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286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docx

海水的运动教案讲解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宁陕中学王兴利

教材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内容包含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它主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形成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等。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基础性知识,为后一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的预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4.学会利用海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难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

3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

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

1、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2洋流模式图的构建及世界海洋洋流名称的记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黑板略图法、问题导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1852年的一天,大西洋上的风暴把一艘帆船逼到了直布罗陀的附近的一个海湾里避难。

水手在海滩上的沙子里发现了一个沥青球,拨去沥青以后,里面裹着的是一个空椰子壳,上面有个小洞,从里面掏出了一张羊皮纸,上面写满了字,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

1492年,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在返回欧洲的途中,遭遇了风暴,他担心自己的帆船回不了西班牙,于是便写了这封“椰子信”,投到大海,为的是让后人知道自己的伟大发现,不料,“海洋信差”竟把这封信传了359年。

思考:

上述事件可信吗?

为什么?

答案:

可信。

海洋中的水体是相连的。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

通过洋流的运动,会将海水中的东西进行“传递和迁移”。

那么海水为什么会运动呢?

它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既然大家知道海水是运动的,您能否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及以前所学的知识说出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

(如波浪、涨潮落潮、洋流等等)

很好,大家说得很全面,海水运动形式主要3种,波浪、潮汐和洋流。

(简单介绍波浪、潮汐)

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形成风浪,这是最常见的波浪。

风越大,波浪也就越大。

如果发生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时,也能引起巨浪,我们称之为海啸。

那种波浪的浪高就很高了,并且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而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地三者引力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涨落的现象。

白天的涨落叫潮,夜晚的叫汐,一天有2次涨落。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最广的海水运动就是洋流。

我们把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洋流,根据洋流的性质,也就是海水的温度高低,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一般把海水温度比其他地区高的叫暖流,而流过来的海水温度偏低的,就叫寒流。

(环节:

在黑板上画出寒流和暖流,并且由学生自主得出结论——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相反的,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

教师提问:

(为什么海水会发生运动呢?

学生回答:

因为风的吹拂,密度的差异等等。

教师总结:

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刚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了解了寒暖流的含义和规律。

那么,如果按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来分类的话,又可分为哪些类型呢?

(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在盛行风吹拂作用下,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当这些风海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的海水减少后,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过来补充,形成另外一种洋流,称为补偿流。

补偿流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垂直方向上的补偿流。

在海洋表层海水流出后,不仅周围相邻海区的海水过来补充,而且海底的海水也上泛,形成上升流或下沉补偿流,如秘鲁寒流就是世界著名的上升补偿流,能够将海底丰富的营养元素带到海洋表层来,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除了风海流和补偿流,还有由于相邻海区海水温度或者盐度的差异,出现的洋流,我们把他叫密度流。

(举例大西洋和地中海)

风吹拂着海水在不停的运动,并且这种运动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下面同学们看课本57页上的图3.5(把学生分为四组,各自在图上找出大西洋、大平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的表层洋流的分布并总结出规律,完成58页活动题图的绘制)

(教师总结)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南半球:

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

南半球:

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季:

顺时针冬季:

逆时针

教师讲解:

大家知道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它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

(让学生上黑板画出六个风带,其他同学在底下画,画完后大家看世界风带图)

教师提问:

根据这些风向,大家说出这些纬度之间的海水会在风的吹拂作用下,发生什么方向的运动?

形成了哪些洋流?

(与盛行风风风向一致,信风带海水向西流,西风带海水向东流。

有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当这些海水在运动时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地形的阻挡,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南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

因此,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的大洋环流跟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讲解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海面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带动下层海水运动 形成洋流

(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洋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知道了海水运动风是主要动力,同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课后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三维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洋流运动的动画或示意图的制作,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对洋流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学习重点、难点

洋流的分布以及洋流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构想

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生学习洋流的有关问题的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和绘制分布简图等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野外观察、合理想象等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

●课前准备

1.教师: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洋流运动的动画。

2.学生

◆课前学习:

预习本课知识,并记录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资料搜集: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洋流方面的知识。

分组完成洋流的模拟试验:

在脸盆中盛满水,在一侧向盆中吹气,观察盆中水的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二战时德国潜艇偷袭盟军的故事。

引入新课。

◆释疑解惑,导学点拨

学习内容及过程设计

学习方法及备注

洋流的形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流的概念,并明确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引导学生读教材了解洋流性质分类,并明确寒、暖流的相对性。

按性质分类:

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3.阅读“知识窗”,说出洋流的成因及按成因所进行的分类。

讨论:

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作风海流。

⑵密度流:

由于格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叫作密度流。

表层海水:

盐度低→盐度高(海面低)

深层海水:

盐度高→盐度低(压强小)

⑶补偿流:

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

水平补偿

垂直补偿:

秘鲁渔场(上升流)

总结:

在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同时受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也是迫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使洋流分布很复杂,但亦有规律可循。

阅读教材

总结规律

借助全球大气环流举例说明

绘图分析

举例:

其他海洋之间的密度流

理解记忆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展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动画和世界洋流模式图及其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

(反气旋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

(气旋型环流)

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

(寒流)

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

[练习]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的东岸比西岸()

A.温度高、盐度高B.温度高、盐度低

C.温度低、盐度低D.温度低、盐度高

(另:

变换各部分的文字,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画出世界洋流分布简图,并分析各洋流的性质。

板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画出BC

画出AD

将D处表示成南极大陆

通过练习

巩固知识

画图解释模式图与实际洋流分布的关系

完成活动

洋流的地理意义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

增温增湿,北大西洋南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寒流:

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使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因而大量繁殖,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

渔场名称

暖流

寒流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北海渔场

大西洋暖流

北冰洋南下冷水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注:

秘鲁渔场是由上升流形成的!

3.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顺流航行较快。

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案例1:

美国爱克松公司在海洋气象局的帮助下利用洋流助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75年,该公司的六艘船根据所获资料,在湾流最大流速区域向北航行,返航时则避开主流区,尽量靠近海岸南下。

结果全年节约燃料油12500多桶、资金36万美元。

案例2:

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一共花了37天;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只花了20天时间。

如果我国海轮航行去西亚、非洲等地,最好选择冬季,可借助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顺流航行。

案例3:

2002年11月,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油污随盛行西风吹送和加那利寒流挟带,使西班牙境内菲尼斯特雷角和拉科鲁尼亚间的海域污染尤为严重。

读书总结

理解热量与水分的交换

规律记忆

画图说明

举例练习

读知识窗分析

在图上标出位置

特别强调

总结规律

案例分析说明

◆总结梳理,构建体系

◆训练测评,学以致用

高一地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1949年~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情况图”,完成1~3题。

1.据图判断我国在1949年~1990年之间人口增长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D.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B.未成年人比重不断加大

C.青壮年比重不断降低D.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

3.应对我国人口这一变化特点的可行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C.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D.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4~6题。

人口密度(人/㎞2)

出生率(‰)

死亡率(‰)

X国

108

42

18

Y国

275

6

7

4.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

5.Y国可能位于( )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

6.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条件  B.气候条件  C.历史条件  D.地形条件

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7~9题。

 

7.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资源的丰歉程度

8.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 )

A.四川  B.福建

C.湖南  D.广东

9.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人口分布差异

C.自然环境差异     D.消费水平差异

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

完成10~11题。

10.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河流D.资源

11.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交通D.市场

12、下面四幅城市规划示意图,布局不合理的是( )

A.①②B.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13~

14题。

 

13.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右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15~17题。

 

15.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

16.阶段I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人的提高

1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II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

完成18~20题。

 

18.甲、乙两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共同特点是( )

A.商品率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科技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大

19.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C.热量D.水源

20.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

C.建设用地增加D.自然灾害频发

2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2.右图表示我国某工业部门的主要分布区,该工业部门是

( )

 

A.棉纺工业  B.钢铁工业

C.制糖工业  D.饮料工业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3~24题。

23.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4.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25.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中国东北工业区

 

二、综合题

26.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一),回答

图一

(1)图示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

(2)图示地区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水热条件是_。

(3)按投入多少分类,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粗放农业B.密集农业C.混合农业D.自给农业

27.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沿河城市起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_______,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是沿河而设,这主要得益于河流的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

(2)试分析后来该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这说明城市区位因素中,________因素的变化从古至今都对城市区位有重要影响。

(3)计划在图中①②③三个地点分别建设火电厂、服装厂和自来水厂,请你选址并说明理由。

①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参考答案

1-5:

BDBCA 6-10:

ADDAC 11-15:

CBDCC 16-20:

CDDCC

21-25:

DCCDA 

26.

(1)水稻(1分)

(2)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或水热充足,或水热条件好等)(1分)

(3)B(2分)

27.

(1)两河交汇处(1分);供水(1分);运输(1分)

(2)铁路运输的发展(1分);交通(1分)

(3)①自来水厂(1分),位于河流上游,水质优;(1分)

②火电厂(1分),处于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外且靠近铁路(1分);

③服装厂(1分),无污染且需要大量劳动力,适宜布局在居民区(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