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588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x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数学教研员杜晓波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是教师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

它决定着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要优化小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全面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还要考虑结合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本节的内容进行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新课程观念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并行提出,形成5个立体空间的三个维度。

这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整体,紧密结合,互相支撑。

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考虑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发展,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去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科学的方法。

初此以外,教师更要思考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健康情感;会增强什么样的良好态度;会产生什么样的正确价值观。

如此三维全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一节课完整的教学目标。

另外,三维目标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一个整体。

三者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正所谓认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认知过程同时必有情感参与,情感过程必有认知作为基础,而认知与情感都是在同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因而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不主张并列式分述,而主张融合式分述,力争做到既全面、具体,又准确、简洁。

案例1

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并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2)经历1时1时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案例2

一年级“统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案例3

一年级“十几减9”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掌握其基本的思维方法,并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案例4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

(一)46—48页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

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51页例7

(1)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购买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及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

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2、教学目标要适当

这是优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和要求过高或过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数的整除”单元时,根据教材与学生情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元教参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外,还定出了以下几条关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通过除公约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质数、互质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几组要领的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加以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先按教材给1,5,9,,11,12等五个数,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约数,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每一个数含有约数个数的多少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抽象出每一类中各数的约数的共同特点,再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从一节课来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方法,理解算理,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学9加几第一课时,主要要求学生能掌握凑十的方法,正确计算出9加几的得数。

由于是第一课时,不宜要求学生计算速度,更不宜让孩子们比赛看谁算的快。

不然的话,会使学困生心理紧张,本来能做对的也会做错。

(2)教学目标和要求要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儿童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规律是从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水平。

例如,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

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通过操作、直观来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不宜教给学生抽象概括的术语和解题公式。

(3)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心理规律适当划分层次。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知识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的:

理解、保持和应用。

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同练习紧密联系着的。

因此在划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层次时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规律,又要考虑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

“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对过程性目标的要求分为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

(4)教学目标和要求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儿童由于先天、环境、教育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上,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

因此,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时,要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个层次的目标,教师围绕三个层次目标进行教学。

例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目标可以分四个层次:

①使学生理解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掌握“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②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试题。

③通过知识迁移和在计算中寻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类比推理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④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爱思考的教育。

很显然,①②是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③是针对较好学生提出的;④则是各层次学生不同程度共同追求的目标。

教师要如何深入挖掘教材

1、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分解为知识点

首先,对这些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弄清楚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的逻辑结构,从而把课本中的知识结成“点”,连成“线”,织成“面”,以求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教材内容要进行价值分析,要作出价值判断,以便确定某一具体内容在完成教学目标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三,对教材中的内容要进行决策分析,即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构思。

2、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优化设计研究”可以从两个不同层面进行:

一是教师进行选择和优化教材内容,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内容要多样化,以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符合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内容。

以切实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样

对教材内容如何呈现,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数学是当前课堂教学关注的热点。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于教学情境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的类型: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6、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二、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1、形式化的情境

2、假问题的情境(没有思维价值的,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

3、缺乏真情的情境

4、“猜谜式”的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

5、“电灌”的情境

三、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有以下特性:

生活性,形象性,问题性,学科性,情感性

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或策略

1、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例如“人民币的认识”

2、注意形式及选用材料的新颖

例如“时、分的认识”

3、注意内容贴近生活与真实性

例如“人民币的认识”导入

4、一定要把握好“度”

(1)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案例3

创设生活情境要做好4个“善于”:

①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②要善于还原“生活画面”,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

③要善于模拟“生活经历”,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④要善于拓展“生活时空”,教学要突破课时和教室这个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大数学教育观。

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

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在要求是:

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情境要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要有时代生活气息;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案例4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2要符合教学进程的序列性

3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性

4要注重问题的适应性。

5要讲究灵活性。

(3)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案例5

(4)创设积极的“讨论”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深化。

注意问题: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3要精心组织

(5)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开启“乐学”的大门

案例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