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084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docx

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

[模拟]四川省中学教育学模拟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

A.身体的健康

B.知识、智力等

C.情感、兴趣、态度等

D.能力和技能技巧

参考答案:

C

情感、兴趣、态度等是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

第2题:

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种指导的方法是()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渗透式

D.学习诊断式

参考答案:

D

教师在这里采用了学习诊断式的方法。

第3题:

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A.教学媒体

B.教学评价

C.教学目标

D.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C

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教学目标。

第4题:

下列哪一种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

A.广域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

D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第5题:

《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参考答案:

C

《学记》中的这句话体现了教学工作中的启发性原则。

第6题: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是下列哪种学习方法指导方式的优点( )

A.系统传授式

B.学科渗透式

C.学习诊断式

D.经验交流式

参考答案:

D

经验交流式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易于被学生接受。

第7题:

在学生的成长中,作为校外之校的是( )

A.社区文化

B.家庭环境

C.大众媒介

D.同伴

参考答案:

A

 

第8题:

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是( )

A.相关课程

B.核心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稗

参考答案:

B

 

第9题:

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

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

C.人口的增长

D.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答案:

A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第10题:

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A.1957年,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的教育方针

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D.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参考答案:

B

 

第11题:

一般说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哪一个方面应起主导作用( )

A.家庭

B.社会

C.学生

D.学校

参考答案:

C

 

第12题:

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是( )

A.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

B.对培养劳动者的规定

C.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D.对中学生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参考答案:

A

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

第13题:

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 )

A.10~12岁

B.12~15岁

C.15~17岁

D.13~16岁

参考答案:

B

 

第14题:

下列哪一项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计划

D.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D

教学设计具有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第15题:

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顺序是( )

A.情、知、意、行

B.知、情、意、行

C.知、意、情、行

D.情、知、行、意

参考答案:

B

道德品质的形成顺序一般是从道德认识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发展顺序进行的。

第16题:

“对思想认识问题不应采用‘堵’或‘压’的方法,而是重在疏导”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

B

 

第17题:

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

A.教员角色

B.领导者角色

C.心理医生角色

D.管理者角色

参考答案:

A

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

第18题:

创造课堂气氛,改进教室情境的主要影响者是( )

A.校长

B.学生

C.教师

D.班集体

参考答案:

C

教师居于班级团体的领导地位,是创造课堂气氛,改进教室情境的主要影响者。

第19题:

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为( )

A.7小时

B.8小时

C.9小时

D.10小时

参考答案:

D

小学生每日需睡足l0小时,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分别需要9小时和8小时睡眠时间。

第20题: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A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学科,即学科设置问题。

多项选择题

第21题:

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E.问题课程

参考答案:

ABCD

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第22题:

与人和社会发展相对应的教育的发展阶段有(  )

A.远古教育

B.汉代教育

C.清代教育

D.古代教育

E.现代教育

参考答案:

ADE

与人和社会发展相对应的教育的发展,其线索是:

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一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的教育)一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23题:

品德的主要成分包括( )

A.道德方向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E.道德行动

参考答案:

BCDE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四种主要成分。

第24题:

下列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 )

A.先主性

B.多维性

C.密切性

D.统一性

E.深刻性

参考答案:

ABCDE

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多维性、密切性、统一性、深刻性的特点。

第25题:

教师与家庭互相联系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是( )

A.要坚持经常

B.双方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C.教师与家长联系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D.隐瞒孩子的一些不正常表现

E.不让孩子参与二者的谈话

参考答案:

ABC

教师与家庭互相联系要注意三个问题:

①要坚持经常;②双方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③教师与家长联系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要让孩子觉得教师和父母在密谈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从而产生反感。

判断题

第26题: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计划编写的。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B

 

第27题:

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A

 

第28题: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A

 

第29题:

人际环境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造成的心理气氛。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A

 

简答题

第30题:

发展性教学策略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4)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5)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在整体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详细解答:

第31题:

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别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

(2)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

(3)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

(4)能增进教学效率。

(5)能提高信息的增值率,扩大教学规模。

详细解答:

第32题:

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点,教师应如何进行教育?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还应当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解答:

论述题

第33题:

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

对人、对事(包括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

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知识与文化科学知识一样,是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分清各种事件与行为的是非、美丑、善恶、公正与偏见、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

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是指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正确的道德评价能使品德趋于完善。

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

从他律到自律;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从他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知识的丰富,学生逐步学会对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

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虽然受个体发展年龄特点的制约,但也能通过教育给以促进。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一种力量。

道德意志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它是对人的品德作评价的客观依据。

①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一般情况下,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效果是一致的,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便会出现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效果不一致的情况。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道德动机的同时,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实现良好动机的正确行为方式。

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道德行为习惯是指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一贯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种潜在的强大内部力量,一旦行为习惯形成便标志着品德的最终完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无数次重复、有组织地练习和训练以及与坏习惯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第34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哒,,的响声。

有的老师警告说:

是谁!

查出来要处分。

可是总是禁而不绝。

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

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

但老师没有责备他,笑着说:

“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

’’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

老师接着说:

“我们乐队缺一名鼓手,觉得你有条件当。

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

”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扑扑地掉了下来。

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再也不敲桌沿了。

问题:

请结合上述案例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德育原则中疏导原则的理解。

________

 

参考答案: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他们向往未来、要求上进、极力扩大自己的知识与视野,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

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出现一些过失也是难免的。

然而,只要他们的认识一提高,改起来也快。

故进行德育要注意正面教育、说服诱导,提高思想认识。

况且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耿直,敢想敢说,他们的思想认识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就像河水奔流一样,要堵是堵不住的。

对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的办法、“压”的方法去解决,就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对抗。

所以,要像治水一样,重在疏导,使他们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自觉地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就只能说服而不能压服。

详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