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170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docx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内容

自然条件

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

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概述

概念

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分类依据

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常见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主要标志

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2.案例——水稻种植业

(1)生态习性:

喜温喜湿,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热量和大量的水分。

(3)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2012·海南地理)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

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

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

A.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不难得出普通脐橙产量大,但是品质较差,从而导致产品滞销。

(2)题,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良品种,是当地提高脐橙种植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考向立意】

该题组结合生产实际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意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思维过程】

提取文字信息→调动所学原理: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分析。

【误区警示】

一是忽视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

产量、品质与价格的关系;二是第

(2)题没有抓住“提高……整体竞争力”这一关键词。

【预测展望】

选取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现实热点素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突出学以致用。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4.农业生产特点的成因分析

(1)商品率高低——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市场(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促进农业的商品经营)等。

(2)机械化程度——地形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如美国的小麦区、玉米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势起伏大,地块小,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1.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

“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

据此回答

(1)~(3)题。

(1)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

A.栽培技术先进B.运输条件改善

C.政府支持D.媒体推介

(2)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

A.气温高B.日温差大

C.光照强D.年降水量多

(3)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农民收入B.增加就业机会

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1)B 

(2)B (3)D

解析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是沾化冬枣远销全国各地的重要原因。

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

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并不能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二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2.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养羊业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绵羊业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简述其主要特点。

(3)说明乙图所示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大牧场放牧业 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2)混合农业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水源短缺。

 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考向立意】

该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综合性强,强调动态变化。

【思维过程】

读图推断农业地域类型→调动农业地域类型原理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结合区域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

【误区警示】

(2)题遗漏要点: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第(3)题不能根据限制性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预测展望】

选取典型案例借助区域图,综合考查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对信息获取解读、描述阐释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判断的一般方法

判别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即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方式。

如表: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1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水稻种植业

2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3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商品谷物农业

4

谷物、牲畜

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混合型农业

5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热带种植园农业

2.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

根据资料回答

(1)~

(2)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混合农业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为乳畜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2)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面向城市市场为主

B.②生产规模大但单产低

C.③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低

D.①③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答案 

(1)A 

(2)D

解析 ①②③分别为混合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考点三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3.(2012·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答案 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解析 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带因为草场丰富,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在此要与混合农业区分开,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大牧场放牧业是商品农业,因此需要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等条件,放牧业要求有丰富广阔的草场资源,而草场的形成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气候条件。

【考向立意】

该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条件。

【思维过程】

读图锁定位置及自然特征→结合区域特征判断农业地域类型→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其形成条件。

【误区警示】

受教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影响,不加辨别错判为“小麦—牧羊结合的混合农业”;对有利条件的分析漏答社会经济条件。

【预测展望】

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考查有三种趋向:

一是选取新材料、新图形考查典型案例;二是变换区域考查典型案例的迁移运用;三是考查发达国家牧业生产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特点

典型地区区位优势

问题及措施

对我国可借鉴之处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典型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丰富的地区

问题:

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区位优势:

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势平坦,劳动力充足,种植经验丰富

措施:

扩大规模,发展水利,提高科技水平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天然草场以放牧为主,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牧羊

典型地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问题:

牲畜品种退化,水源不足

建设人工草场;改善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

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措施:

改善交通,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作物

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面向市场

典型地区:

美国中部平原中国:

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国营农场

问题:

农业成本高,能耗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区位优势: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先进的科技

措施:

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

典型地区: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中国: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问题:

水源不足

我国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以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

优势:

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措施:

东水西调

轮转放牧

典型地区: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

问题:

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我国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

优势:

市场、饲料供应

措施:

紧邻消费市场

3.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

(1)~

(2)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 

(1)B 

(2)B

解析 第

(1)题,据图中资料比较可知,甲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较低,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多,可以确定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乙地区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可以确定是混合农业;丙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少,可能为乳畜业或大牧场放牧业,结合选项,可以确定选B。

(2)题,考查对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的理解。

农业区位因素图的判读

1.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做出判断

根据图例获取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等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例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如何布局花卉种植业、乳牛业、小麦种植业、林果业。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例如:

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

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

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性因素:

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3)主导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下面是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典型农业(农作物)

热量

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

地形

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交通

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

技术

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3.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2)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答案 

(1)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2)赞成。

理由:

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

理由:

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解析 第

(1)题,文字材料中说明了桑蚕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对广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描述其优势自然条件。

不可忽视的是材料中还有“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这句话,由产业转移的知识我们知道,产业移出地区距移入地区近,可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

(2)题,依据发展桑蚕养殖业需要的条件,将贵州和广西进行对比,分析贵州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不利条件,然后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髙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

答案 1.C 2.B 3.A

解析 由稻田、香蕉和地形可判断为雷州半岛。

从图中看出修筑梯田、基塘分别改造了地形和水分。

热量和水分是农业布局随高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马铃薯原产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第一生产大国。

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占全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2,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2011年乌兰察布马铃薯获得丰收,但却遭遇滞销。

据此回答4~6题。

4.内蒙古乌兰察布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相比,适合马铃薯种植的相似自然条件是(  )

A.纬度较高B.地势起伏大

C.气候温凉D.气温年较差大

5.乌兰察布利用网络推销方式,缓解了该地马铃薯滞销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信息畅通B.农业技术提高

C.政策导向得力D.运输条件改善

6.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经营者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最小的是(  )

A.种植园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4.C 5.A 6.C

解析 第4题,内蒙古乌兰察布和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分别受纬度位置和地形影响,气候温凉,是适合马铃薯种植的相似自然条件。

第5题,利用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为缓解马铃薯滞销的问题提供通畅的信息渠道。

第6题,混合农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经营者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最小。

下表为“某年五国农作物自给率统计表”(单位:

%),据此回答7~8题。

薯类

砂糖

肉类

丹麦

107

124

103

110

351

法国

147

40

103

140

62

德国

87

99

82

92

87

俄罗斯

112

57

100

90

99

日本

9

104

97

12

89

7.丹麦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D.混合农业

8.根据表格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农业以商品农业为主

B.法国和德国的砂糖以蔗糖为主

C.俄罗斯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亚洲部分

D.法国的农业集中在巴黎盆地

答案 7.C 8.D

解析 丹麦肉类自给率最高,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为乳畜业。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以自给为主;法国、德国纬度较高,甜菜为主要糖料作物;俄罗斯的农业集中在东欧平原、顿河流域。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

读图回答9~11题。

9.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xyzB.xzyC.zxyD.zyx

10.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市场价格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

11.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  )

A.o qB.p qC.m pD.n p

答案 9.D 10.B 11.C

解析 第9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距市场距离的增加,三类农业部门的收益下降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xyz,因此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zyx。

第10题,与市场的距离越远,运费越高,因此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而下降。

第11题,在m以内,x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mp间,y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p以外,z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

图1是“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

图2是“四种气候的特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图1中集约指数最高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率高,单位面积产出大,对劳动力的依赖度强

B.机械化程度高,气候和交通是其布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C.市场因素影响突出,城市分布和规模对其影响巨大

D.暖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全年充足的光照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13.甲区域在图2中对应的气候最有可能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2.C 13.B

解析 图1中集约指数最高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饲料和市场是其主要区位因素,对应的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图1表示我国2012年三省(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图2表示中国三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00年前和2000年后)。

完成14~15题。

14.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主产区、主销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②、乙—①、丙—③

C.甲—②、乙—③、丙—①

D.甲—③、乙—②、丙—①

15.有关中国粮食产、销区表述正确的是(  )

A.主产区①地商品率高,因自然条件优于其他两地

B.制约主产区②地粮食生产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C.主销区③流入多,是因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

D.箭头K以水运为主,主要是铁路、公路运力不足

答案 14.C 15.B

解析 甲地以小麦、玉米为主,②地粮食输出的多,输入的少;因此甲地对应②;乙地以稻谷为主,商品率低,因此对应③;丙地既有水稻种植又有大面积的玉米生产,因此对应①。

①产区商品率高,表明人少地多;②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因此位于华北,因此水源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③地水热条件好,但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箭头K应以铁路、公路为主。

二、综合题

16.下图中M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约1.38亿,经济以农业为主,约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水稻是其种植面积最广(约占耕地面积的80%)的农作物,当地农民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发展出三季栽培的稻株:

冬稻、夏稻和秋稻。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M国发展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为了解决粮食的需求问题,M国拟扩大杂交高产冬稻的种植面积,并逐渐替代秋稻。

指出M国在推广杂交高产冬稻面临的最大障碍,并提出解决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M国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答案 

(1)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于大河的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2)季节性的洪水泛滥。

建设排水措施(水利工程建设)。

(3)耕作历史悠久,精耕细作;自然条件优越,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人口众多,人均产量低,商品率低;河网密集,耕地破碎,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旱涝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17.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

(4)D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气候

(2)A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