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491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4-2015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萍乡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中学

命题人:

李小艳审题人:

郑丽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拱券(xuàn)瘦削(xuē)鞭笞(tà)条条框框(kuāng)

B.酝酿(liàng)拮据(jù)辇车(niǎn)蓊蓊郁郁(wěn)

C.庇佑(bì)弹劾(hé)踹开(chuài)图穷匕见(bǐ)

D.宫绦(tiáo)毗邻(pí)佣金(yòng)叨陪鲤对(tāo)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孤鹜箫索伎俩完璧归赵B.谛造谄媚车篷不落言荃

C.土墩付梓讥诮阿腴奉承D.征戌锤练编缉歌声缈茫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三十几年过了,我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即使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B.美职篮最大的两家广告赞助商计划将赞助美职篮的10亿美金投向国家美式橄榄球大联盟和大学篮球联赛,果真如此,美职篮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

C.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D.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中秋以它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情结成为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一篇介绍“青年必读书”的文章里,谈到了“看”和“做”的关系。

他号召青年们做起来,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对别人挑剔。

B.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敢于创造奇迹。

C.随着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发展急需一种适合现代都市生活的建设模式,来创造性地解决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价值。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

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

5.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数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

B.虽然每年过年给亲戚的小孩发压岁钱都要花去几千元,但有不少人认为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因为“给出去的是压岁钱,留下的是成年人的责任这。

C.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

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

D.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钢性子,大家都很欢喜。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见人。

孔子一直认为冉耕德行高尚,前去探望,从窗口伸手进去握着冉耕的手,哀叹不已。

(《论语》)

B.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她的倾诉就把她遣走了。

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她刚离开,觉新匆匆赶来告诉了觉慧事情的真相。

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绝望中,鸣凤怀着对觉慧深深地爱,投进湖水中。

(《家》)

C.元春贤孝才德而暴病身亡,迎春老实懦弱而受虐致死,探春精明能干而远嫁他乡,惜春孤僻冷漠而遁入空门。

贾家“四春”命运悲惨,真是“原应叹息”啊。

(《红楼梦》)

D.附近的村子,没有理发师,因此常有带着铜盆的理发师到这里来。

那天,一位理发师路过,恰巧遇到下雨,就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

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光灿灿的头盔,于是就举枪冲了上去。

理发师赶快跳下骡背逃走。

堂吉诃德夺得了铜盆,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

(《堂吉诃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

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

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C.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科格特运用电振动的原理,改进了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就像真实的键盘。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D.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

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

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

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

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yì指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

“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

“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yǎnjiǎ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

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予解之曰: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

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

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

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

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

独特,不合群

D.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解:

理解,了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余船以次俱进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1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第Ⅱ卷

四、(28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2分)

①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

(4分)

译文:

②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4分)  

译文:

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

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

流连光景之作。

②区区:

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诗的颔联,写景艺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4分)

(2)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子曰:

“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21分)

刘半农①:

教我如何不想他

林天宏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

“如果将韬略比作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支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

’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

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

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

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不已。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他作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

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

“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

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论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为他饯行,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

刘半农无法忍受,讽刺道:

“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

成舍我回道:

“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

”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只念佛不做事。

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三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

他曾自言:

“学问即爱好,爱好即学问。

”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釜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又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纂《中国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

其时,身为北大名教授,前去采访-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

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

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

于是,有后人评论:

“......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

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

“我这是停柩中堂啊!

”听者为之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

考察途中,刘半农为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

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①注:

刘半农(1891-1934),又名复,江苏省江阴县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16.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这些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17.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

(5分)

18.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1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陈独秀和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

B.文章标题中"教我如何不想她"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

C.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

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歌词。

D.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

E.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

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

在《窦娥冤》中,窦娥在被行刑前说了三桩誓愿:

一是血溅白练,二是六月飞霜,三是亢旱三年。

文中前两桩誓愿已经灵验了,请你续写第三桩誓愿。

要求:

(1)采用白话文;

(2)运用想象,以描写为主;(3)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字数200字以上。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为吸引投资移民,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美国国会提案称“外国人购房超50万美元可获美国居民签证”,这在中国引起强烈关注。

在国际移民大潮中,近几年中国海外移民也呈扩大趋势。

中国社科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也成为全球之首。

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而只有27.5万人回国,有近3/4的人才流失海外。

你对上述“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有何体验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议论文。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少于700字。

2014-2015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选C。

解析:

A项鞭笞(chī)条条框框(kuàng)B项酝酿(niàng)拮据(jū)蓊蓊郁郁(wěng)D项宫绦(tāo)

2、选D。

解析:

A萧索B缔造不落言筌C阿谀奉承D征戍锤炼编辑歌声渺茫

3、选D。

解析:

A“即使”表让步假设关系,涉及的事是未然的。

从内容来看,“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既定事实,应用“虽然”。

B釜底抽薪:

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合语境。

C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

4、选A。

解析:

B、“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应在“污染”后加“问题”。

D、句式杂糅,要么用“原因是……”,要么用“……所致”。

5、选A。

解析:

B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C项“跑步”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

6、选B。

解析:

B应是觉民告诉觉慧。

7、选D。

解析:

D项夸大其词。

原文第二段是“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8、选C。

解析:

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9、选C。

解析:

A“未然”成“已然”,原文是说“正致力于改进”而非“改进了”。

B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

D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10、选D。

解析:

解:

消除,除去

11、选B。

解析:

A动词,“创作”/介词,“替,给”;B.均为介词“比”。

C.相当于连词“而”,地,表修饰/介词,按照、根据。

D.代词,“……的人”/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

12、选C。

13、①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

(4分)

译文:

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

(“坚”“实”“燥”活用为动词1分,“津”“英”各1分,句意1分。

②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4分)  

译文:

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则”“妇子”及倒装句状语后置“食于我”,各1分,句意1分) 

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4分)  

译文:

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而”“辞”各1分,“不畏步者也”为判断句1分,句意1分。

14、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杨白鹭的自得,山水的有情;(2分)以色彩表现美景,“绿杨白鹭”“绿”“白”相间;(1分)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画面生动。

(1分)

(2)意象清新,选取“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气清水秀,别有韵致;语言朴素,不肆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实,坦然面对万物变化和人生盛衰。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5、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思而不学则殆

(4)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

(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6、(6分)运用了比喻、对比的表达技巧。

(2分)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2分)同时为下文具体表现他的性格和为人做铺垫。

(2分)

17、(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