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doc11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27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doc11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doc1111.docx

《大禹治水doc1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doc111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禹治水doc1111.docx

大禹治水doc1111

30+10,让课堂充满爱和鼓励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

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

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等策略。

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设计意图】

本节课采用30+10的课堂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老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改变了唯恐哪一点讲不到,学生就不会做的满堂灌的旧模式。

变“师本”为“生本”,变“课课糊”为“堂堂清”。

运用情境创设法和奖励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丰富课程资源。

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制”字随文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并教给学生词语积累的方法,很好的区分了这两个同音字。

通过“登山夺旗我能行”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这样设计既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同时巧妙地以词串形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可谓一举三得。

最后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孩子们互动,用充满童趣的话语像演电影一样把禹治水的过程演出来,既能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能形象的理解禹治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实施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区分:

“治”和“制”。

3、展开合理的想象,了解大禹治水得艰难,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教学难点:

区分:

“治”和“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哪吒,后羿,大禹的图片

五角星金钥匙笑脸等奖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神秘嘉宾,有兴趣猜猜他们是谁吗?

出示:

1.哪吒的图片,这是谁?

你知道他的什么故事?

(把图片奖励给回答的孩子)

2.后羿的图片,这是谁?

你知道他的什么故事?

(把图片奖励给回答的孩子)

3.出示大禹的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相机板书:

大禹,老师知道一定有很多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了)

读大禹,问:

大禹做了什么事呀?

(相机板书:

治水)

4大禹把水治理好了叫——治水;

毛主席把国家治理好了叫——治国;

保安把小区治理好了叫——治安。

这就是词语的积累。

5.怎么才能写好这个“治”呢?

(生谈,师范写)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和奖励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丰富课程资源。

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并教给学生词语积累的方法;图片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把字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再看一看课后生字,你都认识了吗?

设计意图:

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

2.老师这就来考考大家。

1)登山夺旗我能行(出示生字词指名登山)

设计意图:

通过“登山夺旗我能行”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这样设计既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同时巧妙地以词串形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可谓一举三得。

2)“制”放大

我们已经给三点水的治找到了好朋友,接下来能不能用刚才的办法给力刀旁的制找找好朋友呢?

(生畅谈,扩词,理解)

大禹让洪水听他的话叫——制服(板书)。

老师阻止他们打架的行为叫——制止(板书)

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叫——制造(板书)

3)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制”呢?

师范写,生书空(刀旁的第二笔和长毛巾的竖一样长)。

在“小黑板”上默写“制服”,会默的同学坐直,给老师一个微笑。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zhi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谈)

“治”和“制”读音相同,都是左右结构,但是“治”左窄右宽,“制”左宽右窄

设计意图:

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扩词练习的方式正确区分运用“治”和“制”,积累识字方法。

5)练习

语文补充习题上有这么一题,你会了吗?

选字填空

治制

()水()服()理()度()病

设计意图:

“治”字随课题识字,“制”字随文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并教给学生词语积累的方法,很好的区分了这两个同音字。

利用补充习题上的题目,既对孩子生字的学习做到了当堂检测,也适应了“减压减负”的政策,减少了孩子的课后作业量。

三.精读

1.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洪水害人

治理洪水

制服洪水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培养对照课文边读边想的好习惯,使孩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配上感人的音乐,生畅谈)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播放,把百姓的灾难更加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同学面前,加上音乐的渲染,更能激发孩子对于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凄惨生活产生共鸣。

你们看到的,说到的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

(出示第一自然段)看到这些,你的心情如何?

(指名)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吗?

3.教师指导朗读,与学生一起与灾民感同身受。

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吧。

(给孩子们配上音乐)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为后文大禹治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做好铺垫。

4.过渡:

洪水淹没了农田,老百姓没有粮食可吃,很多人被饿死了,洪水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有些已经被冻死在路边。

1)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加以鼓励)

过渡:

禹和你们一样,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出示第二自然段)

2)禹治水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3)他做这些容易吗?

(不容易)

从哪里看出来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河吗?

(不是)那指的是什么?

(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齐读评价相机奖给孩子金钥匙,鼓励孩子。

(你真会思考;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4)你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

(千言万语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千变万化……)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要引导孩子理解大禹治水前的准备,并学会“千_万_”类型的词语。

5.只是一个准备工作,大禹就吃尽了千辛万苦,要想治理洪水大禹该怎么做呢?

继续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1)同学们看(简笔画河,山)教师与孩子一起进入角色:

“禹大人,这条河被堵住了去路,小的该怎么办呢?

”“小的遵命”

“不好了,禹大人,一座大山挡在了前面,你想让我们怎么做?

“小的这就去办。

相机理解挖通,劈开,引导。

2)这里的“九”正好是九条河九座山吗?

不是,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

3)瞧,大禹带着老百姓来了。

(出示禹带领百姓工作的图片,相机理解他们的艰辛。

)在治水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畅谈(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瞧,他们挖开的大石头要好多人才能推动,一块又一块,手脚都被磨的鲜血直流。

他们要用手上这个小小的斧头一斧头一斧头的把如此庞大的大山给霹开,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

4)多不容易呀!

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孩子们互动,用充满童趣的话语像演电影一样把禹治水的过程演出来,既能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能形象的理解禹治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因为孩子们对大禹治水的过程没有形象的感知,所以通过图片和音乐的双重刺激,孩子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

5)你能看着板书把大禹治水的经过复述一遍吗?

四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把两个“ZHI”各描红一个写一个。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字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先描后写、互评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并从写字姿势、习惯、方法等方面综合指导,引导学生写好汉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

反馈,交流。

2.完成补充习题。

(1)扩词

治()()()()

制()()()()

(2)照样子,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例: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治治水制制服

治国制止

治安制造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我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通过简笔画和“禹大人”的扮演,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空前的膨胀,很轻松的就理解了大禹治水的方法和科学性。

“治”字随课题识字,“制”字随文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并教给学生词语积累的方法,很好的区分了这两个同音字。

随堂检测后发现孩子们对两个zhi的区分没有丝毫错误,并且能够根据意思扩出更多的词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样的词语教学应该继续沿用。

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同时语文教学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

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