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779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docx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

高一物理期末总复习机械能

本章考查重点是:

一.功和功率;二.动能定理;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功和功率

(一)功的计算方法:

1.利用功的定义

求力所做的功。

此式只适用恒力的功。

2.利用功率的公式求功

→W=P·t。

此式主要用于求在一个功率不变力所做的功。

3.利用动能定理求力所做的功。

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的功。

曲线运动中各力做的功;在连续的多个过程中,求各外力功的代数和;解决抛出物体的瞬时做功的问题。

利用动能定理将外力的复杂过程,转换为由受力物体的动能变化量来表示,使问题大为简化。

例: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现在使斜面向右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物体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

A.0B.

C.

D.

分析:

利用

公式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位移必须是相对地面、或静止、或做匀速运动的参照物。

同时要注意摩擦力可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本题是静摩擦力做正功的实例。

可分析:

f静=

方向沿斜面向上。

物体随斜面匀速前进L,实质是物体在静摩擦力做用下前进了L,静摩擦力做正功

即D正确。

(二)能正确理解功率的概念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对功率的计算公式要着重理解。

1.功率

是定义式,表示了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功率P=Fv的适用条件是F与v方向相同。

当F与v有夹角α,应表达为P=Fv

,v用瞬时值时,P为瞬时功率;v为平均值时,P为平均功率。

该公式常用来计算瞬时功率。

发动机的功率P是指牵引力F做功的功率。

从P=Fv中可知,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f运动速度成反比。

3.要区别额定功率(即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和输出功率。

当发动机输出功率等于额定功率,且物体在匀速运动时,牵引力F与阻力f大小相等,物体将达到最大速度,vm=P/F=P/f。

物体达到的最大速度要受到发动机额定功率的约束。

例:

质量m=4吨的卡车额定输出功率P=80马力,当它从静止出发开上坡度为0.05(即每行驶100米,升高5米)的斜坡时,坡路对卡车的摩擦力为车重的0.1倍(取g=10)斜坡足够长。

(1马力=735瓦)

问:

(1)卡车能否保持牵引力为8000牛不变而一直在坡路上行驶;

(2)卡车在坡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多大?

这时牵引力多大?

(3)若卡车用4000牛的牵引力以12米/秒的初速度上坡,当卡车到达坡顶时速度为4米/秒,那么卡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大功率为多大?

平均功率多大?

到达坡顶的瞬时功率多大?

解:

如图2,当F>mg

+f时,卡车加速开上坡路

且:

(米/秒2)

由于额定功率的限制,在800牛的牵引力作用下卡车的速度不能超过

米/秒因此卡车在坡路上最多行驶:

所以超过54米,卡车就不能保持牵引力为8000牛不变。

在坡路上行驶到速度为

7.35米/秒时发动机的牵引力必须减少,如继续以0.5米/秒2的加速度做速度运动,输出功率就会超过额定功率。

(2)从公式P=Fv可知,在卡车保持最大输出功率时,则F要最小,即牵引力等于总阻力时,卡车的最大速度。

即F=mg

+f=6000牛,v=

米/秒

(3)若卡车以4000牛牵引力,以12米/秒初速度上坡,由于牵引力小于总阻力,卡车在坡路上作匀速运动,在这段过程中,卡车的最大功率:

P1=4000×12=48000瓦=65.3马力;平均功率:

P2=4000×(12+4)/2=32000瓦=43.5马力;

到达坡顶时瞬时功率:

P3=4000×4=16000瓦=21.6马力

二.动能定理

动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即阻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既有动力,又有阻力,那么这些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便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可表示为W合=

1.动能定理只研究力作功造成的始末状态变化,而不追究全过程中运动性质和状态变化等,对于求变力或曲线运动中为做功及复杂过程中的功能转换,动能定理都提供了方便。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研究对象一般指某个物体。

解题时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及在力作用下移动的位移,这个位移是以地做参照物的。

其次确定该物体的始末态的动能。

从而用各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来量度动能的变化量,列出方程。

3.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联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它只意味着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

例图3所示为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DC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不计。

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A点从静止状态释放,沿轨道下滑。

最后停在D,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推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推回A点停下,设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

A.mghB.2mghC.

D.

分析:

物体在A、D两处静止,在AB、CD两段来回运动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摩擦力做功相同,故在A→D和D→A的两个过程中分别用动能定理求推力做的功最为简便。

A→D:

mgh-Wf=0D→A:

W推-Wf-mgh=0可求出W推=2mgh

例:

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0从长木反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

滑块刚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

v0。

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它各件都不变,求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

解:

因为在利用动能定理解题都是以地做参照物的,所以必须画个草图,弄清长木板和木块都如何运动。

如图4,从图上可看出木板滑出距离为s,木块则滑出距离为L+s。

设:

木板不固定时,滑块滑离木板时,木板获得的速度为v

则根据动量守恒规律可知:

由动能定理:

对木板:

对滑块:

解得:

设木板固定时,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可知

将fL值代入,可求出

通过上题的解答,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位移、速度都必须以地为参照物进行计算;

(2)摩擦力既可做负功,也可以做正功;

三.机械能守恒:

或E1=E2=恒量

1.机械能守恒是对某研究的系统而言。

2.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只有系统内的重力和弹力做功,没有其它力做功。

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要弄清研究的是哪个物体系,确定研究的过程,选定参考平面,确定零势能面。

一般选物体运动的最低位置做参考平面。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只需分析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始末状态,不必讨论过程。

例:

如图5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C,用两条长为L的细绳相连。

置于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L>h,开始A球刚跨过桌边。

若A、B相继下落后均不反弹,则C球离开桌边的速度的大小是。

分析:

在A、B相继落地过程中,绳子的拉力是变力,且分别对三个小球做功,故该题只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

可通过三步进行分析:

一是抓住过程的关键状态,弄清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画出示意图,本题图如图5,图6。

二是选出被研究系统及其运动过程,若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本题选三个球及地球组成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三.确定零势能点,此题选地较为简单。

四.正确分析系统始、末态的机械能,列出守恒方程。

设A球着地时速度为v1,如图6,B球着地时速度为v2,如图7所示,从A球开始释放到A球着地过程中,A、B、C三小球与地组成的系统中,A球减少的势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动能,即mgh=

(3m)v12∴v12=2gh/3

B、C球以v1为初速到B球着地过程中,对B、C球与地组成的系统,系统机械能守恒其初态:

即:

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本章考查重点是:

一.简谐振动;二.单摆的振动周期;三.波的图象。

一.简谐振动

1.回复力:

简谐振动的定义式:

F=-kx中k为比例常数,x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的回复力的特征是:

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相反,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可能是由一个物体提供,也可能是多个物体提供,并且不一定只是弹力提供回复力,其它力也可能提供物体做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3.简谐振动运动的特征:

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振动图象。

其速度和加速度也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4.表示简谐振动的物理量:

(1)振幅(A):

表示振动的幅度和能量的物理量,即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周期(T)和频率(f):

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5.简谐振动的能量:

简谐振动是理想化的振动,认为阻力为0的等幅振动,由于不受阻力,振动之初外界提供给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据动能量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振动能量越大。

6.简谐振动的图象:

它是描述简谐振动的一种数字方法,它表示了同一振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从图象中可求出振幅,周期和频率。

例: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上所示,由图可知,在t=4秒时,质点的()

1.速度为正最大,加速度为零;

2.速度为负最大,加速度为零;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最大;

4.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最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简谐振动图象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由图上可看出,当在4秒时,振动质点在最大位移,因为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故加速度为负的最大。

又因此时刻势能最大,动能为零,速度为零。

因为(4)为正确。

二.单摆的振动周期:

1.单摆振动周期

成立的条件:

(1)摆线的伸长和质量小到忽略不计,摆球的直径远小于摆线的长度。

2.单摆的周期只与g、l有关,与摆球质量、振幅等其它因素无关。

在同一地点(g相同),不同摆长的单摆周期与摆长平方根成正比。

同一单摆,在不同的地方的周期与该地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例:

有一挂钟,其摆锤的振动可看成单摆,在正常运动时,摆动周期为2秒,现因调不当使该钟每天快3分,试求其摆长比正常摆长短了多少?

解:

钟走快,即为钟摆的振动频率大,设钟摆n次秒钟走一个格。

准确的钟1昼夜摆动N1=24×3600n=86400n次,现在钟一昼夜快3分钟,所以一昼夜摆动次数为:

N2=(86400+180)n

因为

因此

已知T=2秒的摆叫秒摆,其摆长为1米。

∴可求出L2=0.59(厘米)得到L1-L2=0.41(厘米)

所以走得快的钟的摆长比准确钟的摆长短了0.41厘米。

三.波的图象

1.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比较

研究对象

坐标

图象的物理意义

可直接读出的物理量

振动图象

某质点

纵坐标:

质点位移

横坐标:

时间

某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振幅、同期、某时刻质点的位移

波的图象

介质中各质点

纵坐标:

质点位移

横坐标:

波传播的位移

某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移

振幅、波长、波传播的位移及传播方向

2.求解有关波的图象问题,要从波的概念出发,考虑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的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及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以及质点振动的周期性带来波形图的重复性,从而确定解答的单一性和多解性。

例:

如图9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横波在某时刻的图象,从图上可看

 

出这列横波的振幅是米,波长是米,P点处质点在此时刻的运动方向是。

分析:

从波形图上可直接读出振幅为0.04米,波长为2米,判断P点处质点在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波形推移法”画出下时刻的波形图求解。

如图10所示,虚线为向前推进的波形图,可看出P点向上运动。

例:

如图11所示,a、b是水平绳上的两点,相距42厘米,一列正弦波沿绳传播,方向从a到b,每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正好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此波的波长可能是:

1.168厘米2.184厘米3.56厘米4.24厘米

分析:

先据题意判断ab长与波长的关系。

a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b点在正最大位移,通过分析可看出Sab为

(n=1、2、3……)

由此可代入=

当k=0时最大λ=56厘米当k=1λ=24厘米

第六章分子动理论热和功

本章重点:

一.阿伏伽德罗常数;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一.阿伏伽德罗常数起着沟通宏观量和微观量之间的桥梁作用。

描述分子性质的物理量为微观量,如分子体积V分,分子直径d,分子间距r,分子质量m等。

而物质密度ρ,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体积V摩等都是宏观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

m0=M/NA,体积V中的分子数

,质量m千克中分子个数为n=mN/M

例:

以下哪组物理量可求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1.水的密度和水分子体积;2.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3.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4.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分析:

从1可表示

v只能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

从2可看出无法表示任何量

从3可看出

只能计算出水分子的密度

只有4可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注意理解:

(1)f引与f斥都与分子间距离r有关,它们都随r的减小而增大,又随r的增大而减小,不过f斥变化要比f引更显著。

故在r=r0(10-10米)时,分子力F=0;r<r0,F显斥力;r>r0,F显引力。

(2)当r>10r0时,F→0。

(3)不仅同类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不同物质的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力。

例:

用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P表示两个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当r=r0时两分子间斥力等于引力,设两分子间距很远时EP=0则:

()

1.当r0<r<10r0时,EP随r的增大而增加;2.当r<r0时,EP随r减小而增加;

3.当r=r0时EP最小;4.当r=r0时,EP=0

分析:

由分子力和分了势能变化规律可知,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互相吸引,r增大,分子克服引力做功,EP增加。

因此1是对的。

当r<r0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分子互相排斥,r减小,分子克服斥力做功,EP也要增加。

因此2也是正确的。

因为分子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选取分子间距很远时EP=0,则r=r0时EP最小且为负值,所以3也是正确的,只是4是错的。

三.能的转换和守恒定律。

1.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的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物态决定。

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反之,内能减小。

2.热和功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是其它形式能和内能间的转化;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量度。

各种形式的能都可相互转化,而且总能量不变。

例:

关于物体内能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物体温度改变时,其内能必定改变;

2.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改变;向物体传递热量,其内能也不一定改变;

3.对物体做功,其内能必定改变;物体向外传出一定热量,其内能也必定改变;

4.若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必定不改变。

分析: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和。

物体温度改变,分子动能改变,若不知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则不能确定内能是否改变,因此1是错的。

虽然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在只知道做功或热传递的情况下,是不能确定物体内能是否改变的,所以2是正确的。

3、4也是错的。

第七章气体的性质

本章重点: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研究气体的状态参量是学习和运用气体定律和状态方程的基础,其中气体压强的计算是个重点。

关于气体的压强问题常见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被一段液柱或活塞封闭的气体的压强:

这种情况可通过分析液柱或活塞的受力情况根据运动状态,结合牛顿定律求气体的压强。

例:

如图12四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b、c、d一端封闭,管内各用长为h的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其中a、b静止,c管做自由落体运动,d管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外界大气压或为P0,水银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它们运动的情况,确定玻璃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

分析:

a.玻璃管开口向上,大气压强向下做用在水银柱上,∴

b.玻璃管开口向下,大气压强向上做用在水银柱上∴

c.自由下落,水银柱失重,∴Pc=P0

d.加速上升,水银柱超重,∴

2.U形管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

依据连通器原理,U形管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如其上方或下方充满同种液体,则这两点的压强相等。

例:

如图13中,U型管内均用水银柱封住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大气压强为P0,水银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则a、b、c三个U型管内被封气体的压强分别为:

Pa=PbPc。

分析:

a.左管水银受大气压P0的作用,且水银柱左比右高h。

b.右管开口受大气压P0的作用,水银柱对左产生压力。

c.大气压作用在容器水银面上,根据压强传递原理,传入管内,两管水银高度差为h,所以该气体压强为Pc=P0-

二.气态方程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Ⅰ变化到状态Ⅱ的过程遵循的规律是气态方程:

当T不变,即等温变化:

则P1V1=P2V2这就是玻意耳定律。

当V不变,即等容变化,则

这就是查理定律。

当P不变,即等压变化,则

这是盖·吕萨克定律。

在应用气态方程解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审明题意之后,应明确要讨论的是哪一部分的气体,先明确研究对象。

2.根据题意确定始末状态,弄清在P1、V1、T1,P2、V2、T2这六个物理量中哪些是已知,哪些是未知。

3.列出气态方程式,求解。

4.在计算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特别是压强单位的换算,要熟练。

5.在开口容器或有活塞的容器中,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气体的压强总等于该地区的大气压。

6.气体压强的判断是解题的难点,解题时要特别注意。

例:

如图14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坚直放置,管内的空气柱被一段水银柱隔成两部分,下部气柱长为L1,上部气柱长为L2,处于平衡状态且温度相等。

现将两部分空气的温度都升高20℃,忽略水银柱和管的膨胀,则水银柱将()

1.向上移动;2.向下移动

3.不动;4.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分析:

先假设水银柱不动,用查理定律求得两气柱压强增量△P1和△P2,进而比较压强增量的大小,若△P1=△P2,则水银柱就不动。

当△P1>△P2,则水银柱向上移动。

△P1<△P2,则水银柱向下移动。

对L2气柱进行研究。

对L1气柱进行研究。

∵P1=(P2+h)>P2,△T1=△T2∴△P1>△P2即水银柱上升

也可利用图象分析,用P—T图象,更为简捷。

先假设水银柱不动,两部分气体做等容变化,如图15所示,图线Ⅰ、Ⅱ分别表示下、上两部气体等容变化,因为P1>P2,图Ⅰ斜率大于图线Ⅱ的斜率。

由于

所以△P1>△P2水银柱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