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读大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32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病理解读大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解读大题.docx

《病理解读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解读大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解读大题.docx

病理解读大题

第一章

1、坏死结局?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局:

1)溶解吸收,2)分离排除,3)机化与包裹,4)钙化

因素:

⑴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⑵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⑶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⑷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2.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①肉芽组织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肉芽。

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浸润;基本成分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主要功能:

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

3.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染的伤口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少多

炎反应轻重

表皮再生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不明显明显

愈合时间5~7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

瘢痕少、规则、线状大、不规则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简述淤血的原因:

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5、栓子运行途径:

(1)顺血流方向:

1)来自静脉及右心的栓子,随血流运行常栓塞于肺动脉或其分支内。

2)来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内,常见于心、脑、肾、脾等处的动脉分支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肝内,阻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6、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的一面:

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2)不利的一面:

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④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7、从病变发展过程简述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关系

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是多样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因果转化。

淤血状态下,血流缓慢,利于血栓形成,血栓形成阻塞了其所在部位的血管,影响局部血流,血栓还可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流运行到分支较小的血管,造成栓塞,引起不同后果,在无侧枝循环代偿时,可引起相应部位发生梗死

第四章炎症

8.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⑴渗出液:

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混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

⑵漏出液:

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9.简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

⑴不同点:

1)脓肿:

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组织破坏、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

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

均为化脓性炎。

10试述炎症的结局:

(1)在炎症过程中,如渗出和增生等抗损伤过程占优势,则炎症逐渐向痊愈方向发展。

如损伤组织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为完全痊愈;如炎症灶坏死范围较广,则有肉芽组织修复,留下瘢痕,不能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2)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3)蔓延扩散。

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组织间隙、淋巴道和血液扩散

11.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意义:

⑴有利的方面:

①稀释毒素;②免疫反应;③吞噬杀灭病原体;④促进修复;⑤局限病灶。

⑵有弊的方面:

①压迫,阻塞;②机化,粘连;③损伤组织。

12.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⑴临床表现: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⑵病理学基础:

①红:

充血;②肿:

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

充血和代谢增强;

④痛:

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

⑤功能障碍:

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13、炎症的全身反应:

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

第五章肿瘤

14.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⑴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⑵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相似程度;⑶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15.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炎性或修复增生

增生性质单克隆型多克隆型

病因去除后细胞持续增生细胞停止增生

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有害无益机体生存所需

16.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好,异型性小

差,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

少见,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多见,有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有包膜或境界清楚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境界不清楚

生长速度

继发改变

出血,坏死少见

出血、坏死、溃疡多见

转移

不转移

转移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局部压迫和阻塞

较大,破坏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恶病质

治疗效果

术后不易复发

术后常易复发

17.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起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及年龄

较高,多为40岁以上

较低,多见于青少年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

免役组化

上皮细胞性标记物阳性

上皮细胞性标记物阴性,间充质性标记物阳性

大体特点

质硬、灰白、干燥

质软、灰红、湿润、鱼肉状

转移

淋巴道转移为主

血道转移为主

18.简述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①局部压迫和阻塞;②浸润破坏器官;③转移;④出血、坏死、感染;⑤疼痛、内分泌紊乱、恶病质。

19.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⑴恶性瘤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级;⑵分化与恶性度的关系:

高分化为低恶性程度,中分化为中恶性程度,低分化为高恶性程度;⑶肿瘤分为早、中、晚期三期;⑷早期的治疗效果好,晚期的治疗效果差,故肿瘤防治抓“三早”非常重要。

20.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⑴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

⑵如①黏膜白斑;②纤维囊性乳腺病;③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④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⑤慢性萎缩性胃炎;⑥慢性胃溃疡;⑦皮肤慢性溃疡。

⑶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只是相对于其他良性疾病或病变来说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并非一定都发展为癌。

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或疾病。

第六章

21、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22缓进型高血压病分几期?

各期有何特点?

缓进性高血压病一般分三期:

(1)功能障碍期?

本病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主要是由于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而致血压的升高,血压波动大,适当休息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2)动脉硬化期?

细小动脉因长期痉挛,逐渐发生硬化,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升高,血压持续升高,经适当治疗及休息,血压可有所下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3)内脏病变期?

为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

此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内脏器官因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器质性病变。

血压升高较严重,一般难以恢复正常,可伴有心肾器官功能改变及脑出血。

第七章

23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病变特点:

1)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2)黏液腺体增生、肥大,久之,腺体萎缩;3)管壁病变,如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4)管壁平滑肌肌束断裂萎缩,二喘息型患者平滑肌束可增生肥大,管腔变窄;5)软骨可发生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6)病变严重时可引起支气管周围炎,而且还可发生纤维闭塞性支气管炎。

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症。

24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⑴呼吸因难、发绀: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⑵咳嗽、咳铁锈色痰:

肺泡腔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等使痰液呈铁锈状;⑶胸痛:

病变累及胸膜,形成纤维蛋白性胸膜炎。

25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两者有何区别。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肺炎球菌化脓菌

发病年龄青壮年年老体弱者

诱因受寒、醉酒、感冒、麻醉、疲劳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昏迷

病变特点急性纤维蛋白性炎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部位从肺泡开始累积一叶废或侧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

病变性质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病变分期典型者4期无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结局完全痊愈瘢痕修复

并发症肺肉质样变、肺脓肿、脓胸、败血症、脓血症、肺脓肿、脓胸、

感染性休克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26何谓肺硅沉着病?

简述其病变特点、分期和并发症。

⑴肺硅沉着病 ①游离的二氧化硅微粒在肺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职业病;②以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形成硅结节及间质纤维化为其基本病变。

⑵病变特点 ①肺硅结节形成;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⑶肺硅沉着病可分为三期:

①第一期 硅结节形成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病变主要在中、下叶近肺门处;②第二期 硅结节明显扩展到淋巴系统以外的肺组织,硅结节数量增多并互相融合,肺间质纤维化,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③第三期 硅结节呈瘤样团块,直径超过2cm;或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病变范围超过全肺的1/3。

第八章

27、阐述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发生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门脉高压临床表现:

1)脾肿大,脾静脉淤血所致,引起脾功能亢进,2)胃肠道淤血,粘膜淤血水肿,致食欲不正,消化不良,3)腹水,晚期在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4)侧支循环形成,主要有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张。

肝功能不全:

1)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2)蜘蛛状血管痣,体表的小动脉末梢扩张,3)出血倾向,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血,4)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5)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神经精神综合症状。

28、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区别

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溃疡直径常>2cm

深度较深较浅

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

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黏膜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29、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1)肉眼观:

1正常胃粘膜的橘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色;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与正常胃粘膜分界清楚;萎缩处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2)光镜下:

腺上皮皱缩,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体积变小或囊状扩张,胃体部或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常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粘膜固有层出现炎细胞浸润。

第十一章

30试比较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肉眼形态和镜下的异同。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瘢痕性固缩肾

大体双色肾脏对称性缩小双侧不对称性

表面出现弥漫性细颗粒状表面为不规则瘢痕

镜下1)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1)肾盂和肾小管的病变,间质不规则的

相应肾小管萎缩间质增生并纤维化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2)邻近肾单位的部分肾小球2)晚期形成不规则瘢痕取代肾盂

和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和肾间质中的化脓性炎性病灶

第十五章

31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有何不同?

?

?

?

?

?

?

?

?

?

?

原发性肺结核?

?

?

?

?

?

?

?

?

?

?

?

?

?

继发性肺结核

感染?

?

?

?

?

?

?

?

?

第一次感染(外源性)?

?

?

?

?

?

?

再感染(主要为内源性)

好发年龄?

?

?

?

?

?

?

儿童?

?

?

?

?

?

?

?

?

?

?

?

?

?

?

?

?

成人?

?

特异性免疫力?

?

?

低?

?

?

?

?

?

?

?

?

?

?

?

?

?

?

?

?

一般较高?

病理特征?

?

?

?

?

?

原发综合征?

?

?

?

?

?

?

?

?

?

?

?

病变多样,新旧复杂,较局限

启示病灶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部

病变特点?

?

?

早期出现渗出和干酪样坏死病变?

?

?

?

?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其周围常

?

?

?

?

?

?

?

?

?

?

不易局限?

?

?

?

?

?

有结核结节形成,故病变易局限?

?

?

病程?

?

?

?

?

?

?

短(急性经过)大多自愈?

?

?

?

?

?

?

?

长(慢性经过),波动性,需治疗

播散方式?

?

?

?

?

?

淋巴道、血道为主?

?

?

?

?

?

?

?

?

?

通过肺内支气管播散为主?

?

32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⑴基本病变:

为特殊性炎,但仍具有一般炎症的渗出、坏死和增生三种基本变化,可以其中之一为主。

①渗出为主: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②增生为主:

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③坏死为主:

干酪样坏死。

⑵转化规律:

结核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杆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

①转向愈合:

病变的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②转向恶化:

病灶扩大和溶解播散。

33、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异同点

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共同点

病因生物性病原因子生物性病原因子

病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病变特点炎症炎症

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不同点

病因脑膜炎球菌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以带病毒的蚊虫叮人为主

临床表现A.颅内压增高;B.脑膜刺激症状;C.颅神经麻痹A.嗜睡和昏迷;B.颅神经麻痹

病变部位主要在脑脊膜和蛛网膜下腔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严重

病变脑脊膜的化脓性炎症大体观察为脑筛状软化;组织学改变为:

A脑筛状软化;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和噬神经细胞现象;C.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套;D.小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结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