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5552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031305

【开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

地质学专业

【学分】:

4

【总学时】:

64

【先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诸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

的入门课或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同时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绪论

(一)教学要求

讲授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该门课

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计划等。

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意义,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内容提要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3.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4.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将今论古”原理

2.难点:

地球科学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讲授地质学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研究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地质学研究对象

2、地质学研究任务

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地质作用、它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难点:

地质作用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矿物

(一)教学要求

通过元素、矿物的基本概念及矿物基本性质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矿物、晶体、矿物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以及集合体形态等基础知识,为肉眼认识、鉴定常见矿物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

1、元素

2、矿物

3、矿物的基本性质

4、认识常见矿物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矿物的基本性质。

2、难点:

通过矿物的基本性质识别矿物。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一)教学要求

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质上,岩浆作用就是液态的岩浆与固态的岩石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

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态的岩浆转化为固态的岩石,这就是矛盾的暂时统一。

我们之所以讨论岩浆作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开发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和热力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性理论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

1、岩浆作用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2、难点:

在如何简要归述岩浆的演化和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四)实验项目

1、认识岩浆岩一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一)教学要求

学习外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并为学习沉积岩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

1、外力地质作用

2、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3、常见沉积岩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外力地质作用。

2、难点: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四)实验项目

1、认识沉积岩一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掌握肉眼鉴定沉积岩的主要方法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一)教学要求

变质作用的概念是根据对变质岩的观察、研究而建立起来的。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占地壳总面积的27.4%,由于地壳的不均匀抬升、剥蚀才露出地表。

研究变质作用,对查明地壳的早期状态和它的发展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此外,界上有许多宝石矿产都生产在变质岩中,因而又具有实践意义。

(二)内容提要

1、变质作用

2、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

3、常见变质岩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三种方式,变质作用的四种基本类型。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2、难点:

变质作用的因素和变质作用方式中的重结晶、变晶作用及交代作用。

(四)实验项目

1、认识变质岩一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地质年代

(一)教学要求

通过对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地球形成以来,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各种地质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面貌和地下的岩石,这种改变既是破坏性的,又是再造性的。

在破坏中再造,在再造中破坏。

地球就是这样不断地向前变化、发展着,而且永不停息。

(二)内容提要

1、地质年代

2、地质作用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对地球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解释依据基本自然法则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原理;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叠复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规律及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等来确定的;标准地质柱状剖面系欧洲岩层层序并结合其它典型地区的岩层层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整理而建立起来的。

根据它们含有的化石进行地层对比,可以运用于全世界。

2、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阐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年龄,从而建立可计数年代的道理。

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一)教学要求

通过讲授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强度及分布,学习、讨论地震作用的目的,除了

帮助了解地球内部的状态以外,对促使开展地震科学预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球内部主要物理性质的特征差别,说明地球具圈层构造。

要求学生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和莫霍面、古登堡面两个一级界面以及各圈层物质组成的差异。

(二)内容提要

1、地震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地震的类型和成因,掌握有关地震术语。

三个一级圈层和两个一级界面、矿物的物理性质。

2、难点:

地幔、地核物质组成、晶体结构。

构造地震的成因。

第八章构造运动

(一)教学要求

我们认识物质,实质上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其它什么也没有。

在地球科学中,之所以要讨论构造运动,是因为它是海陆变迁、岩石变形变位和矿产形成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

我们要讨论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质构造,而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岩层的褶皱和断裂。

它们不仅是地壳遭受侵蚀作用的薄弱地区,而且又是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良好通道。

(二)内容提要

1、构造运动在地形、地物及地层中的表现

2、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变形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要求理解并掌握岩层的产状及褶皱的基本类型和褶皱的要素;

2、难点:

对岩相和不整合概念的理解;

(四)实验项目

1、认识地形地质图

2、观察构造模型

第九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一)教学要求

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是地球科学的重大进步。

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球科

学对全球动力学主要认识之一。

它是在确立了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要求学生对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原理有所认识、了解,同

时意识到板块构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岩石圈板块到底为什么会运移呢?

即其构造的动力学机制问题,仍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板块构造学说仍有待完善。

(二)内容提要

1、构造构造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2、难点:

关于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或驱动力。

第十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一)教学要求

风化作用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与出露在地表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物

理力和化学分解两种方式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的产物,最终停留在基岩的表面,形成一层各地厚薄不等的疏松薄壳,其上部进而成为土壤。

而土壤则是大部分陆生生物活动的基础,因此风化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要求深入理解。

地表的矿物、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可以使其分解、破碎,并被运动介质剥离原地。

因此,剥蚀作用是一种常见的、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是地表物质迁移的重要动力之一。

要求学生们掌握河流、海洋、冰川、地下水等各种剥蚀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密切关系。

(二)内容提要

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机械风化包括多种应力作用,但最明显的是冰劈作用;化学风化的主要

类型是氧化、溶解和水解作用;在风化作用中裂隙很重要,因为它使空气和水能在很深

的地方侵蚀岩石,同时它还大大增加了岩石发生化学反应的表面积;河流的侵蚀作用。

2、难点:

要阐述风化壳的时间意义、冰川的剥蚀作用。

第十一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搬运作用的概念,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圆和沉积分异。

经风化、剥蚀的产物,被运动介质搬运而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的改变必定要发生沉积。

削高填低”是水在地表活动的基本规律,

老的岩石由此而破坏,新的沉积物因此而产生。

在特定环境中,有用成分的聚集将形成矿床。

另外,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沉积单元,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

所以,学习沉积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并为学习沉积岩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

1、搬运作用

2、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3、沉积岩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海洋和河流的沉积作用。

2、难点:

冰川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四)实验项目

1、认识沉积岩一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掌握肉眼鉴定沉积岩的主要方法

四、学时分配

早节名称

学时分配

作业量

讲授

(示范讲解)

实验/

/上机

习题/

讨论

1

绪论

2

2

2

第一章矿物

6

2

4

4

4

3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8

6

2

2

2

4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6

4

2

2

2

5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6

4

2

4

4

6

地质年代

2

2

2

2

7

地震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4

4

8

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10

4

6

4

4

9

海底扩张及板块构造

4

4

10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6

6

11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8

8

12

综合复习

2

2

合计

64

48

16

18

18

五、教材

使用教材: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5

参考教材:

1998

陶世龙等.地球科学概论.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9

A.雅库绍娃等,何国琦等译.普通地质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亚美等•地质学基础•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4

宋春青等•地质学基础(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李淑达•动力地质学原理•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4

六、考核方法

期终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

七、说明

1、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适当安排课堂讨论

2、描述性知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但必须加强课外指导

3、将多媒体引入讲授之中,增大教学信息量

4、不断增加当前该学科新认识、新进展、新突破内容的介绍

5、矿物、岩石及构造特征多采用实物标本或模型观察为主

6、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7、每章安排2学时课外答疑

执笔者:

朱乐

审核者:

边庆年

完成日期2009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