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259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docx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

【篇一: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星空畅想》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

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

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

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

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

生答。

师讲解银河知识。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

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4、小结。

教学随笔:

学生学习效率高,演唱歌曲时声音和谐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丰富多彩的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复习《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学生了解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

2、分析表现:

《婚礼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欢迎进行曲》。

3、通过几首进行曲不同的速度、形式和情感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题材内容的进行曲风格各异,进一步感受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提高独立分析表现乐曲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中进行曲的艺术魅力。

通过合作排演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乐曲,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指导学生有效合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播放《解放军进行曲》踏音乐与学生问好

2、提问: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曲子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进行曲。

大家都记得哪进行曲?

3、停播音乐,用电脑输入汇总学生提到的进行曲名称.

4、在学生汇总的基础上,再向学生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并引出主题--丰富多彩的进行曲。

5、提问:

这些进行曲中你对哪首印像最深刻?

为什么?

6、重点介绍玩具兵进行曲的曲风及特点,并与学生共同回顾它的重点片段.

7、提问:

在这些乐曲当中,你最想了解的或最陌生的是哪首?

8、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来历及背后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9、引领学生观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拉德茨基进行曲的现场演奏

10、小结;喜欢这首曲子吗?

听完这首曲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说得真好,其实这就是所有进行曲的曲风特点。

11、布置合作任务:

接下来我们把刚才我们说到的、听到的进行曲系统地疏理一下,以

12、要求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播放课伴)进行曲从节奏、旋律风格、情绪表现、表现形式上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13、深入学生中指导学生

1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并理出正确答案

三|、结课:

在课的结尾,让我们再次走进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大厅,聊听那首脍炙人口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吧》

同学们,进行曲是美妙的,进行曲是让人浮想联翩的,是鼓舞人心使人振奋的,是非富多彩的,让我们踏着它的节奏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吧!

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根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音乐体裁与形式这一教学领域所留的教学空间是很大的,有利于音乐教师设计与组合多种形式的教学。

因此,我将了解和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重新组合。

通过感性聆听、理性分析、感性再现的自助式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面,自主性,效果是显著的,实验是成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互碰撞产生了火花.同时在这节课结束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综合性的音乐课,对教师的组织技能是最大的挑战,专业技能在这类课型中反而突显得不是很明显,从而我得出一个结论:

一堂课的成败教师的组织技能不容忽视!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你们都爱看些什么电影呢?

(学生回答)电影可以分成很多类,有动画片、喜剧片、战争片、生活片、音乐片等。

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

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

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二、寓教于乐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

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

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

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

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

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篇二:

16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洋里学区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学科:

音乐

洋里学区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学科:

音乐

洋里学区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学科:

音乐

【篇三:

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

第一课时《我的中国心》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游子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识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通过找旋律和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歌曲的结构。

3、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歌曲中的情绪情感变化,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很好的体会歌曲中的爱国情怀,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学难点:

歌曲感情的处理,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用具:

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音箱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情感为主。

以问答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判断;使用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并通过对比两个乐段结束句的不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

整节课以情贯穿其中。

教材分析:

《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深深的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深情诉说,刻画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歌曲结构为a+a+b+a′曲式结构。

a段6-3五声音阶结构的旋律给人一种深沉平稳抒情的感觉。

b段的两个乐句以模进的形式产生高潮让人心潮起伏,思乡之情一浪高过一浪。

最后又回到a段的平静。

结束句提高八度音高来表达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

教学过程:

一、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1.导入新课

师:

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轻声播放《我的中国心》音乐。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歌曲,学生从中感受华人华侨们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再听歌曲,找出第一乐句的旋律(前两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3次)。

每次出现是不是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

4、学生演唱一、二、四乐句。

找出相同的乐句和有变化的乐句,并对声音进行要求指导(第四乐句在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结尾的音高有变化)。

告诉学生把相同的一、二乐句用a表示,把有变化的第四乐句用a′表示,剩下的第三乐句用b表示,所以我们这首歌的节构就是a+a+b+a′的结构。

(设计意图: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并通过找旋律、唱旋律、进行旋律的对比,让学生能清晰准确的了解歌曲的结构和很好的感受、体会音乐中的情感。

5、学生分别读一、二、四乐句的歌词,找出几个最能体现华侨们爱国的词进行分析。

如:

“烙上”、“不管怎样”。

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华人华侨们那种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和深深的爱。

分别给一、二、四乐句加上歌词进行演唱,词曲结合,让学生体会怎样演唱才能表达出海外赤子们的心声。

老师范唱第一句和第四句结尾,让学生很好的体会第四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和第一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的感情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设计意图:

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更深刻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6、教师范唱全曲,学生轻声跟唱,感受第三乐句的情绪。

(设计意图: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7、学生跟琴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注意演唱方法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整体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绪)

8、介绍歌曲及演唱者张明敏。

张明敏(1956年9月-),香港著名歌手,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

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

1983年2月,张明敏受到香港青年联合会的邀请而录下《我的中国心》。

1984年张明敏在该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袁德旺的邀请下再次演唱此曲,凭此曲成名。

除此之外,张明敏流行的民歌有《中华民族》、《我的中国心》、《我是中国人》、《外婆的澎湖湾》等。

9、欣赏张明敏84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

张明敏就是一个海外赤子,通过对他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通过欣赏他演唱的歌曲,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一个真正的海外赤子是用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的。

10、跟伴奏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处理。

(设计意图:

学生对祖国热爱与赞美的情感的释放)

二、欣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第二课时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

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

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

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

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

“1979年春天,邓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

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二、欣赏《春天的故事》

三、欣赏《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

《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

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4、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

(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2、通过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

以前听过这首歌吗?

由谁作曲?

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二、学唱歌曲《念故乡》

1、简介:

《念故乡》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曲,选自其著名的《“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

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

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

在我国被译作《念故乡》。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3、全体学生视唱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

4、唱词。

注意唱出歌曲力度的变化。

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

三、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1、介绍德沃夏克(音响一组配乐画像)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

表现了何种情绪?

烘托了何种气氛?

(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

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3)听辨b主题(音响旋律)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

(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4)演唱、比较c、d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和问题)

①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②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

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

4、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音响)

1.要求:

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2.观看录像。

(音响)

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

(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

(2)(音响)结构图,并讲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复三部曲式

(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

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5、布置课外作业:

试为《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填写新的歌词。

当你认为满意之后,唱给家里的亲人们听。

六、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第四课时唱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爱国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够认识歌谱中的波音和连线并能够掌握附点节奏。

教学重点:

能怀着真挚、深情的爱国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歌谱中的波音和连线并能够掌握连线下的节奏的唱法。

教学用具:

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音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

多媒体:

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师:

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

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

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教大家一首赞美祖国的藏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习新课:

1、听歌

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知音乐,了解歌曲的速度与内容。

师:

这首歌曲是歌唱藏族和汉族之间有非常的深厚感情的歌曲,它们就是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妈妈叫光明。

而藏族和汉族的同一个妈妈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