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165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黄帝故里有着典型的中原风光:

庙宇古朴,青石甬道,铭文镌刻,楹联回廊,绿树婆娑,小桥玲珑,碧波蕩漾,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C.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2.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小表妹长得很萌,经常向我们卖萌,我们都被她萌翻了。

解说:

这句话中有三个“萌”,第一个是形容词,第二个是名词,第三个是动词。

B.他时而朗读;时而默读;时而抄写笔记。

解说: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很规范。

C.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解说:

这个句子提取主干为——克隆羊引起了轰动。

D.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上空。

解说: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白云”,喻体是“思绪”。

二、字词书写

3.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jìn()若寒蝉: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杯盘狼jí():

专用于形容酒饭后,人们尽欢而散的情景。

穷困liáo()倒:

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倾筐倒qiè():

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全部倾倒出来。

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检。

黄liáng()美梦:

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

比喻虚幻的梦想。

怙恶不quān():

一贯作恶,屡教不改。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树

①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

我能记住它时,已经五岁了。

深蓝色的瓦屋,赭黄色的矮墙组成了四四方方的小院,透过树叶的间隙可以望见瓦蓝的天、飘逸的云、晶莹的星和微红的日。

枣树就长在院子的显眼处,很灵性地撑起一片天空。

②父亲一停下手中的农活儿,就喜欢蹲在屋檐下,抽着旱烟,静静地观望着他的枣树。

金秋时节,枣树也总是用一树的丰盈回报父亲。

这时候父亲的嘴角和皱纹便会漾满一种沉思。

③在父亲悠闲的观望中,枣树一年一年地长大。

枣树春意来得迟,院中那我喜欢的泡桐早已绿意满目,影绰着生命明丽澎湃的色彩,它才刚刚惊疑地从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鹅黄的淡芽。

不久,矮矮的枣树便被高高的泡桐遮盖起来。

④后来父亲把所有的泡桐都砍掉了。

说不出为什么,我心中感到几许淡淡的哀伤。

因为我觉得父亲几乎所有的关爱都给了那棵枣树。

⑤枣树花开花谢,一晃十几年匆匆而过,为了求学我来回漂泊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口,却很少驻留于家的那个港口。

于是,我离枣树越来越远,离父亲越来越远。

⑥高三那年,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枣树却没有探出鹅黃的淡芽。

光秃禿的枝桠刺向夭宇,似乎在等待温柔的阳光,等待蛰伏的花期。

“实际上它是枯了。

”我不屑一顾地说。

父亲依旧悠闲地观望着那棵树,舍不得砍去。

⑦那年我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就在我整理好行囊恨不得一下子飞走时,我听见父亲莫名其妙地叹气:

“走吧,走吧,都走吧……”

⑧我知道父亲又在怀念他的枣树了。

可那是怎样的一棵树啊,它的树身还没有我高,一枝延伸成肩,一枝兀立成柱,恰如人的形象,负重与挺拔!

⑨临行前的晚上,竟下起了小雨,隐约听见小雨点儿拍打窗棂的声音,父亲又跟我说起了枣树,带着满脸的笑意。

他说这棵树是在我出生的那天栽下的,树龄和我一样,自然就代表他的儿子。

父亲还说,小时候的我很壮实,刚会爬的日子,在小院里,总爱一步步爬到那棵枣树旁,嘿嘿地用力,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望着一旁的他,哈哈地傻笑。

说幼时的我脾气如枣树一样倔。

然后,父亲看看又黑又瘦的我不停地叹气:

这娃子吃的饭哪儿去了?

哪儿像小时候又白又胖的模样。

⑩那时我才明白,其实啊,我才是父亲的枣树。

为了我的成长,父亲给予了他所能给予的一切。

日益苍老的父亲总是希望在他的呵护下的枣树能衍生一些青枝绿叶,多少年,我和这棵树样吸吮这方天地的鲜润,而我却总是误解着甚至根本不清楚那份关爱,企图去寻找另外的天空。

⑪走的时候,我才懂得:

父亲对他那“无根”的儿子有一种抛不却割不断的情缘。

这棵树在唤我回首张望,张望……我揉了揉眼角,有泪。

⑫注定在这细雨轻敲的夜晚,我寻回了最初的亲情。

人是一棵树啊,而我是父亲的树,这棵树是父亲一生最大的付出,我该怎样顺应天地四时,长成一个卓然而立的自己呢?

又何时才能为我的父亲撑起一片天空作为回报呢?

⑬我读父亲的树,忽然想起一句话:

有一种缘于内心的情感,剥掉生活表层的浮华后,内核会显得更加美丽。

那种情感,我们称之为生命与爱的东西,原本就生生不息。

(选自《中学语文园地》有改动)

4.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时间顺序概括本文围绕“父亲的树”讲述的事情。

(1)______________→我成长中,父亲精心呵护枣树→我读高三时,枣树没有发芽→

(2)_____________

5.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

它才刚刚惊疑地从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鹅黄的淡芽。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父亲一停下手中的农活儿,就喜欢蹲在屋檐下,抽着旱烟,静静地观望着他的枣树。

6.结合文章,谈谈对第⑬段画线句“那种情感,我们称之为生命与爱的东西,原本就生生不息”的理解。

7.请从构思和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⑨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孟庙的树

孙继权

①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②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

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③“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

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

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④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

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⑤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

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

⑥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

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

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wēiruí,形容枝叶繁盛。

),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⑦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

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

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

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

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⑧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

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

地上落满柏子。

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

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

游人很少。

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

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

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

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

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

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

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

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

⑨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

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

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事不可缓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⑩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

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

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⑪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

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

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

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⑫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⑬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选自《人民日报》,2005年1月22日)

8.第②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的“你”和“我”代指什么?

9.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0.第⑨段引用了孟子的许多名句,请问引用这些名句有什么作用?

11.尽管后来孟子思想成为儒家经典,但当初他的政治抱负也是如“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经历了类似的磨难。

请另举一例。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

偏爱

B.又何间焉                     间:

参与

C.弗敢加也                     加:

增加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曾经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妾畏臣          虽有千里之能

B.其乡人曰            欲穷其林

C.必以信              卷石底以出

D.则汉室之隆          学而不思则罔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A.(曹刿)问(庄公):

“因为什么作战?

”庄公说:

“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B.(曹刿)问(庄公):

“凭借什么作战?

”庄公说: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C.(曹刿)问(庄公):

“因为什么作战?

”庄公说: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必须把它分给别人。

D.(曹刿)问(庄公):

“凭借什么作战?

”庄公说:

“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必须把它分给别人。

1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是臣子对君主的谏言。

甲文是邹忌对齐王的讽谏,乙文是曹刿对鲁庄公的建议,丙文是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诫。

B.三段短文的语言都非常精练。

甲文繁简适度,详略得当;乙文叙事对话简单精彩,通达晓畅;丙文言辞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政治才能。

甲文的邹忌勇于进谏,乙文的曹刿善于作战指挥,丙文的诸葛亮以史为鉴,为君主献计献策。

D.三段短文都直抒胸臆。

甲文邹忌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乙文曹刿通过对话直接说理,丙文诸葛亮陈情言事,情感真挚。

五、情景默写

16.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总有一种情怀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离别让人感伤,可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离别时的开阔情怀。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小孩愉快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六、诗歌鉴赏

古诗阅读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关中大旱便弃官离职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县)。

亲人大部分分散在东部战乱地区。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作,其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

B.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诗人从视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边城同样战事频繁,戒备森严的背景和荒寂凄凉的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凄凉的气氛。

C.颔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分散”即哀,“死生”即痛,此中哀痛于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中一个“长”字,既说明时间之久,又体现状况之频繁,战乱兵祸还没有止息,诗人含蓄地表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寄托着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E.全诗语言朴实自然,辞浅而情深,情景交融,哀感动人、“诗人将个人的家庭遭际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句句写景言事,句句抒感含情,意境恬淡,诗情浓郁。

18.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

七、语言表达

19.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不要小觑现时的渺小,因为伟大都是由无数渺小长成。

也许你现时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现时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终会翱翔蓝天。

八、名著阅读

(题文)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

"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

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玉帝闻言,即时宣诏。

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

"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

"玉帝道:

"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

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

"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20.(小题1)文中的“齐天大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题2)请写出与大圣相关的两个故事。

22.(小题3)你对齐天大圣有什么看法。

(50字以上)

九、综合性学习

23.(题文)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某班要开展“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活动,假设你是活动的组织者,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

精选爱国故事。

(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任职的钱学森毅然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1940年初,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槐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3)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出人头地的志向。

上面是同学搜集的关于本次班会的一组材料,不符合班会主题的材料是哪一则?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整理爱国名联。

下面的对联被打乱了顺序,请你连线调整过来。

日月光华红旗万岁    生前不作故乡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      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两行热泪为思亲

死后愿为沙场鬼      河山锦绣祖国长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践行爱国诺言。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现在应该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

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

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

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

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十、作文

25.请以“敲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对比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八、名著阅读

1、

九、综合性学习

1、

2、

十、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