现在,随着职业证照制度、多元文凭体系的落实,这种情况已得以彻底改变,甚至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还要求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

4.强大的师资力量为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台湾的职业院校的教学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企业,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

例如,中台医护技术学院聘请医院医师、护士担任教师;桃园新兴工商学校直接从空军飞机修理厂聘请飞机修理、雷达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执教;高雄餐旅技术学院更是高薪聘请名厨、名调酒师、高级旅游管理人员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

这些教师不但学历层次高,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了如指掌,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力的保障。

4、中国大陆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大陆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态势良好,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相对于台湾职业教育已取得的成功经验而言,大陆的高职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育层次单一化,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目前,大陆的高职教育属于单一层次的、终结性的专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清一色的大专水平的高职人才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了进一步深造,不得不选择“专升本”,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学理论基础课,严重影响了专业课学习和技能培训。

一些高职院校将毕业生“专升本”的比例和人数作为体现办学质量、获取社会认同度的一项指标,这一倾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导致了培养目标在方向上的偏离,甚至使自己成为了普通高校的“预备学校”、“压缩饼干”。

2.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高职特色大打折扣。

校企共建、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高职教育的基本渠道。

然而,当前大陆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发挥的作用远远达不到高职院校的建设需求。

究其根源,在于校企共建只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企业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是否应该支持或投入多大的资源去支持教育。

3.资格认证体系不完善,高职人才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

学位证书是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重要的人才竞争凭据,相应地,职业资格应成为高职人才的竞争优势。

我国许多城市、地区都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但是各自的情况不尽相同,兼容性较差。

同时,国家级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又还很不完善,全国统一的、层次分明的、权威的认证体系尚未形成,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体系尚未建立。

这种局面严重地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空间。

4.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究其根源,主要在于:

(1)“双师型”教师是近十多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产物,其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高职教育本身的发展速度;

(2)高职教育现有的社会地位及其所能提供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难以吸引“双师型”人才;(3)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或普通大专院校转型、整合而来,原有的教职员工占用了大量编制。

5.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借鉴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已经占领我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借鉴台湾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我们提出,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借鉴台湾的经验,着手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体制创新

 首先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台湾地区高职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制定高职教育法规,规范高职的发展。

这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出台政策、加大投入,使高等职业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规模与内涵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前景。

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仍处于“先天不足”,“后天营养失调”的困境中,社会认可度不高;各项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困难;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诸多问题,使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20世纪90年代起中央及地方政府就陆续出台了十几部重要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

如《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些文件的针对性、适用性强,所起的作用也是如此。

但作为一个法制国家来说,政策毕竟不是法律,还有必要在制度建设的时候把其中的相关条文以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

特别是对相应领域制定相应的单行法、对现有的相应的法律制度,我们有必要做相应修改与再建设,以适应发展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其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体系建设方面、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应逐步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逐步建立结构多样、层次合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院校学制贯通,架构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目前可将一些有特色有创新专业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打造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并在条件成熟之后考虑培养硕士、博士人才。

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

台湾的经验表明,政府的引导与约束对职业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技职教育白皮书》中对“建立技职教育完整体系方案”的架构;“专业进退场机制”中专业的审核;对特色专业的支持等,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以及企业对高职的全方位介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在大陆,观念错位,依然是妨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社会上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有些教育政策和制度导向还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社会地位远远不如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被边缘化。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与有关部门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第二、完善地方对职业教育法律方面的实施条例,逐渐形成完整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并让职业教育的法律条款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第三、改变招生方式,发展品牌与特色院校,在招生、就业等方面给予高等职业教育特别的扶持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接受与从事职业教育,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第四,设立相应的奖励与表彰制度,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优秀与突出行为应定期给予表彰与奖励,如设立产学研奖励基金、表彰优秀或特色职业院校等。

3.全面推进官产学研的结合

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并落到实处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

大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衔接不够紧密,适应市场、满足就业、服务经济的能力还较弱。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及制度保障等一直是我们面临的瓶颈问题。

我们认为,结合台湾的经验:

第一,尽快建立起一套规范有效的机制,形成官产学研合作平台。

由政府牵头,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落实《职业教育法》中对与合作办学的学校的有关优惠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建设设立科学的运行保障机制。

由政府出面牵头,企业提供资源、学校组织实施,形成合理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教育、输送链条。

第二,明确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体地位,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合作的义务。

第三,落实并创设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应享受的优惠政策。

例如:

对于援助职业教育的有关企业与个人在税收方面的减免;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政府对企业的补助措施等。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

台湾的建教合作保证了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也保证了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和毕业出路。

产学合作在大陆地区也倡导了多年,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不是那么顺利。

要顺利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必须是基于合作的双方都有长期有效的利益前提。

然而,我国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资金方面投入的不足,都给实际的校企合作的操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因此,我们要学习台湾的不是如何进行校企合作,而是如何让企业和学校都愿意进行合作,让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对自身有意义的事情。

校企合作的根本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可以充分地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让学生进入企业现场学习具备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技能,以便毕业后可以迅速进入社会角色,担任工作。

任何的发展和前进都不是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大陆校企合作的真正实现,同样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而其中的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最最重要的部分。

5.促进大陆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接轨

台湾当局新颁布的《大学法》规定:

“大学以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为宗旨。

”而在《职业及技术校院法》草案中规定:

“技术大学以研究发展高

科技,培养高级的技术人才为目标”。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升学渠道,分不同阶段,或就业,或升学,循序更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这样,可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机会。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将高等职业教育视为人生中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把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业已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方向。

6.改革课程模式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看其是不是成功,归根到底要看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合社会

的需要,在这里,教育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教育质量是与课程设计紧密联系的,合理先进的课程安排、优秀的师资队伍、正确的教学计划的组合才能保证教育质量。

台湾是经济比较发达、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地区,农业、工业、海事、家政等各种类科在台湾当地的发展,决定了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台湾地区主要采用的是职业群集的课程模式,同时采用模块式课程教学增加学习的灵活适用性。

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水平,并且密切关注社会需要,培养面向企业最需要的技术人才。

这需要整个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家给予足够的政策、资金的支持,各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真正认清自己的责任,领导者不能停留在得过且过的状态,应当努力安排各项工作促进本单位的竞争力。

7.合理认识民间办学。

台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能够得到如此好的发展,与其民间力量的支持是不可分割的。

而在大陆,首先人们在观念上就对民办的高校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家长们认为上大学就应该上国家办的、吃公家饭的大学,大部分家长对私立的教育还不能完全接受,而当下,大陆的许多高职院校恰恰是属于

民办的,或者冠有民办的字眼,大大影响了其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造成了招生难。

少数出名的民办教育机构,如某些贵族高中,某著名的外语或技能培训机构等,也会因为收费问题而难以普及发展。

因此,民办力量在大陆的高职教育中究竟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教育最为合适,不能仅仅将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