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603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7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八章 力 教案.docx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八章力教案

课题:

一、力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

(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5)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⑵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立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许多人认为,力是由我们肌肉紧张引起的,当我们肌肉紧张时可以提水桶、可以推桌子等等,那么在物理学中力到底是什么呢?

现有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另一端施加一个拉力,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力是什么

【做一做】教师要求学生用磁铁吸引铁钉;用手推、拉桌子。

【讨论交流】磁铁吸引铁钉,说明磁铁施加了力,铁钉受到了力;用力推、拉桌子,说明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

【议一议】要能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

【点拨】上述实例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一定会受到这个力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总是跟至少两个物体相联系,如果离开了物体就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做一做】在做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中,分别让磁铁接触和不接触铁钉,看是否都能吸引。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种情况是否都能吸引起铁钉。

【结论】

(2)接触的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交流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弹力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做一做】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弯锯条,锯条弯曲……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

几种现象有没有共性问题?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类似问题或现象。

师:

(1)刚才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2)当拉长弹簧或压弯锯条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总结,初步认识“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弹力”,由此引入弹力的定义。

【小结归纳】(板书)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演示】再感受一下手拉橡皮筋和压缩弹簧的情形,

让学生对弹力有更深的理解。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

弹力产生的条件。

【结论】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做一做】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另一端施加一个拉力,改变拉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是否发生改变?

【点拨】弹簧的伸长量是指相对于原来长度的变化量。

【计论】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小结归纳】(板书)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点拨】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用它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4.观察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观察】课本图8-4并结合实物,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刻度盘上的数值有什么意义?

【点拨】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

【体会】学生用手托起物理课本用的力约为3N。

【阅读议一议】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内容后,看课本图8-6,指出图中弹簧测力计使用的错误。

【点拨】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课本“信息快递”)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提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吗?

【议一议】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

【阅读】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内容并观察图片后回答。

【小结归纳】(板书)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应用讨论】生活中的物品和儿童玩具,哪些是利用弹性势能工作的?

【课堂练习】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接触的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5)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6)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7)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5)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⑵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G=mg;

(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的方向;

(2)重力的概念。

【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器材】铁架台、重垂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在上个世纪,有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男孩,一天,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成熟的苹果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有一个苹果刚好落在小男孩的头上,于是,小男孩想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小男孩是谁吗?

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放手后,笔会向哪一方向运动?

学生动手实验。

包围地球的大气为什么不会逃逸?

月球为什么绕着地球运转?

由于上述的自然现象你能联想到什么?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是否存在一种引力?

它是地球产生的吗?

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重力的产生

【做一做】设计一个实验与重力的产生进行类比。

用磁铁吸引小磁针,但磁铁不能接触小磁针。

【议一议】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会被吸引吗?

【讨论交流】当磁铁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会被吸引,汉移动磁铁时,小磁针也会随磁铁一起移动。

原来是由于磁铁对小磁针的吸引而使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点拨】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磁铁,石头比作小磁针,则抛出去的石头之所以会落向地面,是由于地球对石头有吸引作用。

同样,地球对水、空气污染、月球等都有吸引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活动:

判断重力的方向

【猜一猜】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样的?

【试一试】按课本8—7所示器材进行实验。

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观察悬线OA的方向;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

下落的方向。

【提示】悬线OA受到的重力方向和小球下落方向都是沿重力的方向。

【小结归纳】(板书)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强调】

(1)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方向无关;

(2)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3.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猜一猜】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说出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学生讨论总结】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和体积有关。

【议一议】你们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1)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做一做】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点拨】在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时,用同一个形状可变的物体,保持质量不变。

【学生活动】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称出其重力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入表格中。

【归纳结论】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结归纳】(板书)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2)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做一做】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点拨】在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时,应限定物体的形状,可选用钩码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改变钩码的数量(质量),称出其重力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入表格中。

次数

钩码质量(kg)

钩码重力(N)

策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小结归纳】(板书)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

【说明】公式G=mg,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4、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活动:

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

【想一想】课本P54图8-33中怎样使塑料刻度尺向下弯曲?

【试一试】学生对刻度尺施力使其弯曲。

【提示】实验中不能用很大的力,以防将塑料刻度尺折断。

【点拨】要使刻度尺向下弯曲,对刻度尺施加的的方向应该向下。

【想一想】

(1)要使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度,对尺哪一点施力时,力最小?

(2)要使塑料尺向下弯曲的程度更大一些,作用在同一点的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两种情况下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

(1)要使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度,对尺上A点施力时,力最小

(2)要使塑料尺向下弯曲的程度更大一些,作用在A点的力应变大。

【小结归纳】(板书)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3)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想一想】在物理学中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呢?

【阅读感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54-55相关内容,了解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演示】阅读后老师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学生观察。

【强调】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箭头的线段。

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应注意:

(1)力的作用点必须现在受力物体上,且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线段的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且箭头要现在线段的末端;

(3)有向线段较长(短),表示力较大(小);或在有向线段旁标出力的大小。

【课堂练习】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一段时间后匀速下落,若将人和伞匀速下落过程中的受团市委等效为集中在一点.请在图中画出其受力示意图。

.重20N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

.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一个大小为6N的水平问右的拉力。

请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这个拉力。

 

5、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观察】从高空下落的钢笔插入沙中

【想一想】钢笔的动力从何而来?

【小结归纳】(板书)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应用讨论】生产和生活中,哪些装置或工具是利用重力势能工作的?

【课堂练习】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

(5)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6)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7)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8)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9)力的示意图。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

三、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⑵经历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过程,能用学过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器材】铁架台、重垂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汽车轮胎和鞋底上该有花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人在立面上行走为什么容易摔倒?

自行车在路面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摩擦力

【做一做】学生按课本图8-22所示的方法,用手拉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体会有什么感觉。

【提示】刚开始时,施加较小的力,使物体不被拉动。

【议一议】对物体施加接力,物体没有动,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说明物体还受到一个阻碍其运动的力。

由学生分析总结,引入静摩擦力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静摩擦力:

物体在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做一做】增大拉物体的力,使物体在桌面上滑动起来。

【议一议】物体滑动以后,还需要用拉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吗?

【小结】物体滑动以后,仍需要用拉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点拨】同学们,既然物体滑动后,仍需要用拉力维持,说明物体在滑动过程中仍受到桌面的阻力作用,这个力不同于刚才的静摩擦力。

【小结归纳】(板书)

(2)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拓展】摩擦的种类:

(1)静摩擦;

(2)滑动摩擦;(3)流动摩擦。

2.活动:

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猜一猜】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并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生:

(1)压力大小;

(2)接触面授粗糙程度;(3)接触面积的大小;(4)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议一议】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可以比较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阅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后回答: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讨论交流】为了完成探究目的,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如何实验?

说出你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并总结:

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表格设计等)

【活动】学生设计实验表格,互相交流并展示。

次数

木块在不同表面上运动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2

3

4

 

【做一做】根设计方案探究物体所受摩擦力号召哪些因素有关,有何种关系。

【进行实验,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入表格中。

【提示】实验中要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滑动。

【小结归纳】(板书)

(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4)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静摩擦力:

物体在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4)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静摩擦力?

2、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3、摩擦有哪几种类型?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自学感知】阅读课本中“生活中的摩擦”,回答下列问题:

【辩一辩】生活中哪些摩擦是有益的?

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

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

对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想方设法减少它.)

【议一议】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

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例并分析)(多媒体演示.)

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2、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

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回答)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试一试:

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学生操作)

结果如何?

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

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多媒体演示.)

【小结归纳】(板书)

1.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

找一找:

你在生活中见到那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

就以自行车为例.请举例说明.(可以找一辆自行车,对着自行车,学生讨论热烈)

【活动】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1.自行车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1)把手;

(2)车座;(3)车刹;(4)轮胎与地面;(5)轮轴;(6)脚踏……

2.哪些摩擦是有益的?

哪些摩擦是有害的?

(1)有益摩擦:

①车把与手;②车刹与车轮;③脚踏与鞋底;④轮胎与地面;⑤车座与身体⑥

(2)有害摩擦:

①轮轴之间;②齿轮与链条之间

3.使用自行车时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采用增大压力和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采用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

【自学感知】阅读课本中“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多媒体演示.)

【课堂练习】《随堂练123》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

3.自行车上的摩擦

四、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

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⑵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力的相互作用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此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器材】长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橡皮筋、弹簧、乒乓球等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可以把物体举高,那么人能否把自己举高呢?

乒乓球落地后为什么会弹起来?

用脚踢球,脚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想一想】人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

是根据那些现象判断的呢?

【观察与讨论】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8-29——图8-32四个图中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发生形状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做一做】学生对身边的器材施加力作用,观察它们的一些变化。

【议一议】通过观察和实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

(1)物体形状发生变化;

(2)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讨论交流】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呢?

【小结归纳】(板书)

(1)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阅读感知】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

【想一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

【演示】教师演示课本P55图8-35实验,学生观察。

 

【试一试】

(1)用力拉橡皮筋(弹簧),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用你左手击打右手,左手有什么感觉?

(3)用力向地面掷乒乓球,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交流】

(1)用力拉橡皮筋(弹簧),感觉橡皮筋(弹簧)地在拉手;

(2)用你左手击打右手,左手有被右手打疼痛的感觉;

(3)用力向地面掷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弹向上运动。

【提示】只要有力存在,必然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议一议】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练习】

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了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

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变为;

(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2.如图所示,小华坐在玄武湖的游船上玩耍。

当他在船上用力推另一个小船,能够把另一个小船推开而小华所坐的小船保持静止吗?

为什么?

3.在下图所指的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