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565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七年高考历史 真题分解集锦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近七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解集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安徽文综·15)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

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3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B

2.(2013·福建文综·19)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表1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C

3.(2013·四川文综·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A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4.(2013·江苏单科·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答案】C

5.(2013·海南单科·15)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图2

A.日本B.德国C.苏俄D.法国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A

2012年题组

1.(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A

2.(2012·江苏单科·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答案】A

3.(2012·浙江文综卷·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B

4.(2012·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D

2011年题组

1.(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B

2.(2011·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表2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B.31C.73D.193

【答案】D

2010年题组

1.(2010·江苏单科·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答案】C

2009年题组

1.(2009·山东文综·11)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答案】C

2.(2009·海南历史·19)表2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答案】A

3.(2009·天津文综·6)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答案】D

4.(2009·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答案】B

2008年题组

1.(2008·广东文基·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C

2.(2008·上海历史·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答案】A

3.(2008·海南历史·21)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答案】D

2007年题组

1.(2007·北京文综·17)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2.(2007·广东历史·6)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振兴织袜厂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B

二、主观题

1.(2013·天津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

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

胡适在演讲中说:

“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

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

”“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3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4分)

【考点】新文化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陈独秀:

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

胡适:

“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

李大钊:

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2.(2012·全国大纲卷·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

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

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

“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

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

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

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

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

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

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12分)

【答案】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

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

(8分)

(2)特点:

中国:

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

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

(12分)

(3)变化:

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因:

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12分)

3.(2011·安徽文综·35)(30分)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

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10分)

【答案】

(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

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

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

4.(2010·福建文综·38)(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5分)

【答案】

(1)A段:

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

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

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

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西欧:

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

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

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