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516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冲刺 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docx

中考冲刺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

冲刺2010中考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训练营

阅读《飞向月球》一文,完成6——9题。

(15分)

飞向月球

①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曾断言: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后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苏联。

这项计划以”阿波罗”命名,大约耗资250亿美元。

②1964年,”阿波罗”飞船问世。

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向月球飞去。

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20日凌晨登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

”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了一大步。

  ③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7艘载人登月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因途中出故障未实现登月,其余6次成功的登月中共有12人在月球表面着陆,带回386千克的月球岩石。

”阿波罗--13”号的受挫使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担心再次遭到失败,于是计划中的最后3次登月飞行被取消了。

  ④90年代,月球探测再度增温。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始终吸引着人类。

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

⑤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

”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并绘制月球表面的引力图。

3月5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月球探测者”传回的数据表明月球上存在水,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3.3亿吨的水冰。

此后美国航天局披露了一项在月球建立居民点的宏伟计划。

这项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所需材料直接取自月球。

由于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铝和铁以及硅,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则建筑材料和能源均不成问题。

  ⑥目前,俄罗斯也在实施新的月球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的同位素——氦-3。

氦-3是一种核燃料,地球上极为贫乏,而在月球上极为丰富,几十吨的氦-3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

  ⑦总而言之,月球这块净土很快就会被打破沉寂,那时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景象,这仍然是一个诱人的待解之谜。

6.本文主要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估计”一词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再加上你的联想和想像,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人类探测月球的目的有哪些。

(不得少于4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绪污染”也是病(13分)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

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

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

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

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

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

正所谓“情绪致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

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

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

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

“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

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

”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

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

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

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

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

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

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

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

“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12.“情绪污染”的危害较多,除了文章列举的“患病的多”外,你还能列举一个吗?

(2分)

13.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

(4分)

①②

③④

14.“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

说说你的意见。

(3分)

15.“情绪”与人体生理紧密相关,其中的多少决定人的情绪变化。

(1分)

16.短文三处引用格言,你知道每一处引用的作用吗?

(3分)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①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

它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

“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②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③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

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④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

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⑤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坐席,而南北方向的坐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

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

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

“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是5层看台,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最高为68.5米),南北两边就低了下去(最低点为42.8米)。

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⑥“鸟巢”人性化的设计和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它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印象。

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而又大度、简洁、典雅,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11、国家体育场被称为“鸟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12、文中说鸟巢“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这里的“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指的是什么?

(2分)

13、阅读第⑤段中画线句,说说这一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①说明方法:

②作用:

14、第③小节有些词语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找出其中一个词语并对它的作用进行分析。

(3分)

①词语:

;②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21—25题。

(18分)

①作为庭园珍品的牡丹,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人家,都会被绚丽多姿的牡丹花吸引。

正是出于喜爱,牡丹被人们赋予了“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常常出现在我国绘画和刺绣作品中,从庭院一隅登上大雅之堂。

②芍药科仅芍药属l属,约35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少数产于北美洲西部;中国有11种,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中、华北和东北。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的代表品种,原产中国,虽然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却属于小灌木。

成年的牡丹高l~2米,花朵较大,有黄、紫、红白等多个颜色,盛开时直径可迭20~30厘米,常常单生于茎的顶端,在周围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出众。

③芍药是牡丹的近缘种,其不同点是牡丹为灌木,花盘包住心皮,小叶有分裂;而芍药为多年生草本,花盘不发达,仅包心皮基部,小叶不分裂。

人们视芍药为“花相”,与“花王”——牡丹相映成趣。

④除了观赏价值,牡丹还有药用价值。

牡丹的根皮称为“牡丹皮”,也叫“丹皮”,为著名中药,是凉血、活血、散瘀的有效药。

另可活血消痈,用以治疗肠痈之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牡丹皮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⑤史料记载,牡丹最初是作为药用植物被人发现的。

从神农尝百草时代开始,就有人接触到了牡丹,但经过很长时期,直到《神农本草经》问世,牡丹才被世人知晓。

此书中记载的上品药物中就有牡丹,指出用它的根皮入药,可以活血化瘀。

由于牡丹为良药,人们开始大量引种栽培,在精心培育下,牡丹的花朵越来越大,色泽也越来越多。

人们逐渐发现牡丹除药用之外,还可以赏其花朵。

现在,在河北省柏乡县还流传有“汉牡丹”的故事。

这间接证明了从汉代开始,人们转向以观赏为目的栽种牡丹。

首先引种牡丹用以观赏的应是民间百姓,后来,由于隋炀帝在河南洛阳建西苑,民间进贡了大量牡丹,这才使牡丹从寻常人家飞入皇宫,一下子身价百倍,被后人冠以“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等美名。

⑥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野生植物之一,后经人们长期引种驯化,才发展成为庭园观赏花卉。

经科学家调查证明,野生牡丹原产分布地主要在西北高原至秦岭一带。

后来的长期考察又发现,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多处野生牡丹,如湖北省神农架地区。

⑦湖北省保康县境内曾发现上万株野生牡丹,品种达10多个,花色多样,有纯白色、白色带斑和大红等。

本来国际上认为,世界上的野生白牡丹已经绝迹,但却在保康县境内发现了,实在是一奇迹。

而且,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

牡丹的野生种是否仅限于西北高原?

④1989~1992年,湖北省林业厅组织的科学考察队在神农架林区以及襄樊、郧阳、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一些深山中,意外发现了大批野生牡丹,专家们推测这里可能是南方牡丹的原生地区。

⑨令人兴奋的是,在安徽巢湖、湖南龙山县、云南大理苍山及玉龙雪山乃至西藏灵芝地区均有野生牡丹被发现。

野生牡丹在我国分布之广,为培育牡丹新品种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因库。

(节选自((牡丹的魅力》,有删改,《百科知识》2009·3)

21.文段从哪些方面对牡丹作了介绍?

(3分)

22.请分析②③自然段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6分)

②段,

③段,

23.笫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推测”可以改为“判断”吗?

为什么?

(3分)

2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达官显贵和寻常人家都喜爱牡丹,是因为牡丹“富贵”、“吉祥”,常常出现在我国绘画和刺绣作品中,是高雅的花。

B.牡丹原产我国,从神农尝百草时代丌始,就有人认识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

C.湖北省保康县境内发现了野生白牡丹,使人们认识到牡丹的野生种不仅限于西北高原。

D.我国从汉代就开始栽种以观赏为目的的牡丹,牡丹到隋代开始进入宫廷,身价百倍。

25.由于喜爱牡丹,人们赋予它“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于喜爱,人们还赋予很多植物以美好寓意,参照示例,请再举出两个例子。

(3分)

示例:

梅花——坚贞

万年青—友谊长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20分)

电子时代的阅读

①你们还会读书吗?

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

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的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

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

印刷品的文字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一种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

电子媒体似乎颠覆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吗?

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电视哺育大的人忧虑。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

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②电视使我们肤浅,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视节目必须抛弃深度。

一位评论家傲慢的结论无疑正戳中了我们的痛处:

“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

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③阅读是高贵的,这已经是上千年的传统了。

在中世纪,高高的城墙将教土的生活与民众区分开,那些高贵的教士知道如何阅读,如何直接与上帝的训诫沟通。

阅读的能力象征着权利。

谷登堡的发明打破了这一切。

经过谷登堡印刷术印刷出漂亮整洁的《圣经》,打破了教会对于上帝的专一的诠解权。

它或许还直接促进了中世纪的结束。

但是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特权却保留了下来。

无疑这种传统是重要的,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④如今,电视正对这种传统进行一场几乎是颠覆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

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是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

我们靠着“还珠格格”这样的东西成长,这是一个快乐却令人忧虑的成长过程。

而接着呢,计算机将培养我们新的阅读习惯。

这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图书馆,你可以找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

它们参差不齐,同时你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它。

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将依靠这些庞杂的资料成长。

据说,计算机是对电视的一次逆反,计算机是互动的,它不像电视一样单向的流通信息,它可以让使用者有所反应。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上的阅读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入了参与性。

但这一切变化的前提依旧是,我们正从占支配地位的识字文化返回到口语文化。

而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则更加推断,在未来的电子社会中,对于由口语控制的信息体系来说,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

因为无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们不受过去的规范来限制,所以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容易地学习新技术。

⑤我们习惯上的阅读可能即将被唾弃。

尽管,我们可能依旧在昏黄的灯光下,懒懒地躺在床上,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乐。

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幅动人的图景可能即将像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董一样让我们留恋。

而我们的那些孩子们呢?

我们还可能理直气壮地去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不读一读古典名著?

(选自《那些优伤的年轻人》

19.通读全文,说说我们习惯上的阅读为什么可能被唾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本文看,印刷品文字、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阅读各有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这种传统”指代什么内容?

其价值体现在哪里?

(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请任意选择一种,写出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

”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请结合文章与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能(6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l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

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12、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2分)

  

  13、作者在②③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14、第①段划线句“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0分)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

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

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

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

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

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

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

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

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

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

统计分析:

每不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2.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分)

13.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4.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用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2分)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

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15.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8~11题。

(14分)

音乐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