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733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总结

总结可能不会特别全,但是大家权且当做复习依据……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小题:

1.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开办了洋务运动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型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4.义和团运动

5.“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魏源《海国图志》

6.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并编纂《四洲志》

7.民族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孙中山

8.《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提出于1859年左右)

9.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0.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简答: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原因: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地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一批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见大题总结

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见大题总结

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控制(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6.帝国主义列强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3)最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7.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

2)主要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8.《天朝田亩制度》以及评价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并且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已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的“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没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9.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晚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的打击了西方资本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资深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的削弱了太平天鼓偶读向心力和战斗力

10.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

历史作用:

1)洋务派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一批西施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官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都成为被模仿、学习的对象。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1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维新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的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

维新派的本身的局限性突出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就失败的如此之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12.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的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助噢乖难过,现今的准哦观念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小题:

1.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开始的

3.《新青年》的基本口号:

民主与科学。

4.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

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气质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5.1928年10月~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的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农业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6.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组织的重大战役:

淞沪战役、忻口战役、徐州战役、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8.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的路线。

9.1938年5月~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的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斗,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0.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建国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

1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

12.1949年的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简答等: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

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地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级,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桐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最终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解决基本实现。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在抗日战争中,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的合作抗日。

3)为了抗日民族的听哦内衣展现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4.各个势力分别指什么?

进步势力: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

英美派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2)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4)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胜利的原因:

1)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2)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3)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意义:

1)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第五,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毛泽东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3

小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这两个方针都是具有中国特点的)

4.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5.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的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

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7.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的拨乱反正,解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历史的里程碑。

8.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此次大会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

10.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室提出:

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200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明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4.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

简答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早起探索的积极进展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做出相应报告)。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其讲话,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文化大革命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发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4.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是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1)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

2)没能提出明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3)没能发动农民革命

4)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历史教训:

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1)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2)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

3)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选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正视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对选择制度的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2)正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①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②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③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

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6.为什么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见大题总结

时间顺线:

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林则徐道光帝

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钦差大臣伊里布、耆英与英国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开始出现

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建号太平天国

1852年永安建制

1853年洪秀全建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天京变乱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英法《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11月慈禧发动政变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立安庆内军械所洋务运动开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1871年沙俄派兵强占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

1878年春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中法战争爆发

1885年6月《中法新约》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

11月兴中会成立(美檀香山)孙中山

1895年1~2月威海卫战役

4月中日《马关条约》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康有为公车上书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

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

9月28日杀害“戊戌六君子”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月攻占北京

1901年9月《辛丑条约》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

5月四川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

1918年一战结束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1923年10月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1926年国民革民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上海反革命政变

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

8月7日八七会议

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炸车案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柳条湖事变日本开始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

冬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变

3月日本扶植废清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8月1日八一宣言

10月22日陕北会师

10月22日~12月华北事变

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2月12日西安双十二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

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1938年初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1941年11月百团大战

1945年4月—6月中共七大(延安)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

1945年8月重庆谈判

10月10日政协会议双十协议

1946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