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61729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4篇(共14页)9000字.docx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篇一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

  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XXXX年)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

&;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

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

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

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XXXX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

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

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

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

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

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

&;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

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

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

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

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篇二

  距离西安城大南门外不到1.5公里处的友谊西路上,车马喧嚣声中有一清雅绝伦之地,便是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所敲响的地方小雁塔所在地,这里在唐代时曾是荐福寺的浮屠院。

现在小雁塔以北门为正门,20世纪90年代新修的歇山式仿唐山门气魄宏伟,横额上&;小雁塔&;三个字由已故著名书法家傅嘉义先生亲笔书写,清秀中透着刚健,像一排排回归的大雁。

  荐福寺

  进门的青砖甬道将带您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一所著名的唐代皇家寺院,它就是荐福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位帝王把这里作为他们在藩时的坊院,这就是隋炀帝杨广和唐中宗李显。

唐时这座寺院曾经占地300多亩,公元684年,唐高宗死后百日,武则天为给丈夫祈福在这儿建立寺院并起名为&;献福寺&;;公元690年,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又亲自以飞白体题写了&;敕赐荐福寺&;的匾额,并一直沿用至今,木匾朽坏后都由历代的皇帝重新题写,今天小雁塔院内还保留有一块明英宗朱祁镇手书的楷体匾额。

  长安佛教这时正处于上升时期,活跃京城的一些最主要的高僧,差不多都在荐福寺居住过,其中尤以义净三藏和法藏和尚最为著名。

义净取经归国时,武则天亲自带着仪仗队到洛阳东门外去迎接他,后又在荐福寺为义净设置了翻经院,供他译经用。

而曾为荐福寺寺主的法藏和尚,在武周时号称&;康藏国师&;,公元697年,契丹叛乱,法藏建立了11面道场作法,相传天兵天将都来助战,唐军大捷,此举显然是用来颂扬武周之天命所归。

法藏在寺院中讲武则天新译的《华严经》时,据说奇迹又发生了,讲堂及寺中皆震动,有人报告了这一奇迹,武则天认为这是国家的祥瑞,命史官记于史册,这样看来,法藏已经成了武则天的御用僧人,武则天有什么样的政治活动,他就以相关的法事来配合,而这又从另一面证明了荐福寺作为皇家寺院的意义所在。

  唐代的荐福寺院早已无存,今天我们看到的荐福寺兴建于明清,在其中轴线上仍保留有各种碑刻、殿阁等明清建筑群,它们与小雁塔交相辉映,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

出了停车场往南走前面就是白衣阁,这是一个二层重檐的歇山式建筑,白衣就是白衣大士即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这座建筑是明代时两位山西商人建立的,清代时另两位山西人又重修了白衣阁,山西人在明、清两个朝代两次出资修建白衣阁,很有意义,他们的功德被记于碑上。

在距白衣阁东北大约20米处近年出土了数尊石刻佛造像及菩萨造像,它填补了小雁塔没有佛造像的空白,它是小雁塔的幸事,也是佛教界的幸事,充分证明了荐福寺的宗教地位及历史文化内涵。

走过白衣阁,耸立在我们眼前的高大建筑便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中心&;&;小雁塔,也是这座寺庙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唐代建筑。

  小雁塔

  小雁塔坐落于一座3米高的砖砌高台基上,塔高45米,平面呈正方形,是一座早期的密檐式砖塔。

所谓的密檐式是指从外观看起来檐数很多、檐层密集,而更多的密檐式塔檐数比层数要多很多,且每一层高度呈递减的趋势,明显不同于楼阁式的大雁塔。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当初叫荐福寺塔,塔起15层,上有塔刹,下有地宫,通体用青砖砌筑,磨砖对缝。

塔各层南北开有半圆形券窗,底层南北镶以石门,石门楣及门柱上线刻有蔓草及供养天人图像,线条简洁、遒劲有力,自6层以上急剧收刹,使整体呈现出圆合秀丽的外轮廓曲线。

注目端详,给人以苗条、俊俏、舒展的美感,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

据史料记载,这座塔的修建前后不到3年,全部由皇宫里的人出钱集资所建。

小雁塔的修筑质量很高,被誉为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典范,比它晚100多年的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就是仿照它来修建的。

  在小雁塔北门的石门楣上有一块地震碑,记载了明嘉靖年间的朝廷命官王鹤在荐福寺居住的时候,听到僧人讲述小雁塔震合的故事深感惊奇,就写了一篇短文记刻在这块门楣上。

碑文记载:

XXXX年地震,小雁塔从上到下震开了一条一尺多宽的裂缝,就像开了一个大窗户,34年后即XXXX年,关中又一次大地震,一夜之间小雁塔被震开的裂缝竟然又神奇地合在一起,当时人称之为神合,皇帝把它看作是国家的祥瑞之兆。

我们知道西安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平均不到50年就发生一次。

小雁塔被震裂、塔顶震落见于明清的史籍及碑刻记载,但它又如何被震合呢?

为了搞清&;神合之谜&;,考古工作者对小雁塔周围进行了考古钻探,结果发现小雁塔地基是一个半球状的,有地应力分散的作用,类似于不倒翁的原理,对高大建筑确实有一定防震作用,但我们还是无法解释一个砖混结构的建筑如何能左右摇摆而不会碎落呢?

再有,掉下来的砖又如何能够再上去呢?

通过科学分析和查阅考古资料,我们得出结论,小雁塔在地震后发生的裂缝并没有一尺多宽,且主体没有偏离中轴线,当时的夸张说法只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今天我们看到的浑然一体的小雁塔应归功于XXXX年国家拨专款对小雁塔进行的整修,弥合裂缝、加固塔身,才使它&;老当益壮&;、巍然挺立,成为古城西安不可或缺的一景。

  沿着小雁塔内的单旋楼梯可攀援至顶,由于塔刹被震落,顶上极开阔,从这里俯瞅西安全景,真有登临出世界的感觉。

  从塔上下来,必须经过这个没有选择的&;不二法门&;,它上面镑刻的&;万汇沾恩&;,告诉你所有经过它的人都会受到佛的荫福,这座石门是清代光绪年间建的。

继续往南走经过存放佛经的藏经楼,前面就是大雄宝殿了,这个由两个大殿东西厢房组成的四合院是寺院的主体,西边就是方丈就寝的方丈殿,荐福寺的大德高僧当年就是在这里讲经说法的,我们仿佛又听到众僧朗朗的诵经声。

荐福寺在古代多次成为国立译经场,尤以唐代义净译场最为有名,义净法师不畏艰险远渡重洋,归国后在荐福寺住持译经工作,共译经56部、230卷,成为唐代继玄奘法师后又一位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唐中宗为他写的序中称颂他是&;法门之龙象,凡宇之栋梁&;。

在这里居住过的高僧还有贵为国师的法藏、神僧僧枷、诗僧灵澈、空门才子栖白大师、书法大德高闲上人及一些外国的求法僧人,印度僧人金刚智、日本僧人圆仁等。

他们不仅参加这里的佛事活动,还开译场教徒弟。

他们与这里的许多大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荐福寺成为传播佛教文化与中外友谊的圣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高僧大德,荐福寺才能够千古流芳。

  走出雁塔,一声洪亮的钟声吸引我们向东面的大钟围了过去,这就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佛寺击钟的原因、时间、方法各代不尽相同,后世多遵照《百丈清规》的章程行事。

那时候荐福寺里的僧人每日黎明时分按时敲钟礼佛,钟声清悠,声闻数十里,充满了诗情画意,自成一景,关中八景的创始人朱集义在诗中写道:

&;噌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雁塔晨钟&;即由此而得名。

&;雁塔晨钟&;属于&;晨昏钟&;,早晚共击打108下,佛家认为,108击是为了破108个烦恼。

  &;雁塔晨钟&;之钟本非荐福寺所有,原属武功崇教禅院,后来因为渭河屡发洪水,河床改道,冲毁了崇教寺,巨钟被埋在河床泥沙之下,清康熙年间被一位常在河边洗衣服的村妇发现,挖掘出来以后被移到荐福寺,悬挂在大殿的右边,根据钟上的铭文得知,这口钟铸造于XXXX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口钟通高3.55米,重XXXX年多公斤,钟的表面有6个方块,共铸字XXXX年多个,首款铸&;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

铭文还记载,该钟是在陕西富县一个叫阳务村的地方铸造的,可以说是陕西梵钟之最。

  继续往南走,前面有一排林立的碑楼,刻碑记事是为了表功德,荐福寺内的诸多碑刻记载了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维修工程及对寺院和佛塔的赞美诗词,院内现存相关碑刻38处,保存最早的是这方宋政和六年(XXXX年)立的《大荐福寺重修塔记》碑,真实地记载了小雁塔在当时整修时被用白垩土粉刷成了白色,碑中描写塔通体洁白,与太阳同辉。

  最东面的这通碑俗称&;圣旨碑&;,因在碑的阳面正中有用楷书刻的&;圣旨&;二字而得名。

碑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英宗时期有一位叫勺思吉的番僧,看到荐福寺破败不堪,就到处化缘、节衣缩食,前后用了17年时间才将荐福寺全院大修完毕。

他不仅修盖了前后殿宇,还有周围廊庑,这次大修,基本上奠定了明清荐福寺的布局和基础,工程竣工后,他亲自带着绘制好的&;荐福殿堂图&;去京城向当时的皇帝明英宗邀功并请赐寺名,谁知明英宗看后竟勃然大怒,问他屋顶为何用了绿色琉璃瓦?

并责令礼部调查此事,看是否违背了礼仪君规,查清楚以后回来禀报。

原来琉璃瓦专为皇家御用,一般人使用就是犯上的大罪,明英宗不甚了解荐福寺的历史,因而要治罪。

礼部查案时勺思吉辩解说,荐福寺在唐代是一座皇家寺院,修缮时只是用了院中收集到的唐代旧瓦做的装饰,并不敢擅自使用。

礼部将勺思吉所辩回奏英宗,明英宗知其原委准了他的奏请,让他到荐福寺去做住持,沿袭唐制,寺名不改,并亲自题写了&;赖赐荐福寺&;的匾额。

这块匾额今天还悬挂在小雁塔院内的慈氏阁上。

  靠近路边西侧的这一通是清代重修荐福寺石碑,据碑文记载,清代有两次大规模的整修,均发生在康熙年间。

从这张&;重修荐福寺殿堂图&;上可以看出,仅中轴线上的正殿就有9座,依次是:

金刚殿,天王殿,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塔,白衣阁,药王殿,地藏王殿及卧佛殿。

各院落之间层层设门,各殿门敞开可一贯到底,只有皇帝来时才能打开,普通百姓只有从侧门出入。

  从这些碑中可以看出荐福寺在明清时再度中兴,基本上恢复了唐时的规模,并再次成为皇家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小雁塔内现在还保存有明、清时的武举题名碑15块。

我们知道,&;雁塔题名&;源于唐代,那时新及第的进士曲江流饮之后到大雁塔题名,白居易曾为自己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而自豪。

到了明、清两代,在陕西省城西安府参加文科、武科乡试考中的举人,仿效唐人故事,文举人在慈恩寺大雁塔下题名,武举人到荐福寺小雁塔下题名,形成了明、清时的雁塔题名之风。

  看完了碑继续往前走,前面就是院子的最南端山门,&;最胜法门&;的匾额清楚地表明荐福寺作为皇家寺院的崇高地位,这里是寺院的正门。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小雁塔院内西南角的西安市博物馆已于XXXX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个项目整体上被称为西安市博物院,它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小雁塔为中心,占地面积约16公顷。

总体布局上由博物馆区、荐福寺名胜古迹游览区、旅游休闲购物、茶艺休憩区组成。

西安市博物院是一座集文物鉴赏、历史名胜观光、城市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新的旅游热点,内容丰富,在目前国内的博物馆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博物院和小雁塔荐福寺周围,将配以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和仿古建筑形式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成多个湖水荡漾、连廊回绕、曲径通幽的宜人景区。

精心设计的旅游购物区、茶艺休闲区将为游人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和温馨的服务。

  西安博物院建成后,将便这座千年古塔和著名寺院得到更好的保护,旅游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再现古寺名刹、晨钟暮鼓、苍松翠柏、游人如织的昔日盛况。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

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

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

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身后就是他开创的慈恩祖庭,是他主持的译经道场大慈恩寺,以及他所修建的大雁塔。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

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

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

&;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回顾佛教传入中国600年以来、佛经残缺不全,教义分歧,派别纷争的状况。

玄奘在对佛经研习中,对佛经的质疑之处多达百余条。

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

公元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

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之前3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昼伏夜行,只身前往,开始了他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和传奇故事。

现在请大家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

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

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以追荐冥福修建寺院,故得名&;慈恩寺&;。

寺院虽系太子李治为其母追福而建,也表达了其父唐太宗怀念文德皇后的心愿。

唐太宗和文德皇后从小结发,情深意长,13岁即&;嫔于太宗&;,当时太宗李世民才17岁。

太宗即位时,立其为皇后。

文德皇后为人贤良正直,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她为了大唐社稷,力避裙带之嫌,她坚持不愿自己兄弟子侄担任朝廷要职。

而对于魏征、房玄龄等忠勇良臣,却全力保谏爱护。

皇后的申明大义,正直贤慧,成为大唐贞观盛世的良佐栋梁。

在临终遗言时还强调&;不可厚葬,俭薄送终&;。

如此贤淑开朗,确不愧为一位有胆识、有胸怀的女政治家。

对文德皇后的去世,太宗十分悲恸,向近臣表白:

&;朕非不知天命而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

&;所以大慈恩寺的创建,实际是唐太宗父子两代为文德皇后祈福之举,也是唐王朝对一代贤后的纪念。

  唐代大慈恩寺位于长安城南晋昌坊东半部,约398亩,总共XXXX年间,僧众300,为长安规模宏伟之佛教寺院之一。

在慈恩寺建成之初,朝廷特地迎请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正在弘福寺译经的玄奘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

唐末以后因战事不断,寺院逐渐荒芜,经历代多次维修,至公元XXXX年,才奠定了今日寺院规模。

  现在寺院的范围东西阔160米左右,南北长318米左右,共计93亩,该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法堂藏经楼,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

东西两侧分别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我们大家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

该钟铸造于公元l548年,钟上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的大字,这口雁塔晨钟自造成启用至今天,一直作为大慈恩寺行仪规范,是本寺佛教活动和众僧生活的组成部分。

晨钟作为佛教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

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当拂晓时分,晨钟那洪亮的阵阵钟声划破晨曦朝霞,回绕在西安城南上空,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西侧鼓楼悬挂一面大鼓,寺院称为暮鼓,为横置座鼓形式,钟、鼓均为寺院大型法器。

东西配殿原为东观音殿,现为客堂,西为地藏殿。

  现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参观。

高台上的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的匾额金光闪闪,系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

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内供奉有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塑像和文殊菩萨像,均为明代雕塑,分别象征真理和智慧。

另外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在内的18尊罗汉像,此种排列是将佛的16位声闻尊者与其说者庆友、译者玄奘共列为18罗汉,为我国18罗汉较早的排列形式,以后还有其它排列形式。

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指已消除一切烦恼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应受天人供养者。

罗汉的三义即为:

杀界,就是断绝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应供。

应受外人供养;不生,永远进入涅槃,不再进入生死轮回。

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立于大海鳌头之上的南海观音菩萨像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还有善财童子53参求法学道故事,生动有趣,生动展示出南海之中普陀洛伽山观音菩萨说法道场的蓬莱仙境。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象这样的雁塔题名碑在我景区有几十通。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指得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和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明嘉靖十九年(XXXX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有:

&;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00年考中进士后赋诗道: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一时成为佳话。

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他赋诗曰: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登科后&;春风得意&;的著名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在古都长安雁塔题名活动虽延续一千多年,而进士题名仅仅延续到唐末。

因为自唐末以后各朝各代,长安城不再是国都京城,陕甘两省乡试举人仿效唐进士雅举在雁塔进行题名活动。

在大慈恩寺院内和大雁塔上,至今尚存的明清两朝乡试举人题名碑有73通。

另外在荐福寺小雁塔院内至今也保存有明清武举题名碑17通,也称&;雁塔题名&;。

因为在大小雁塔仿效唐人题名于塔壁、颇具唐风遗韵,后来逐渐形成为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

这些都是研究我国科学制度的历史资料。

  大殿北面为两层高的法堂藏经楼,上层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

法堂还陈列着玄奘供奉的佛座、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

圆测市新罗国王孙,由年出家来到中国后,从学于玄奘门下;窥基是玄奘嫡传弟子,本是开国元勋尉迟恭的侄子,每当出门有三车厢随,故有&;三车和尚&;的绰号。

由此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与地位。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脚下,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

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和佛舍利,于公元652年附图表上奏,经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层佛塔。

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

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劳动,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

而玄奘自己编撰的《大唐西域记》中所述的佛教故事最为可信。

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教在早期分大乘和小乘两宗,大乘戒食肉,小乘不戒。

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一座王舍城,城外帝释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和尚信奉小乘教,一天,中午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午饭尚未着落,甚为埋怨。

有一和尚忽见空中群雁飞过,随口出戏言:

我等诸僧多日没有吃肉了,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困境呀!

话音刚落,即见头雁退着飞,到了这个僧人前便折断翅膀掉了下来,众僧人大惊,明白是如来设法教育他们,众僧急忙跪拜,并将那只雁葬于院中。

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归信大乘,不再吃肉。

这就是雁塔名称的由来。

&;雁塔&;一词前加一&;大&;字,一是因塔的建筑宏伟壮丽,二是后建的荐福寺塔也随着称为雁塔,为了区别,遂分别称为大雁塔、小雁塔。

玄奘在印度求法时,还专程前往参礼了这座有名的雁塔。

  看过&;西安小雁塔导游词讲解篇&;的还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