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8397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docx

医学寄生虫总结医学生联盟

医学寄生虫总结

 

名词解释

1.病原生物学:

是研究人类疾病生物性病因或病原体生物学的科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致病因子及其作用、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所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2.人体寄生虫学:

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的目的。

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3.共生:

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生物学现象称为共生。

4.共栖: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共栖。

5.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这种共生现象称互利共生。

6.寄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寄生。

7.寄生虫:

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过自由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并给后一生物带来损害,称为寄生虫。

8.宿主:

被寄生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称宿主。

9.专性寄生虫:

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称为专性寄生虫。

10.兼性寄生虫:

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称兼性

寄生虫。

11.偶然性寄生虫:

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称偶然性寄生虫。

12.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成虫必须过寄生生活者称长期寄生虫;只在取食时侵袭宿主,取食后即离去者称暂时性寄生虫。

13.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

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14.中间宿主:

是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若有二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可按寄生的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15.终宿主:

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6.保虫宿主(也称储蓄宿主):

某些蠕虫的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17.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18.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在外界发育,其感染阶段侵入宿主体内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继续发育,繁殖直至排出体外等过程。

19.感染阶段:

寄生虫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它包括若干发育阶段,其中在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称感染期或者称感染阶段。

20.隐性感染:

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又称带虫者(carrier),故隐性感染仍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21.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是大多数寄生虫病的特点之一。

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较轻,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可逐步转变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22.显性感染:

病原体的感染使宿主机体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为显性感染。

由于不同

人的免疫力及病原体的毒力、种和型等的差异,其损伤宿主的程度不同,临床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23.幼虫移行症:

是指一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幼虫移行症。

根据各种寄生幼虫侵入部位及症状不同,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个类型:

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24.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多表现为这种非消除性免疫状态。

25.伴随免疫:

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

26.先天性免疫:

也称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等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天然防御能力。

受遗传控制,有相对稳定性,对病原体的抵抗作用广泛,没有特异性。

27.消除性免疫:

是指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临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长期特

异性免疫力。

但这是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的一种少见现象。

28.免疫逃避:

有些寄生虫在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并

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和增殖,称为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免疫逃避的机制主要有:

抗原性改变(抗原变异、分子模拟与伪装、表膜脱落与更新),组织学隔离和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29.带虫者: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但可排出病原,成为传染源。

30.传染源:

指感染有人体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传染源可排出寄生虫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31.传播途径: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即包

括带有寄生虫感染阶段的土壤、水、食物及节肢动物传播媒介等。

通过传播途径寄生虫才能再经口、皮肤等感染途径侵入宿主。

32.易感者:

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或动物。

33.自然疫源地:

在人迹罕到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某些人兽共患病可在脊椎动物之

间互相传播,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病原体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病则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

3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的寄生虫病和感染,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35.世代交替: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相互交替而形成的生殖方式,称世代交替。

36.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入被寄生虫感染时期污染的食物、水或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

食入了含有寄生虫感染时期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的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37.异位寄生:

某些寄生虫可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称异位寄生。

异位寄生可引起异位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38.多寄生现象:

人体同时有2种以上虫种寄生,称多寄生现象。

39.ADDC免疫反应:

在寄生虫感染时,表现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也就是体液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产生的一种免疫效应。

ADCC对寄生虫的作用需要特异性抗体,如IgG或IgE,结合于虫体,然后效应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附着于抗体,经协同作用发挥对虫体杀伤作用。

 

人体寄生虫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B.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C.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感染期的定义是()

A.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D.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丝虫病   B.疟疾     

C.旋毛虫病   D.血吸虫病

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弓形虫  C.蛔虫D.疟原虫

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人   B.犬     C.猪     D.牛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阴道毛滴虫       B.蓝氏贾地鞭毛虫

C.弓形虫          D.杜氏利什曼原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免疫学检查       B.外周血涂片检查

C.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蛔虫B.猪带绦虫 C.鞭虫 D.血吸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A.河流少             B.无传染源

C.人群抵抗力强          D.无钉螺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D.子孢子

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旋毛虫   C.华支睾吸虫   D.钩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脑   B.肺  C.眼     D.肝

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海群生     B.丙硫咪唑   

C.吡喹酮          D.甲硝唑

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

16.蛔虫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经皮肤      B.经口         

C.经呼吸道     D.经媒介昆虫叮咬

17.生活史中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是()

A.布氏姜片吸虫       B.细粒棘球绦虫

C.猪带绦虫          D.微小膜壳绦虫

18.用药物治疗后,虫体不能排出人体外的寄生虫病是()

A.肝吸虫病            B.姜片虫病

C.丝虫病              D.钩虫病

19.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

A.消除性免疫      B.无获得性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20.马来丝虫病晚期病人常见的症状或体征是()

A.下肢象皮肿  B.乳糜

C.丝虫热      D.阴囊象皮肿

二、多项选择题

1.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避机制主要为()

A.抗原变异  B.抗原伪装  C.释放可溶性抗原D.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  

E.解剖位置的隔离

2.常伴发于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患者的寄生虫感染有()

A.粪类圆线虫B.弓形虫   C.疟原虫

D.包虫                E.肺孢子虫

3.下列哪些寄生虫病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A.疟疾B.日本血吸虫病             

C.蛲虫病D.贾第虫病     E.包虫病

4.属于土源性蠕虫的寄生虫有()

A旋毛虫B.华支睾吸虫               

C.钩虫D.鞭虫           E.蛔虫

5.虫卵排出后立即对人具有感染性的寄生虫有()

A.蛲虫B.细粒棘球绦虫      C.蛔虫

D.猪带绦虫            E.牛带绦虫

6.人生吃或半生吃动物肉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有()

A.弓形B.日本血吸虫   C.旋毛虫

D.包虫                E.华支睾吸虫

7.经间接或直接接触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有()

A.钩虫  B.阴道毛滴虫       C.疥螨

D.蓝氏贾第鞭毛虫      E.耻阴虱

8.外周血液涂片检查可能查到的寄生虫有()

A.钩虫     B.阴道毛滴虫     C.丝虫

D.疟原虫              E.并殖吸虫

9.弓形虫感染人体的途径主要有()

A.经口感染B.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     C.经呼吸道感染D.经媒介昆虫感染    E.经胎盘感染

10.蛔虫在人群中感染普遍的原因主要是()

A.雌虫产卵量大B.虫卵在外界抵抗力强

C.生活史简单D.感染期幼虫污染外界环境严重E.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11.可引起人皮下包块或结节的寄生虫有()

A.猪带绦虫 B细粒棘球绦虫 C.华支睾吸虫

D.曼氏迭宫绦虫    E.卫氏并殖吸虫

12.常引起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寄生虫病有()

A.疟疾 B.蛔虫病     C.旋毛虫病

D.弓形虫病             E.肺吸虫病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寄生虫病的三个流行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旋毛虫成虫的寄生部位在____________。

3.蛲虫雌虫通常在夜间爬到_______(部位)产卵。

4.钩虫成虫在小肠寄生,以_______________为食。

5.丝虫的感染期是_______________。

6.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________宿主。

7.生食淡水鱼、虾有可能感染的常见寄生虫是___________。

8.牛带绦虫孕节片的子宫分支数目为_______支。

9.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虫期是__________。

10.蛔虫引起的外科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

11.寄生在组织内的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时期是________。

12.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的常见病原体是____________。

四、判断说明题(认为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V”,错误的打“X”,并说明理由,否则该体无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钩虫幼虫在人体肺部移行时所引起的病变,属于幼虫移行症()说明理由:

2.生食荸荠、菱角等水生植物有可能布氏姜片吸虫()说明理由:

3.脑型疟疾主要是由间日疟原虫引起的()

说明理由:

4.阴道毛滴虫只寄生在女性阴道内()说明理由:

5.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并非都是经口感染的()说明理由: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终宿主2.伴随免疫3.带虫者4.寄生虫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何谓寄生关系?

寄生与共栖、互利共生如何区别?

2.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方式(途径)有哪些?

并举例说明之。

3.人是如何感染囊虫的?

临床上常见的囊虫病有哪些类型?

4.简述间日疟再燃与复发的机制?

七、论述题(共2题,18分)

1.试述疟疾贫血的发生机制(8分)

2.根据旋毛虫的生活史特点,试述旋毛虫病的临床过程及急性期临床表现(10分)

人体寄生虫学模拟试卷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C3.A4.C5.D6.C7.A8.C9.A10.D11.B12.C13.D14.D15.D16.B17.D18.C19.C20.A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ABCDE2.ABE3.BE4.CDE5.BD6.ACE7.BCE8.CD9.ABE10.ABCE11.ABDE12.CE

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小肠壁3.肛门周围4.血液5.丝状蚴(感染期幼虫)6.终宿主

7.华支睾吸虫(肝吸虫)8.15-30(支)9.虫卵

10.胆道蛔虫症11.组织型滋养体(大滋养体)

12.耐格里属阿米巴、棘阿米巴(或耐格里阿米巴)

判断说明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X,幼虫移行症是指动物寄生蠕虫幼虫侵犯人体引起的病变。

V,姜片吸虫囊蚴在荸荠等水生植物上结囊,人食入而感染。

X,脑型疟主要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

X,还可寄生在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V,如钩虫寄生在小肠,经皮肤感染。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非消除性免疫的一种类型,指寄生虫感染后诱导宿主产生的获得性免疫对其体内成虫无作用,仅对再感染的幼虫有作用。

3.指体内感染有寄生虫但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4.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小动物(或动物性寄生物)。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①寄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一种共生关系(2分)

 ②寄生与共栖、互利共生的区别主要在于共生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寄生是一方有益,另一方受害;共栖是一方有益,另一方无害;互利共生是双方都受益(2分)

2.①经口感染,如蛔虫、鞭虫

 ②经皮肤感染,如钩虫、血吸虫

 ③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如疟原虫、丝虫

 ④经接触感染,如阴道毛滴虫、疥螨

 ⑤自体感染,如猪带绦虫囊尾蚴

 ⑥经胎盘感染,如弓形虫

【评分标准】以上感染方式答4种即可,少答1种扣1分,每种感染方式没有举例说明或举例错误扣0.5分

3.①人体感染囊虫的方式分自体(内、外)感染和异体(虫卵经口)感染(2分)

②囊虫病常见临床类型:

①皮肌型②脑型③眼型④无症状型(2分)

4.①再燃——疟疾发作停止后,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再度繁殖起来而引起的疟疾再次发作(2分)

  ②复发——疟疾发作停止后,红细胞内疟原虫全部被清除,疟疾的再次发作来源于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2分)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0分)

1.①疟原虫寄生坏红细胞害(2分)②脾功能亢进(2分)③免疫病理损害(Ⅱ型变态反应导致溶血)(2分)④骨髓造血功能抑制(2分)

2.①临床过程:

幼虫侵入期(肠道期)——感染后第1周(2分)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感染后第2-3周(2分)

肌肉内幼虫成囊期(恢复期)—感染后第4-6周(2分)

②急性期表现(4分)

1)发热2)肌痛3)颜面部及全身水肿4)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皮疹)

 

1.病原生物学:

是研究人类疾病生物性病因或病原体生物学的科学,是一门基础医学

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致病因子及其作用、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所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2.人体寄生虫学:

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

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的目的。

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3.共生:

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生物学现象称为共生。

4.共栖: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

生现象称为共栖。

5.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这种共生现象称为互利共

生。

6.寄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寄生。

7.寄生虫:

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过自由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并给后一生物带来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8.宿主:

被寄生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称宿主。

9.专性寄生虫:

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称为专性寄生虫。

10.兼性寄生虫:

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称兼性

寄生虫。

11.偶然性寄生虫:

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称偶然性寄生虫。

12.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成虫必须过寄生生活者称长期寄生虫;只在取食时侵袭宿主,取食后即离去者称暂时性寄生虫。

13.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

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14.中间宿主:

是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若有二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可按寄生的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15.终宿主:

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6.保虫宿主(也称储蓄宿主):

某些蠕虫的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17.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18.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在外界发育,其感染阶段侵入宿主体内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继续发育,繁殖直至排出体外等过程。

19.感染阶段:

寄生虫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它包括若干发育阶段,其中在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称感染期或者称感染阶段。

20.隐性感染:

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又称带虫者(carrier),故隐性感染仍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21.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是大多数寄生虫病的特点之一。

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较轻,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可逐步转变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22.显性感染:

病原体的感染使宿主机体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为显性感染。

由于不同

人的免疫力及病原体的毒力、种和型等的差异,其损伤宿主的程度不同,临床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23.幼虫移行症:

是指一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幼虫移行症。

根据各种寄生幼虫侵入部位及症状不同,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个类型:

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24.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多表现为这种非消除性免疫状态。

25.伴随免疫:

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

26.先天性免疫:

也称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等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天然防御能力。

受遗传控制,有相对稳定性,对病原体的抵抗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27.消除性免疫:

是指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临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长期特

异性免疫力。

但这是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的一种少见现象。

28.免疫逃避:

有些寄生虫在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并

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和增殖,称为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免疫逃避的机制主要有:

抗原性改变(抗原变异、分子模拟与伪装、表膜脱落与更新),组织学隔离和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29.带虫者: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但可排出病原,成为传染源。

30.传染源:

寄生虫的传染源是指感染有人体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

保虫宿主。

传染源可排出寄生虫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31.传播途径: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即包

括带有寄生虫感染阶段的土壤、水、食物及节肢动物传播媒介等。

通过传播途径寄生虫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