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147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docx

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

 

[课程目标]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

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p126

1.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

通常指一定的__地域空间__。

(2)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__界线__,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__相似性__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__差异性__。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__空间分布__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__城市化__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

(3)区域类型: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乡村地域:

范围__较大__,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城镇地域:

范围较小,以__非农业生产__活动为主,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4)空间分布形式:

不同的地理事物其空间分布形式不一样。

农业:

面状;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

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表现:

三次产业占__国内(地区)生产总值__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4)趋势: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__资源配置__的变化和__人均收入__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__一__产业向第__二、三__产业转移的趋势。

对应学生用书p126

 

区域的众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整体性(相似性)、差异性、开放性三大特征。

习惯上一般按如下步骤分析区域的特征:

第一步,分析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第二步,分析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特征;

第三步,在以上两步基础上分析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居民、城市等人文要素特征;

第四步,对比不同区域各要素差异,提出措施,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认识和分析区域的特征及联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下图所示:

例1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

据此完成

(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C)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D)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D)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

(2)由于长江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长江作为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界线。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捷,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例2 (2017·江苏)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D)

A.京→冀B.闽→川

C.桂→黔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C)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解析]

(1)根据图中提示,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粗细表示红包流量大小,广东流向湖南的箭头最粗,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湘。

(2)从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分布可知,前四位的都是发生在相邻省份,相邻省份间人口流动量大,红包单向流量也大,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与要素、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没有多大关系。

考点二 区域发展的阶段

对应学生用书p127

1.区域发展指标、类型、总趋势

(1)指标

常用指标:

人均__国内(地区)生产总值__、人均__国民收入__、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

(2)区域类型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发展总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

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__资源__密集型和__劳动力__密集型加工制造工业为主

__第二产业__比重迅速上升,

__第三产业__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__资金__密集型和__技术__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__低__,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速度

水平__高__,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__均衡__状态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对应学生用书p128

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

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亦不同。

下面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例题 (2017·江苏)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D)

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BC)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

(1)距市中心某范围内企业数量=企业总数×累计百分比。

据此计算1985年大约是186,2004年大约是941,2013年大约是600,故1985—2004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2004—2013年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减少。

(2)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

第二讲 区域发展差异

考点一 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对应学生用书p128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__经济基础__、发展水平和__对外开放程度__。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__第三产业__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__重化工业__为主导,在中、西部地区,__农业经济__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2)工业化的差异:

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__中外合资企业__、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__高新技术产业__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__传统型工业__为主体。

(3)城市化的差异:

东部地区和__东北地区__远高于中部和__西部__地区。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__开放程度高__,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则比较__低__。

对应学生用书p129

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地区

①有我国三大主要工业区

②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⑤科技文化水平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北方淡水短缺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大江大河下游洪涝灾害严重

①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②为全国培养输送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④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消除污染

中部

地区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②林牧业基地,粮、棉、油的重要产区

③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

④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①铁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

②生态问题严重: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河床淤积、洪涝灾害和风沙危害等

①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使其成为全国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②成为商品粮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

③加强通信和交通特别是东西向运输通道建设,发展与东西部的横向联系

④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

地区

①具有边境经济贸易的优势

②各种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西南水力资源充足

①绝大部分地区工农业基础较薄弱

②科技文化教育不发达

③基础设施落后

④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出现荒漠化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③加强水利、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⑤开发黄河上中游和长江上游的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

东北

地区

①能源、铁矿资源丰富

②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基地,糖料作物重要产区

③重工业发达

④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⑤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①水源缺乏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经济结构单一

④生产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⑤生态趋向恶化,林地、湿地减少,黑土流失严重

①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③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④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消除污染

例题 (2017·江苏)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BD)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AB)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解析]

(1)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00—201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较接近,但不是相同,其中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读图可知,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年均增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考点二 南北方差异

对应学生用书p130

1.划分界线:

以__秦岭—淮河一线__为界,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表现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__中温__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__山地、丘陵__,热量丰富,水分充足,__有色金属__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__水__资源不足,__黄土__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__洪涝__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__产业结构__、扩大对外开放、改善__生态环境__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对应学生用书p130

我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是针对东部和东北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南北两侧在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如下表所示:

区域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甸草原分布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棕壤和黄土、钙质土、黑土

红壤、砖红壤

水文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自然

资源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丰富

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区域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

生产

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和云南南部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工业

生产

重工业为主、能源基地

工业实力强,门类齐全

产业

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大

第三产业比重大

交通

运输

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铁路网稠密

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并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

对外开放

程度低

程度高

例题 (2017·北京)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区域内(D)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2)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该做法可以(D)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1)图示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和湖北,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图示区域以平原为主,风能资源并不丰富;图示北部地区水资源缺乏,主要种植小麦;国道以西山地多,路网密度小。

(2)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调整了农业的种植结构,春玉米种植雨热同季,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利用,有利于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考点三 西部大开发

对应学生用书p131

1.范围:

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目的:

为了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的__社会经济__发展。

3.意义

(1)缩小我国__东部与西部__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实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__可持续发展__战略。

(4)可将西部地区的__资源优势__变为__经济优势__,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对应学生用书p131

1.西部大开发的条件

(1)有利条件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③东部地区经过多年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④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⑤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⑥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

(2)不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③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2.重点措施

(1)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

(2)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

(3)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

(4)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

                   

  

例题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据此完成

(1)~(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A)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B)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B)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解析]

(1)对一个地区来说,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和自然资源不足都可以通过人类劳动进行改造,而改造又主要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所以对经济起制约作用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

(2)国家政府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总是有一定的限额,也不可能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竞争,也就没有进步。

(3)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目的主要是协调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讲 区域经济联系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应学生用书p132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__信息__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__双赢__”。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西气东输

(1)线路

①一线工程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轮南__,经甘肃、宁夏、河南等,最后到达__上海__。

②二线工程干线西起__新疆__,经甘肃、河南、湖北等,最后到达__广东__。

(2)意义

①该工程推动了新疆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发展,促进了__民族团结__和__社会稳定__,增加了财政收入和__就业机会__,加速了西部大开发进程。

②沿线城市使用清洁燃料,改善了__大气环境__,提高了__生活品质__。

③促进了我国__能源结构__和__产业结构__的调整。

2.南水北调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

__扬州__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

特点

可利用__京杭大运河__;黄河以北可自流

基本自流

需开凿过__巴颜喀拉山__的输水隧洞

  3.西电东送

线路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起点

山西、陕西、内蒙古的__火电__,黄河上游的__水电__

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

桂、滇、黔三省交界处的__水电__以及黔、滇两省的__火电__

终点

__京津唐__地区

__华东__地区

__华南__地区

对应学生用书p132

一、我国南水北调各线的优缺点、综合效益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分析

1.南水北调各线的优缺点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各有优缺点,可从调水量、水源地、水质、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及输水方式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具体表解如下:

调水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水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较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虽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现有可用的

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输水方式

黄河以南抽水北送,黄河以北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2.综合效益表现

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实现我国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

具体分析如下:

效益类型

表现

社会效益

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

大大促进受水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受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生态效益

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3.可能产生的问题(以东线为例)

东线调水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区域

表现

影响

长江

径流量

减少

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沿线

地区

水位

上升

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水源

污染

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南水北调的水质

  二、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西气东输对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

地区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

发与经

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产业结

构调整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并且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基础设

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a.管网改造,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等天然气配套系统;b.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促使中西部沿线地区改善能源结构,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