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4953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docx

广东省廉江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

广东省廉江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测试题(A卷)

1、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

(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鸿独宿荒冷沙洲,表现诗人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补充默写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miǎnhuái()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还在qiǎngbǎo()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3)名人打扮得bùxiūbiānfú(),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

(4)反动派tiǎobōlíjiàn(),卑鄙无耻。

3.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

“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

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

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去掉“的缘故”)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C.通过5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以“伟人故里·灵秀南充”为主题的南充旅游推介会,再一次把南充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将“把”改为“让”)

D.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把“得当与否”改为“不当”)

5.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2字)(4分)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景回到台湾。

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二、阅读。

(29分)

(一)(10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3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C.第二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食不饱,力不足。

D.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二)(9分)

商君列传(节选)

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⑤,刑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

颁布,公布。

②於:

同“于”。

③卒:

终于。

④嗣:

继承。

⑤刑:

处罚。

⑥傅:

老师。

⑦黥:

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既具/具答之B.乃立三丈之木/乃大惊

C.能徒者子五十金/选贤与能D.将法太子/入则无法家拂士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卫鞅是个怎样的人。

(3分)

(三)(10分)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文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

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

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

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高,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

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

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换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已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

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

国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

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

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

“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

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

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国定“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

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

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

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

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

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

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

B.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

C.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D.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的差别。

B.第②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④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删除后,原文意思变化不大。

D.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同。

14.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題。

(共4分)

【链接林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如何安排孙梅的英国丈夫?

为什么?

(2分)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2分)

附加题(共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在最后一分钟,他才骤然想起口袋里的手枪。

等他们走过去,朝这个端枪的家伙背后放一枪,朱赫来就能得救。

一瞬间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他的思绪立即变得清晰了。

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生疼。

就在昨天,朱赫来还对他说过:

“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

 ……

 保尔怕引起黄胡子匪兵的疑心,赶紧背过身,让朱赫来走过去,好像他对这两个人毫不在意似的。

  正在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又钻出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

“要是我这一枪打偏了,子弹说不定会打中朱赫来……”

  那个佩特留拉匪兵已经走到他身旁了,事到临头,难道还能多想吗?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

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

  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

  佩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

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

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

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朱赫来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

那家伙转着枪身,扭绞着少年的双手。

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

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

就是这样,枪还是没有夺走。

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

在这样的关头,简直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保尔撒开手里的武器。

  朱赫来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

紧接着,那个家伙的脸上又挨了两下铅一样沉重的打击。

他松手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装满粮食的口袋,滚进了壕沟。

1.请把选文所涉及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

(3分)

2.保尔救出朱赫来后,两人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

(3分)

3.结合选文情节,分析保尔的性格。

(4分)

八年级语文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6周周测试卷(A卷)

2、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

(10分)

(1)_安得广厦千万间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

(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鸿独宿荒冷沙洲,表现诗人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的句子是:

_拣尽寒枝不肯栖_,_寂寞沙洲冷_。

(6)_零落成泥碾作尘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7)补充默写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_,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miǎnhuái(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还在qiǎngbǎo(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3)名人打扮得bùxiūbiānfú(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

(4)反动派tiǎobōlíjiàn(挑拨离间),卑鄙无耻。

3.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D)(3分)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

“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

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

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A“尽绵薄之力”表示尽力 , 是谦辞,不可用于评价对方。

 B 项“ 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

 C 项“莅临”特用于下级对上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用在此处不合适。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去掉“的缘故”)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C.通过5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以“伟人故里·灵秀南充”为主题的南充旅游推介会,再一次把南充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将“把”改为“让”)

D.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把“得当与否”改为“不当”)

5.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2字)(4分)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景回到台湾。

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访

二、阅读。

(29分)

(一)(10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3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

(2)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

(3)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文章第一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C.第二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食不饱,力不足。

D.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二)(9分)

商君列传(节选)

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⑤,刑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

颁布,公布。

②於:

同“于”。

③卒:

终于。

④嗣:

继承。

⑤刑:

处罚。

⑥傅:

老师。

⑦黥:

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译文:

法令已经制定好了,还没有公布,(公孙鞅)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个三丈多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搬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两金子。

老百姓感到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搬移。

又说:

“能搬运此木的人奖五十两金子”。

有一个人将此木搬移了,就奖给五十两金子,以表明不欺骗之意。

终于下令推行新法。

在这时候,太子犯法。

公孙鞅说:

“法令之所以难以施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带头违犯。

”(公孙鞅)将要处置太子。

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不能够施刑,就处罚太傅公子虔,刺面处罚少傅公孙贾。

第二天,秦国人都自觉遵守法令。

法令颁布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十分高兴,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在路边东西,山林里没有强盗和山贼,家庭富裕人口兴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

A.令既具/具答之具备,引申为制定完备/详细B.乃立三丈之木/乃大惊于是

C.能徒者子五十金/选贤与能能够/才干出众D.将法太子/入则无法家拂士惩罚/守法度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卫鞅是个怎样的人。

(3分)

(1)有智慧,做事有计谋:

法令制定后好担心百姓不相信,立木南市,徙者十金。

(2)讲信用,取信于民:

立木于南门,能将其移动至北门的给予十金,最终兑现。

(3)违法必究、执法严明:

太子犯法,责罚其师傅。

(三)(10分)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文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

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

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

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高,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

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

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换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已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

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

国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

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

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

“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

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

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国定“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

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

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

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

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

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

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C)(3分)

A.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

B.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

C.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D.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的差别。

B.第②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④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删除后,原文意思变化不大。

D.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同。

14.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題。

(共4分)

【链接林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如何安排孙梅的英国丈夫?

为什么?

(2分)

安排在蒋老师的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2分)

在西方,频繁的劝菜劝酒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附加题(共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在最后一分钟,他才骤然想起口袋里的手枪。

等他们走过去,朝这个端枪的家伙背后放一枪,朱赫来就能得救。

一瞬间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他的思绪立即变得清晰了。

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生疼。

就在昨天,朱赫来还对他说过:

“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

 ……

 保尔怕引起黄胡子匪兵的疑心,赶紧背过身,让朱赫来走过去,好像他对这两个人毫不在意似的。

  正在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又钻出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

“要是我这一枪打偏了,子弹说不定会打中朱赫来……”

  那个佩特留拉匪兵已经走到他身旁了,事到临头,难道还能多想吗?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

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

  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

  佩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

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

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

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朱赫来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

那家伙转着枪身,扭绞着少年的双手。

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

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

就是这样,枪还是没有夺走。

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

在这样的关头,简直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保尔撒开手里的武器。

  朱赫来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

紧接着,那个家伙的脸上又挨了两下铅一样沉重的打击。

他松手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装满粮食的口袋,滚进了壕沟。

4.请把选文所涉及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