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44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docx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5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

  【教学立意】

  《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__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__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__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__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__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要求:

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

  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

(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②__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

(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

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

(水声、游鱼)

  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

(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__,重点是背诵及体会__写景抒情的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①掌握记叙的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

教师讲解。

  2.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

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

__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__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

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__写作思路。

  明确: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二)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

清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

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

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

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

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4

  【课前学习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准备画图用品、工具。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读一读

  1、导语:

  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求学生意见。

  3、组织学生诵读课文。

  4、评价学生朗读。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表意见,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价朗读。

  二、想一想

  1、导入想一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情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交流、评价。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发言反馈。

  读文作画。

  交流、评价。

  三、比一比

  1、导入活动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背诵比赛。

  2、组织比赛、评价。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比赛。

  参与比赛。

  完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探究__写作手法,借鉴__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熟悉虚词“以”的基本用法。

  

(2)能够有感情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准确翻译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4)想象作者描绘景色,理解作者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学,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把握作者视角和心情的转变。

  (3)小组探究,体会融情与景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悲凉的心境。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

去游览山水名胜,大家有过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引入__。

  教师范读课文。

  (背景见附后)

  预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译课文;自学疑难生字。

  课堂交流:

提示生字,介绍背景。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师学友合作,通译全文,识别重难点,做好讲解准备。

  学生讲解,教师适时指导。

  1、学生分小组翻译课文,将重点单字整理出来,疑难问题商讨解决。

  2、小组汇报:

学友讲解翻译,师友做重点提示。

  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课堂练习,分层提高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使用

  西、乐、斗折蛇行、犬牙、

  二、结合课后第三题,梳理中“以”的不同用法。

  三、解读重点句子

  全石以为底、蒙络摇缀、凄神寒骨、

  四、文中哪处景色写得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1、学生口答,纠错。

  2、整理笔记,识记文言文中“以”字的常见用法。

  3、师友互查重点句子翻译。

  4、寻找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赏析、交流。

  深化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特别表达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学生回顾重点字词。

  巩固基础知识。

  2、分层提高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整理出来。

  2、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由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小结:

小石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是否还会产生作者的感受?

  学生表达交流。

  4、拓展提高

  假设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为游客介绍小石潭景区呢,写一段导游词,看看谁说的更吸引人。

  学生练笔、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板书

  境

  景发现竹林—寻找石潭—寻觅潭源—坐潭上—记之而去由

  小石潭记

  情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不可知——凄神寒骨心

  生

  绿竹、清潭、游鱼、溪流远在深山无人赏识

  仕途受挫,故交远离,寄情山水,以解愤懑

  四、反思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细致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对景物细致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课文,不要漏字)

  2、教师范读提示,学生再读课文。

(想象在欣赏自己的作品)

  3、出示标题。

(多媒体显示)

  

(1)小石潭记

  

(2)小石潭记

  4、释题

  

(1)解释“游记”

  

(2)回忆《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体验孤独的情感。

  5、体验情感,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疏通文意。

(多媒体显示)

  2、重点字词理解。

(多媒体显示)

  清冽、参差披拂、蒙络摇缀、往来翕忽、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探究发现

  1、学生自读课文,词句探究。

  

(1)欣赏“闻水声,如鸣佩环”

  提示:

明写水,暗写石。

  

(2)欣赏“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提示:

明写鱼,暗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是写外界景色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写人物内心的感受的。

  (4)欣赏“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提示:

巧妙地运用比喻,把溪流比作北斗星那样曲折,又比作蛇行那样弯曲,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2、写法探究。

(多媒体显示)

  五、拓展延伸

  

(一)趣味欣赏课文,把握写景特点。

  从文中任选一处造句,必须要用含有“清”字的一个词。

  

(1)“水尤清冽”形容水“清澈”透明。

  

(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是“清寂”的。

  (3)流水撞击两岸发出“清脆”的声音。

  (4)“清凉”的竹林里飘散着“清新”的气息。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景物很“清幽”。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气氛显得很“清冷”,内心很“凄清”。

  

(二)《小石潭记》趣味欣赏。

学生记录并朗诵。

(多媒体显示)

  (三)根据图片背课文。

(多媒体显示)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清脆

  清澈

  清新

  清清秀

  清幽

  清凄

  清冷

  沈兴邦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异曲同工的句子——拓展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与朱元思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今义:

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

  今义:

往,到。

  3.闻:

  古义:

听到。

(闻水声)

  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

  今义:

住。

  5.可:

  古义:

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

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

映。

  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

允许。

  8.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今义:

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

凄清;冷清。

  今义:

清晰,清净等。

  三、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

  3.清:

  

(1)清澈。

(水尤清冽)

  

(2)凄清。

(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2)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出现。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

(以其境过清)

  

(2)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

  (3)把。

(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

(同游者)

  10.环

  

(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

(全石以为底)

  

(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

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

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

名词作形容词,像蛇一样(爬行)。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

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__写法。

  3、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__写法。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__,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

柳宗元与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

  2.文体、背景介绍

  .关于文体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

  《小石潭记》是《》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字音、字形、词语

  自学提示一:

请大声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并在空行处写出本课你遇到的读音障碍。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

  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

  自己还不会读的字--------

  自学提示二:

  

(1)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④以其境过清,小可久居()()

  ⑤明灭可见()⑥乃记之而去()()

  

(2)文言现象

  ①一词多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差:

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日光下澈。

下:

澈:

  潭西南而望。

西南:

  斗折蛇行。

斗:

蛇: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凄神寒骨。

凄:

寒:

  ③古今异义。

  去:

  小生:

  ④特殊句式:

  如鸣佩环

  全石以为。

  乃记之而去。

  不会解释的词语

  自学提示三:

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通译全文,并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

---------------------------------------

  自学提示四: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二)初读感知

  自学提示五:

学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__写作思路。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2__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

  研读第1题时,逐段分析__内容,把握景物特点,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