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73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64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docx

浙科版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课时跟踪检测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

(一)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

解析:

选D 高鼻梁与塌鼻梁、卷发与直发、五指和多指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眼大与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与眼角上翘不属于相对性状。

2.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性状分离B.基因分离

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

解析:

选A 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2017·绍兴一中高一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

A.豌豆严格自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

B.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和观察

C.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实验后可以食用避免了浪费

D.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解析:

选C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子代较多,便于计数和观察,B正确;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属于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C错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D正确。

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

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解析:

选D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条件有:

①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②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③含各种基因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基因表达的环境条件。

5.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

解析:

选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1∶1,是指某一性别配子中含A和a的配子比例为1∶1,而不是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的比例为1∶1,植物体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

6.(2016·东阳中学高一期中)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

选C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Aa和白花豌豆aa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Aa)∶白花(aa)=1∶1。

7.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

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

C.都是隐性个体

D.都是显性个体

解析:

选C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为自交,故隐性植株上所结子一代全部表现为为隐性个体。

8.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DD×ddB.dd×Dd

C.Dd×DdD.dd×dd

解析:

选C DD×dd→后代均为Dd,表现为高茎,与题图不符,A错误;dd×Dd→后代Dd∶dd=1∶1,即高茎∶矮茎=1∶1,与题图不符,B错误;Dd×Dd→后代DD∶Dd∶dd=1∶2∶1,即高茎∶矮茎=3∶1,与题图相符,C正确;dd×dd→后代均为dd,表现为矮茎,与题图不符,D错误。

9.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析:

选B 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

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

10.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①黄鼠×黑鼠→黄2378∶黑2398;

②黄鼠×黄鼠→黄2396∶黑1235。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

B.实验②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

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

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解析:

选A 实验②中亲代黄鼠产生黑色子代,说明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

亲代均为杂合子,子代正常比例应为3∶1,但实际为2∶1,说明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11.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BB和Bb,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BB、Bb、bb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B.4∶4∶1

C.3∶5∶1D.1∶2∶1

解析:

选A 在胚长成的个体中BB个体占1/3,自交后仍为BB;Bb占2/3,自交后出现三种基因型,其中BB占1/6,Bb占1/3,bb占1/6。

所以,后代中BB、Bb、bb之比为3∶2∶1。

12.人的i、IA、I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

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解析:

选A 双亲为IAIB×IBi时有可能出现A型血的子女。

或双亲为IAIB×ii时后代也有可能是A型血。

二、非选择题

13.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

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________种。

(2)操作①叫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代,其基因型为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_茎。

(5)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__年对________代进行观察。

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________,所对应的基因型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2)、(3)涉及植物杂交实验方法,对高茎豌豆去雄,因此高茎豌豆为母本。

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因此,去雄要在花粉成熟前,而且要去雄彻底,才能达到目的。

去雄时破坏了花被,所以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4)种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母本植株结出的种子为F1,其基因型为Dd,将来表现为显性,即高茎。

(5)F2的种子结在F1植株上,只有到F2长成植株时才能观察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到第三年时才能观察到F2的高茎∶矮茎≈3∶1,其基因型为DD∶Dd∶dd≈1∶2∶1。

答案:

(1)矮茎豌豆 高茎豌豆 纯

(2)去雄 自然授粉

(3)人工授粉 套袋处理 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4)子一(或F1) Dd 高

(5)三 子二(或F2) 3∶1 DD、Dd、dd 1∶2∶1

14.【加试题】玉米是遗传实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两条)。

(2)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籽粒的基因型,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籽粒为纯种。

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

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

解析:

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繁殖周期短,子代数目多,便于统计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雌、雄异生,便于控制授粉。

判断基因型可通过自交法或杂交法。

甲同学采用的是自交法,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若子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再选用杂交法。

乙同学采用的是杂交法,若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杂交子代同时出现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

答案:

(1)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必须答出其中两条)

(2)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籽粒的基因型

(3)①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②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课时跟踪检测

(二)自由组合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C.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解析:

选B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接近1∶1∶1∶1。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在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个体AaBb与个体aaBb杂交,两对基因均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子代中性状类型不同于双亲的占(  )

A.1/4         B.1/2

C.3/4D.5/8

解析:

选A 因为两对性状相对应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相互独立的,故可知,只有后代中出现的bb类型才不同于双亲,占1/4。

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

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是(  )

A.BbCcB.Bbcc

C.bbCcD.bbcc

解析:

选C 因为子代表现型直毛∶卷毛=4∶4=1∶1,黑色∶白色=6∶2=3∶1,而与“个体X”交配的个体的基因型为BbCc,故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

4.番茄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

试想F1和与它杂交的那株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TtSs×TtSSB.TtSs×Ttss

C.TTSs×ttssD.TTss×ttSS

解析:

选B ①分别计算每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型比例。

高茎∶矮茎=(120+128)/(42+38)≈3∶1。

圆形果∶梨形果=(120+42)/(128+38)≈1∶1。

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推出F1的基因型TtSs及与其杂交的高茎梨形果的基因型Ttss。

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解析:

选B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分别由A、a与B、b控制,则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A_B_(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F1的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有A_Bb(或AaB_)(灰色)、A_bb(aaB_)(黄色)两种表现型;F1中灰色大鼠肯定为杂合子,F2中灰色大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F2中黑色大鼠(aaB_或A_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有2/3aaBb(或Aabb)×aabb和1/3aaBB(或AAbb)×aabb,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

6.在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同时具备A、B、D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结有色种子的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是:

①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②有色植株×aabbdd→25%有色种子;③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

A.AABBDDB.AABbDD

C.AaBBDdD.AaBbDD

解析:

选C 由①可知杂交后代A_B_D_占50%→该植株中A_B_有一对杂合;由②知:

杂交后代A_B_D_占25%→该植株中A_B_D_有两对是杂合;由③可知:

杂交后代A_B_D_占50%→该植株中B_D_有一对是杂合;由此可以推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

7.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概率各为1/8的类型是(  )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

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解析:

选B 1/8应该是1/2与1/4相乘得到的,而后代中棕眼与蓝眼的比例为1/2,右癖与左癖的比例分别为3/4和1/4。

所以所生子女中表现型概率为1/8的应该是左癖的两种眼色。

8.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B.1/16

C.1/8D.1/4

解析:

选B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于亲本组合中DD×dd杂交后代中一定是杂合子,则子代中符合要求的个体其他四对基因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1/2×1/2×1/2×1/2=1/16。

9.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B.ddRR

C.ddRrD.Ddrr

解析:

选C 根据图1可知,F1的基因型一定是DdRr,根据图2可知,高秆∶矮秆=1∶1,抗病∶感病=3∶1,所以对于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F1与丙交配相当于杂合子测交,对于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F1与丙交配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从而得出丙的基因型为ddRr。

10.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3/64B.5/64

C.12/64D.15/64

解析:

选D 用A、a、B、b、C、c表示相关基因,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则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70-150)/6=20(g),AaBbCc果实重量为210,自交后代中重量190g的果实其基因型中只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故为15/64。

11.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如图显示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B 由图可知,F1中绿色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比2∶1,可知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F1后代非条纹与条纹为3∶1,且四种性状比为6∶3∶2∶1,符合自由组合,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12.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交时,对与F1杂交的另一个亲本无特殊限制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自由组合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与隐性类型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反向推知的

D.选择隐性类型与F1测交,这样可以使F1中的所有基因都表达出来

解析:

选A 基因决定性状。

性状大多是人眼所能看到的,而基因是人眼观测不到的,所以研究基因遗传规律是根据性状反向推知的,要推知F1的基因种类就必须让F1的所有基因都表达出来,所以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个亲本必须对F1的基因无任何掩盖作用,也就是说另一个亲本必须是隐性的。

二、非选择题

13.(海南高考)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

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

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

请回答:

(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4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5种基因型。

(2)F1的基因型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

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27∶21∶9∶7。

答案:

(1)一 F2中高茎∶矮茎=3∶1 4 5 

(2)27∶21∶9∶7

14.(2015·浙江1月学考)某种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花色的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选取白色、红色和紫色三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红花×白花,F1全为红花,F2表现为3红花∶1白花;

实验二:

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2表现为9紫花∶3红花∶4白花。

请回答:

(1)基因A和基因B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花色。

这一过程体现了基因具有表达________的功能,该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

(2)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应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除去全部雄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去雄后,为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应进行________处理。

(3)实验一中,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通过测交实验可验证其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中,F2紫花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若这些紫花杂合子自交,则得到的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基因A、B通过控制酶A、B的合成来控制色素合成过程,体现了基因具有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2)在母本雌蕊未成熟时去除全部雄蕊,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去雄后应及时套袋,以排除其他花粉干扰。

(3)实验一中,F1为红花植株,推测基因型为A_bb,其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可推出F1为Aabb;Aabb与aabb测交,可通过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4)实验二中,F2中紫花占9/16,其中纯合子(AABB)占1/9,则杂合子占8/9;紫花杂合子(1/2AaBb、1/4AaBB、1/4AABb)自交,后代出现紫花(A_B_)∶红花(A_bb)∶白花(aabb、aaB_)=21∶5∶6。

答案:

(1)酶的合成 遗传信息 

(2)防止自花授粉 套袋 (3)Aabb 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4)8/9 紫花∶红花∶白花=21∶5∶6

课时跟踪检测(三)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基础层级卷)

一、选择题

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

A.染色体复制     B.细胞质的分裂

C.纺锤丝的形成D.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解析:

选B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B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丝,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