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6714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总19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docx

总19课时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练习课1619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4课时)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

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

认识物体1课时

拼搭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区别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难点】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幻灯片。

【教学指导】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教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看有哪些礼物?

向大家介绍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

2.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认识物体。

【教授新课】

1.活动一:

分一分。

(1)桌面上有许多这些物体,摸一摸它们,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比”发现不同,并引导学生说发现。

(2)刚才小朋友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你们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他们分分类?

(引导学生分类。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

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分类情况。

(4)我们来听听这个小组是怎么分的?

(找出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来分类的小组。

(5)你们组分了几类?

你们组把这一类(正方体)举给大家看看。

这类有些什么?

(指导小组成员示范、介绍。

(6)他们把这些方方正正的物体归为一类,我们给这类物体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

(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

(7)请你们举这一类(长方体)给大家看看。

这类有些什么呀?

我们也给它们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

(8)我们来看这一类。

这类物体都是什么样的?

像个圆柱子(学生语)。

那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引导学生认识圆柱。

(9)最后一类有什么?

哦!

这一类都是圆圆滚滚的球。

(引导学生认识球。

2.活动二:

认一认。

(1)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

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辨认物体模型。

(2)小朋友学得很认真。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我们请四个小同学来扮演这四个伙伴。

(找四名演员,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手来,以示响应。

a.他演谁?

(长方体)他的朋友在哪里?

b.你演谁?

自我介绍一下吧。

(正方体)

c.你演谁?

(圆柱)

d.下面该谁出场了?

(球)

(3)小朋友,你们真能干,都找到了好朋友。

那你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呢?

你可以站起来看看,下位去找找,找到了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

(学生下位寻找教室周围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活动三:

记一记,想一想。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课堂作业】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

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

“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袋子里的物体,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6题,问:

这些图形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各用了几个?

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

【课堂小结】

提问: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

(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大家去找找它们吧!

【课后作业】

1.练习八的第1、2、3题。

2.完成《基础训练》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认识物体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注意过程性目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实物来发现物体的不同,再顺势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的不同进行分类,从中看到学生根据物体间的不同,有的组按滚与不滚分为两类,有的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做的、铁做的(学生语)、塑料做的等。

在分类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探索出四类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获得了初步的认识。

再以给物体分类为学习策略,通过看、摸、比,分别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活动中,儿童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懂得较多,是一个以探索认识为主和理智求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操作、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了知识与技能,发展了情感与态度。

2.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伙伴关系,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共同探究、交流物体的分类,物体的名称和物体的特点等。

在这既具有双向性,同时又具有认知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为解决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服务的,整个认知过程以师生交流为基础。

认知活动中的师生交流,不仅揭示了知识本身的奇妙,而且使认知过程转化为师生的对话过程,这其中充满了人际交往的情趣性、互动性和交流性,成为能给人以美感的教学形式。

第2课时拼搭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4、5、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及想像力,使学生了解几何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

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

【难点】

理解什么是平面什么是曲面。

【教学准备】

幻灯片、积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了认识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

(学生说,教师依次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

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板书课题:

有趣的拼搭)

【教授新课】

1.开展“拼一拼”的活动

(1)师:

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分别用几个相同的物体拼一拼,看能拼什么。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览作品,并说明用了怎样的积木拼的。

(2)小组开展“拼一拼”活动。

(3)交流、展示、学生评价。

(4)小结:

大家非常聪明,用积木拼成了大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5)及时巩固:

完成第35页“做一做”。

2.开展“搭一搭”的活动

(1)师: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物体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

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桌子上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

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最高。

(2)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展示:

你搭的是什么?

用的是什么物体搭的?

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4)评选优秀设计师。

3.开展“数一数”的活动

(1)师:

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

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在你拼搭的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出示教材上练习八的第5题中的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

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课堂作业】

练习八的第4、5、7、8题。

【答案】4.有两种:

8.第一个略;第二个

【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拼搭出很多有趣的图形,希望大家课外再动脑、动手,多拼搭一些有趣的图形,锻炼我们的手和脑。

【课后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本课时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拼搭

【教学反思】

1.教师设计了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实践活动中再次进行探索性学习,参与“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拼出了树、车、房子、机器人等,孩子们勇于探索,积极思维,一幅幅作品给人带来了震撼和成就感,这一过程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活动得到了发展与升华。

开放性地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立体图形拼搭”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②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在设计“图形的拼搭”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在活动中学生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

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边欣赏自己的成果,一边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在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后,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程资源】

七巧板

七巧板,又名“益智图”,是中国人发明的。

根据近代数学史学家们的研究,七巧板是明、清两代发明的。

欧美人往往称七巧板为“唐图”,但这是一种误解,英文单词“tangram”的正确读法是“蛋(dɑn)图”,因为七巧板的创造者,是居于中国东南沿海被称为蛋家的水上居民。

从公元1803年起,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可以说是成千上万。

大致上,七巧板的问题可归纳为三类:

一、模拟人、动物或其他实物。

这些图案的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意境。

二、几何图形。

这些是要把七巧板的一部分或全部,用几幅七巧板来拼搭一些几何图形,若拼搭不成功,则需给予证明。

三、用七巧板来研究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它与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图形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并理解各图形的特征

1.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6个面;②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同。

2.正方体的特征:

①正方体有6个面;②6个面大小相同。

3.圆柱的特征:

①圆柱是直直的;②两头的圆大小相同。

如果平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

①球是圆圆的;②可以任意滚动。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

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一个长方体盒子,指名说出名称。

(2)问:

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

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练习题,集体订正。

1、用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试着拼一拼。

2、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个正方体。

教学反思:

整堂下来,知识容量较大,课堂节奏较快,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所学内容,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我会继续努力研讨如何上好复习课,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

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这一单元的综合练习。

通过学生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和拼一拼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我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存在这些问题:

1、这节课的所有练习都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而我因为要赶进度,本节课只安排了一课时的时间,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摆一摆、拼一拼,造成整个教学进程很赶、很仓促。

2、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有些语言较为啰嗦,有时提出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需要多积累一些课堂经验和课堂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