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翔庄气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275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鹤翔庄气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鹤翔庄气功.docx

《鹤翔庄气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翔庄气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鹤翔庄气功.docx

鹤翔庄气功

鹤翔庄气功

一、功法

1、预备

两脚成小后八字,略宽于肩(先使两脚外侧与肩等宽,平行站立;再将两脚跟提起,外开约20度,形成小后八字,自然放平)双膝微曲;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腭(舌尖轻轻接触上腭发“恬”音的部位,舌根放松。

),似笑非笑(是从心里发出的笑。

两腮放松,嘴角轻轻拉向后上方,使面部肌肉和腹肌放松,有利于气沉丹田,促使丹田自动开阖。

两腮放松可以增强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使唾液增多。

唾液增多后,可分三小口吞下,第一口用意念直接送入下丹田,第二口用意念从左侧画弧送入下丹田,第三口用意念从右侧画弧送入下丹田),双目平视(眉宇舒展,眼神含而不放,视而不见),心澄目洁(即排除一切杂念,宁神静意),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即用意念使头、颈、肩、肘、腕、指、胸、腹、背、腰、胯、膝、踝、足、趾依次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用意念将气沿中脉――从百会至会阴直通的一条气脉,贯穿于上、中、下三个丹田――沉入丹田。

下丹田的具体部位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

这里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

意守下丹田,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下丹田)。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意走中间)至两手劳宫穴。

2、提翅

两手转掌心向后,两臂以肩为轴,以与肩等宽之距离,从体前缓慢扬起,待与肩平后,掌指上翘,与臂成90度,突出掌心。

用柔力(两臂紧而不僵)收推三次。

收时,以肩带臂,肩、肘、腕依次放松,肘部下垂(小臂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45度);推时,腕、肘、肩依次柔力前推,同时掌指逐渐上翘,待两臂与肩平后,掌指与臂成90度,突出掌心。

[意念]

提翅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收推时,收的意念在双肩,推的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3、展翅

松腕,掌指与水平线成45度,两臂向左右分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与臂成90度,突出掌心。

柔力收推三次。

[意念]

展翅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收推时,收的意念在双肩,推的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4、合翅

两手放平,成“一”字形,以肩为轴,两臂放松,从体侧缓慢下落,与身体成20度夹角时,转掌心向后,手臂伸直,后推至45度;同时将脚跟慢慢提起,身体微向前倾(不可弯腰和松膝)。

[意念]

合翅与后推时,意念都在两手劳宫穴。

5、折翅

两手从体后向腋下画弧(肩与大臂要放松,不可耸肩)。

与此同时,以小臂带动手腕,以手腕带动五指,从小指开始,依次向内旋转,逐渐

成爪形(手指伸直),再由腋下

掏出,将手甩向前方(甩出时,爪形变成小喇叭,略向外抖。

即各指保持等距外弓,指尖平面成梅花形。

但拇指跟要尽量封住劳宫穴,防止清气外泄);同时,两大臂在体侧相夹,两脚跟略用力拄地,两膝微曲(夹臂、甩手、拄地是同时进行的动作)。

[意念]

转腕折翅时,意念在十指。

夹臂甩出时,意念将病气、浊气从十指尖甩出、抖掉。

6、捧气贯顶

十指放松,双手与肩等宽,向前平伸,捧气似球,从体前缓慢托起,将气贯入百会穴。

张臂开胸,手腕放松,手、臂、肩成六边形,略停片刻。

[意念]

捧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贯顶时,意入百会穴。

7、通天合阳

两手在头顶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上。

以颈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先松左肩,左肘依前、下、后方向转动之后复原。

松左肩时,右手要保持在头顶上方;后松右肩,动作要领同左),上拔颈椎(下颏内收,百会穴向上承天,用渐力将颈椎关节拉动放松)。

以胸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拔胸椎(松肩动作要领同前。

拔胸椎时,由肩带动胸椎向上,用渐力将腰椎关节拉动放松)

以腰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下抻(拉长)腰椎(抻腰椎时,用两肩带动腰椎向上,同时臀部向下,用渐力将腰椎关节上抻下拽,拉动放松)。

[意念]

以颈椎为轴放松双肩时,意念在颈椎;上拔颈椎时,意念同时贯穿颈椎、百会穴和劳宫穴。

以胸椎为轴松动双肩时,意念在胸椎;上拔胸椎时,意念同时贯穿胸椎、百会穴和劳宫穴。

以腰椎为轴松动双肩时,意念在腰椎;上下抻腰椎时,意念同时贯穿腰椎、百会穴和劳宫穴。

8、通地合阴

掌心向上,两臂伸直,同时两腿直立。

以腰为轴,两臂夹头缓慢向下俯落,在两脚前正中部位作第一次通地合阴(掌心尽量触地),松腰。

在左脚前作第二次通地合阴,松腰。

在右脚前作第三次通地合阴,松腰。

(三次通地合阴时,两臂夹头的姿势要始终保持不变)。

[意念]

两臂夹头向下俯落时,意念在双手劳宫穴。

第一次通地合阴时,意念由双手劳宫穴入地。

第二次通地合阴时,意念由双手劳宫穴和左脚涌泉穴入地。

第三次通地合阴时,意念由双手劳宫穴和右脚涌泉穴入地。

9、绕手抱球

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同时两手分离,掌指自然展开,绕手抱球(分手后,左手置体前居中位置;右手以左手为圆心,以30公分为半径向左画弧;待右手绕至身体左前方,右手纵向,左手横向,右手内劳宫穴对准左手外劳宫穴后,左手翻掌心向上,右手上绕至

掌心上下相对,抱一直径约30公分的球于下丹田前,同时腰部渐

直).

[意念]

绕手抱球时,意念一直在两手劳宫穴。

10、左回气

左脚略向内画弧,然后向左前45度方向迈出,成弓箭步(迈步时,脚尖先着地,前弓腿的小腿与地面垂直,后绷腿成一直线),同时两手抻气。

右手画弧下行至右腹股沟,掌指放松,微曲,掌心斜向内成45度,护下丹田。

左手画弧上行至左前上方(手臂成弧形,手腕和肩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约45度),双目注视左手劳宫穴(画弧时,眼神随手而行,但注视劳宫穴时不可仰头),稍停片刻(待左手劳宫穴发热、发胀后),将头转正。

左手向百会穴方向内收,向百会穴贯气后,左手虎口张开,沿左耳经身体左前侧外导内行(手掌要平,尽量靠近向躯体,拇指不要下折,以意领气由百会穴沿中脉下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双手抻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右手护下丹田后,意念集中于左手劳宫穴,至头转正。

左手向百会穴贯气时,意将左手之气贯入百会穴。

左手外导内行时,意念随左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时,意入下丹田。

11、右回气

左手放松,微曲,掌心斜向左前约45度方向外推约15公分,转掌心内收至左腹股沟,掌心斜向内成45度,护下丹田。

与外推同时,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右脚略向内画弧,然后向右前45度方向迈出,成弓箭步。

同时,右手画弧上行至右前上方,双目注视右手劳宫穴,稍停片刻,将头转正。

右手向百会穴方向内收,向百会穴贯气后,右手虎口张开,沿右耳经身体右前侧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左手外推时,意念在左手劳宫穴。

左手内收时,意入下丹田。

右手上行及目视右手时,意念在右手劳宫穴。

右手向百会穴贯气时,意将右手之气贯入百会穴。

右手外导内行时,意念随右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时,意入下丹田。

12、收功

右手外导至平脐后,先将右脚跟外转约45度,再将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左手翻掌与右手平,双手掌指放松,微曲,分别向左、右各约45度方向外推。

与翻掌外推的同时,突出尾闾(似坐非坐),上身保持正直,鼻准对脐中,左脚缓慢画弧收回(收至与右脚相距一肩处,两脚平行站立)。

翻掌内收,指尖斜向相对,在下丹田前拢气抱球。

松肩,提肛(用意不用力),两手向小腹收拢,距小腹约两厘米时,经两胯沿体侧自然放下,同时两腿立直。

[意念]

外推,内收及拢气抱球时,意念均在两手劳宫穴。

松肩时,意念将上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提肛时,意

将下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两手向小腹收拢时,意念将两手所抱之球缓缓收入下丹田;同时,小

腹加强后收意念,将气收紧、稳固。

第二节 柱地通天

一、功 法

1、预备

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脚外侧与肩等宽)双膝微曲;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腭,似笑非笑,双目平视,心澄目洁,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2、提翅

两手掌指放松,微曲,掌心相对;两臂以肩为轴,以与肩等宽之距离,从体前缓慢扬起,至与肩平。

[意念]

提翅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两手之间似夹一球,并使两手之气交流。

3、展翅

两手转掌心向下(转掌时两手仍微曲),变“剑指”(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拇指压在小指与无名指指尖背侧),两臂左右分开成“一”字形。

[意念]

转掌心向下时,意念将气在劳宫穴含着。

变剑指及展翅时,意念均在剑指。

4、通臂

以颈椎为轴,先以左肩带左肘(左肘自然弯曲),左肘带左腕,左腕带左剑指向颈椎方向内收(要求肩、肘、腕、指节节贯通,收至左小臂与水平线的夹角约成45度为止;此时右臂不动)。

然后,以右肩带右肘,右肘带右腕,右腕带右剑指向颈椎方向内收。

与右臂内收的同时,左肩以内力推动左肘,左肘推动左腕,左腕推动左剑指向外点出(要求肩、肘、腕、指节节贯通)。

如此右收左推,左收右推,反复通臂三次(最后一次右臂向外点出,左臂不动)后,再成“一”字形。

两手剑指变“丹顶指”(即在剑指的基础上,再将中指回收,指尖点在食指指甲根部,形似丹顶鹤之顶),稍停片刻。

[意念]

通臂时,意念在大椎穴和剑指指尖(意念随着动作从一手指尖经大椎穴走向另一手指尖,状似穿梭,往返三遍)。

变丹顶指时,意念在丹顶指。

5、观天

丹顶指变阴掌(掌心向下),身体微向前倾,脚跟提起,上身后仰,身体成弓形(下颏保持内含,两膝不可弯曲);与此同时,翻掌心向上,环抱似球,尽量扩胸,两臂向上成弧形(不要耸肩),双目视天。

[意念]

丹顶指变掌后,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双目视天时,意念好似抱着一个大气球。

6、合翅

稍停片刻,身体逐渐恢复后仰前的姿势(脚跟仍然上提,不要放下),两臂从体侧缓慢下落,至与身体约成20度夹角。

[意念]

合翅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7、折翅

两手转掌心向后,从体侧上提向腋下画弧(肩与大臂要放松,不可耸肩)。

与此同时,以小

臂带

动手腕,以手腕带动五指,从小指开始,依次向内旋转,逐渐成爪形,再由腋下掏出,将手甩向前方;同时,两大臂在体侧

相夹,两脚跟略用力柱地,两膝微曲(动作要领同第一节第5个动作“折翅”)。

[意念]

转腕折翅时,意念在十指。

夹臂甩出时,意念将病气、浊气从十指尖甩出、抖掉。

8、双回气

十指放松,双手与肩等宽,向前平伸,捧气似球,从体前缓慢托起,贯入天目(意向天目内收,但不仰头)。

张臂开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外导内行(两手掌要放平。

待两手平肩时,两肘亦与肩平),将气(沿中脉)导入下丹田。

[意念]

捧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贯天目时,意入天目。

外导内行时,意念随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时,意入下丹田。

9、拢气入胸

两手在下丹田前左右分开,身体重心移向右脚,身体向左约转45度,左脚向左前约45度方向迈出,成弓箭步。

同时,两臂展开成“一”字形(展臂时,掌指放松,微微分开,掌心向外,后方向似翔泳;展臂后,注意挺胸收腹);再转掌心向前,五指自然并拢成凹掌。

上体先右转约90度,同时左手拢气入右胸(左手将气拢入右锁骨下方的右气户穴,手与身体似接非接;右臂只随身体转动,以不超过右脚跟为限);上体再左转约90度,同时右手拢气入左胸(右手将气拢入左锁骨下方的左气户穴,手不接触身体),两小臂交叉于胸前,沉肩坠肘,稍停。

[意念]

展臂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左手拢气时,意念在左手劳宫穴;气入右胸时,意入右气户穴。

右手拢气时,意念在右手劳宫穴;气入左胸时,意入左气户穴。

10、柱地通天

向下抽左手,向上托右肘(左手与右肘相距约10公分),左手沿右小臂斜向分手抻气,做柱地通天势(即将左手提至百会穴上方15公分处,翻掌心向上;同时,右手撤至尾闾下方,翻掌心向下。

两手外劳宫穴相对,两臂成正太极线,上身保持正直),稍停。

[意念]

抽左手托右肘时,意念在左手劳宫穴。

分手抻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柱地通天时,意念是“通天无限远,柱地无限深”。

11、拢气入胸

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右脚以脚尖为轴,脚跟内转至与左脚跟相对;然后将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左脚以脚尖为轴,脚跟外转,转体约180度,成弓箭步。

与转体同时,左手向下,右手向上,两臂成“一”字形后,转掌心向前(两手一直保持凹掌不变)。

上体先左转约90度,同时右手拢气入左胸;上体再右转约90度,同时左手拢气入右胸,两小臂交叉于胸前,沉肩坠肘,稍

停。

 

[意念]

转脚跟、展臂时,微松两肩,意念将“无限远”和“无限深”之气收入两手劳宫穴,沿两臂至体内。

右手拢气时,意念在右手劳宫穴;气

入左胸时,意入左气户穴。

左手拢气时,意念在左手劳宫穴;气入右胸时,意入右气户穴。

12、柱地通天

向下抽右手,向上托左肘,右手沿左小臂斜向分手抻气,做柱地通天势稍停。

[意念]

抽右手托左肘时,意念在右手劳宫穴。

分手抻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柱地通天时,意念是“通天无限远,柱地无限深”。

13、收功

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左脚跟内转(恢复预备势方向);再将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右脚缓慢画弧收回(与左脚平行站立)。

同时,突出尾闾,上身保持正直,鼻准对脐中。

两手松开凹掌,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指尖斜向相对,在下丹田前拢气抱球。

松肩,提肛,两手向小腹收拢,距小腹约两厘米时,经两胯沿体侧自然放下,同时两腿立直(动作要领同第一节第12个动作“收功”)。

[意念]

转脚、松掌拢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外推、内收及拢气抱球时,意念均在两手劳宫穴。

松肩时,意念将上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提肛时,意念将下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两手向小腹收拢时,意念将两手所抱之球缓缓收入下丹田;同时,小腹加强后收意念,将气收紧、稳固。

第三节 鹤首通关

一、功 法

1、预备

两脚平行站立,距离略小于肩(两脚内侧的距离不大于20公分),双膝微曲;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腭,似笑非笑,双目平视,心澄目洁,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承浆穴(经大椎穴、哑门穴、百会穴、印堂穴、人中穴)。

2、引颈

以颈椎为轴,下颏似鹤嘴,向斜下45度方向点出;画弧后收;百会穴向上承接天阳,同时两腿微向下蹲。

如此重复三遍(作“引颈”动作要全身放松,上体始终保持正直。

在上承天的同时,两腿下蹲,是为了便于拉动颈椎。

重复下蹲是在前次下蹲曲膝的基础上继续下蹲,但三次下蹲之后,膝盖垂线不得超出脚尖)。

[意念]

前点时,意念在承浆穴。

后收时,意念在大椎穴。

上承天时,意念在百会穴与天阳相接。

3、摆头

以颈椎为轴,将头左摆,右摆,左摆,右摆,左摆,右摆(六次摆动的动作要连贯,摆动幅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快,躯体随着摆动匀速上升),上承天(恢复预备姿势)。

[意念]

左摆时,意念在左承灵穴和尾闾。

右摆时,意念在右承灵穴和尾闾。

上承天的一

瞬间,

意念在百会穴。

4、双回气

两手转掌心向前,捧气似球,以肩为轴,从体前缓慢托起,贯入天目。

张臂开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捧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贯天目时,意入天目。

外导内行时,意念随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时,意入下丹田。

5、分手理气

两手行至脐下后,指尖渐转向下,掌心向外,沿带脉左右分开;绕至体侧,变掌心向后;绕至体后,双手外劳宫穴紧靠两肾俞穴(此时手指要放松,微曲)。

[意念]

双手后绕时,意念在双手劳宫穴。

双手外劳宫穴紧靠肾俞穴时,意念在两肾俞穴。

6、松腰转胯

放松腰关节,将胯部顺时针转三周,再逆时针转三周(转胯时,以左胯为起点;腰以上和膝以下基本保持固定不动的姿势)。

[意念]

松腰转胯时,意念在命门穴。

7、四转膝

拇指扣紧劳宫穴,两手沿臀部下推,经体侧绕向体前,掌心向下,手臂上抬,小臂略平,身体缓慢下蹲,两掌心压向髌骨上沿(膝盖上端)。

压住后,拇指松开。

两膝靠拢,约与地面平行,依顺时针方向转三周,再做逆时针方向转三周(转动时脚掌不离地,主要是活动胯、膝、踝三个关节;注意将圈转圆)。

然后,两膝同时分别由前向后转三周,再由后向前转三周(两膝每次各转一个半圈,合起来是一个整圆)。

[意念]

两手下推至压髌骨时,意念均在两手劳宫穴。

四转膝时,意念在两膝。

8、气通关

以劳宫穴为轴心,两手掌指内转(掌心不离髌骨上沿),手指自然分开扶膝内侧,拇指扣住血海穴,上身基本保持正直,蹲、起三次(三蹲三起时,一直保持双目平视,百会穴向上。

起时不可只抬臀部,不可将膝盖伸直,不可低头)。

然后缓缓立起,恢复预备姿势。

[意念]

掌指内转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下蹲时,意念在两膝。

上起时,意向两脚涌泉穴。

9、双回气

两手转掌心向前,捧气似球,以肩为轴,从体前缓慢托起,贯入天目。

张臂开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捧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贯天目时,意入天目。

外导内行时,意念随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意入下丹田。

10、收功

两手平脐后,掌指放松,微曲,分别向左、右各约45度方向外推。

与外推同时,突出尾闾,上身保持正直,鼻准对脐中。

翻掌内收,指尖斜向相对,在下丹田前拢气抱球。

松肩,提肛,两手向小腹收拢,距小腹约两厘米时,经两胯沿体侧自然放下,同时两腿立直。

[意念]

外推、

内收及拢气抱球时,意念均在两手劳宫穴。

松肩时,意念将上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提肛时,意念将下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两手向小腹收拢时,意念将两手所抱之球缓缓收入下丹田;同时,小腹

加强后收意念,将气收紧、稳固。

第四节 仙鹤点水

一、功 法

1、预备

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脚外侧与肩等宽),双膝微曲;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腭,似笑非笑,双目平视,心澄目洁,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2、双回气

两手转掌心向前,捧气似球,以肩为轴,从体前缓慢托起,贯入天目。

张臂开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捧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贯天目时,意入天目。

外导内行时,意念随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时,意入下丹田。

3、提翅点水

两手在下丹田前自然分开,掌心向下,两臂以肩为轴,以与肩等宽的距离,从体前缓慢扬至与肩平。

同时抬起左腿(大腿抬至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小腿与地面垂直,踝关节放松,左脚离地面约10公分),点水三次(点水时,上身始终保持正直。

下点时,以腰带动全身,缓慢下落;左腿姿势不变,左脚尖轻轻点地;同时两肩放松,掌心向下,以肩带动两臂,随身体在体前缓慢下落。

上起时,力发于右足,左腿姿势不变;以腰带动全身,缓慢起立;同时以肩带动两臂,掌心向下,从体前缓慢扬起。

两手的起落点:

高不过眉,低不过脐)。

[意念]

提翅和点水时,意念均在两手劳宫穴和左脚涌泉穴。

4、鹤步通臂

两臂微收,再前伸,向左右展开成“一”字形(展翅时掌指放松,微微分开,掌心向外、后方向似翔泳;展翅后注意挺胸收腹),阴掌,变剑指;同时,左腿迈鹤步(左脚缓缓提起,迈步画弧,至腿伸直后再将左脚跟落至右脚拇趾前15公分处)。

然后,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右腿上提(右脚心向后,脚尖向下;右脚尖在左脚跟后约5公分,离地约10公分)。

以颈椎为轴,左右通臂三次,剑指变丹顶指(动作要领同第二节“通臂”)。

[意念]

迈鹤步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和左脚涌泉穴。

变剑指、提右脚时,意念在两手剑指和右脚涌泉穴。

通臂时,意念在大椎穴和剑指指尖(意念随着动作从一手指尖经大椎穴走向另一手指尖,状似穿梭,往返三遍)。

变丹顶指时,意念在丹顶指。

5、展翅点水

丹顶指变阴掌,点水三次(点水时,上身始终保持

正直。

下点

时,以腰带动全身,缓慢下落;右腿姿势不变,右脚尖轻轻点地;同时,两肩放松,掌心向下,以肩带动两臂,随身体在体侧缓慢下落。

上起时,力发于左足,右腿姿势不变;以腰带动全身,缓慢起立;同时,以肩带动两臂,

掌心向下,从体侧缓慢扬起。

两手的起落点:

高不过眉,低不过脐)。

[意念]

点水时,意念一直在两手劳宫穴和右脚涌泉穴。

6、提翅点水

两臂从体侧缓慢下落,至与身体夹角约为20度时,转掌心向后(此时右腿一直保持通臂时的姿势)。

以肩带动两臂,掌心向下,以与肩等宽之距离,从体前缓慢扬至与肩平。

同时抬起右腿,点水三次(动作要领同前次“提翅点水”,唯左、右相反)。

[意念]

提翅和点水时,意念均在两手劳宫穴和右脚涌泉穴。

7、鹤步通臂

两臂微收,再前伸,向左右展开成“一”字形,阴掌,变剑指;同时,右腿迈鹤步。

然后,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左腿上提。

(迈步、提腿动作要领均同第四节第四个动作“鹤步通臂”,唯脚的左、右相反)。

以颈椎为轴,左右通臂三次,剑指变丹顶指。

(以上动作要领同前次“鹤步通臂”,唯脚的左、右相反)。

[意念]

同前次“鹤步通臂”,唯脚的左、右相反。

8、展翅点水 

丹顶指变阴掌,点水三次(动作要领同前次“展翅点水”,唯脚的左、右相反)。

点水后,左脚向左侧跨出半步;同时,两肩放松,两臂伸平,从体两侧缓慢下落至与身体约成20度夹角。

[意念]

点水时,意念一直在两手劳宫穴和左脚涌泉穴。

两臂在体侧下落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9、双回气

两手转掌心向前,捧气似球,以肩为轴,从体前缓慢托起,贯入天目。

张嘴开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捧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贯天目时,意入天目。

外导内行时,意念随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时,意入下丹田。

10、收功

两手平脐后,掌指放松,微曲,分别向左、右各约45度方向外推。

与外推同时,突出尾闾,上身保持正直,鼻准对脐中。

翻掌内收,指尖斜向相对,在下丹田前拢气抱球。

松肩,提肛,两手向小腹收拢,距小腹约两厘米时,经两胯沿体侧自然放下,同时两脚立直。

[意念]

外推、内收及拢气抱球时,意念均在两手劳宫穴。

松肩时,意念将上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提肛时,意念将下身之气收入下丹田。

两手向小腹收拢时,意念将两手所抱之球缓缓收入下丹田;同时,小腹加强后收意念,将气收紧、稳固。

第五节 混元归一

一、功 

1、预备

两脚平行,与肩等宽,双膝微曲;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腭,似笑非笑,双目平视,心澄目洁,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

劳宫穴。

2、双回气

两手转掌心向前,捧气似球,以肩为轴,从体前缓慢托起,贯入天目。

张臂开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捧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贯天目时,意入天目。

外导内行时,意念随手沿中脉下行。

导气至下丹田时,意入下丹田。

3、左右调正

两脚原地不动,上体左转约90度,头部左转约180度,目向左肩方向平视(腰椎、胸椎、颈椎依次连贯扭动)。

与转体同时,左手绕至身后,外劳宫穴轻拍命门穴(掌心向后,掌指微曲);右手经胸前向上抬起,翻掌平放于右肩之上(掌心向上,指尖向后,掌指微曲,拇指根上托,防止劳宫穴对耳。

两手的动作要同时进行)大臂紧贴右肋,稍停。

两脚原地不动,上体右转约180度,头部右转约360度,目向右肩方向平视(腰椎、胸椎、颈椎依次连贯扭动)。

与转体同时,两手自然换位,右手绕至身后,外劳宫穴轻拍命门穴(掌心向后,掌指微曲);右手经胸前向上抬起,翻掌平放于左肩之上(掌心向上,指尖向后,掌指微曲,拇指根上托,防止劳宫穴对耳。

两手的动作要同时进行),大臂紧贴右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