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6445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docx

小学文言阅读检测题

1《论语》四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中的“论”是__________的意思,“语”就是语言。

《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

1.记叙孔子及其弟子

2.说悦

3.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习要多思、多问。

(答案不唯一)

2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

(4)非然也_______________

2.翻译: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

1.

(1)教诲

(2)引,拉(3)聪明才智(4)这样

2.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不如他。

3.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意思对即可)

3古文阅读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

“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

“孰为汝多知乎?

1.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加粗词的意思。

及:

______________

沧沧:

____________

3.想一想:

当两小儿笑孔子“孰为汝多知乎”后,孔子会怎样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

1.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到   寒冷

3.子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

“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笔判云:

“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张乖崖为崇阳令()

②乖崖命杖之()

③尔能杖我()

2.解释文中加粗的“自”。

①一吏自库中出()

②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3.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

诘之,乃库中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就文章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四

1.①做②打③你

2.①从②来自

3.盘问(他),(回答说)是库房里的钱。

4.本意为坚持做一件事,终会成功。

文中的含义指损公肥私、日积月累,就会将国库偷空。

(意思对即可)

5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故灵王之臣,皆从一饭为书,胁息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好:

__________________期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故灵王之臣,皆从一饭为书,胁息然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

1.喜欢第二年

2.所以朝中的大臣,都是每人只吃一顿饭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上朝前整装时都抑制住呼吸收腰,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

6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

发语词。

②学者:

学习的人。

③鸱枭:

两种鸟。

古人认为是恶鸟。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或词语。

(1)所以求益耳

(2)人疾之如仇敌__________________

(3)恶之如鸱枭

(4)凌忽长者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人们的—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六

1.

(1)用来

(2)痛恨(3)讨厌(4)轻视

2.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7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伯牙善________,钟子期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_______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________!

”伯牙所念,________。

子期死,伯牙谓________,乃________,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场景呢?

仿写句子。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____,钟子期曰:

“善哉,____________!

答案七

1.鼓琴 善听 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必得之 世再无知音 破琴绝弦

2.

(1)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

“你弹得太好了!

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A

4.明月 皎皎兮若明月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8赏析下面这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节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

①错:

镶嵌。

 ②纶(lún):

钓鱼绳。

 ③是:

正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鲁人有好钓者(  )

(2)以桂为饵(  )

(3)故曰(  )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八

1.

(1)喜欢 

(2)做 (3)因此

2.他拿竿的姿势,选的地方都是正确的,但是钓到的鱼却没有多少。

3.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意思对即可)

9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沦(cāng)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____________

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决:

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此文章,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九

1.去:

离。

 及:

到。

 决:

裁决,判断。

2.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

3.孔子:

是个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无知的人。

两个孩子:

敢于大胆质疑,具有探究精神。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患也。

1.补充成语:

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解释句中画线词。

①欲取蝉(  )   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

答案十

1.黄雀在后

2.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祸患。

(方法点拨:

联系生活实际)

3.①树 ②蝉 ③螳螂 ④黄雀 ⑤他们自己 ⑥他们自己

4.①取——捕食 ②延——伸长

11课文链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

伯牙豉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

“(    ),峨峨兮若(    )!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

“(    ),洋洋兮若(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按原文填空。

2.用“____”画出这段的中心句。

3.“钟子期(    )”,我们可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十一

1.善听 善哉 泰山 善哉 江河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2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________,钟子期日:

“  

(1)  !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

“  

(2)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小小翻译官[将文中

(1)

(2)两句翻译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1)伯牙和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十二

1.志在高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2.

(1)你弹得太好了!

简直就像巍巍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妙极了!

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3.

(1)因为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4.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意思对即可)

13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给下列古文选择合适的译文。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A.其中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B.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C.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自己很美。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A.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美。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2.东施的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

用“______”画出来。

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

3.庄子名(  ),(  )时哲学家,(  )学派创始人之一。

(  )收录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4.《东施效颦》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十三

1.

(1)B

(2)A

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B

3.周 战国 道家 《庄子》

4.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意思对即可)

14根据译文写出古文。

1.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天起床整装,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十四

2.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3.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4.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15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②。

孟子辍然中止③,乃复进④。

其母知其谊(xuān)⑤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对日:

“有所失,复得⑥。

”其母引⑦刀裂⑧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谊矣。

注释:

①诵:

背书。

②方织:

正在织布。

③辍然中止:

突然停止。

④复进:

继续背诵。

⑤谊:

遗忘。

⑥有所失,复得:

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⑦引:

拿。

⑧裂:

割断。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其织”的“其”是指。

答案十五

1.熟读成诵(意思对即可)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意思对即可)

3.孟子孟母

16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日: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

2.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十六

1.狐假虎威

2.遇到情况后要认真动脑分析,警惕那些依仗别人势力吓唬人、欺压人的人。

(意思对即可)

17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日: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其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给下列字注音。

祠()卮()

2.解释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数人饮之不足。

()

吾能为之足。

()

3.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4.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答案十七

1.cízhī

2.足够脚

3.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意思对即可)

4.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反而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

(意思对即可)

18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日: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其”字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子日B.其家甚智其子C.其邻人之父亦云。

2.指出句中“亡”的不同含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

()

我学习了“家破人亡”这个成语。

()

3.宋国富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十八

1.B

2.丢失死亡

3.做事不公平,不公正。

(意思对即可)

19题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上问日:

“如我能将几何?

”信日: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日:

“于公何如?

”日:

“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日: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日: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如我能将几何?

()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

2.翻译下列句子。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

何为为我禽。

答案十九

4.写出文中的成语。

1.像统领将领

2.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

(意思对即可)

3.宾语前置

4.多多益善

20指鹿为马(节选自《史记》)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

持鹿献于二世日:

“马也。

”二世笑日:

“丞相误耶?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1.解释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乃先设验。

()

丞相误耶?

()

2.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3.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什么?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二十

1.试验错

2.暗地里假借法律惩处那些直说是鹿的人。

(意思对即可)

3.他想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

他是一个野心勃勃,阴险、残忍的小人。

(意思对即可)

21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日:

“晏婴,齐之习辞①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日:

“为②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

‘何为者也?

’对日:

‘齐人也。

’王日:

‘何坐③?

’曰:

‘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日:

“缚者曷④为者也?

”对日: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日: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⑤对日: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日:

“圣人非所与熙⑦也,寡人反取病⑧焉。

”(有改动)

注释:

①习辞:

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②为:

于,在。

③坐:

因犯……罪。

④蜀:

何,什么。

⑤避席:

离开座位。

⑥枳:

zhǐ,也就是枸橘,果实酸苦。

枳和橘是不同种的,古人不明白,因而有橘转化为枳的说法。

⑦熙:

通“嬉”,戏弄。

⑧取病:

自招耻辱,自讨没趣。

病,辱。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辱()缚()酣()橘()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

(1)晏子将使楚。

()

(2)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

(3)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

(4)齐人固善盗乎?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

(1)王日:

“缚者曷为者也?

”对日:

“齐人也,坐盗。

(2)晏子避席而日: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这则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二一

1.rǔfùhānjú

2.

(1)出使

(2)想要(3)到达赏赐(4)本来

3.

(1)楚王问: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回答说:

“(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2)晏子离开座位回答:

“我听人家说,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则称为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则为枳。

它们的叶子看起来相似,其实果实的味道是不同的。

4.讲述了晏子机智的应对羞辱的事机智(意思对即可)

22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日:

非然也。

1.为文中画线的字注音。

2.解释画线的字。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C.虽与之俱学()D.为是其智弗若与()

3.翻译句子。

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