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402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docx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doc

福建省福州市语文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时间:

1)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靡有朝矣。

(《诗经·氓》)

(2)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长桥卧波,?

(杜牧《阿房宫赋》)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

(6),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啡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术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来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邻、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于,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今。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古文观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难塞胸难:

非议B.殆死潼关殆:

危险

C.中间期年耳期年:

一周年D.当何以图敌图:

对付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出诸葛亮对蜀汉忠诚的一组是(3分)

①寝不安席,食不甘味②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③涉险被创,危然后安④论安言计,动引圣人⑤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二项是(3分)(八)

A.诸葛亮在这篇写给后主刘禅的《后出师表》中,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指出讨贼的必要性。

B.诸葛亮针对当时朝廷内部反对北伐的意见,用六个“未解”驳倒众议,独申已见。

C.本文旨在说明,处于敌强我弱的局势下,虽说不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但为了维护蜀国的安全,应该抓住战机出师北伐。

D.诸葛亮最后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讨贼的决心。

文章情真辞切,极能激励人心。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3分)

(2)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绝句

石懋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

①石懋,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1)“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抒发了涛人什么样的情感?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里描述的是宝钗的卧室。

贾母见了这屋内的简陋陈设,感叹不已.命王夫人和风姐好好商议,以宝玉住处的配置标准重新布置宝钗的住处。

(《红楼梦》)

B.资本家吴荪甫的丝织厂闹起了工潮,领头的是一个名叫姚金凤的女工。

焦头烂额的吴荪甫降了怯懦的老账房的职,起用年轻而头脑灵活的孙吉人。

孙吉人果然沉着冷静.用狠毒的计策离间了工人,平息了工潮。

(《子夜》)

C,葛朗台是个精明而富有的箍桶匠,他的发家颇富传奇色彩。

已届不惑之年,娶了有钱的木板商的女儿;用岳父给的钱行贿,置办起葡萄园等家产,善于计算的他,生产与买卖葡萄只赚不赔;政坛失意后,却连得三笔遗产,加上他经营有道,一跃而成索漠城的首富。

(《欧也妮·葛朗台》)

D.聂赫留多夫的“复活”是这样得到的:

在为玛丝洛娃申请由服苦役改为就近流放而辛苦奔走的3个月中,耳闻目睹了种种罪恶、苦难和不公,他没有办法解决,内心痛苦不堪。

最后在《福音书》里找到答案,要虔诚信奉上帝,不要反抗.要去爱仇敌,这样才能建立起地上的天国,从而获得最大的幸福。

(《复活》)

E.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有一天晚上主仆二人找不到客店,正在路上茫然蹓跶着,迎面碰到一支送葬队伍,堂·吉诃德陡升精神,他一边高喊“我的事业就是走遍天下,为人除害。

一边托起长枪,刺向送葬的僧侣们。

可怜的僧侣无端挨刺.主仆二人却庆祝“除害”胜利。

((堂·吉诃德》)

8.文学名著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后利用木牛流马所取得的一次胜利。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生以来第一次流出“饱含人间温情的眼泪”的原因。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曰:

“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

“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

曰: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盂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推行仁政的思想,并不为当时的执政者所采纳,也不为当时的一些人所理解,难免产生孤寂感与不平之气。

B.“舍我其谁也”,说明孟子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使命感,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

C.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当抱负难以实现的时候,孔孟的唯心思想不可避免。

D.孔子和孟子都胸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所以成为被后世景仰的圣人。

(2)孔孟所言之“天”为何意,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现代教育新论

什么是现代教育?

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根本,以价值塑造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公平为基础,根植现代社会,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的教育。

现代教育是对现时代各种教育思想、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形态的总称。

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为内容,以人的现代化为目的的教育。

那么,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对存在的规定,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教育的本质应是教育固有的基本属性,是一切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特性。

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发展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现代教育存在的依据。

教真育爱是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人类世界,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构成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要素是:

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和制度教育。

其中价值教育是灵魂,能力教育是核心,制度教育是保障。

现代教育具有人本化、全民化、国际化和开放性、合作性、创造性等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现代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人民的教育利益;必须坚持推进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人人享有教育的基本权利,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必须坚持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现代化目标,跨国、跨地区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合作;必须坚持发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教育效益至上原则,加强现代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类社会活动是以人为主体,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活动过程。

转化的主体是受教育的人,转化的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转化的结果是人的享受追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讲是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质量和社会管理能力,这三个转变都依赖于人的素质提高。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由现代教育的本质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教育功能主要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促进现代政治文明,促进现代文化繁荣,促进现代社会和谐,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造就了中国教育的繁荣发展。

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实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

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重大突破,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保障条件逐步完善,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现实的教育基础和中央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大政方针为发展现代教育提供了历史机遇。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者对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教育面临着现代教育发展机遇,但更面临着现代教育发展的挑战。

(选自《思想战线》第6期,有删改)

10.下列有关“现代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教育以人为根本,具体说来就是以民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B.现代教育以人的现代化为目的,因此,必须坚持发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C.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教真育爱,价值教育是灵魂,能力教育是核心,制度教育是保障。

D.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要素是现时代各种教育思想、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形态。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功能。

B.我国的教育体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并且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C.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

D.教育要讲效益,要坚持教育效益至上的原则,具体说来有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文化效益等。

12.结合本文论述,举例(以本省或本市为例)说明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现代教育存在的依据。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

(15分)

行走在岸上的鱼

察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在岸上的行走。

她的鳍化为四足,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荚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

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念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

·那里曾是她的家园呀!

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她和父母、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邀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

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不是遇到白鲢,不是渔人们的追捕,虹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老死,直到化为一朵小小的浪花。

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干燥无雨,水位下降,只剩半米深的水,红鲤家族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向深水里迁移。

途中,他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罴涛翻腾,白浪进溅,红波激荡。

鲤鱼伤亡惨重。

结局是红鲤被黑鱼头领老黑猎获。

其实老黑早就风闻垂涎红鲤的荚丽。

到了洞穴,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折磨着红鲤,红鲤身上满布啮痕和伤,,晶莹剔透的眼睛不几天就暗淡下去了,可她忍受着、煎熬着,也暗暗地寻找逃跑的机会。

终于在老黑中午最为倦怠的时刻,红鲤悄悄地挣开老黑粗硬尾巴和长须的缠绕,轻甩尾蜡,打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水面。

她望见了天空、鸟儿、渔船。

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

她看到头戴雨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接下来的日子,虹鲤开始了对红鲤家庭的寻找。

在寻找中,她伤口发炎,又饿又痛,终于昏倒,这时,白鲢出现了,他将红鲤托进了荷花淀,用嘴吮吸清洗她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终于红鲤便复苏在白鲢的绵绵柔情里,荷花淀里便多了一对亲密的俪影。

他们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享鱼水之欢。

白鲢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

红鲤就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

一个午后,白鲢、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淀。

他们快活地畅游、嬉戏,来到一个细长而悠遵的港汉间。

这时一只哒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渔杆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白蛙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阵晕眩,失去了知觉。

红鲤目睹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她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不动弹。

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憾着她:

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漂上水面,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茫,红鲤一个又一个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在更大的雷声,更亮的闪电中,她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飞落到了岸上。

那场暴风雨过后,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她不相信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

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篇小说,作者运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展示了红鲤惊心动魄的“异化”过程,塑造了红鲤生动的形象。

B.本篇小说描写红鲤美丽的外貌,以及红鲤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情境,主要是展现作者心中向往的理想生活。

C.本篇小说的情节,虽是虚构,但妙趣横生,作者在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变化中层示了红鲤的不屈与坚强,展示了红鲤的智慧和自信。

D.本篇小说的结尾在写到红鲤跃出水面,行走在岸上,就戛然而止,但却留给读者更为深沉的思索和难以言说的悲苦。

E.本篇小说以红鲤毅然离开水,重新寻找“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之地的故事,启示我们:

当今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灾难频发,人类也应当通过“异化”,才能生存发展。

14.小说中,红鲤鱼遭受到哪些生活的磨难?

请分点阐述。

(4分)

15.本篇小说,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故事,但却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思索,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何期执手成长别

范曾

①我与陈省身先生(数学纤维丛的发现者)的初次见面,是在1986年他回国的日子里。

杨振宁先生与他同时在南开,陈先生当时并无意回国定居,先生步履健顽,神采奕奕。

一双大眼形状与毕加索相似,但其中所储藏则大异其类,毕加索狡黠、凶狠、偏激、自私,而陈省身则慧智、谐谑、宽大、威严,可能所有的人第一次见他之前都诫惶诚恐,宛如他的女婿朱经武先生先把微积分仔细地复习一下。

而我则不然,看还看不懂,遑论复习?

于是那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是不缺乏的,加上两个人都爱开玩笑,亦若朱先生谓之“臭味相投”,中国文雅的说法为“葭莩相投”。

②陈省身先生的相挽,按我对骨相的判断:

异相也。

除眼大有异采外,耳奇大——长、厚、阔、深四美具,挺拔,垂珠(耳垂如明珠)二难并,这样的杰出耳朵虽千万人无一焉。

某人耳大则大矣,然软巴巴地,宛似上帝以余料随意捏就,那街边之卖花生仁的老者耳正不小,气则庸凡。

陈先生有垂胆之鼻,可见气息宏大、吐纳不凡,而先生之声有如钟磬一般宏亮清彻,远闻之如深山古寺的梵音法鼓。

即使隔八间层子,那频高速缓的声音都慢慢传来,那他平生用得最多的一词“好极了”,任何人一听即为之愉悦,至于他称赞的“好极了”的对象则有考证之必要。

譬如每年他生日,每次人们都会送涂着彩釉的陶质寿星给他,以此聚积日多,排列于他的客厅橱上;俗不可耐。

相信送来的时候,他一定说“好极丁”,这三个字表示了大地般的宽容,你看恢恢地轮上面生长着大木巨柯,也生长着野草闲花,我们难道不觉得冥冥之中,大地正在赞赏它们——“好板了”。

③陈先生为天津的少年们曾题“数学好玩”,这句话如出自平常人之口,那是索然无味的。

而出自陈省身先生之口,那就包含了他的无限深情和他投身其中70年的漫漫求索。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在他93岁高龄之后,他每天早晨四时起床,要解一个什么世界难题。

而且他对下一世纪的数学家们提出新的难题,为此他作了一场令人敬佩的讲演,他的思维如静影澄璧,清晰而透彻,闪烁着青年人一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不曾有第二个数学家像陈省身先生一样,表现出岁老弥坚的弘教精神和不屈意志。

然而这是苦役般的劳动吗?

非也!

——“很好玩”。

什么是天才?

尼采有云:

“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态也,若互物之源也,若自转之轮也,若第一之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

”我在“王国维和他的审美裁判”一文中曾引用之,这七点今正可验于陈省身先生之生命。

④国际小行星联盟批准了北京天文台的呈报,对陈省身先生授予殊荣,以“陈省身”命名一颗天外的小行星。

陈省身先生说:

“有趣,很有趣的事。

”似乎好玩之心胜于激动之情。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最关心的不是个人的荣辱,而是祖国的数学。

他以为中国是可以成为数学大国的,为此,他竭尽精力,消磨了他生命的最后年月。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说“可能所有的人第一次见他之前都诚惶诚恐”,其原因是陈省身先生学问高深,名气大,并获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颗天外小行星的殊荣。

B.文章写陈省身先生步履、神采、形状与毕加索相似,但“其中所储藏则大异”。

这是通过两人的比较,突出表现陈省身先生的可贵品质。

C.文章说陈省身先生”平生用得最多的一词‘好极了”’,并且说对他用以称赞的对象“有考证之必要”,是为了表现他有着待人宽容、遇事随和的性格。

D.因为陈省身具有“虽千万人无一焉”的“异相”,所以他必然是一位杰出的奇才。

这说明人是可以貌相的,陈省身便是最好的佐证。

E.文章引用尼采对天才的论述,赞美陈省身先生思想超卓,对事业钟情忘我、有浓烈兴趣、玩味终生,勇于探索世界万物,追求真理的品行。

14.作者判断陈省生先生的相貌为“异相”,请结合本文一二两段分析其“异相”的独特之处。

(4分)洪培欣语

15.陈省身先生说“数学好玩”,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其“好玩”之处。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找出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三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3分)

大家都坐过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开过来之后,一打开,发现车上站满了人,然而你使劲挤,最后终于挤上去站稳了。

这时后面又有人挤,你貌会想:

看着上不来还挤!

不能等下辆车啊!

你的角色马上变了。

沟通困难就在这里,人的角色不一样,心理也就不一样。

我们常说沟通说话要得体,得体是沟通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怎么说话做事才能得体呢?

重要的就是站对目标。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填报高考志愿要明确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确自己家庭环境,明确学校的层次和强势专业,明确各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材料二: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填报志愿要讲技巧,第一志愿选择很重要,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1)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3分)

(2)你对上述材料内容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7分)

五、(17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

由于灯泡不是规范的圆形,因此计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又运用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计算出来。

爱迪生见状,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

“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事情原来如此简单,问题迎刃而解。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州市语文综合练习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6分)

(1)夙兴夜寐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未云何龙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卷起千堆雪(6)云销雨霁

(一处1分,错、漏、添字则该处不给分。

2.(3分)B(几乎)

3.(3分)C

4.(3分)C.(“虽说不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有误。

应该是:

不但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即便为了维护蜀国的安全,也应该抓住战机出师北伐。

5.

(1)(3分)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

(“惟”“孰与”各1分,通顺1分)

(2)(3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

(“为”“驽”各1分,通顺1分)

6.

(1)(3分)①“弄”“满”。

(1分)②上句用“弄”字,使柳枝在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刻画出它的动态。

下句的“满”字,看似描写静态,然而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

寓动于静,静中有动。

刻画形象,角度多变。

(2分)

(2)(3分)①诗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分)(答“对比”、“比拟”亦可)②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将羁旅愁思融化在具体形象中,贴切感人。

(2分)

7(5分)AB(A项贾母见了这屋内的简陋陈设,感叹不已,命鸳鸯取些古董来,还嗔怪凤姐小器。

B项不是“孙吉人”,而是“屠维岳”)(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8.(5分)

(1)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后利用其搬运粮草,司马懿得报后偷袭蜀军,偷回数匹并仿造。

(2分)诸葛亮安排王平袭击魏军运粮队,扭动木牛流马口内舌头,致其不能行动,剿灭护粮队后再扭回开关,尽驱木牛流马而回。

(3分)

(2)卡西莫多受其恩人克洛德的指使,绑架艾斯美拉达失手被抓。

审讯之后,受罚在广场示众。

(2分)经过此地的克洛德却头也不回。

当他被刽子手鞭笞晕死苏醒后,想要水喝,却受到围观者的戏侮;艾斯美拉达不计前嫌给他喂水,卡西莫多流下了感激和羞愧的泪水。

(3分)

9.

(1)(3分)A(孔子怀才不遇,“莫我知也夫!

”有明显的孤寂感,但他“不怨天,不尤人”,丝毫没有不平之气。

(2)(3分)

答案示例:

①孔孟所言之“天”是“天理”、“天意”、“天命”、“天道”等意思,(1分)也可以理解为“真理”、“民意”。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