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7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四)越世高谈自开户牖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丛驱爵者,鹯也

B.幼而不孙弟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D.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解析:

选C A项,“爵”通“雀”;B项,“孙”通“逊”,“弟”通“悌”;D项,“盈”通“呈”。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而不死,是为贼    贼:

盗贼

B.巧言、令色、足恭足:

过分,过度

C.数罟不入洿池数:

D.不自伐,故有功伐:

夸耀

解析:

选A 贼:

残害道德的人。

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B A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道”。

B项,转折连词,“却”;C项,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D项,句末语气词,用法同“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然后驱而之善

A.道隐无名B.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C.《齐谐》者,志怪者也D.谨庠序之教

解析:

选C C项与例句用法相同,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

善良的道路,怪:

怪异的事物;A、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名:

命名,树:

栽种,种上;D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谨:

认真从事。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其何以行之哉B.不患人之不己知

C.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解析:

选C A、B、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A应为“以何”,B应为“不知己”,C应为“莫能胜之”;C项为定语后置句,应为“老弱之民”。

6.名句默写。

(6分)

(1)《神游物外》开篇对比描写鲲鹏徙于南冥的壮观境界和蜩鸠嗤笑大鹏时的自鸣得意之后,通过“       ,        ”承上启下,过渡到对比描写“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的年寿长短。

(2)孟子在《论民本》中主张教民的句子是“     ,         ”。

(3)在《神游物外》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

(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阅读能力训练(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2分)

论民本(节选)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尽心下》)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善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离娄上》)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置:

B.犹水之就下就:

流向

C.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王:

君王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

平日积聚,储藏

解析:

选C 王:

用作动词,称王。

8.下面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解析:

选A A项,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前在面的“民”。

B项,于:

介词,在。

C项,为:

介词,替、给。

D项,者:

前一个句子后表停顿,和后句的“也”字构成判断。

9.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桀、纣失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失去了民心,孟子从反面强调了“民为贵”的思想。

B.民众拥护仁爱之君犹如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因此顺应民心,施行“仁政”的国君便可得天下。

C.文章运用比喻来说明暴君残害人民是自取灭亡,仁爱之君便可坐享其成。

D.这段文字运用对比与排比的手法,增强了孟子说理的气势。

解析:

选C C项,“仁爱之君便可坐享其成”的说法欠妥,文中无此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3分)

译文:

(2)《诗》云: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3分)

译文:

答案:

(1)现在天下的国君中爱好仁德、施行仁政的,那么诸侯们便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到这里来。

(2)《诗经》里说道:

“那哪能做得好,不过是一个跟一个落水溺死罢了。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4分)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注],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

孔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

曰:

“无倦。

子路问:

“君子尚勇乎?

”孔子曰:

“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

“仲由仁乎?

”孔子曰: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

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

“子路可谓大臣与?

”孔子曰:

“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

“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

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

“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

“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曰:

“君焉用孔悝?

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

“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

“嗟乎,由死矣!

”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 冠雄鸡,佩豭豚:

头戴着雄鸡的羽毛,佩戴着公猪的獠牙。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B.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C.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D.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解析:

选B 原文标点为: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十五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儒服,是指我国古代儒士所穿的服饰,后也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D.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解析:

选A 男子在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而非十五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率,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

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

C.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联合孔悝作乱。

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

解析:

选B “认为他有仁德”的表述不正确。

原文是“不知其仁”。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4分)

译文: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2)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着雄鸡的羽毛,佩戴着公猪的獠牙,曾经欺凌孔子。

孔子就设置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当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

孔子说:

“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

”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

孔子说:

“持久不懈。

子路问:

“君子崇尚勇武吗?

”孔子说:

“君子最崇尚的是义。

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子路在听到什么道理却没能亲自实行的时候,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

“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仲由崇尚勇武超过了我,没有什么可取。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仲由的学问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

“仲由有仁德吗?

”孔子回答说: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遇到过长沮、桀溺、扛着农具的老人等隐士。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

“子路可以说是大臣了吗?

”孔子回答说:

“可以说是候补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

孔子说:

“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

可是,我告诉你:

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公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公正而冷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南子。

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他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

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

“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

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

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

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

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

碰上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

“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地遭受祸殃。

”子路说:

“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

”子羔终于离去了。

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

他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

子路说:

“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

请让我捉住他把他杀了。

”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

这时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就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

子路说:

“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掉下来。

”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

“唉呀,仲由死了!

”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

所以孔子说:

“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再也听不到了。

”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4分)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

“无所可用。

”庄子曰: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

“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

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不材:

不成材

B.舍于故人之家舍:

寄宿

C.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明日:

第二天

D.弟子志之志:

志向

解析:

选D 志:

记住。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解析:

选B 先通读大意,语段主要讲“材与不材之间”这种人生态度,所以“材与不材之间”后面可以停顿;“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表结果,所以在“也”之后可以停顿;“若夫”为发语词,前面可以停顿;“无誉无訾”与“一龙一蛇”结构相同,所以“訾”和“蛇”后面可以停顿;“与时俱化”是一个完整结构,后面可以停顿。

所以选择B。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就是:

人生于世,凶险太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

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人类与万物又有所不同,比如说贤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侮,所以说不可“得而必”。

解析:

选A “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错,原文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4分)

译文:

(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童仆问(主人):

“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2)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

参考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

“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

“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

“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

“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

“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

“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

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

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和顺为标准,活动于虚无的境界,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

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的。

你想聚合,别人就使你离;你想成功,别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你;你贤,别人就会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欺负你:

怎么能得到并一定如愿呢?

可悲啊!

弟子们记住了,只有天道无为的境界才是最美好的。

三、语言表达训练(14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①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

孔子是个对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他更重视后者。

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

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②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

而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来说,③            。

解析:

解答此题,可在初步感知文段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

第①空,要与特点二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对应;第②空,可根据前文更重视精神快乐和后面“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的内容进行合理推测;第③空,是对道家幸福观与儒家幸福观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 ②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 ③是一种补充

20.仿照下面关于孔子的一段话,写一段关于庄子的话。

要求:

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句句式完全一致,不少于50字。

(4分)

例:

孔子是一缕和煦的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拂过两千多年的山高水低,礼而闲雅,仁而宁静,让君子如沐暖阳坦荡荡,让小人如临深渊长戚戚。

答:

解析:

仿写时注意句式结构和内容,句式结构不要求完全相同,但也是越接近越好;同时内容要体现庄子的特点并且要运用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21.中秋节快到了,又恰逢陈鹏奶奶100岁大寿,家在外地的陈鹏想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因此要请假三天。

下面是陈鹏写给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5分)

请假条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举家团圆的节日,又恰逢奶奶100岁大寿,令尊决定带家人回陕西乡下探望老人,给奶奶过寿。

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

请假人:

陈鹏

2017年9月26日

(1)错处:

        ;改正:

        。

(2)错处:

        ;改正:

        。

(3)错处:

        ;改正:

        。

解析:

首先要明确,“不恰当”的地方应该包括语言表达上的不得体和形式上的应用文写作的格式问题等。

本质上本题属于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得体、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综合性考查。

(1)本文稿是请假条,请假条要有请假对象,所以要加上称谓“尊敬的王老师”;

(2)“令尊”是指对方的父亲,用于此处不妥当,应该改为“家父”;(3)请假要有明确的天数,应在“特向您请假”后面加上“三天”。

参考答案:

(1)缺乏请假对象 加上称谓“尊敬的王老师”

(2)“令尊”用错 改为“家父”

(3)没有说明请假天数 在“特向您请假”后面加上“三天”

四、写作能力训练(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九大结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绘就,“中国梦”激励全国人民。

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张说:

“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王说:

“进入现代化,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都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

小李说:

“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这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是到高处越是不敢松劲。

小赵说:

“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刘说:

“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前面几代人的奋发图强。

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关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关于青春与“中国梦”的对话材料,材料选择了五位同学的言论,各有不同。

小张的话强调年轻和幸运,暗含着适逢其时,当在伟大时代有所作为之意,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王的话强调高收入、人工智能,想到将来不用干活,现在也可以不用学习了,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懒惰思想,无疑是错误的。

小李的话强调“中国梦”任务的艰巨,突出奋斗精神,他的话无疑是一种正能量,体现了责任感和时代要求。

小赵的话强调“中国梦”与己无关,这是个人主义,鼠目寸光,显然是错误的。

小刘的话强调历史传承和个人的历史责任,充满积极的力量。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时代与个人、时代与青春、大我与小我的关系问题,考生可以就某一位同学的言论进行思考立意,也可以综合起来进行思考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